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工模具。
背景技术:
光亮带是在变形过程的第二阶段金属产生塑剪形时形成,有光滑垂直的表面,光亮带占全断面的1/2-1/3,软材料的光亮带宽,硬材料的光亮带窄。光亮带宽随材料机械性能、间隙、模具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冲压机剪切过程,其实就是金属材料的断裂分离变形过程。现有技术的光亮带可以达到85%光亮带,甚至98%的光亮带,但是都无法达到100%的光亮带,在塌角面和毛刺面方面都有缺陷,只能采用其他追加工艺加以去除缺陷。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增加在模具中常规工艺方法,通过多次修边留余量粗切再精切,且不断缩小母模间隙,靠冲头来拉出光亮带方式。或者采用普通模具,高压力冲压,还有采用精冲模液压精冲机来生产。在实际模具生产中,通常靠减小间隙,通过多次修边、留余量、粗切、再精切来实现90%以上的光亮带是非常困难的,并且不同类型产品在模具工艺成本上投入是非常大的,尤其汽车产品,产品相对来讲比较大,且材料相对比较厚的特点。现在一般模具生产工艺中基本上都采用了不断缩小母模间隙,只是仅仅靠冲头和缩小下模入子间隙,来实现最佳光亮带,导致冲头经常拉断、入子易裂等其他突发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厚料精切工模具,可达到材料100%的光亮带,且加工的材料无废料、无毛刺、无塌角。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厚料精切工模具,包括冲头、母模,所述母模内设有凹模型腔,所述冲头位于所述凹模型腔的正上方,所述母模与所述凹模型腔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冲头下表面的四角设有冲头倒角,所述母模的内表面设有刀口倒角。
优选地,所述母模与所述凹模型腔之间的间隙为0.03-0.08mm。
优选地,所述母模与所述凹模型腔之间的间隙为0.05mm。
优选地,所述冲头倒角的半径为0.5-1.5mm,所述刀口倒角的半径为4.5-5.5mm。
优选地,所述冲头倒角的半径为1mm,所述刀口倒角的半径为5mm。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超厚料精切工模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模具结构简单、方便、成本低、易装效率高,能达到产品光亮带100%,产品上无塌角面,无毛刺,改善了产品的缺陷。产品不但完美,同时还节省产品采用其他成型方式进行二次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超厚料精切工模具开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超厚料精切工模具闭模的结构示意图。
1—冲头,2—材料,3—凹模型腔,4—母模,5—冲头倒角,6—刀口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厚料精切工模具,包括冲头1、母模4,所述母模4内设有凹模型腔3,所述冲头1位于所述凹模型腔3的正上方,所述母模4与所述凹模型腔3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冲头1下表面的四角设有冲头倒角5,所述母模4的内表面设有刀口倒角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母模4与所述凹模型腔3之间的间隙为0.03-0.08m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母模4与所述凹模型腔3之间的间隙为0.05m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冲头倒角5的半径为0.5-1.5mm,所述刀口倒角6的半径为4.5-5.5m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冲头倒角6的半径为1mm,所述刀口倒角6的半径为5mm。
当材料接触母模4的刀口倒角6时 冲头1极限运动时,材料在刀口倒角6作用下,在冲头1与母模4完全不受大力的过程中实现塑性变形过程, 通过冲头1极限运动且保证产品不受大的硬力情况下来实现产品无毛刺化 ,产品在凹模型腔3中时,靠正在成型时的力来推动产品下行,并且保证不受大的硬力的情况下,产品在凹模型腔3中产生微小的塑性变形,来实现光亮带及产品面无塌角。当材料接触母模4的刀口倒角6时 冲头1下行时材料与刀口倒角6作用时,是一个金属材料微弱塑性变形过程,变形量几乎等于零的情况。其次,因金属材料的冲裁过程是材料断面塑性变形过程 ,故我们采用不减少材料和最小限度减少材料的原理,通过刀口倒角6的光滑度来实现去毛刺 。同时,冲头1、母模4不受太大力的情况下实现无塌角,产品在经过凹模型腔3时,通过运动时的材料来实现前片产品的光亮带。母模4与所述凹模型腔3之间的间隙为0.05mm是为了减小对产品在母模4中阻力,这是因为研究人员反复试验研究发现,当产品受硬力时变形量变大,所受硬力大小产品变形量随之变化而变化,所以尽量保证产品不受硬力,减低产品变形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厚料精切工模具,本模具结构简单、方便、成本低、易装效率高,能达到产品光亮带100%,产品上无塌角面,无毛刺,改善了产品的缺陷。产品不但完美,同时还节省产品采用其他成型方式进行二次加工成本。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