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纸的压线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双槽压痕线。
背景技术:
对于200g以上的纸张,甚至包括157g单一颜色油墨很厚的印刷品,需要折叠时,往往会在折叠处,出现裂痕,影响印品品质,现有技术中一般可通过压痕的办法来解决。压痕(creasing),是指利用刀模2’及与刀模2’对应设置的底模(也叫压痕线),通过压印,在纸片上加工成易于折叠的槽痕。
图1展示了现有的一种压痕线1’,其上开设有一凹槽10’,凹槽10’的侧壁距离压痕线外边的距离a为3~6mm,该压痕线1’可用于在包装纸上压印槽痕,具体地,将一包装纸安放于该压痕线1’上方,刀模2’与压痕线1’的凹槽10’对应设置,刀模2’下压入凹槽10’中,从而在包装纸上压印出一槽痕。然而,当需要在包装纸上压印两条距离小于6mm的槽痕时,只能分两次操作,不仅操作繁琐,而且不易控制。也有将图1所示的压痕线1’的一边平整地削成所需尺寸,例如,当两条槽痕的距离为5mm时,则将两条压痕线1’的一边均削成2.5mm,如图2所示,然后将两条压痕线1’并列拼在一起。然而,压痕线1’是通过胶黏方式固定至一底板3’上的,被削去一部分的压痕线1’的粘附面积减小,容易移位;而且,平整地削去一部分压痕线1’耗时耗力。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压痕线,可压印距离小于5mm的两条槽痕,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线机构及其双槽压痕线,可压印距离小于5mm的两条槽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槽压痕线,所述双槽压痕线包括:
一压痕线本体以及开设于所述压痕线本体上的至少两条凹槽,其中,至少两条所述凹槽之间的距离小于6mm。
较佳地,所述双槽压痕线一体成型。
较佳地,相邻两条所述凹槽的距离为1.5mm~6.0mm。
较佳地,最外侧所述凹槽距离所述双槽压痕线的外边的距离为3mm~6mm。
较佳地,所述凹槽为矩形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线机构,包括如上所述的双槽压痕线。
较佳地,所述压线机构还包括与每一所述凹槽对应设置的一刀模。
较佳地,所述刀模靠近所述凹槽的一端呈弧形。
该双槽压痕线上开设有两条凹槽,即使用一条双槽压痕线即可压印两条槽痕,降低了成本;省去了切削工序,根据客户需要在压痕线本体上开设不同距离的两条凹槽即可;安装效率高、与底板接触面积大,稳定性好,不易移位。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压痕线的示意图。
图2为另一传统压痕线的示意图,用以压印两条距离小于6mm的槽痕。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线机构的示意图,展示了双槽压痕线。
图4为使用本实用新型压线机构压印槽痕后的包装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阐述本实用新型几个不同的最佳实施例,其中不同图中相同的标号代表相同的部件。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压线机构1及其双槽压痕线10,可压印距离小于5mm的两条槽痕31。
如图3所示,压线机构1包括一双槽压痕线10以及一刀模20。双槽压痕线10包括一压痕线本体12以及开设于压痕线本体12上的至少两条凹槽14,其中,至少两条凹槽14之间的距离小于6mm。刀模20亦具有至少两个,分别与每一凹槽14对应设置,刀模20可插入凹槽14中,亦可自凹槽14中移出,需要压印槽痕31的纸张放置于压痕线本体12与刀模20之间,刀模20插入凹槽14时纸张上的槽痕31即可形成。于本实施例中,为两条凹槽14,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当需要压印3条或者更多距离小于6mm的槽痕31时,则可以在压痕线本体12上开设3条或更多条凹槽14。双槽压痕线10一体成型,相邻两条凹槽14的距离b为1.5mm~6.0mm,凹槽14为矩形槽,凹槽14的宽度和深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最外侧凹槽14距离双槽压痕线10的外边的距离c为3mm~6mm。刀模20靠近凹槽14的一端21呈弧形,以减少刀模20尖锐的棱边对包装纸3的伤害。
图4为一产品说明书的包装纸3,由于产品说明书具有一定厚度,约3~5mm,为了适用产品说明书的厚度,其包装纸3上需压印两条距离为3~5mm的槽痕31以便于折叠,具体到本实施例中,两条槽痕31间的距离为5mm。相应地,在压痕线本体12上开设两凹槽14,两条凹槽14的中间部分宽5mm,即两条凹槽14距离5mm,将该包装纸3需要压印槽痕31的位置对准凹槽14,向下冲压刀模20,刀模20与凹槽14的插入配合在包装纸3上压印形成两条距离为5mm的槽痕3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双槽压痕线10上开设有两条凹槽14,即使用一条双槽压痕线10即可压印两条槽痕31,降低了成本;省去了切削工序,根据客户需要在压痕线本体12上开设不同距离的两条凹槽14即可;安装效率高、与底板4粘接面积大,稳定性好,不易移位。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