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体闪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615655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单体闪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具有弹起机构的单体闪光装置,尤其是涉及对其头部的改良。
【背景技术】
[0002]—般情况下,如图10所示,具有用于使照射角可变的弹起机构的单体闪光装置由以下部分构成:作为闪光发光部的头部101 ;主体部102,其由电池、主控制基板等构成;以及靴部103,其固定于未图示的照相机主体上,用手把持头部101的末端并施力,能够使其如箭头所示那样上下左右弹起(旋转)(参照:JP2010-181553A、JP2008-180826A)。
[0003]头部101的设计在于成为这样的结构:头部101被分割为上壳体1011、下壳体1012、设于上壳体1011和下壳体1012的前方开口处的菲涅耳面板1013、以及设在上壳体1011与下壳体1012之间的后方空间中且一部分露出的圆筒状的后主体1014,由此,在发生闪光故障时维修的情况下,容易分解。
[0004]后主体1014在内部具有主电容器、触发线圈等,在后主体1014的两端设有弹起转子(未图示)。
[0005]图11是示出图10的头部101的照片。如图11所示,位于上下的上壳体1011和下壳体1012被螺钉1015固定于弹起转子(未图示)上而实现嵌合。
[0006]图12是用于说明图11的上壳体1011和下壳体1012的嵌合作业的照片,(A)示出了上壳体1011与下壳体1012嵌合前的状态,(B)示出了上壳体1011与下壳体1012嵌合后的状态。即,如图12的㈧所示,在上壳体1011外侧的接近弹起转子(未图示)的位置处设有肋(钩)1016a,此外,在下壳体1012的接近弹起转子的位置处设有卡合孔1016b。如图12的(B)所示,通过使钩1016a与卡合孔1016b嵌合来构成钩结构1016。接下来,通过上述的螺钉1015将上壳体1011和下壳体1012固定于弹起转子上。
[0007]这样,上壳体1011和下壳体1012的嵌合力通过固定在内部的弹起转子上的螺钉1015和接近弹起转子的位置处的钩结构1016保持。
[0008]但是,在上述的图10的现有单体闪光装置中,由于接近头部101内部的弹起转子的空间较小,因此不能使钩结构1016的接近弹起转子的钩1016a变高,钩结构1016的钩作用较小。因此,在发生闪光故障时进行维修的情况下,钩结构1016的钩1016a可能弯折而使钩作用消失。其结果是,存在如下课题:在上壳体1011与下壳体1012之间产生间隙,上壳体1011与下壳体1012的嵌合力下降。
[0009]此外,由于在通常使用时把持头部101的末端部来沿上下进行弹起,因此容易在将上壳体1011与下壳体1012卡合的钩1016a上产生负荷。因此,与上述同样,存在如下课题:在上壳体1011与下壳体1012之间产生间隙,上壳体1011与下壳体1012的嵌合力下降。
[0010]进而,如果钩结构1016的钩作用变小而在上壳体1011与下壳体1012之间产生间隙,贝上壳体1011、下壳体1012与弹起转子之间的固定仅通过螺钉1015来进行,在弹起动作时,对螺钉1015施加的负荷变大。其结果是还存在如下课题:发生螺钉1015的螺钉损坏、松弛等,上壳体1011与下壳体1012的嵌合力进一步变小。

【发明内容】

[0011]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单体闪光装置具备头部,该头部具有:上壳体;下壳体,其位于上壳体的下方;菲涅耳面板,其位于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前方开口处;圆筒状的后主体,其位于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后方空间内;以及第1弹起转子和第2弹起转子,它们分别位于后主体的两端,其中,该单体闪光装置具备:第1肋,其以与第1弹起转子对置的方式设置在上壳体的下壳体侧的内侧;第2肋,其以与第1弹起转子对置的方式设置在下壳体的上壳体侧的内侧;第3肋,其设置在第1弹起转子的上壳体侧的外侧;以及第4肋,其设置在第1弹起转子的下壳体侧的外侧,第1肋和第2肋接近并对置而形成第1钩,第3肋和第4肋分离而形成第1卡合槽,通过使第1钩与第1卡合槽嵌合来构成第1钩结构。由此,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将第1卡合槽设于第1弹起转子上而成的第1钩结构嵌合。
[0012]根据本发明,通过在弹起转子上设置卡合槽而成的钩结构,能够较高地保持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嵌合力。即,由于钩结构在弹起时与弹起转子一起旋转,因此能够减轻上壳体和下壳体的负荷,因此,不容易产生变形,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难以产生间隙。此外,由于将钩结构的卡合槽设于弹起转子上,因此能够增大钩结构的钩的高度。因此,即使在发生闪光故障时进行维修的情况下,钩也不容易弯折,其结果是能够将钩结构的嵌合力保持得较大。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单体闪光装置的头部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4]图2是图1的头部的侧视图。
[0015]图3是图1的头部的分解侧视图。
[0016]图4是图1的头部的主视图。
[0017]图5的(A)是示出图1?图4的弹起转子的立体图,(B)是(A)的一个弹起转子的放大立体图,(C)是(A)的另一个弹起转子的放大立体图。
[0018]图6示出了沿图2中的V1-VI线的截面,其中,㈧是整体剖视图,⑶是㈧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0019]图7示出了沿图4中的VI1-VII线的截面,其中,㈧是整体剖视图,⑶是㈧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0020]图8示出了图1的对弹起转子等省略了图示的、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嵌合状态,其中,(A)是整体立体图,(B)是(A)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0021]图9示出了图1的图示有弹起转子的、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嵌合状态,其中,(A)是整体立体图,(B)是(A)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0022]图10是示出现有的单体闪光装置的立体图。
[0023]图11是示出图10的头部的照片。
[0024]图12是用于说明图11的头部的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嵌合作业的照片,其中,(A)示出了嵌合前的状态,(B)示出了嵌合后的状态。
[0025]标号说明
[0026]1:上壳体;la、lb:肋;2:下壳体;2a、2b:肋;2a’:倾斜面;3:菲涅耳面板;4:后主体;5-1、5-2:弹起转子;5-la、5-2a、5-lb、5-2b:肋;5_lb’:倾斜面;5-lc、5_2c:螺纹孔;6:螺钉;7:主电容器;8:触发线圈;101:头部;1011:上壳体;1012:下壳体;1013:菲涅耳面板;1014:后主体;1015:螺钉;1016:钩结构;1016a:肋(钩);1016b:卡合孔;102:主体部;103:靴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单体闪光装置的头部的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头部的侧视图,图3是图1的头部的分解侧视图,图4是图1的头部的主视图。另外,在图1中,由于主体部和靴部与图10的主体部102和靴部103是相同的,因此省略。
[0028]在图1?图4中,头部的设计在于:头部被分割为上壳体1、位于上壳体1的下方的下壳体2、位于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前方开口处的菲涅耳面板3、以及位于上壳体1与下壳体2之间的后方空间内并且一部分露出的圆筒状的后主体4。上壳体1与下壳体2将弹起转子5-1、5-2(图3中图示了 5-2)夹入并通过螺钉6和后述的钩结构进行固定而而嵌入口 ο
[0029]图5的(Α)示出了图1?图4的弹起转子的立体图,⑶是㈧的一个弹起转子的放大立体图,(C)是(Α)的另一个弹起转子的放大立体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