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焦点透镜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进行包含中距远摄程度视场角的微距摄影的单焦点透镜系 统。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将无限远以及低倍的摄影距离作为设计标准距离的普通摄影透镜系统,为 了缩短微距透镜系统可近距离摄影的距离而通过整体伸展进行对焦时,近距离摄影时的像 差波动较大,光学性能变得不足。因此,对于从无限远到近距离的摄影距离,为了保持较佳 的光学性能,提出了一种采用所谓浮动式的微距透镜系统,其以不同的移动量使多个透镜 组移动而进行对焦,抑制近距离摄影时的像差波动。
[0003] 在专利文献1~4中,公开了一种采用浮动式的微距透镜系统。为了在安装有更为 小型的成像器件的摄影装置中得到采用浮动式的透镜系统,理论上只要缩放专利文献1~ 4中微距透镜系统的各数值实施例的数值即可。但是,考虑透镜的加工性以及装配性,对缩 放模型修改透镜厚度以及透镜间隔时,会失去像差校正的平衡而使各个像差增大,导致光 学性能不足。
[0004] 在专利文献1~4的微距透镜系统中,对焦时移动的聚焦透镜组中包含有光圈。因 此,在将专利文献1~4的微距透镜系统应用于以非反光相机(无反相机)为代表的在透 镜筒内安装有快门单元的可换透镜时,对焦时必须同时移动快门单元,无法避免浮动机构 的复杂化及大型化。而且,根据对焦透镜组的数量以及重量而需要马达及执行器,所以导致 包括透镜筒在内的整个透镜系统大直径化。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4996151号公报
[0006]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4986710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文献特3429562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9-145587号公报
[0009]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0] 本发明基于以上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可微距摄影的单焦点透镜系 统,其最适于在透镜筒体内安装有代表非反光相机(无反相机)的快门单元的可换透镜,且 具有中距远摄程度的视场角,对焦机构简单且小型,整个透镜系统紧凑,能够通过较佳地校 正各个像差而获得良好的光学性能。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的一种单焦点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从物侧依次包括:第1透镜组,其具 有负屈光度;第2透镜组,其具有正屈光度;以及第3透镜组,其具有正屈光度,并且,在从 无限远的物体向近距离物体对焦时,第1透镜组和第2透镜组向物侧移动,第1透镜组从最 靠近物侧朝向最靠近像侧依次包含:负透镜,其凹面朝向像侧;至少2片正透镜;以及负透 镜,其凹面朝向像侧,第2透镜组从物侧依次包含:负透镜,其凹面朝向物侧;以及至少2片 正透镜,第3透镜组包含:至少1片负透镜、以及至少1片正透镜,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I),
[0012] -0. 3 < fG2/fGl < -〇. 05 (1)
[0013] 其中,fGl :第1透镜组的焦距,fG2 :第2透镜组的焦距。
[0014] 第2透镜组从物侧依次包含:接合透镜,其具有负屈光度;以及至少1片正透镜。
[0015] 第2透镜组从物侧依次包含:接合透镜,其具有负屈光度;以及至少2片正透镜。
[0016] 第2透镜组中的接合透镜包含从物侧依次设置的负透镜和正透镜。
[0017] 本发明的单焦点透镜系统,优选为满足下述条件式(2)以及(3),
[0018] nd(G2N) < 1. 82 (2)
[0019] vd (G2N) < 50 (3)
[0020] 其中,nd(G2N):第2透镜组中位于最靠近物侧的负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 vd(G2N):第2透镜组中位于最靠近物侧的负透镜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0021] 本发明的单焦点透镜系统,优选为满足下述条件式(4),
[0022] APg,F(G2N)<0 (4)
[0023] 其中,APg,F(G2N):第2透镜组中位于最靠近物侧的负透镜的异常色散特性,(A) APg,F = 0· 002vd-0. 6575+Pg,F :g,F 线间的异常色散特性,(B)Pg,F = (Ng-NFV(NF-Nc): g,F线间的部分分散比。
[0024] 本发明的单焦点透镜系统,优选为满足下述条件式(5),
[0025] vd(G2P) > 80 (5)
[0026] 其中,vd(G2P):第2透镜组中的正透镜中的至少1片正透镜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0027] 条件式(5)所规定的条件范围中也优选为满足下述条件式(5')
[0028] vd(G2P) > 90 (5')
[0029] 第1透镜组从物侧依次包含:负透镜,其凹面朝向像侧;正透镜,其凸面朝向物侧; 正弯月透镜,其凹面朝向像侧;以及负透镜,其凹面朝向像侧。
[0030] 本发明的单焦点透镜系统,其中,满足下述条件式(6)以及(7),
[0031] nd (GlP) > 1. 70 (6)
[0032] vd(GlP) >45 (7)
[0033] 其中,nd(GlP):第1透镜组中的正透镜中至少1片正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 Vd(GlP):第1透镜组中的正透镜中至少1片正透镜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0034] 本发明的单焦点透镜系统,优选为满足下述条件式(8)以及(9),
[0035] 0. 5 < SF(Ll) < 3 (8)
[0036] vd(Ll) > 50 (9)
[0037] 其中,
[0038] SF(Ll):第1透镜组中位于最靠近物侧的负透镜的形状因子,
[0039] SF(Ll) = (L1R1+L1R2)/(L1R1-L1R2)
[0040] LlRl :第1透镜组中位于最靠近物侧的负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0041] L1R2 :第1透镜组中位于最靠近物侧的负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042] Vd(Ll):第1透镜组中位于最靠近物侧的负透镜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0043] 本发明的单焦点透镜系统,优选为满足下述条件式(10),
[0044] APg, F(GlN) < 0 (10)
[0045] 其中,APg,F(GlN):第1透镜组中位于最靠近像侧的负透镜的异常色散特性,(A) APg,F = 0· 002vd-0. 6575+Pg,F :g,F 线间的异常色散特性,(B)Pg,F = (Ng-NFV(NF-Nc): g,F线间的部分分散比。
[0046] 本发明的单焦点透镜系统,其中,光圈位于第2透镜组和第3透镜组之间,在从无 限远的物体向近距离物体对焦时,该光圈与第3透镜组一起相对像面固定。
[0047] 或者,本发明的单焦点透镜系统,其中,光圈位于第1透镜组和第2透镜组之间,在 从无限远的物体向近距离物体对焦时,该光圈与第1透镜组和第2透镜组形成为一体而向 物侧移动。
[0048] 本发明的单焦点透镜系统,其从物侧依次包含:第1透镜组,其具有负屈光度;第 2透镜组,其具有正屈光度;以及第3透镜组,其具有正屈光度,其特征在于,第1透镜组,从 物侧依次包含4片透镜:负透镜、正透镜、正透镜以及负透镜;第2透镜组,从物侧依次包含 3片透镜:负透镜、正透镜以及正透镜,或者从物侧依次包含4片透镜:负透镜、正透镜、正透 镜以及正透镜;第3透镜组,从物侧依次包含2片透镜:负透镜以及正透镜;光圈位于第2透 镜组和第3透镜组之间,在从无限远的物体向近距离物体对焦时,第1透镜组和第2透镜组 向物侧移动,光圈与第3透镜组一起相对像面固定。
[0049] 发明效果
[0050] 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一种可微距摄影的单焦点透镜系统,其最适于以非反光相 机(无反相机)为代表的在透镜筒内安装有快门单元的可换透镜,具有中距远摄程度的视 场角,对焦机构简单且小型,整个透镜系统紧凑,能够通过较佳地校正各种像差而获得良好 的光学性能。
【附图说明】
[0051]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单焦点透镜系统的数值实施例1的在无限远摄影状态下的透 镜结构图;
[0052] 图2是图1结构中的各个像差图;
[0053] 图3是图1结构中的横向像差图;
[0054] 图4是根据本发明单焦点透镜系统的数值实施例1的在最近摄影状态下的透镜结 构图;
[0055] 图5是图4结构中的各个像差图;
[0056]图6是图4结构中的横向像差图;
[0057]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单焦点透镜系统的数值实施例2的在无限远摄影状态下的透 镜结构图;
[0058] 图8是图7结构中的各个像差图;
[0059]图9是图7结构中的横向像差图;
[0060]图10是根据本发明单焦点透镜系统的数值实施例2的在最近摄影状态下的透镜 结构图;
[0061] 图11是图10结构中的各个像差图;
[0062] 图12是图10结构中的横向像差图;
[0063]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单焦点透镜系统的数值实施例3的在无限远摄影状态下的 透镜结构图;
[0064] 图14是图13结构中的各个像差图;
[0065]图15是图13结构中的横向像差图;
[0066]图16是根据本发明单焦点透镜系统的数值实施例3的在最近摄影状态下的透镜 结构图;
[0067] 图17是图16结构中的各个像差图;
[0068] 图18是图16结构中的横向像差图;
[0069]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单焦点透镜系统的数值实施例4的在无限远摄影状态下的 透镜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