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粗纱机用牵伸动装置。
背景技术:
粗纱机,是把纤维条制成粗纱的纺纱机器,粗纱机的主要作用是牵伸和加捻,并把粗纱卷绕成一定的卷装,以适应细纱机加工的要求。
牵伸装置作为粗纱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是将棉条抽长拉细成为粗纱。目前粗纱机普遍采用双皮圈牵伸装置,用双皮圈来控制浮游纤维运动,上、下皮圈的工作面对须条直接接触,产生一定的摩擦力界,且可大大加强牵伸区中部摩擦力界,同时其控制面大,摩擦力界较为均匀。然而,现有的粗纱机牵伸装置仅能对中长纤维实现滑溜牵伸,对于超长限位滑溜牵伸时,现有的牵伸装置难以满足隔距要求。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超长纤维滑溜牵伸的粗纱机用牵伸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粗纱机用牵伸装置,包括机架及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一罗拉齿轮轴、第一罗拉齿轮、第二罗拉齿轮、第二罗拉齿轮轴、第一二罗拉介轮、第二二罗拉介轮、第一同步传动轴、后罗拉齿轮、后罗拉齿轮轴、第一后罗拉介轮、第二后罗拉介轮、第二同步传动轴、第一后罗拉介轮齿轮、第二后罗拉介轮齿轮;所述第一罗拉齿轮轴位于第二罗拉齿轮轴的斜下方,第二罗拉齿轮轴位于后罗拉齿轮轴的斜下方;所述第一罗拉齿轮套置在第一罗拉齿轮轴上,第一罗拉齿轮与第一二罗拉介轮相互啮合,第一二罗拉介轮与第二二罗拉介轮分别套置在第一同步传动轴的两端,第二罗拉齿轮套置在第二罗拉齿轮轴上,且第二罗拉齿轮与第二二罗拉介轮啮合传动;第二罗拉齿轮轴上套置有与第一后罗拉介轮相适配的传动齿轮,第一后罗拉介轮和第二后罗拉介轮分别套置在第二同步传动轴的两端,第二后罗拉介轮与第一后罗拉介轮齿轮相互啮合传动,第一后罗拉介轮齿轮的旋向与第二后罗拉介轮齿轮的旋向相反,且第一、第二后罗拉介轮齿轮之间相互啮合传动,后罗拉齿轮套置在后罗拉齿轮轴上,第二后罗拉介轮齿轮与所述后罗拉齿轮相互啮合传动。
所述粗纱机用牵伸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导条介轮和导条齿轮,导条介轮设置在所述后罗拉齿轮的斜下方且与后罗拉齿轮相互啮合传动,导条齿轮设置在导条介轮的斜下方且与导条介轮相互啮合传动。
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后罗拉介轮齿轮和第二后罗拉介轮齿轮的后罗拉介轮支架,后罗拉介轮支架上安装有第一后罗拉介轮支轴和第二后罗拉介轮支轴;第一后罗拉介轮齿轮套置在第一后罗拉介轮支轴上,且第一后罗拉介轮齿轮与第一后罗拉介轮支轴之间设置有第一后罗拉介轮轴衬;第二后罗拉介轮齿轮套置在第二后罗拉介轮支轴上,且第二后罗拉介轮齿轮与第二后罗拉介轮支轴之间设置有第二后罗拉介轮轴衬。
所述第一后罗拉介轮齿轮和第二后罗拉介轮齿轮均为斜齿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在第二后罗拉介轮和后罗拉齿轮之间增设了第一后罗拉介轮齿轮和第二后罗拉介轮齿轮,从而增大了罗拉间距,满足了对超长限位滑溜牵伸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A向剖视图。
其中,
1、机架 2、第一罗拉齿轮轴 3、第一罗拉齿轮 4、第一二罗拉介轮 5、第二二罗拉介轮 6、第二罗拉齿轮 7、第一后罗拉介轮 8、第二后罗拉介轮 9、第一后罗拉介轮齿轮 10、第二后罗拉介轮齿轮 11、后罗拉齿轮 12、导条介轮 13、导条齿轮 14、第一后罗拉介轮轴衬 15、第一后罗拉介轮支轴 16、第二后罗拉介轮轴衬 17、第二后罗拉介轮支轴 18、后罗拉介轮支架 19、第二罗拉齿轮轴 20、后罗拉齿轮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粗纱机用牵伸装置,包括机架1及设置在机架1上的第一罗拉齿轮轴2、第一罗拉齿轮3、第二罗拉齿轮6、第二罗拉齿轮轴19、第一二罗拉介轮4、第二二罗拉介轮5、第一同步传动轴、后罗拉齿轮11、后罗拉齿轮轴20、第一后罗拉介轮7、第二后罗拉介轮8、第二同步传动轴、第一后罗拉介轮齿轮9、第二后罗拉介轮齿轮10。
所述第一罗拉齿轮轴2位于第二罗拉齿轮轴19的斜下方,第二罗拉齿轮轴19位于后罗拉齿轮轴20的斜下方。所述第一罗拉齿轮3套置在第一罗拉齿轮轴2上,第一罗拉齿轮3由粗纱机的主传动轴带动旋转,第一罗拉齿轮3与第一二罗拉介轮4相互啮合,第一二罗拉介轮4与第二二罗拉介轮5分别套置在第一同步传动轴的两端,第二罗拉齿轮6套置在第二罗拉齿轮轴19上,且第二罗拉齿轮6与第二二罗拉介轮5啮合传动。所述第二罗拉齿轮轴19上套置有与第一后罗拉介轮7相适配的传动齿轮,第一后罗拉介轮7和第二后罗拉介轮8分别套置在第二同步传动轴的两端。
所述第一后罗拉介轮齿轮9和第二后罗拉介轮齿轮10安装在第二后罗拉介轮8和后罗拉齿轮11之间。第二后罗拉介轮8与第一后罗拉介轮齿轮9相互啮合传动。第一后罗拉介轮齿轮9的旋向与第二后罗拉介轮齿轮10的旋向相反,且第一、第二后罗拉介轮齿轮之间相互啮合传动,后罗拉齿轮11套置在后罗拉齿轮轴20上,第二后罗拉介轮齿轮10与所述后罗拉齿轮11相互啮合传动。所述第一后罗拉介轮齿轮9和第二后罗拉介轮齿轮10均为斜齿轮,从而增加了运转的平稳性。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后罗拉介轮齿轮9和第二后罗拉介轮齿轮10的后罗拉介轮支架18,后罗拉介轮支架18上安装有第一后罗拉介轮支轴15和第二后罗拉介轮支轴17;第一后罗拉介轮齿轮9套置在第一后罗拉介轮支轴15上,且第一后罗拉介轮齿轮9与第一后罗拉介轮支轴15之间设置有第一后罗拉介轮轴衬14;第二后罗拉介轮齿轮10套置在第二后罗拉介轮支轴17上,且第二后罗拉介轮齿轮10与第二后罗拉介轮支轴17之间设置有第二后罗拉介轮轴衬16,第一后罗拉介轮轴衬14和第二后罗拉介轮轴衬16的设置减少了第一、第二后罗拉介轮齿轮的运转阻力。所述后罗拉齿轮轴11在机架1上的安装位置低于所述第一后罗拉介轮支轴15在机架上的安装位置,第一后罗拉介轮支轴15和第二后罗拉介轮支轴17安装在机架1上的等高位置处。
所述粗纱机用牵伸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导条介轮12和导条齿轮13,导条介轮12设置在所述后罗拉齿轮11的斜下方且与后罗拉齿轮11相互啮合传动,导条齿轮13设置在导条介轮12的斜下方且与导条介轮12相互啮合传动。
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部分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