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纳米纤维生产领域,特别是一种高吸附性纳米纤维生产用静电纺丝机喷丝针头。
背景技术:
纳米纤维:是指直径为纳米尺度而长度较大的具有一定长径比的线状材料,此外,将纳米颗粒填充到普通纤维中对其进行改性的纤维也称为纳米纤维。狭义上讲,纳米纤维的直径介于1nm到100nm之间,但广义上讲,纤维直径低于1000nm的纤维均称为纳米纤维。
制造纳米纤维的方法有很多,如拉伸法、模板合成、自组装、微相分离、静电纺丝等。其中静电纺丝法以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在以静电纺丝法生产纳米纤维时,多是使用静电纺丝机作为主要生产设备,其中,现下使用的喷丝针头多存在以下缺点:1、现下的喷丝针头多是单管针头,在进行静电纺丝时,聚合物溶液在针头尖端会产生球状液滴,且球状液滴相对较大,导致液滴张力提高,进而是的静电力场的功率必须加大,造成能耗增加;2、在产生纳米纤维射流时,纳米纤维的分散效果较差,导致纳米纤维之间的间隙率较小;3、射出并固化的纳米纤维多为实心粗体,无中空结构,导致纳米纤维之间的空隙变大。总体来说,大大降低了纳米纤维的吸附性和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吸附性纳米纤维生产用静电纺丝机喷丝针头。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吸附性纳米纤维生产用静电纺丝机喷丝针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针管和外针管,所述内针管包括连接端和内注入端,所述连接端呈中空圆柱形,其所呈的圆柱形的直径为D1,所述内注入端呈中空圆台形, 其所呈的圆台形的两端的直径为D2和D3,所述外针管套在内注入端外,并通过多个连接板与内针管固定连接,所述多个连接板等间隔设置,连接板呈圆环形;
所述外针管包括外注入端,所述外注入端由多个单端卷管构成,所述多个单端卷管等间隔设置,单端卷管的一端卷曲成针口,所述针口呈圆形,相邻两个单端卷管的连接处设有圆形豁口;
所述内注入端位于外针管内,内注入端与外注入端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呈中空圆台形,隔板包括内针管连接端和外针管连接端,所述内针管连接端呈圆形,并与内针管固定连接,所述外针管连接端呈圆形,并与外针管固定连接,所述多个单端卷管上的多个针口呈圆形分布,多个针口上固定连接有圆环;
进一步的,所述D1=D2>D3;
进一步的,所述外针管的一端设有封头,所述封头与内针管、外针管固定连接,封头为球形封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吸附性纳米纤维生产用静电纺丝机喷丝针头,应用于静电纺丝机上,包括内针管和外针管,内针管包括连接端和内注入端,外针管套在内注入端外,外针管包括外注入端,外注入端由多个单端卷管构成,其上设有针口和圆环,聚合物溶液由内针管注入,到达外针管的外注入端处,并通过呈瓣状分布的单端卷管分离,随后在静电力的作用下,聚合物溶液自针口射出,产生纳米纤维射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经单端卷管分离的聚合物溶液的张力明显下降,降低了纳米纤维生产的所需功率,能耗降低,同时也提高了纳米纤维的分散效果,针口的设置,使聚合物溶液在射出时,产生中空效果,得到中空纤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吸附性纳米纤维生产用静电纺丝机喷丝针头,具有降低聚合物溶液的张力,提高纳米纤维分散效果,降低能耗的特点,同时会使纳米纤维产生中空效果,降低纳米纤维孔径,提高了纳米纤维间隙率,进而提高纳米纤维吸附性并提高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 本实用新型截面图。
图3 内注入端示意图。
图4 外注入端展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的一种高吸附性纳米纤维生产用静电纺丝机喷丝针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针管1和外针管2,所述内针管1包括连接端3和内注入端4,所述连接端3呈中空圆柱形,其所呈的圆柱形的直径为D1,所述内注入端4呈中空圆台形, 其所呈的圆台形的两端的直径为D2和D3,所述外针管2套在内注入端4外,并通过多个连接板5与内针管1固定连接,所述多个连接板5等间隔设置,连接板5呈圆环形;
所述外针管2包括外注入端6,所述外注入端6由多个单端卷管7构成,所述多个单端卷管7等间隔设置,单端卷管7的一端卷曲成针口8,所述针口8呈圆形,相邻两个单端卷管7的连接处设有圆形豁口9,所述多个单端卷管7上的多个针口8呈圆形分布,多个针口8上固定连接有圆环14;
所述内注入端4位于外针管2内,内注入端4与外注入端6之间设有隔板10,所述隔板10呈中空圆台形,隔板10包括内针管连接端11和外针管连接端12,所述内针管连接端11呈圆形,并与内针管1固定连接,所述外针管连接端12呈圆形,并与外针管2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D1=D2>D3;
进一步的,所述外针管2的一端设有封头13,所述封头13与内针管1、外针管2固定连接,封头13为球形封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