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模块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8443830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光源模块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关于一种光学模块,且特别关于一种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光源模块。
【背景技术】
[0002] 用于显示设备的光源模块主要区分为直下式光源模块及侧边入光式光源模块。就 直下式光源模块而言,目前主要是W发光元件搭配二次光学透镜(secondlens)来提供均 匀的面光源。二次光学透镜可减少发光元件的使用数量(例如发光二极管的使用颗数), 且可W降低光源模块的整体厚度,较符合市面上节能减碳、重量轻及厚度薄的诉求。然而, 由于二次光学透镜的成本相对昂贵,因此该种直下式光源模块有成本较高的缺点。另一方 面,还有一种不用二次光学透镜的直下式光源模块,相较于发光元件搭配二次光学透镜之 设计,可节省二次光学透镜的设置,结构相对简单且成本相对低。然而,该种直下式光源模 块所使用的发光元件数量较多,而容易降低系统的可靠性,且需维持一定的混光距离,而难 W降低光源模块的整体厚度。
[0003] 如图1A及图1B所示,近期推出一种主要由发光元件10、反射灯罩(reflective lampcover) 20、扩散板30及底反射片40所组成的直下式光源模块,通过反射灯罩20将来 自发光元件10的光束B反射至底反射片40后,经由底反射片40反射至扩散板30而出光。 由于该种结构设计可省略二次光学透镜及导光板的设置,而具有相对低的成本及相对薄的 厚度,因此具有相当大的竞争力。然而,现有的反射灯罩结构存在出光不均匀的问题,其主 要原因在于,发光元件10所发出的部分光束B会直接入射扩散板30而出光。由于该些光 束B未经底反射片40的作用(例如漫射)直接出光,因此其光强度相对集中,从而容易在 扩散板30对应的区域30a产生亮带。特别是在大尺寸光源模块的架构下,直接入射扩散板 30而出光的光束B容易在靠近发光元件10的区域30a出射,而使得扩散板30靠近发光元 件10的区域30a的亮带现象越趋明显。如图1B所示,在大尺寸光源模块的架构下,扩散板 30产生亮带的区域30a的位置大致上与扩散板30邻近发光元件10的一端相隔距离D,距 离D大约是扩散板30宽度T的1/8至3/8。
[0004] 现有技术主要是透过延伸反射灯罩上半部的宽度或是增加上半部的高度,W解决 亮带问题。然而,延伸反射灯罩上半部的宽度容易降低光源模块的出光效率并且造成无效 区的增加,而增加上半部的高度容易增加光源模块整体厚度。因此,如何在维持该种直下式 光源模块既有的优势(例如相对薄的厚度)下,改善亮带问题,实为未来的趋势。
[0005] 中国台湾专利第569067号掲露弧形反射板上、下内缘表面具有突出的结构,用W 消除或减少边缘亮带。中国台湾专利第口32596号掲露反射罩包括微型凸起结构,用W减 少接合面光线外漏的影响。中国台湾专利第M263519号掲露通过延伸灯罩的宽度,W防止 亮带的产生。中国台湾专利第M444487号及公开第200907229、201205001号分别掲露了不 同的反射罩设计,而中国台湾专利第口90303号掲露一种光源模块的底反射片的设计。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源模块,可在相对薄的厚度下改善亮带问题。
[0007]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W从本发明所掲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0008]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 模块,包括光学膜片、底反射件、顶反射件、聚光件W及发光元件。底反射件位于光学膜片下 方。顶反射件位于底反射件W及光学膜片的一侧。聚光件相对于顶反射件而位于底反射件 W及光学膜片的另一侧。光学膜片、底反射件、顶反射件W及聚光件围设出空间。由顶反射 件至聚光件的方向定义为参考方向。聚光件具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W及第H部分。第一 部分与第二部分分别由底反射件W及光学膜片的一侧依参考方向延伸且在远离顶反射件 的一端彼此连接。第H部分连接第二部分邻近光学膜片的表面,且第H部分由表面朝第一 部分凸出。发光元件位于空间内且位于第一部分W及第二部分的连接处旁,且发光元件具 有光轴方向,其中第H部分具有面向第一部分的第一表面,第一表面远离发光兀件的一端 至发光元件的连线与光轴方向夹第一角度,且第一角度落在5度至10度的范围内。
[0009]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表面远离发光元件的一端与发光元件在平行 光轴方向上相隔第一距离,第一部分面向第H部分的表面邻近底反射件的一端与发光元件 在平行光轴方向上相隔第二距离,且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比值落在0. 5至1的范围内。
[0010]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部分面向第H部分的表面邻近底反射件的一 端至发光元件的连线与光轴方向夹第二角度,且第二角度落在10度至20度的范围内。
[0011]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表面由一个或多个平面所构成、由一个或多 个曲面所构成、或由至少一个平面W及至少一个曲面所构成。
[0012]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表面为吸光面、漫反射面、镜面或上述至少两 者的组合。
[0013]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H部分还具有连接第一表面且面向顶反射件的 第二表面,其中第二表面与光学膜片夹锐角,且第二表面位于第一表面与光学膜片之间。
[0014]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表面为漫反射面、镜面或上述两者的组合。
[0015]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底反射件具有第一端W及相对于第一端的第二 端,其中第二端邻近光学膜片,聚光件位于第一端,而顶反射件位于第二端。
[0016]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端具有至少一凸出部,且凸出部朝光学膜片 凸出。
[0017]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凸出部顶端与光学膜片的距离与第一部分邻近凸 出部的一端与光学膜片的距离相等。
[0018]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部分面向第H部分的表面邻近底反射件的一 端与发光元件在平行光轴方向上相隔第二距离,凸出部的顶点与第一部分面向第H部分的 表面邻近底反射件的一端在平行光轴方向上相隔第H距离,且第H距离小于0. 5倍的第二 距离。
[0019]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凸出部的凸起高度落在1毫米至2毫米的范围内, 而凸出部在底反射件上的宽度落在5毫米至10毫米的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