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3年10月31日,申请号为201310533321.3,题为“显示模块和具有该显示模块的显示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与示例性实施例一致的装置和方法涉及一种在其上显示图像的显示模块以及具有该显示模块的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显示模块是设置有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的装置。显示模块可被包括在显示装置(例如,电视机或监视器)中。
近年来,有使显示模块做得尽可能薄的趋势。因此,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包括试图形成具有轻薄轮廓(也就是,具有小的厚度)的显示模块。
技术实现要素:
示例性实施例至少解决上述问题和/或缺点和以上没有描述的其它缺点。并且,示例性实施例不要求克服上述的缺点,并且示例性实施例可不克服以上描述的任何一个问题。一个或更多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块,具有提供足够强度而具有小的厚度的底框(即,轻薄的轮廓)。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块包括:显示面板;背光单元,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后侧;中间模制件,被构造为支撑彼此分隔开的显示面板和背光单元;顶框,设置在中间模制件的前侧,被构造为支撑显示面板的前侧的边缘;底框,背光单元安装在底框上,并且底框设置在中间模制件的后侧。底框可包括:加强筋部分,朝底框的后侧被压下;加强面板,附于底框的前表面并且与加强筋部分分隔开。
加强筋部分可包括底框的多个压下部分;
加强筋部分可沿着上侧和下侧方向延伸。
加强筋部分可包括底框的多个压下部分,多个压下部分可在左侧和右侧方向上被彼此分隔开。
加强筋部分可包括多个压下部分,多个压下部分可在左侧和右侧方向上以及上侧和下侧方向上被彼此分隔开。
加强面板可通过贴到与底框的前表面的加强筋部分相邻的一部分上的双面胶带而附于底框。
显示模块可包括将加强面板附于底框的双面胶带。双面胶带可被贴到与底框的前表面的加强筋部分相邻的部分。
底框和加强面板可由相同的材料形成。
底框可包括后侧部分和底部侧部部分,后侧部分形成于底框的后表面,底部侧部部分从后侧部分的外侧端部延伸到底框的前侧;加强筋部分可通过朝底框的后侧压下后侧部分而形成;并且加强面板可附于后侧部分。
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块,包括:底框,形成显示模块的后表面。底框可包括:多个加强筋部分,通过规则的方式压下底框的一些部分形成;加强面板,附于底框并与加强筋部分彼此分隔开。
每一个加强筋部分沿着上侧和下侧方向延伸,并且可在左侧和右侧方向上设置。
加强筋部分可在左侧和右侧方向上以及上侧和下侧方向上彼此分隔开。
显示模块可包括:显示面板,被配置为显示图像;背光单元,被配置为向显示面板提供光。显示面板可包括:液晶显示面板。
显示模块可包括:显示面板,被配置为显示图像。
显示模块可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
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包括显示模块的显示装置。
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块,包括:底部部分,包括端部和从底部部分的后侧突出的多个延长脊部分;加强面板,包括端部并被构造为附于底部部分的端部并且附于多个延长脊部分中的每一个。
多个延长脊部分中的每一个可与端部平行地形成。
多个延长脊部分中的每一个可被彼此分隔开。
底部部分和加强面板可由相同材料形成。
显示模块可包括:显示面板,被配置为显示图像。
底部部分可形成显示模块的后表面。
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块,包括:底部部分:包括端部和从底部部分的后侧突出的多个延长脊部分;加强面板,包括端部并且被构造为附于底部部分的端部并且附于底部部分的前侧。
多个延长脊部分中的每一个可与端部平行地形成。
多个延长脊部分中的每一个可被彼此分隔开。
底部部分和加强面板可由相同材料形成。
显示模块可包括:显示面板,被配置为显示图像。
底部部分可形成显示模块的后表面。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上述和/或其他方面将会变得明显和更易于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模块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模块的底框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模块的底框的截面视图;
图4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底框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若干示例性实施例。
在以下的描述中,即使在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号也用于相同的元件。在描述中定义的事物,如具体的结构和元件,被提供,以辅助对示例性实施例的综合理解。然而,示例性实施例没有那些特别定义的事物也能够被实施。并且,众所周知的功能或结构没有被详细描述,由于它们会以不必要的细节使本示例性实施例模糊。
如图1所示,显示模块100包括:显示面板10,包括其上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面板;背光单元20,设置在显示面板10的后侧同时与显示面板10分隔开;中间模制件30,支撑显示面板10和背光单元20,使显示面板10和背光单元20保持彼此分隔开的状态;顶框40,设置在显示面板10的前侧,也在中间模制件30的前侧,使显示面板10保持被安装在中间模制件30的状态;底框50,当被安装到中间模制件30的同时容纳背光单元20,使背光单元20被安装并支撑在中间模制件30的后侧。
显示面板10包括:薄膜晶体管层11,薄膜晶体管形成于此;滤色器层12,面对薄膜晶体管层11;液晶层(未示出),设置在薄膜晶体管层11和滤色器层12之间。
在薄膜晶体管层11的一侧包括:柔性印刷电路板13;驱动芯片14,安装在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一侧上;面板电路板15,连接到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另一侧。
背光单元20,设置在显示面板10的后侧,以为显示面板10提供光。背光单元20包括:多个光学片21、22和23,设置在显示面板10的后侧;导光构件24,位于光学片21、22和23的后侧;反射片25,设置在导光构件24的后表面;发光二极管模块26,设置在导光构件24的两侧,被配置为向导光构件24发射光。
光学片21、22和23包括保护膜21、棱镜膜22和漫射膜23。保护膜221设置在棱镜膜22的前侧以保护对由灰尘产生的刮痕敏感的棱镜膜22。棱镜膜22被配置为从漫射膜23收集漫射光,以使光垂直于位于棱镜膜22前侧的显示面板10,并且在棱镜膜22的前表面上设置有以均匀排列的方式形成的棱镜,棱镜具有三角柱形状。漫射片23向显示面板10提供光同时使从导光构件24传递的光漫射。
导光构件24通过使从位于导光构件24两侧的发光二极管模块26传递的光漫射而均匀地向位于导光构件24前侧的漫射膜23传递光。
反射片25设置在导光构件24的后侧,通过反射从导光构件24的后表面发射的光使光再次入射到导光构件24。提供两组发光二极管模块26,并且两组发光二极管模块26以彼此相对的方式设置在导光构件24的四个侧表面中的相互对称的两个侧表面上。每个发光二极管模块26包括发出光的多个发光二极管261和印刷电路板262,多个发光二极管261设置于印刷电路板262上,导电图案被形成,以向多个发光二极管261传递电信号。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模块26设置在导光构件24的两侧,即,在左侧和右侧。
顶框40设置有:座部分41,用于包围和支撑显示面板10的边缘;顶部侧部部分42,从座部分41的一端弯曲得到,并安装到中间模制件30的侧部。
如图2所示,底框50由金属材料(例如,铝)形成,以散发热量,并包括:后侧部分51,背光单元20置于其上;底部侧部部分52,从后侧部分51的周围向前侧延伸。
此外,在底框50的后侧部分51设置有加强筋部分51a,加强筋部分51a被构造为增加底框50的强度。加强筋部分51a通过朝后侧规则地压下底框50的后侧部分51的某些部分形成。这样,加强筋部分51a实现了与底框50的厚度被部分增厚相同的效果,由此增加了底框50的强度。加强筋部分51a沿着上侧和下侧方向延伸,并且多个加强筋部分51a形成于底框50上同时在底框50的左右方向被彼此分隔开。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五个加强筋部分51a形成为在底框50的左右方向上相互分隔开并且彼此平行。
关于如上讨论形成的多个加强筋部分51a,随着加强筋部分51a的深度增加,底框50的强度增加。然而,由于加强筋部分51a,使得显示模块100的前向和后向的厚度增加。
因此,为了形成具有小厚度的显示模块100(即,纤细/薄的轮廓),每个加强筋部分51a的厚度被限制为小于一定厚度。此外,底框50包括附于底框50的后侧部分51的前表面的加强面板53,以增加底框50的强度。
加强面板53的两端部分设置有固定部分53a,固定部分53a被构造为通过使用螺钉将两侧端部分固定到底框50的后侧部分51。此外,加强面板53,正如底框50一样,可由金属材料(例如,铝)形成。加强面板53可由与底框50相同的材料形成,从而使加强面板53可与底框50以相同的方式受热膨胀。加强面板53附于底框50的后侧部分51的前表面,但是以保持与加强筋部分51a彼此分隔开的状态的方式被附设。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加强面板53通过贴上覆盖与加强筋部分51a相邻的整个区域的双面胶带54而附于后侧部分51的前表面。或者,加强面板53能够附于底框的后侧部分51的后表面。
通常,拉伸金属面板需要的力量远大于弯曲相同金属面板需要的力量。
因此,当加强面板53附于形成有加强筋部分51a的底框50时,如图3所示,弯曲底框50施加的力量作为拉伸加强面板53的力量。如上所述,由于拉伸如上所述的金属面板需要较大的力量,即使进行拉伸,拉伸也是在很小的范围内执行。这样,即使当施加大的弯曲载荷时,底框50也不容易弯曲。因此,底框50的强度进一步增加。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加强筋部分51a在上侧和下侧的方向上延伸,而在左右方向上被彼此分隔开,但是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加强筋部分51a′可设置在底框上,同时在上下侧方向以及左右方向被互相分隔开,如图4所示。即,每组共有5个加强筋部分51a′可形成在底框51a的上部分和下部分,同时被互相分隔开并且互相平行。这样,在底框51上,形成10个加强筋部分51a′。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加强面板53通过双面胶带54′而附于底框50的后侧部分51的前表面,但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如上所讨论的,加强面板53也可以附于底框的后侧部分51的后表面。此外,关于后侧部分51的前表面,施加粘结剂以覆盖与加强筋部分51a相邻的整个区域。加强面板53可附于底框50的后侧部分51的前表面。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加强筋部分51a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但是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在底框的后侧部分上以及加强面板上可形成各种形状的加强筋部分,加强面板附于与后侧部分的加强筋部分相邻的一部分,因此获得相同的实施效果。
进行了与显示模块有关的根据示例性实施例进行的以上描述,所述的显示模块设置有利用液晶显示面板形成的显示面板,因此需要设置有背光单元。然而,这仅是示例性的,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示例性实施例也可以应用到显示模块的底框,该显示模块设置有利用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形成的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不需要背光。
虽然显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几个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在不违背本公开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例进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在权利要求和他们的等同物中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