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膜基板及显示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198217阅读:873来源:国知局
彩膜基板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彩膜基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具备机身轻薄、节省空间、省电、低辐射、画面柔和等优点,已逐渐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普及。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液晶显示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所提供的彩膜基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液晶显示器300通常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301和彩膜基板302,阵列基板301和彩膜基板302的周边位置通过粘结胶粘结形成一密封空间,密封空间中填充有液晶303。阵列基板301和彩膜基板302之间设置有间隔柱304,该间隔柱304用于支撑并维持上述填充有液晶303的密封空间。

通常,在制作彩膜基板302的过程中,在完成黑矩阵区域305、色阻区域306、保护膜307、间隔柱304和挡墙308的制作后,会在彩膜基板302上覆盖一层配向膜309。通常配向膜309在涂布时为液体状态,液体状态的配向膜309在彩膜基板302上流动,在挡墙308底部堆积并且蔓延至显示区。由于挡墙308在非显示区连续形成,且宽度较宽,相比显示区中的间隔柱分散形成,因此非显示区(挡墙区)的平均凸起面积大于显示区的平均凸起面积,在挡墙308区域,容易造成液态配向膜的集聚。当配向膜309固化后,位于挡墙308底部周边的配向膜309的膜厚会出现不均匀现象,从而导致显示区中,尤其是靠近挡墙部分的配向膜309出现厚度不均的现象,显示区中的厚度不均的配向膜309会导致显示过程中配向不良的问题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彩膜基板及显示装置,能够有效改善挡墙底边配向膜堆积而导致配向膜向显示区蔓延的问题,从而避免了配向膜蔓延导致的显示区中配向膜出现厚度不均的现象,进一步避免了显示过程中出现配向不良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有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彩膜基板,具有显示区及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包括:

衬底基板;

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黑矩阵区域和色阻区域,所述色阻区域设置有行列排布的色阻;

设置在所述黑矩阵区域和所述色阻区域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保护膜;

设置在所述保护膜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挡墙,所述挡墙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并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

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配向膜阻挡结构,所述配向膜阻挡结构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并环绕所述显示区设置,所述配向膜阻挡结构设置在所述挡墙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以及,

设置在所述保护膜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配向膜。

可选地,其中:

所述配向膜阻挡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凸起结构。

可选地,其中:

所述凸起结构为色阻垫块,所述色阻垫块设置于所述黑矩阵区域和所述保护膜之间。

可选地,其中:

所述色阻垫块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中靠近所述显示区一侧的边缘为第一边缘,所述挡墙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中靠近所述显示区一侧的边缘为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之间的最大距离为d1,d1≤15um。

可选地,其中:

所述色阻垫块的高度为h1,1um≤h1≤5um;所述色阻垫块的宽度为d2,0.3um≤d2≤3um;其中,所述色阻垫块的高度为所述色阻垫块在垂直于所述黑矩阵区域所在平面的方向的距离,所述色阻垫块的宽度为所述色阻垫块沿行方向的距离。

可选地,其中:

所述凸起结构为子挡墙,所述子挡墙设置于所述保护膜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可选地,其中:

所述子挡墙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中远离所述显示区一侧的边缘为第三边缘,所述挡墙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中靠近所述显示区一侧的边缘为第二边缘,所述第三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之间的最大距离为d3,d3≤5um。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三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重合。

可选地,其中:

所述挡墙和所述子挡墙的垂直截面为梯形或矩形。

可选地,其中:

所述配向膜阻挡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凹槽结构。

可选地,其中:

所述凹槽结构为对所述保护膜进行挖槽所形成的凹槽。

可选地,其中:

所述凹槽的厚度为d4,0.5um≤d4≤5um;所述凹槽的宽度为d5,5um≤d5≤10um;其中,所述凹槽的厚度为所述凹槽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方向的距离,所述凹槽的宽度为所述凹槽沿行方向的距离。

可选地,其中:

所述凹槽的厚度与所述保护膜的厚度相同。

可选地,其中:

所述凹槽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中靠近所述显示区一侧的边缘为第四边缘,所述挡墙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中靠近所述显示区一侧的边缘为第二边缘,所述第四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之间的最大距离为d6,d6≤15um。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中的彩膜基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述的彩膜基板,达到了如下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彩膜基板包括衬底基板、黑矩阵区域、色阻区域、保护膜、挡墙、配向膜阻挡结构和配向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中的彩膜基板在衬底基板上引入了配向膜阻挡结构,该配向膜阻挡结构位于非显示区并环绕显示区设置,并设置在挡墙靠近显示区的一侧,在向保护膜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覆盖配向膜时,配向膜阻挡结构能够阻挡液态的配向膜在挡墙底部堆积后向显示区蔓延,从而避免显示区中的配向膜出现厚度不均的现象,进而能够避免配向膜厚度不均导致显示过程中出现配向不良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液晶显示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所提供的彩膜基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所述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彩膜基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彩膜基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彩膜基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彩膜基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彩膜基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彩膜基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图3所述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彩膜基板10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彩膜基板10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彩膜基板10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彩膜基板10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至图6,本申请所提供的彩膜基板100,具有显示区10及围绕显示区10的非显示区11,该彩膜基板100包括:

衬底基板20;

设置在衬底基板20上的黑矩阵区域30和色阻区域40,色阻区域40设置有行列排布的色阻;

设置在黑矩阵区域30和色阻区域40背离衬底基板20一侧的保护膜50;

设置在保护膜50背离衬底基板20一侧的挡墙60,挡墙60设置于非显示区11并围绕显示区10设置;

设置在衬底基板20上的配向膜阻挡结构70(例如图4中的凸起结构71、图5中的子挡墙72和图6中的凹槽73),配向膜阻挡结构70位于非显示区11并环绕显示区10设置,配向膜阻挡结构70设置在挡墙60靠近显示区10的一侧;以及,

设置在保护膜50背离衬底基板20一侧的配向膜80。

具体地,本申请的彩膜基板100包括衬底基板20、黑矩阵区域30、色阻区域40、保护膜50、挡墙60、配向膜阻挡结构70和配向膜8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中的彩膜基板100在衬底基板20上引入了配向膜阻挡结构70,该配向膜阻挡结构70位于非显示区11并环绕显示区10设置,并设置在挡墙60靠近显示区10的一侧,在向保护膜50背离衬底基板20的一侧覆盖配向膜80时,配向膜阻挡结构70能够阻挡液态的配向膜80在挡墙60底部堆积后向显示区10蔓延,从而避免显示区10中的配向膜80出现厚度不均的现象,进而能够避免配向膜80厚度不均导致显示过程中出现配向不良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可选地,参见图4,配向膜阻挡结构70包括至少一个凸起结构71。

具体地,结合图3和图4,在非显示区11围绕显示区10的位置设置一个凸起结构71作为配向膜阻挡结构70,而且该凸起结构71设置在挡墙60靠近显示区10的一侧,在向保护膜50背离衬底基板20的一侧填充配向膜80时,液态状的配向膜80会在保护膜50背离衬底基板20的一侧流动,当液态状的配向膜80到达挡墙60靠近显示区10的底部时,液态状的配向膜80会有一部分在挡墙60和凸起结构71之间聚集,由于凸起结构71的阻挡作用,在挡墙60和凸起结构71之间聚集的液态状的配向膜80将不会向显示区10蔓延,从而避免显示区10中的配向膜80出现厚度不均的现象,进而能够避免配向膜80厚度不均导致显示过程中出现配向不良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可选地,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凸起结构71为色阻垫块,色阻垫块设置于黑矩阵区域30和保护膜50之间。

具体地,本申请将凸起结构71设计为色阻垫块,色阻垫块位于黑矩阵区域30和保护膜50之间,凸起的色阻垫块使得与色阻垫块位置对应的保护膜50也凸起,这样凸起的保护膜50与挡墙60之间将形成一个凹状空间90,在向保护膜50背离衬底基板20的一侧填充配向膜80时,液态状的配向膜80会在保护膜50背离衬底基板20的一侧流动,当液态状的配向膜80到达挡墙60靠近显示区10的底部时,液态状的配向膜80会有一部分在挡墙60和凸起的保护膜50之间聚集,由于凸起的保护膜50的阻挡作用,在挡墙60和凸起的保护膜50之间聚集的液态状的配向膜80将不会向显示区10蔓延,从而避免显示区10中的配向膜80出现厚度不均的现象,进而能够避免配向膜80厚度不均导致显示过程中出现配向不良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4,本申请中色阻垫块在衬底基板2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中靠近显示区10一侧的边缘为第一边缘,挡墙60在衬底基板2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中靠近显示区10一侧的边缘为第二边缘,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之间的最大距离为d1,d1≤15um。

具体地,本申请在挡墙60边缘靠近显示区10的位置的15um范围内设置色阻垫块,凸起的色阻垫块会将与该色阻垫块在位置上对应的保护膜50垫高,相当于与色阻垫块在位置上对应的保护膜50相比其他保护膜50将会凸起一部分,使得凸起的保护膜50与挡墙60之间形成一凹状空间90。当在保护膜50的表面填充液态状的配向膜80时,液态状的配向膜80在保护膜50的表面流动,并有一部分液态状的配向膜80聚集在凸起的保护膜50与挡墙60形成的凹状空间90中。本实施例中,由于挡墙的宽度远大于间隔柱的宽度,且挡墙在整个面板四周延伸,即挡墙区域的平均凸起面积远远大于显示区的平均凸起面积,在涂布配向液时,在挡墙60的凸起面积上,集聚的配向液远大于显示区的配向液集聚,这些配向液会沿着挡墙侧壁流动至挡墙附近,因此,在挡墙60周围容易造成配向层的配向液集聚,导致配向液固化后在挡墙边上发生不均匀,而本实施例中,当将色阻垫块的第一边缘与挡墙60的第二边缘之间的距离设置为d1≤15um时,凸起的保护膜50与挡墙60形成的凹状空间90中可存储一定量的液态状的配向膜80,凸起的保护膜50能够有效阻挡此部分液态状的配向膜80向显示区10流动,此部分液态状的配向膜80不流动到显示区10时,当液态状的配向膜80固化后,能够确保显示区10固化厚度配向膜80的厚度均一,因此能够保证显示过程的配向一致性,有利于提高彩膜基板100的显示效果。

可选地,本申请中的色阻区域40可包括红色色阻、绿色色阻和蓝色色阻,本申请中的色阻垫块可采用红色色阻垫块、绿色色阻垫块或蓝色色阻垫块,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具体地,在制备彩膜基板过程中,先形成黑矩阵区域30,黑矩阵区域30上设置有网格状的开口,该网格状开口后续用于设置各颜色色阻。在形成黑矩阵区域30后,形成色阻,在配向膜阻挡区域,由于黑矩阵并未设置开口,所以色阻在该区域形成在黑矩阵之上,即形成了凸起。而在显示区的黑矩阵开口区域,色阻则形成在这些开口之间。本实施例中,色阻垫块可以和显示区中的色阻同时形成,不增加额外的工序。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4,本申请中的色阻垫块的高度为h1,1um≤h1≤5um;色阻垫块的宽度为d2,0.3um≤d2≤3um;其中,色阻垫块的高度为色阻垫块在垂直于黑矩阵区域30所在平面的方向的距离,色阻垫块的宽度为色阻垫块沿行方向的距离。本实施例中,色阻垫块的高度还可以理解为色阻垫块71最远离衬底基板20的一点,到色阻垫块71最靠近衬底基板20的一点的垂直距离。

具体地,本申请中,以黑矩阵区域30所在平面为基准平面,将色阻垫块的高度设计为1um≤h1≤5um时,与色阻垫块位置对应的保护膜50将会被色阻垫块垫高1um至5um,也就是此部分保护膜50会高出其他区域的保护膜50约1um至5um,此部分保护膜50与挡墙60之间形成的凹状空间90的高度将会有1um至5um。当将该凹状空间90的高度设计为1um至5um时,该凹状空间90中可存储一定量的液态状的配向膜80,凸起的保护膜50能够有效阻挡此部分液态状的配向膜80向显示区10流动,此部分液态状的配向膜80不流动到显示区10时,当液态状的配向膜80固化后,能够确保显示区10固化厚度配向膜80的厚度均一,因此能够保证显示过程的配向一致性,有利于提高彩膜基板100的显示效果。

可选地,请参见图5,本申请中的配向膜阻挡结构70为子挡墙72,子挡墙72设置于保护膜50背离衬底基板20的一侧。

具体地,本申请中的配向膜阻挡结构70除采用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色阻垫块71的方式外,还可采用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子挡墙72结构。也就是说,在彩膜基板100上已有的挡墙60的基础上,在该挡墙60靠近显示区10的一侧设计一圈子挡墙72,子挡墙72与已有挡墙60一样均设置在保护膜50背离衬底基板20的一侧表面,而且已有挡墙60和新增的子挡墙72之间形成一个凹状空间90。在向保护膜50背离衬底基板20的一侧填充配向膜80时,液态状的配向膜80会在保护膜50背离衬底基板20的一侧流动,当液态状的配向膜80到达挡墙60靠近显示区10的底部时,液态状的配向膜80会有一部分在挡墙60和子挡墙72之间的凹状空间90中聚集,由于子挡墙72的阻挡作用,在挡墙60和子挡墙72之间的凹状空间90中聚集的液态状的配向膜80将不会向显示区10蔓延,从而避免显示区10中的配向膜80出现厚度不均的现象,进而能够避免配向膜80厚度不均导致显示过程中出现配向不良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5,子挡墙72在衬底基板2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中远离显示区10一侧的边缘为第三边缘,挡墙60在衬底基板2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中靠近显示区10一侧的边缘为第二边缘,第三边缘与第二边缘之间的最大距离为d3,d3≤5um。

具体地,本申请在已有挡墙60靠近显示区10的位置再设置一个子挡墙72,通过子挡墙72的阻挡作用来阻止液态状的配向膜80向显示区10蔓延,而且将已有挡墙60的第二边缘和子挡墙72的第三边缘之间的最大距离设计为d3≤5um,这样已有挡墙60和子挡墙72之间也会形成一个凹状空间90,在向保护膜50背离衬底基板20的一侧填充配向膜80时,液态状的配向膜80会在保护膜50背离衬底基板20的一侧流动,当液态状的配向膜80到达挡墙60靠近显示区10的底部时,液态状的配向膜80会有一部分在挡墙60和子挡墙72之间的凹状空间90中聚集,由于子挡墙72的阻挡作用,在挡墙60和子挡墙71之间的凹状空间90中聚集的液态状的配向膜80将不会向显示区10蔓延,从而避免显示区10中靠近挡墙60附近的配向膜80出现厚度不均的现象,进而能够避免配向膜80厚度不均导致显示过程中出现边框配向不良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可选地,图7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彩膜基板10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子挡墙72的第三边缘与挡墙60的第二边缘重合。

具体地,图7所示实施例中,挡墙60和子挡墙72中的至少一个垂直截面为梯形,本申请彩膜基板100中的底端的第二边缘与子挡墙72底端的第三边缘重合,梯形状的挡墙60和子挡墙72之间形成一个三角状空间91,在向保护膜50背离衬底基板20的一侧填充配向膜80时,液态状的配向膜80会在保护膜50背离衬底基板20的一侧流动,当液态状的配向膜80到达挡墙60靠近显示区10的底部时,液态状的配向膜80会有一部分在挡墙60和子挡墙72之间的三角状空间91中聚集,子挡墙72对该三角状空间91中的配向膜80起到阻挡作用,在挡墙60和子挡墙71之间的三角状空间中聚集的液态状的配向膜80将不会向显示区10蔓延,在液态状的配向膜80固化后,显示区10中的配向膜80的厚度将会变得均匀,并且在靠近挡墙附近的显示区10的配向膜80的厚度也趋于均匀,如此能够避免配向膜80厚度不均,特别是显示区10周边区域,即靠近挡墙附近的配向膜80厚度不均,导致显示过程中出现配向不良的问题,从而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可选地,挡墙60和子挡墙72的垂直截面为梯形或矩形。

具体地,图5所示实施例中,挡墙60的第二边缘和子挡墙72的第三边缘之间存在一定距离,此时,挡墙60和子挡墙72的垂直截面可以为梯形和矩形,无论采用哪种形状,挡墙60和子挡墙72之间均能形成一个凹状空间90,用于存储多余的配向膜80,避免此部分配向膜80向显示区10蔓延而导致显示区10的配向膜80厚度不均。图7所示实施例中,由于挡墙60的第二边缘和子挡墙72的第三边缘重合,为使得挡墙60和子挡墙72之间能够形成存储配向膜80的空间,可将挡墙60和子挡墙72的垂直截面同时设计为梯形,或者将挡墙60和子挡墙72中的一者设计为梯形,另一者设计为矩形。当然,挡墙60和子挡墙72的结构除采用上述方案外,还可采用其他方案,只要挡墙60和子挡墙72之间形成存储配向膜80的空间即可,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挡墙60和子挡墙72,以及显示区中的间隔柱可以通过同一道工艺形成。通常,在显示区中,为了支撑盒厚和抵挡形变,通常会有主间隔柱和辅间隔柱,辅间隔柱的高度小于主间隔柱的高度。此时,可以设置挡墙60的高度等于显示区中主间隔柱的高度,以阻挡在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贴合时,防止框胶进入显示区。而子挡墙72的高度,可以等于显示区中辅间隔柱的高度。由于在制备挡墙60、子挡墙72、主间隔柱和辅间隔柱时,由于该四种元件具有两种高度,因此可以采用一道灰阶掩膜版或者半掩膜版进行制备,同时形成两种高度的元件。采用该结构,不增加工序。

可选地,请参见图6,配向膜阻挡结构70包括至少一个凹槽73结构。

具体地,本申请中的配向膜阻挡结构70除采用图4和图5实施例中所示的凸起结构71或者子挡墙结构72外,还可采用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凹槽73结构的形式。参见图6,本申请在挡墙60靠近显示区10的一侧设置凹槽73结构,而且该凹槽73结构位于非显示区11并环绕显示区10设置。在向保护膜50背离衬底基板20的一侧填充配向膜80时,位于凸起结构顶部的液态状的配向膜80会在保护膜50背离衬底基板20的一侧流动,当液态状的配向膜80到达挡墙60靠近显示区10的底部时,液态状的配向膜80会有一部分聚集在上述凹槽73结构中,凹槽73结构对液态状配向膜80的聚集作用,处于凹槽73结构中的液态状的配向膜80将不会向显示区10蔓延,从而避免显示区10中的配向膜80出现厚度不均的现象,进而能够避免配向膜80厚度不均导致显示过程中出现配向不良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可选地,参见图6,本申请中的凹槽73结构为对保护膜50进行挖槽所形成的凹槽73。

具体地,本申请对挡墙60靠近显示区10一侧的保护膜50进行挖槽,形成凹槽73结构,在向保护膜50背离衬底基板20的一侧填充配向膜80时,液态状的配向膜80会有一部分流入挡墙60底端位置的凹槽73结构中,由于凹槽73结构的存储作用,在凹槽73结构中聚集的液态状配向膜80将不会蔓延至显示区10中。本申请直接对保护膜50进行挖槽处理,无需新增新的阻挡结构,既能够很好地阻止多余的配向膜80蔓延至显示区10,避免显示区10的配向膜80出现厚度不均的现象,从而能够提升显示效果,而且还有利于节约成本。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6,本申请中凹槽73的厚度为d4,0.5um≤d4≤5um;凹槽73的宽度为d5,5um≤d5≤10um;其中,凹槽73的厚度为凹槽73沿垂直于衬底基板20方向的距离,凹槽73的宽度为凹槽73沿行方向的距离。

具体地,图6所示实施例中,在挡墙60靠近显示区10的位置,对保护膜50进行挖槽处理,形成的凹槽73的厚度为0.5um≤d4≤5um,宽度为5um≤d5≤10um,采用该尺寸范围内的凹槽73,能够将挡墙60底端位置多余的配向膜80进行存储,而且该尺寸范围内的配向膜80所存储的配向膜80的量正好能够保证没有多余的配向膜80蔓延至显示区10,同时能够避免凹槽73中的配向膜80向显示区10蔓延,从而有利于改善挡墙60底端位置聚集的配向膜80蔓延至显示区10导致显示区10,尤其是靠近挡墙60区域的配向膜80出现厚度不均的现象,避免由于显示区10配向膜80厚度不均导致的配向不良问题,因此有利于提升彩膜基板100的显示效果。

可选地,图8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彩膜基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参见图8,本申请中凹槽73的厚度与保护膜50的厚度相同。

具体地,图8所示实施例中,在挡墙60靠近显示区10的位置对保护膜50进行挖槽处理时,在所限定的凹槽73的宽度范围内,在垂直于衬底基板20的方向将整个保护膜50挖开形成凹槽73。如此方式,在挖槽的过程中,无需考虑凹槽73的厚度,也就是说无需按照特定的厚度来挖槽,只需按照保护膜50的厚度进行挖槽即可,此种方式简化了挖槽工艺,有利于提高彩膜基板100的生产效率。而且,采用挖槽的方式也避免了新增材质作为配向膜阻挡结构70,因此,还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8,本申请中的凹槽73在衬底基板2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中靠近显示区10一侧的边缘为第四边缘,挡墙60在衬底基板2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中靠近显示区10一侧的边缘为第二边缘,第四边缘与第二边缘之间的最大距离为d6,d6≤15um。

具体地,本申请将挡墙60的第二边缘与凹槽73的第四边缘之间的最大距离设计为d6≤15um,也就是本申请在挡墙60边缘靠近显示区10的位置的15um范围内设置凹槽73。当在保护膜50的表面填充液态状的配向膜80时,液态状的配向膜80在保护膜50的表面流动,并有一部分液态状的配向膜80流入上述凹槽73中。当将凹槽73的第四边缘与挡墙60的第二边缘之间的距离设置为d6≤15um时,该凹槽73能够将现有技术中挡墙60底部聚集的配向膜80收集起来,凹槽73中的此部分液态状的配向膜80不会流动到显示区10,当液态状的配向膜80固化后,能够确保显示区10固化厚度配向膜80的厚度均一,因此能够保证显示过程的配向一致性,有利于提高彩膜基板100的显示效果。

可选地,图9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200,参见图9,该显示装置200包括本发明中的彩膜基板100。本申请中的显示装置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本申请显示装置200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彩膜基板100的实施例,重复之处此处不再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提供的彩膜基板及显示装置,达到了如下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彩膜基板包括衬底基板、黑矩阵区域、色阻区域、保护膜、挡墙、配向膜阻挡结构和配向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中的彩膜基板在衬底基板上引入了配向膜阻挡结构,该配向膜阻挡结构位于非显示区并环绕显示区设置,并设置在挡墙靠近显示区的一侧,在向保护膜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覆盖配向膜时,配向膜阻挡结构能够阻挡液态的配向膜在挡墙底部堆积后向显示区蔓延,从而避免显示区中的配向膜出现厚度不均的现象,进而能够避免配向膜厚度不均导致显示过程中出现配向不良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