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灯透镜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044576阅读:1362来源:国知局
车灯透镜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镜,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用于传导一发光件的光线,并能与该发光件配合作为车灯的车灯透镜。



背景技术:

已知的车灯包含一发光件,以及一用于传导该发光件光线的透镜。该透镜的结构有许多种,随着透镜结构设计不同,用于传导光线的方式与原理也有所不同。其中一种透镜的光学系统设计是采用RXI光学系统,所谓RXI,是指该透镜可让光线产生折射(R)、反射(X)及全反射(I)等作用,通过此三种作用配合,能控制光线的射出方向、光形、亮度等光学配置,以达到较佳的光取出效率,使车灯亮度提升。然而,实务上发现,RXI光学系统的透镜与发光件搭配构成的车灯,使用于近灯时,于明暗截止线(cut-off line)上方的投射光线过多,导致明暗截止线上方过亮,如此会影响对向来车驾驶人的视线,使用上有安全疑虑,所以已知的车灯透镜有待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升行车安全的车灯透镜。

本实用新型的车灯透镜,包含两个左右对称且相连接的透镜体,定义一条前后向延伸且通过所述透镜体的连接处的光轴,每一个透镜体包括一个出光面、一个入光面,及一个反射面。该出光面包括一个连接另一个透镜体的第一端缘、一个与该第一端缘左右间隔且相对于该第一端缘远离另一个透镜体的第二端缘,以及一个邻近该第一端缘的第一遮蔽区。该入光面位于该出光面后方,并包括一个连接另一个透镜体的第三端缘、一个相反于该第三端缘的第四端缘,以及一个邻近该第三端缘并具有一个顶缘的第二遮蔽区,该第二遮蔽区的该顶缘高度不超过该光轴的高度。该反射面自该入光面的该第四端缘朝该出光面的该第二端缘延伸连接,该反射面包括数个彼此间具有断差的反射段。每一个透镜体的该入光面能供光线射入,且部分光线受到该第二遮蔽区遮挡而朝后反射,而通过该入光面进入每一个透镜体内的光线中,部分光线被该第一遮蔽区朝该反射面反射后,再受到该反射面反射而通过该出光面向前射出,另外有部分光线被该出光面朝该反射面反射后,再受到该反射面反射而通过该出光面向前射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灯透镜,该反射面的所述反射段为左右相邻。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灯透镜,每一个反射段具有数个上下相邻且彼此间具有断差的反射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灯透镜,该第一遮蔽区自该出光面的顶缘延伸至底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灯透镜,所述透镜体的所述第二遮蔽区互相连接,每一个第二遮蔽区自该入光面的底缘朝上延伸。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灯透镜,每一个透镜体的该入光面包括一个连接另一个透镜体并具有该第三端缘的第一入光段,以及一个连接于该第一入光段与该反射面间并具有该第四端缘的第二入光段,该第一入光段与该第二入光段彼此间不连续而使该入光面形成非连续的表面,该第二遮蔽区位于该第一入光段。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灯透镜,该反射面自该入光面的该第四端缘往该出光面的该第二端逐渐向前斜伸。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灯透镜,该出光面自该第一端缘往该第二端缘先逐渐往前弧曲延伸再逐渐向后弧曲延伸。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灯透镜,该第一遮蔽区与该第二遮蔽区表面都形成有一层反射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灯透镜,该反射面表面形成有一层反射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每一透镜体的该出光面、该入光面与该反射面搭配设计,可以投射出符合法规的光形。而且该入光面的该第二遮蔽区能有效遮挡往明暗截止线上方投射的光线,从而避免车灯前方较高处的部位过亮,以避免影响对向来车驾驶人的视线,所以能提升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灯透镜的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2是该实施例的一前视图;

图3是该实施例的一后视图;

图4是沿图2中的线4-4的一俯视剖视图,图中箭头说明光线路径;

图5是沿图2中的线5-5的一侧视剖视图,图中箭头说明光线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车灯透镜的一实施例,用于传导一发光件1的光线,并能与该发光件1配合作为车头灯,例如近灯。该车灯透镜包含两个左右对称且相连接的透镜体2。定义一条前后向延伸且大致通过所述透镜体2的连接处中央部位的光轴L,该发光件1的底缘位于该光轴L上。

本实施例的所述两透镜体2为一体连接,并且为可透光的材质制成。每一透镜体2包括一个位于前侧的出光面3、一个位于后侧的入光面4,以及一个连接该出光面3与该入光面4的反射面5。

该出光面3包括一个连接另一个透镜体2的第一端缘31、一个与该第一端缘31左右间隔且相对于该第一端缘31远离另一个透镜体2的第二端缘32,以及一个连接该第一端缘31的第一遮蔽区33。该第一遮蔽区33自该出光面3的顶缘延伸至底缘而呈长带状,该第一遮蔽区33表面形成有一层反射膜34,该反射膜34可利用真空镀膜方式形成,并且为金属镀膜或其他种具有反射功能的镀膜。该第一遮蔽区33通过该反射膜34而能将自该入光面4而来的光线朝后反射,使光线不会直接通过该第一遮蔽区33而向前穿出。本实施例的该出光面3为一弧曲连续的表面,并且自该第一端缘31往该第二端缘32先逐渐往前弧曲延伸再逐渐向后弧曲延伸。

每一个透镜体2的该入光面4包括一个连接另一个透镜体2的第一入光段41、一个连接于该第一入光段41与该反射面5间的第二入光段42,以及一个位于该第一入光段41的第二遮蔽区43。该第一入光段41与该第二入光段42彼此间不连续而使该入光面4形成非连续的表面。其中该第一入光段41具有一个连接另一个透镜体2的第三端缘411,该第二入光段42具有一个相反于该第三端缘411的第四端缘421,该第四端缘421相对于该第三端缘411位于后方而远离该出光面3。该第二遮蔽区43连接该第三端缘411,并自该入光面4的底缘朝上延伸,且第二遮蔽区43具有一个顶缘431,该顶缘431高度不超过该光轴L的高度,使该第二遮蔽区43能适当地遮挡该发光件1的部分光线,且不会遮挡过多。该第二遮蔽区43表面形成有一层反射膜44,该反射膜44的制法与材质皆与该第一遮蔽区33上的反射膜34相同,所以不再说明。该第二遮蔽区43通过该反射膜44而能将自该入光面4而来的光线朝后反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透镜体2的所述第二遮蔽区43相连接。

该反射面5自该入光面4的该第四端缘421朝该出光面3的该第二端缘32逐渐向前斜伸连接。该反射面5为不连续的表面,并包括数个彼此间具有断差且左右相邻排列的反射段51。每一个反射段51具有数个上下相邻且彼此间具有断差的反射区511。该反射面5表面形成有一层反射膜52,借此使该反射面5具有光反射功能。该反射膜52的制法与材质皆与该第一遮蔽区33上的反射膜34相同,所以不再说明。

参阅图3、4、5,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该发光件1的光线可以由每一透镜体2的该入光面4射入,而且光线主要是由该入光面4的该第一入光段41进入该车灯透镜内部。该发光件1的部分光线(如图5的光线路径A)会受到该第二遮蔽区43遮挡而朝后反射,原本发光件1的此部分光线若未被遮挡住时,最后会由该出光面3射出并投射于明暗截止线上方,但通过本实用新型该第二遮蔽区43来遮挡,能有效避免过多光线往明暗截止线上方投射,从而可避免明暗截止线上方过亮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该入光面4进入透镜体2内的光线中,部分光线(如图4、5的光线路径B)射向该第一遮蔽区33,并且被该第一遮蔽区33反射而朝该反射面5入射,再受到该反射面5反射而通过该出光面3向前射出。另外有部分光线(如图4的光线路径C)射向该出光面3,并且因符合全反射条件而受到该出光面3朝后反射,也就是朝该反射面5反射后,再受到该反射面5朝前反射而通过该出光面3向前射出。因此,由出光面3射出的光线,最后可投射出符合法规的近灯光形。

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运用到的光学原理,包含有折射(refraction)、反射(reflection)、全反射(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以及所述第二遮蔽区43所产生的遮蔽(shield)效果。此为一种RXI光学系统加入S(shield)的设计,可称为RXIS透镜。

值得一提的是,该反射面5设计为具有断差的非连续表面,而非整体为连续表面,其优点在于,由于每一反射段51与每一反射区511都是一个可独立改变曲度的区域,有助于各自调控入射光的反射角度,从而能方便调整本实用新型所投射出的明暗截止线位置,以利于投射出符合法规的光形。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透镜体2左右搭配设计,配合每一反射面5的断差设计,使本实用新型该车灯透镜由前方朝其观看,形成一种类似于昆虫眼睛(insect-eye)的视觉效果,借此产生特殊独特的造形。

综上所述,通过每一透镜体2的该出光面3、该入光面4与该反射面5的搭配设计,可以投射出符合法规的光形。而且该入光面4的该第二遮蔽区43能有效遮挡往明暗截止线上方投射的光线,从而避免车灯前方较高处的部位过亮,以避免影响对向来车驾驶人的视线,所以能提升行车安全,而且本实用新型造形独特创新,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