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组装工装领域,具体是一种搅拌机的刀座轴承组件组装机。
背景技术:
食品电动搅拌机是一种常用的食品加工工具,由于其使用方便,大大降低人们的劳动强度,已普遍进入家庭生活之中。通常搅拌机的切刀安装在一刀座轴承组件上,参照图3,刀座轴承组件包括有含油轴承51以及胶套52,含油轴承51与胶套52的内壁为过盈配合,传统的作业方式是工人手动组装,使用胶锤敲打将含油轴承51压进胶套52内,但是手工作业方式效率低下,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而且敲打容易出现偏差,导致含油轴承51歪斜、变形,产生废品,另外容易敲打伤人手,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搅拌机的刀座轴承组件组装机,操作简单,作业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搅拌机的刀座轴承组件组装机,包括有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龙门架,所述龙门架上连接有压合装置,所述压合装置包括升降驱动器、与所述升降驱动器连接的推杆、与所述推杆连接的压头,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压头正下方的定位底座,所述定位底座设置有多个周向均布并用于定位胶套的凹槽,所述压头的下端连接有压板,压头的底面设置多个安装孔,压板设置有与安装孔相匹配的销柱,压板的底面设置有与凹槽一一对应的顶柱,所述顶柱与含油轴承的内孔相匹配,顶柱的端部设置为球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定位底座内设置有上下移动的推板,所述推板设置有推料杆,所述推料杆可上移至凹槽以将刀座轴承组件推出,所述推板连接有复位弹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驱动器为气缸,所述推杆为气缸的活塞杆。
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杆的上端延伸至气缸外并且设置有限位块。
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有控制电箱,所述控制电箱设置有用于控制气缸动作的电磁阀以及控制机构,所述电磁阀与控制机构电连接。
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机构设置为脚踏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含油轴承下端轻微塞入胶套内,再把胶套放在定位底座的凹槽中,气动组装机通过升降驱动器驱动推杆、压头下压,压头下端的压板设有顶柱,顶柱插入含油轴承的内孔中定位含油轴承,快速将含油轴承与胶套压合为一体,操作简单,一次完成多个刀座轴承组件的组装,效率高,成本低,节约人力成本,消除安全隐患。顶柱与含油轴承的内孔相匹配的,一方面顶柱插入含油轴承的内孔中实现定位,防止含油轴承偏移,另一方面顶柱与含油轴承的内孔配合保证含油轴承维持竖向,提高刀座轴承组件的成品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是刀座轴承组件的分解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一种搅拌机的刀座轴承组件组装机,包括有基座1,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龙门架11,所述龙门架11上连接有压合装置,所述压合装置包括升降驱动器21、与所述升降驱动器21连接的推杆22、与所述推杆22连接的压头23,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压头23正下方的定位底座3,所述定位底座3设置有多个周向均布并用于定位胶套52的凹槽,所述压头23的下端连接有压板24,压头23的底面设置多个安装孔,压板24设置有与安装孔相匹配的销柱,压板24的底面设置有与凹槽一一对应的顶柱241,所述顶柱241与含油轴承51的内孔相匹配,顶柱241的端部设置为球面以便于插入含油轴承51的内孔。优选的,所述定位底座3内设置有上下移动的推板31,所述推板31设置有推料杆311,所述推料杆311可上移至凹槽以将刀座轴承组件推出,便于工人取下成品,避免刀座轴承组件在凹槽中卡死,所述推板31连接有复位弹簧以复位。采用上述结构,作业流程如下:工人先将含油轴承51的下端轻微塞入胶套52,胶套52装在定位底座3的凹槽中(一圈8个),启动组装机,升降驱动器21动作通过推杆22推动压头23、压板24下压,压板24的顶柱241与凹槽一一对应从而塞入含油轴承51的内孔中,由压板24将含油轴承51与胶套52压合完成刀座轴承组件的组装,操作简单,一次组装8个刀座轴承组件,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顶柱241与含油轴承51的内孔相匹配的,一方面顶柱241插入含油轴承51的内孔中实现定位,防止含油轴承51偏移,另一方面顶柱241与含油轴承51的内孔配合保证含油轴承51维持竖向,提高刀座轴承组件的成品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升降驱动器21为气缸,所述推杆22为气缸的活塞杆。优选的,所述活塞杆的上端延伸至气缸外并且设置有限位块。采用气缸作为升降驱动器21,简单实用,通过限位块限制气缸的行程避免压坏刀座轴承组件,减少废品。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还包括有控制电箱,所述控制电箱设置有用于控制气缸动作的电磁阀以及控制机构,所述电磁阀与控制机构电连接。优选的,所述控制机构设置为脚踏开关。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