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孔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半自动钻床。
背景技术:
台式钻床是机械加工的常见设备之一,现有的台式钻床采用由电机带动连接在电机轴上的塔轮,通过皮带传动使安装在钻床主轴上的塔轮转动,主轴上的钻头也和主轴一起随塔轮的转动而转动,从而实现对工件的钻孔加工。
公开号为CN20274203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台式钻床,包括底座、承载于底座上的立柱座、承载于立柱座上的立柱、安装于立柱上并沿立柱上下移动的工作台、安装于立柱顶端的主轴箱、电机、安装于主轴箱下端的刀具,还包括位于主轴箱前表面上的电磁开关及电机转换开关,所述电磁开关及电机转换开关位于开关面板上,该开关面板设于主轴箱的前表面。
现有的钻床对圆柱体的工件进行固定时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半自动钻床,方便对工件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半自动钻床,包括机身、主轴、控制主轴转动的驱动机构、驱动主轴上下运动的进给机构以及控制驱动机构启闭的启停开关,所述进给机构包括设置在机身外的手柄,所述主轴下方设置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固定有工件夹持机构,所述工件夹持机构包括可拆卸固定在工作台上的基板,所述基板上开设若干供工件穿射且大小不同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自上而下设置且圆心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基板上开设沿径向依次贯穿各个定位孔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置有定位螺栓。
不同的定位孔对应不同大小的工件,由于定位孔自上而下设置且圆心处于同一直线上,因此仅仅使用一个定位螺栓就可以固定任意一个定位孔内的工件(仅针对基板上只有一个工件),固定方便。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定位孔两侧均设置有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包括连杆一、连杆二、连杆三和连杆四,所述连杆一的一端与基板铰接,连杆一的另一端与连杆三的一端铰接,连杆三的中部与连杆四的中部铰接,连杆四的一端与连杆二的一端铰接,连杆二的另一端与基板铰接,压紧组件还包括同时穿过连杆一和连杆三的铰接点、连杆二和连杆四的铰接点的双向螺杆,所述双向螺杆转动带动连杆三和连杆四转动相互靠近或远离。
通过转动双向螺杆使得两个延伸部相互靠近夹住工件的两侧,通过多点固定工件的方式保证了工件固定的可靠性,且同时由于压紧组件设置在定位孔两侧,不会影响钻孔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两侧固定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工作台上开设有通槽,连接孔内设置有安装螺栓,所述安装螺栓穿过连接孔和通槽连接有螺母。
基板可沿通槽长度方向移动调整加工位置,且可以更换不同的基板(不同基板上定位孔大小不同)适应不同的工件。
进一步的,所述启停开关设置在手柄上,所述启停开关包括外壳,固定在外壳内的静触点、带有动触点并可向静触点运动实现静触点和动触点抵触的按钮、同时连接按钮和外壳的第一弹簧,所述按钮在不受压时静触点和动触点分离。
由于启停开关设置在手柄上,使用的时候只有在刀具快接触工件的时候按下按钮,此时静触点和动触点抵接电路接通,驱动机构启动带动主轴转动,从而带动刀具转动进行钻孔工作,且由于弹簧的设置,因此只有持续压紧按钮才能持续工作,这种方式更加安全,在发生意外的时候松开按钮即可实现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进给机构包括套设在主轴外并可相对机身上下运动的套筒、设置在套筒和主轴之间的轴承、设置在套筒上的齿条、与齿条啮合的第一齿轮、供第一齿轮固定套接并伸出机身外的转轴,所述手柄固定在转轴上,所述套筒和机身通过第二弹簧连接。
主轴可相对套筒发生相对转动,套筒与主轴联动在第一齿轮和齿条的配合下一起上下运动,弹簧用于主轴向下运动后的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机身上的驱动电机一、固定在驱动电机一输出轴上的第二齿轮、固套在主轴上与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三齿轮,所述主轴上下运动时第二齿轮始终与第三齿轮啮合。
通过驱动电机一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三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主轴转动,且第三齿轮在随主轴上下运动时始终与第二齿轮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机身上的驱动电机二、开设在主轴上的条形槽,所述驱动电机二的输出轴上设置与条形槽配合的凸起,所述凸起可相对条形槽上下移动。
依靠凸起和条形槽的配合,主轴与驱动电机二的输出轴可联动周向转动,同时主轴可相对驱动电机二的输出轴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上设置一滑槽,滑槽内设置一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位于滑槽内并可沿滑槽滑动遮住或打开按钮。
封闭板的设置一来可以起到防尘作用,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主轴下方设置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固定有工件夹持机构,所述工件夹持机构包括可拆卸固定在工作台上的基板,所述基板上开设若干供工件穿射且大小不同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自上而下设置且圆心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基板上开设沿径向依次贯穿各个定位孔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置有定位螺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节能,加工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略去机身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4是启停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基板和压紧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压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2略去机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B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底座;2、立柱;3、机身;31、主轴;32、驱动电机一;33、第二齿轮;34、第三齿轮;35、套筒;36、第二弹簧;37、齿条;38、第一齿轮;39、转轴;4、手柄;5、启停开关;51、外壳;52、静触点;53、动触点;54、按钮;55、第一弹簧;56、密封板;6、转动套;7、工作台;71、通槽;8、基板;81、定位孔;82、安装块;83、安装螺栓;84、定位螺栓;85、螺纹孔;9、压紧组件;91、连杆一;92、连杆二;93、连杆三;94、连杆四;95、双向螺杆;10、驱动电机二;101、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一种半自动钻床,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底座1上固定一立柱2,立柱2顶部固定有机身3,机身3内设置主轴31,控制主轴31转动的驱动机构、驱动主轴31上下运动的进给机构。如图2,其中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机身3上的驱动电机一32,驱动电机一32的输出轴上固定套接第二齿轮33,主轴31上固定套设与第二齿轮33啮合的第三齿轮34,第二齿轮33的宽度较大,足够使得主轴31上下运动的时候,第二齿轮33始终与第三齿轮34保持啮合。
如图2,进给机构包括套设在主轴31外并可相对机身3上下运动的套筒35,套筒35与机身3通过第二弹簧36连接,套筒35和主轴31之间设置轴承,轴承的内圈与主轴31固定,轴承的外圈与套筒35固定。套筒35的一侧固定有齿条37,第一齿轮38设置在机身3内与齿条37啮合,第一齿轮38固定套接在转轴39上,该转轴39可相对机身3转动并伸出机身3外。
如图3,转轴39伸出机身3外的部分上固定有手柄4,手柄4上设置一启停开关5,如图4启停开关5包括外壳51,固定在外壳51内的静触点52、带有动触点53并可向静触点52运动实现静触点52和动触点53抵触的按钮54、同时连接按钮54和外壳51的第一弹簧55,按钮54在不受压时静触点52和动触点53分离;如图3,外壳51上设置一滑槽,滑槽内设置一密封板56,密封板56位于滑槽内并可沿滑槽滑动遮住或打开按钮54。
如图1,立柱2中部套设一可绕立柱2转动的转动套6,工作台7固定在转动套6上,如图5,工作台7上开设两条平行的通槽71,基板8设置在工作台7上,基板8两侧对称设置有安装块82,每个安装块82上开设一个连接孔,安装螺栓83穿过连接孔和通槽71连接螺母将基板8固定。
如图5,基板8自上而下开设大小不同的定位孔81,定位孔81的圆心处于同一直线上,基板8上开设沿径向依次贯穿各个定位孔81的螺纹孔85[标记],螺纹孔85内设置有定位螺栓84。每个定位孔81两侧均设置有压紧组件9,如图6,压紧组件9包括连杆一91和连杆二92、连杆三93和连杆四94,所述连杆一91的一端与基板8铰接,连杆一91的另一端与连杆三93的一端铰接,连杆三93的中部与连杆四94的中部铰接,连杆四94的一端与连杆二92的一端铰接,连杆二92的另一端与基板8铰接,压紧组件9还包括同时穿过连杆一91和连杆三93的铰接点、连杆二92和连杆四94的铰接点的双向螺杆95,当双向螺杆95转动时,带动连杆三93和连杆四94转动相互靠近或远离。
使用的时候,将工件插入定位孔81内,转动定位螺栓84使得定位螺栓84抵接工件的上端面,之后转动双向螺杆95使得连杆三93和连杆四94抵接工件完成对工件的固定,转动手柄4带动主轴31下压至离工件2-3cm,在主轴31下压过程中第二弹簧36被拉伸,此时按下按钮54启动驱动电机一32,之后继续转动手柄4下压进行钻孔工作,钻完松开手柄4,由于第二弹簧36弹力主轴31回复。
实施例2:一种半自动钻床,如图7-8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机身3上的驱动电机二10,在主轴31上沿其轴向开设条形槽,驱动电机二10的输出轴上设置与条形槽配合的凸起101,输出轴与主轴31可联动周向转动,凸起101可相对条形槽上下移动。因此主轴31可做上下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