本发明涉及铸造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弯管模具。
背景技术:
在铸造行业中,对弯管的铸造由于需要造出内部空心的结构,因此在导入铁水进行铸造时,通常需要加入型芯进行占位,且型芯在模腔内部必须为悬空安装,否则在倒入铁水时将破坏弯管结构,导致铸造失败。
传统的型芯放置需要在模具中部通过垫码承托型芯,而在铁水进入时会时铸造出的成件会留有垫码痕迹,影响铸造效果,严重时将使得成件缺陷,出现弯管破损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弯管模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双弯管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具及与上模具模腔对应的下模具,所述的上模具及下模具共同围闭成第一弯管模腔及第二弯管模腔,所述的第一弯管模腔及第二弯管模腔中部设有型芯,所述的型芯为“U”型实心体结构,其在模具内部通过三点面方式进行支撑。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型芯通过在所述的第一弯管模腔端部、所述的第二弯管模腔端部及所述第一弯管模腔与第二弯管模腔交界处进行支撑。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起重手柄,所述的起重手柄设置在所述的上模具及下模具外壁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将一般的单弯管模具设置成双弯管模具,其模具效率增加一倍;且通过在模具内利用自支撑形式(三点面方式)进行支撑,其可替代传统通过垫码方式进行支撑型芯,可避免铁水注入时使铸造出的成件留有垫码痕迹,提高铸造效果。
另外,本发明将支撑点设置在第一弯管模腔端部、第二弯管模腔端部及第一弯管模腔与第二弯管模腔的交界处,可进一步提高型芯的稳固程度,在合模后并注入铁水时可保证型砂不会松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一种双弯管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具1及与上模具模腔对应的下模具2,上模具1及下模具2共同围闭成第一弯管模腔31及第二弯管模腔32,第一弯管模腔31及第二弯管模腔32中部设有型芯4,型芯4为“U”型实心体结构,其在模具内部通过三点面方式进行支撑。本实施方式通过将一般的单弯管模具设置成双弯管模具,其模具效率增加一倍;且通过在模具内利用自支撑形式(三点面方式)进行支撑,其可替代传统通过垫码方式进行支撑型芯,可避免铁水注入时使铸造出的成件留有垫码痕迹,提高铸造效果。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其特征在于,型芯4通过在第一弯管模腔31端部、第二弯管模腔32端部及所述第一弯管模腔31与第二弯管模腔32交界处进行支撑。另外,本实施方式将支撑点设置在第一弯管模腔端部、第二弯管模腔端部及第一弯管模腔与第二弯管模腔的交界处,可进一步提高型芯的稳固程度,在合模后并注入铁水时可保证型砂不会松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起重手柄5,起重手柄5设置在上模具1及下模具2外壁上。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