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用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拍摄用光学装置,该拍摄用光学装置通过使装载有透镜以及拍摄元件的可动模块摆动来校正抖动。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公知一种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拍摄用光学装置,该拍摄用光学装置通过使装载有透镜以及拍摄元件的可动模块摆动来校正抖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拍摄用光学装置包括:装载有透镜以及拍摄元件的可动模块;以及将可动模块支承为能够摆动的支承体。
[0003]在该拍摄用光学装置中,可动模块包括:保持透镜并能够沿透镜的光轴方向移动的可动体;以及将可动体保持为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的保持体。保持体包括构成可动模块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的外罩部件。外罩部件形成为具有底部和筒部的大致有底四方筒状,底部配置在比可动体靠被拍摄物体侧的位置。在外罩部件的底部能够抵接可动体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的一部分,在对拍摄用光学装置施加冲击时,外罩部件的底部限制被拍摄物体侧的可动体的可动范围,从而实现了防止连接可动体与保持体的板簧的损伤的功能。
[0004]并且,在该拍摄用光学装置中,支承体包括构成拍摄用光学装置的外周面的壳体。壳体形成为具有底部和筒部的大致有底四方筒状,底部构成拍摄用光学装置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端面。壳体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配置在比外罩部件的底部靠被拍摄物体侧的位置。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034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9]在装载有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拍摄用光学装置的移动电话等便携设备的市场中,近年来,对设备的薄型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因此,对装载于便携设备的拍摄用光学装置的薄型化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
[0010]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比以往更薄型化的拍摄用光学装置。
[0011]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12]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拍摄用光学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可动模块,其具有保持透镜、并能够沿透镜的光轴方向移动的可动体以及将可动体保持为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的保持体;支承体,其将可动模块保持为能够摆动;透镜驱动用线圈,其被安装于可动体;抖动校正用线圈,其被安装于支承体;以及多个驱动用磁体,驱动用磁体被安装于保持体,并具有与透镜驱动用线圈对置的第一对置面以及与抖动校正用线圈对置的第二对置面,若将光轴方向的一侧作为被拍摄物体侧,将光轴方向的另一侧作为被拍摄物体相反侧,则保持体包括:第一磁体固定部件,其固定有多个驱动用磁体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以及第二磁体固定部件,其固定有多个驱动用磁体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端面,第一磁体固定部件以及第二磁体固定部件形成为框状,可动体配置在形成为框状的第一磁体固定部件以及第二磁体固部件的内周侧,支承体包括构成支承体的外周面的壳体,在壳体的被拍摄物体侧端形成有在光轴方向上与可动体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的一部分对置的对置部,以能够与可动体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的一部分抵接。
[0013]在本发明的拍摄用光学装置中,将可动模块保持为能够摆动的支承体包括构成该支承体的外周面的壳体。并且,在本发明中,在壳体的被拍摄物体侧端形成有在光轴方向上与可动体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的一部分对置的对置部,以能够与可动体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的一部分抵接。因此,在本发明中,即使不设置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拍摄用光学装置所具有的外罩部件的底部,也能够在对拍摄用光学装置施加冲击时利用壳体的对置部来限制被拍摄物体侧的可动体的可动范围。因此,在本发明中,能够减少与现有的拍摄用光学装置所具有的外罩部件的底部相应的量,使拍摄用光学装置在光轴方向上小型化。g卩,在本发明中,能够使拍摄用光学装置比以往更薄型化。
[0014]并且,在本发明中,由于能够使用共用的驱动用磁体,构成用于将可动体相对于保持体沿光轴方向驱动的透镜驱动机构以及使可动模块相对于支承体摆动来校正抖动的抖动校正机构,因此同透镜驱动机构用的磁体与抖动校正机构用的磁体彼此分体设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零件数。因此,在本发明中,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径向上,也能够使拍摄用光学装置小型化。
[0015]在本发明中,优选拍摄用光学装置包括在被拍摄物体相反侧连接可动模块与支承体的第一板簧,第二磁体固定部件形成为比驱动用磁体向外周侧突出。若这样构成,则能够在对拍摄用光学装置施加冲击时,使用第二磁体固定部件限制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可动模块的摆动范围,从而防止第一板簧的损伤。因此,与在第二磁体固定部件的基础上另外设置用于限制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可动模块的摆动范围的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拍摄用光学装置的结构。
[0016]在本发明中,优选拍摄用光学装置包括分别在光轴方向的可动体的两端侧连接可动体与保持体的第二板簧,第一磁体固定部件以及第二磁体固定部件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四边形的框状,可动体的外周面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八边形,第二板簧包括:固定于可动体的可动体固定部;固定于第一磁体固定部件或第二磁体固定部件的保持体固定部;以及配置在第一磁体固定部件或第二磁体固定部件的四角与可动体之间、并连接可动体固定部与保持体固定部的弹簧部。若这样构成,则由于在易变为死角的第一磁体固定部件以及第二磁体固定部件的四角与可动体之间配置弹簧部,因此能够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使拍摄用光学装置小型化。或是能够增大透镜的直径而不使拍摄用光学装置大型化。
[0017]在本发明中,例如,第一磁体固定部件包括分别构成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四边形的框状的第一磁体固定部件的四角的大致L形的四个角部以及将角部之间连接的直线状的四个直线边部,在可动体的被拍摄物体侧连接可动体与保持体的第二板簧的保持体固定部被固定在角部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面上,角部的被拍摄物体侧的面配置在比直线边部的被拍摄物体侧的面靠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位置,角部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面配置在比直线边部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面靠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防止可动模块摆动时的第一磁体固定部件的角部与壳体的接触。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借助于在可动体的被拍摄物体侧连接可动体与保持体的第二板簧,提高可动体向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作用力。
[0018]在本发明中,优选拍摄用光学装置包括分别在光轴方向的可动体的两端侧连接可动体与保持体的第二板簧,第一磁体固定部件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四边形的框状,在可动体的被拍摄物体侧连接可动体与保持体的第二板簧包括:固定于可动体的可动体固定部;固定于第一磁体固定部件的保持体固定部;以及连接可动体固定部与保持体固定部的弹簧部,在可动体的被拍摄物体侧连接可动体与保持体的第二板簧的保持体固定部被固定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四边形的框状的第一磁体固定部件的四角的被拍摄物体侧的面上。
[0019]在构成拍摄用光学装置的可动模块中,一般来说,在不对透镜驱动用线圈提供电流时,为了在规定的基准位置保持可动体,借助于在可动体的被拍摄物体侧连接可动体与保持体的第二板簧,将可动体向被拍摄物体相反侧施力。具体来说,可动体固定部固定于可动体,保持体固定部固定于第一磁体固定部件,以在可动体处于基准位置时使该第二板簧的可动体固定部配置在比保持体固定部靠被拍摄物体侧的位置。因此,若在第一磁体固定部件的四角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面上固定保持体固定部,则会有第二板簧的弹簧部与第一磁体固定部件干涉的顾虑。与此相对,在第一磁体固定部件的四角的被拍摄物体侧的面上固定有保持体固定部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弹簧部与第一磁体固定部件的干涉。并且,能够容易地将在可动体固定部固定于可动体状态下的第二板簧的保持体固定部从被拍摄物体侧固定在第一磁体固定部件的被拍摄物体侧的面上。
[0020]在本发明中,优选可动体包括:外周面卷绕并固定有透镜驱动用线圈的套筒;以及固定在套筒的被拍摄物体侧的止挡部件,止挡部件形成为比套筒的外周面向外周侧扩展,止挡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在光轴方向上与对置部对置,以能够与对置部抵接。由于在壳体的被拍摄物体侧端形成有用于使透镜露出的贯通孔,因此在可动模块摆动时、或可动体以可动模块相对于支承体倾斜的状态向被拍摄物体侧移动时,会存在如下顾虑:可动体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未与对置部抵接,可动体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从壳体向被拍摄物体侧突出,但若这样构成,则在可动模块摆动时、或可动体以可动模块相对于支承体倾斜的状态向被拍摄物体侧移动时,能够使固定于套筒的被拍摄物体侧的止挡部件可靠地与对置部抵接,从而能够防止可动体的被拍摄物体侧端从壳体向被拍摄物体侧突出。
[0021]在本发明中,优选止挡部件形成为其外周端的形状呈圆形的环状。若这样构成,则无论可动模块相对于支承体向哪个方向倾斜,都能够使止挡部件可靠地与对置部抵接。
[0022]在本发明中,优选拍摄用光学装置包括分别在光轴方向的可动体的两端侧连接可动体与保持体的第二板簧,在可动体的被拍摄物体侧连接可动体与保持体的第二板簧包括:固定于可动体的可动体固定部;固定于第一磁体固定部件的保持体固定部;以及连接可动体固定部与保持体固定部的弹簧部,在可动体的被拍摄物体侧连接可动体与保持体的第二板簧的可动体固定部以在光轴方向上夹在形成于套筒的被拍摄物体侧的弹簧固定面与止挡部件之间的状态固定。若这样构成,则能够提高可动体固定部的固定强度。
[0023]在本发明中,例如,在形成有对置部的壳体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形成有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用于使第一磁体固定部件的一部分露出的缺口部。在这种情况下,在组装拍摄用光学装置时,能够利用第一磁体固定部件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进行光轴方向的壳体与第一磁体固定部件的对位。即,在组装拍摄用光学装置时,能够利用第一磁体固定部件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进行光轴方向的壳体与驱动用磁体的对位。
[0024]在本发明中,优选在驱动用磁体、第一磁体固定部件以及第二磁体固定部件的表面形成有至少包含镍的镀镍层,第一磁体固定部件与驱动用磁体通过第一接合层接合,第一接合层由至少包含锡的锡类金属构成,并配置在第一磁体固定部件与驱动用磁体之间,第二磁体固定部件与驱动用磁体通过第二接合层接合,第二接合层由至少包含锡的锡类金属构成,并配置在第二磁体固定部件与驱动用磁体之间。若这样构成,则例如能够使与第一磁体固定部件或第二磁体固定部件接合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