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轮机扭叶片加工领域的夹具,具体涉及一种锯扭叶片尾部斜面可调整夹具。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汽轮机中,各种各样大小不同的扭叶片是非常多的,有一部分扭叶片的特点是尾部没有围带,而是斜面,角度大小不等。要对这类扭叶片的尾部斜面进行加工就必需要有专用夹具。传统夹具的装夹方法不足之处在于无法适用于尺寸大小不同的叶片,且夹具的旋转部件角度不能一次调整到位,叶片位置定位不够准确,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使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夹具的不足以及针对某些特定行业的需求,设计了一种能够装夹尺寸大小不同的叶片,且夹具的旋转部件能够一次性调整到位,定位准确,劳动强度小,效率高、实用性强的锯扭叶片尾部斜面可调整夹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锯扭叶片尾部斜面可调整夹具,包括底板、旋转板、底座、虎钳、U型架、油缸,所述旋转板通过中心定位销与底板连接,所述旋转板一侧设有块规的安装槽,所述底板上设有圆柱销,且圆柱销处于块规的安装槽中间,所述旋转板上设有对称的限位弧形孔,所述限位弧形孔内设有固定旋转板的螺栓,所述旋转板上设有凹槽,所述虎钳通过底座固定于凹槽内一侧,所述油缸固定于凹槽内另一侧,所述虎钳和油缸之间设有固定于凹槽上的U型架, 这样就形成一个完整的杠杆机构和一个完整的液压压紧装置,主要作用就是利用液压技术和杠杆机构压紧扭叶片尾部的工艺搭子,且旋转板以中心定位销为圆心进行旋转,并通过圆柱销配合块规精确的确定旋转角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虎钳包括虎钳底座和活动钳口座,所述虎钳底座通过T型键和螺钉固定于底座上,所述虎钳底座两端设有对称的导轨槽,所述导轨槽之间设有螺杆,所述虎钳底座两端面设有半圆孔,所述螺杆两端分别套置有止退圈,且止退圈通过螺钉固定于半圆孔里,目的是对螺杆轴的支撑和中心定位,防止活动钳口座因向后退时掉出来,所述活动钳口座通过两侧的左螺母、右螺母、左细牙螺母、右细牙螺母固定在虎钳底座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虎钳底座上平面设有叶根斜度垫块,所述叶根斜度垫块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设有定位销,由于被加工叶片根部会有倾斜,所以采用叶根斜度垫块装夹扭叶片叶根部,对叶片长度方向和高度位置的精确定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油缸包括油缸座、油缸顶头、压杆、连接板、长插销和短插销,所述油缸座通过螺钉固定于凹槽内,且油缸座上设有快换接头,所述油缸顶头设于油缸座顶部,所述压杆的一端通过短插销连接油缸顶头,另一端位于U型架上方,且压杆与连接板通过长插销与油缸座连接,并用弹性挡圈进行固定。
更进一步的,所述U型架的U形口底部设有底部垫块,所述U形口两侧内表面设有侧面垫块。底部垫块和侧面垫块需要根据叶片的尺寸的长短进行选择,作用是装夹扭叶片尾部,对叶片尾部高度位置和左右位置精确定位。
作为优选,所述的限位弧形孔所对应的旋转角度为±30º。
更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钳口座两侧底部连有压板。使得虎钳上的两个钳口能够相向运动,这样就形成一个完整的导轨槽。
更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底部设有连接定位键,用于放进机床台面合适的键槽里,并用压板和螺栓及螺母将底板前后两端面压紧固定在机床台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改进角度调整方式:角度调整采用正弦原理+块规和圆柱销来调整旋转板与底板的实际角度,这样即准确又快速,且角度调整范围大,可通过更换块规尺寸及位置使旋转板左右旋转,角度可以达到±30º。2、改进夹紧方式:叶根部位采用精密对称虎钳夹紧,叶片尾部采用液压夹紧,采用新的夹紧方式替代原有的夹紧方式,提高了叶片装夹速度,大大降低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3、扩大夹具的使用范围:由于新型叶片和大型叶片的不断出现,长度和宽度尺寸比原有的叶片大,原有的夹具使用范围已不适应,为了适应新产品的尺寸要求,所以扩大了夹具的调整范围,主要通过更换部分零件就能适应宽度和厚度尺寸大小不同叶片加工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如图1至4所示其中夹具零件名称:底板1、叶根斜度垫块2、定位销3、底座4、旋转板5、圆柱销6、定位键7、压板8、压杆9、连接板10、长插销11、短插销12、油缸顶头13、油缸14、止退圈15、螺杆16、左螺母17、活动钳口座18、左细牙螺母19、虎钳底座20、T形键21、右细牙螺母22、右螺母23、中心定位销24、U型架25、快换接头26、尾部两侧面垫块27、尾部底部垫块28、油缸座29、块规30、限位弧形孔3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锯扭叶片尾部斜面可调整夹具,包括底板1、旋转板5、底座4、虎钳、U型架25、油缸14,所述旋转板5通过中心定位销24与底板1连接,所述旋转板5一侧设有块规30的安装槽,所述底板1上设有圆柱销6,且圆柱销6处于块规30的安装槽中间,所述旋转板5上设有对称的限位弧形孔31,所述的限位弧形孔31所对应的旋转角度为±30º,所述限位弧形孔31内设有固定旋转板5的螺栓,所述旋转板5上设有凹槽32,所述虎钳通过底座4固定于凹槽32内一侧,所述油缸14固定于凹槽32内另一侧,所述虎钳和油缸14之间设有固定于凹槽32上的U型架25。
如图2所示,所述虎钳包括虎钳底座20和活动钳口座18,所述虎钳底座20通过T形键21和螺钉固定于底座4上,所述虎钳底座20两端设有对称的导轨槽,所述导轨槽之间设有螺杆16,所述虎钳底座20两端面设有半圆孔,所述螺杆16两端分别套置有止退圈15,且止退圈15通过螺钉固定于半圆孔里,所述活动钳口座18通过两侧的左螺母17、右螺母23、左细牙螺母19、右细牙螺母22固定在虎钳底座20上。
如图2至3所示,所述虎钳底座20上平面设有叶根斜度垫块2,所述叶根斜度垫块2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设有定位销3。
如图3至4所示,所述油缸14包括油缸座29、油缸顶头13、压杆9、连接板10、长插销11和短插销12,所述油缸座29通过螺钉固定于凹槽32内,且油缸座29上设有快换接头26,所述油缸顶头设于油缸座29顶部,所述压杆9的一端通过短插销12连接油缸顶头13,另一端位于U型架25上方,且压杆9与连接板10通过长插销11与油缸座29连接。所述U型架25的U形口底部设有底部垫块28,所述U形口两侧内表面设有侧面垫块27。
如图2至4所示,所述活动钳口座18两侧底部连有压板8。所述底板1底部设有连接定位键7。
该夹具所有零部件制造完成经检验合格后便可进行装配,装配及加工流程如下:
第一步把底板1、旋转板5、中心定位销24连接在一起,并用六角螺栓拧紧固定。圆柱销6装入底板1的左上方的圆孔里并处于旋转板5的缺口中间。定位键7装入底板1两端的底部凹槽里如图1所示,并用螺钉拧紧固定。
第二步先把虎钳底座20、螺杆16组装在一起。左螺母17和右螺母23分别与活动钳口座18、左细牙螺母19、右细牙螺母22组装在一起。将活动钳口座18套进虎钳底座20两端的导轨槽里并转动螺杆16使活动钳口座18向中心移动,然后把止退圈15分别套进螺杆16两端的轴里并用螺钉固定在虎钳底座20两端面的半圆孔里,目的是对螺杆16轴的支撑和中心定位,防止活动钳口座18因向后退时掉出来。压板8与活动钳口座18的两侧底部连接起来,这样就形成一个完整的导轨槽。以上这些部件组装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虎钳。
第三步按把底座4装入旋转板5凹槽里并用内六角螺钉连接固定。将已组装好的虎钳底部突出部分装入底座4上部的凹槽内用T型键和螺钉连接固定,然后把叶根斜度垫块2装进虎钳底座20的上平面并用内六角螺钉固定,再把定位销3装进叶根斜度垫块2的定位孔里,根据叶片尺寸的长短对虎钳进行前后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并用内六角螺钉拧紧固定,等待使用。
第四步把U型架25装入旋转板5右边的凹槽里并用螺钉固定,把尾部底部垫块28装入U型架25的底部,再把尾部两侧面垫块27装入U型架25的两侧内表面上,并用内六角螺钉拧紧固定,完成该部套的装配,等待使用。
第五步把油缸14装入油缸座29的螺孔里,将油缸顶头13装入油缸14端面的螺孔里,同时装入压杆9、并与连接板10和长插销11短插销12连接在一起、用弹性挡圈进行固定,最后把快换接头26装进油缸座29两边的螺孔里,该部套装配完成后,需做试压试验确认无漏油后,等待使用。
第六步夹具组装完成后,把夹具及底板1下部的定位键7放进机床台面合适的键槽里并用压板和螺栓及螺母将底板1前后两端面压紧固定在机床台面上。如图1所示,将计算好尺寸大小的块规放进圆柱销6和旋转板5U形槽的某一侧面,相互贴紧后用外六角螺钉拧紧固定旋转板5。将选好合适的尾部两侧面垫块27、尾部底部垫块28、叶根斜度垫块2分别装进虎钳底座20和U形框架25里面,用螺钉拧紧固定。根据叶片尺寸的长短调整好虎钳底座20与U型架25的前后距离并用内六角螺钉拧紧固定,等待使用。
第七步当所有准备工作结束后,将液压泵的高压软管与油缸座29上的快换接头26连接,把叶片根部放入虎钳里的叶根斜度垫块2上面,叶根端面与定位销3接触,尾部放入U形框架25里的尾部底部垫块28的上面,然后旋转螺杆16,活动钳口座18向中心移动并夹紧叶片根部,然后按下液压泵的起动按钮,油缸活塞顶出,压杆9向下运动将叶片尾部压紧,锯片铣刀对准叶片加工部位,便可开动机床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按下机床主轴停止按钮,机床工作台面退出。最后按下液压泵的停止按钮,油缸活塞复位,压杆9向上运动,反向旋转螺杆16活动钳口座18向外张开,即可拆下叶片,然后再装入一只叶片继续加工,周而复始直到所有叶片全部加工完为止。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