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板,尤其涉及一种导光板。
背景技术:
背光架构中,导光板与扩散片搭配方式中,下扩散片是直接与导光板接触的。通常,导光板为一体成型的PC板、光学亚克力板或玻璃板,扩散片的表面形态分为有粒子与无粒子印痕。在运输、试验、使用过程中,扩散片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导光板接触面造成磨损。
在追求薄型化的今天,对导光板流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高的流动性才能做出更薄的导光板。但流动性与表面硬度不能兼得,较高流动性的导光板材料表面硬度通常较低;因此,如何减轻下扩散片对导光板表面的损伤,避免光斑、白点等不良,成为大家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光板,能够改善导光板表面易被扩散片损伤的现象。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光板,包括基板层,所述的基板层具有出光面和入光面,所述的出光面上设有自修复UV胶层,所述自修复UV胶层的顶面呈颗粒状,或者所述自修复UV胶层的顶面具有若干条从顶面一边延伸至另一边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横截面的宽度由下至上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中,导光板由两层组成,一层为基板层,可由PC、PMMA或玻璃制成,另一层为自修复UV胶层(自修复UV胶可采用市售UV胶种类,主体成分一般为聚氨酯类或丙烯酸树脂类),扩散片与导光板的自修复UV胶层接触,当其受到扩散片的损伤时,会在短时间如数秒内自行恢复,自修复UV胶层的顶面为粗糙面,作为粗糙面的具体结构形式,所述自修复UV胶层的顶面呈颗粒状,或者所述自修复UV胶层的顶面具有若干条从顶面一边延伸至另一边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横截面的宽度由下至上逐渐减小,上述结构的粗糙面可保证光学性能。
优选的,所述的出光面为平面。平面更加易于加工,基板层的生产成本低。
根据成型能力,厚度太薄失去了自修复作用,太厚与薄型化冲突。当呈颗粒状时,所述自修复UV胶层的厚度为5~100um,优选为10~30um,更优选为10~20um。优选数值可以在薄型化和自修复上取得更好的性能,同时兼顾成本。
凸起部之间可以统一间隔距离或者随机间隔距离,由于凸起部规则分布更容易出现摩尔干涉,为了提高光学性能,优选的,所有的凸起部非等距排布。
优选的,相邻凸起部之间的间隔为10~40um,优选为14~40um,更优选为16~24um。可以保证较好的光学性能和自修复性能,优选数值的效果更佳。
凸起部的高度可以相同或不同,由于凸起部规则分布更容易出现摩尔干涉,为提高光学品味,所有的凸起部非等高,进一步的,所有的凸起部可以高低间隔排列,也可以是所有的凸起部的高度均不同。进一步提高光学品味,所述凸起部的高度差为2~5um。
优选的,所述凸起部的高度为8~15um,所述自修复UV胶层的厚度为15~20um,优选的,所述凸起部的高度为10~12um,所述自修复UV胶层的厚度为15~20um,更优选的,所述自修复UV胶层的厚度为15um。可以保证较好的光学性能、自修复性能及加工性,优选数值的效果更佳。
优选的,所述自修复UV胶层的厚度大于凸起部的高度。可以保证加工性,易于加工,同时加工时不会伤及基板层表面。
优选的,所述凸起部的顶部为尖角或圆角。
优选的,所述尖角的角度为65~115°,优选的,所述尖角的角度为90°,可以保证较好的光学性能,优选数值的效果更佳。所述圆角的R低于10um,一般为1~3um。
优选的,所述的入光面为粗糙面,所述导光板除了入光面和出光面以外的面为平面。入光面为粗糙面例如可以呈锯齿状或连续圆弧状,以便使光源发出的光散射,避免光聚集在一处形成光斑,提高光学品味。所述导光板除了入光面和出光面以外的面为平面,其光学品味比较好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成本低,能够改善导光板表面易被扩散片损伤的现象,还能够保证光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第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第二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第三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3,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由两层组成,分别为基板层1和自修复UV胶层2。
基板层1的厚度根据产品应用不同而不同,对于现今TV大尺寸产品,基板层厚度2~3mm,Monitor中尺寸产品,基板层厚度1~2mm,NB中小尺寸产品,基板层厚度0.5~1mm,手机类小尺寸产品,基板层厚度0.19~0.6mm;基板层可由PC、PMMA材料或玻璃制成。
基板层1具有出光面101和入光面102,其中出光面101为易于加工且成本低的平面,本实施例中图中入光面为平面,但是入光面102最好为粗糙面,如可以呈锯齿状或连续圆弧状,以便使光源发出的光散射,避免光聚集在一处形成光斑,提高光学品味。基板层1的其他侧面均为平面。
自修复UV胶层2设置在基板层的出光面101上,自修复UV胶层2的顶面为粗糙面。
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粗糙面的结构形式,自修复UV胶层的顶面呈颗粒状,自修复UV胶层的厚度为10~20um。
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粗糙面的结构形式,自修复UV胶层的顶面具有若干个呈长条状的凸起部201,凸起部从自修复UV胶层顶面一边延伸至相对的另一边。凸起部的横截面呈三角形,三角形的顶角(A)角度为90°。
相邻凸起部之间的间隔为16~24um,凸起部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同。所有的凸起部的高度不完全相同,可高低间隔排布,高度在8~15um之间,高度差为2~5um。自修复UV胶层的厚度大于凸起部的高度,较好为15um。
另外,凸起部也可以如图3,凸起部的横截面的宽度由下至上逐渐减小,凸起部的顶部为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