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冲器,特别涉及一种移门双向置中缓冲器。
背景技术:
缓冲器一般用于门体上,以达到门体在动作时的缓冲目的,降低门体动作时的噪音。现有的缓冲器虽能达到自动回归缓冲的目的,但缓冲效果不够理想,稳定性差,容易失效,使用性能不可靠,且不能达到双向缓冲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性能可靠、缓冲效果较理想且可实现双向缓冲并置中功能的移门双向置中缓冲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移门双向置中缓冲器,包括壳体机构、缓冲机构和拨片;
所述壳体机构包括一壳体和一下铁件,该壳体连接于所述下铁件上,所述壳体的中部设有轨道槽,壳体的内侧设有两个槽沟,其中一个槽沟位于轨道槽的前侧,另一个槽沟位于轨道槽的后侧,两个槽沟的端部分别具有弯曲卡口;
所述缓冲机构设置于壳体和下铁件形成的空间内,该缓冲机构包括一主滑动体、两个释放爪、两个拉杆、两个分滑动体、两组缓冲件和两个弹性件,其中一个分滑动体设置于下铁件的左部,另一个分滑动体设置于下铁件的右部,主滑动体设置于两个分滑动体之间,主滑动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一拉杆,两个释放爪可转动的安装于主滑动体上,两个释放爪形成一个拨动空间,每个释放爪分别具有一释放杆,释放爪的释放杆与壳体的槽沟相配合,每个分滑动体分别连接有一组缓冲件和一个弹性件,分滑动体上设有拉动槽,拉杆的一端与主滑动体连接,拉杆的另一端设有拉动部,拉动杆的拉动部与分滑动体的拉动槽配合;
所述拨片具有拨动部,拨片的拨动部可穿过所述壳体的轨道槽以与两个释放爪形成的拨动空间可分离的相卡抵。
进一步的,所述释放爪的头部具有一释放弯臂,释放弯臂的外侧为斜面,所述释放杆位于释放爪的释放弯臂上。
进一步的,所述主滑动体上设有弧形槽,释放爪的底部设有与释放杆同轴心的转动杆,释放爪的转动杆与主滑动体的弧形槽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释放爪具有轴杆,释放爪通过轴杆与主滑动体轴接。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件包括中空外管和推杆,推杆穿设于中空外管中。
进一步的,所述分滑动体的拉动槽为斜向的开口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槽沟的一侧设有弹性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拨片对释放爪的作用,使得主滑动体移动,并通过拉杆对分滑动体的拉动作用,当释放爪的释放杆与壳体的槽沟的弯曲卡口卡抵时,即可实现对弹性件和缓冲件的拉伸定位,当拨片再次作用于释放爪时,释放爪的释放杆脱离壳体的槽沟的弯曲卡口,从而弹性件和缓冲件回归复位,进而实现回归缓冲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主滑动体、分滑动体和拉杆相配合的结构,可以实现置中缓冲的功能,这种结构使得缓冲性能更稳定,缓冲效果更理想,噪音更小,不易损坏。而且,本实用新型在主滑动体的左右方向上分别设置分滑动体、拉杆、缓冲件和弹性件,并采用两个释放爪,且壳体上设置两个槽沟,从而可以实现双向缓冲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壳体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分滑动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主滑动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释放爪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移门双向置中缓冲器,包括壳体机构、缓冲机构和拨片;
所述壳体机构包括一壳体1和一下铁件2,该壳体1连接于所述下铁件2上,所述壳体1的中部设有轨道槽11,壳体1的内侧设有两个槽沟12,其中一个槽沟12位于轨道槽11的前侧,另一个槽沟12位于轨道槽11的后侧,位于轨道槽11前侧的槽沟12的左端部以及位于轨道槽11后侧的槽沟12的右端部分别具有弯曲卡口121;
所述缓冲机构设置于壳体1和下铁件2形成的空间内,该缓冲机构包括一主滑动体3、两个释放爪4、两个拉杆5、两个分滑动体6、两组缓冲件7和两个弹性件8,其中一个分滑动体6设置于下铁件2的左部,另一个分滑动体6设置于下铁件2的右部,主滑动体3设置于两个分滑动体6之间,主滑动体3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一拉杆5,两个释放爪4可转动的安装于主滑动体3上。具体的,释放爪4具有轴杆41,释放爪4通过轴杆41与主滑动体3轴接。两个释放爪4形成一个拨动空间,每个释放爪4分别具有一释放杆42,所述释放爪4的头部具有一释放弯臂43,释放弯臂43的外侧为斜面,释放爪4的尾部内侧为斜面,所述释放杆42位于释放爪4的释放弯臂43上。释放爪4的释放杆42与壳体1的槽沟12相配合。每个分滑动体6分别连接有一组缓冲件7和一个弹性件8。所述缓冲件7包括中空外管和推杆,推杆穿设于中空外管中。分滑动体6上设有拉动槽61,拉杆5的一端与主滑动体3连接,拉杆5的另一端设有拉动部51,拉杆5的拉动部51与分滑动体6的拉动槽61配合。两个释放爪4之间、两个拉杆5之间、两个分滑动体6之间、两组缓冲件7之间以及两个弹性件8之间分别呈中心对称设置。
所述拨片9具有拨动部91,拨片9的拨动部91可穿过所述壳体1的轨道槽11以与两个释放爪4形成的拨动空间可分离的相卡抵。
进一步说,所述主滑动体3上设有弧形槽31,释放爪4的底部设有与释放杆42同轴心的转动杆44,释放爪4的转动杆44与主滑动体3的弧形槽31配合。
进一步说,所述分滑动体6的拉动槽61为斜向的开口结构。
进一步说,所述槽沟12的一侧设有弹性臂122,弹性臂122具有自动修复失效的功能。
安装时,在与移门的门体配合的上门框上安装拨片9,将该缓冲器的其他结构通过下铁件2安装于移门的门体上。
使用时,主滑动体3处于置中位置,向左拉动门体,拨片9的拨动部91沿着壳体1的轨道槽11移动,当拨片9撞到释放爪4后,拨片9的拨动部91向右推动释放爪4,从而主滑动体3向右移动,位于主滑动体3左方的拉杆5拉动位于下铁件2左部的分滑动体6,分滑动体6拉动弹性件8和缓冲件7,位于主滑动体3右方的拉杆5顺着位于下铁件2右部的分滑动体6的拉动槽61滑过去。门体继续向左移动,当位于主滑动体3前侧的释放爪4到达壳体1的前侧的槽沟12的弹性臂122处时,位于主滑动体3前侧的释放爪4的释放杆42挤压弹性臂122,利用弹性臂122的弹性,拨片9的拨动部91挤压进入两个释放爪4之间形成的拨动空间中,拨片9的拨动部91继续作用于释放爪4,当位于主滑动体3后侧的释放爪4到达壳体1后侧的槽沟12的弯曲卡口121处时,拨片9的拨动部91对释放爪4的释放弯臂43的作用力使得释放爪4转动,释放爪4的拨动杆44沿主滑动体3的弧形槽31摆动,位于主滑动体后侧的释放爪4的释放杆42卡入壳体1后侧的槽沟12的弯曲卡口121中,位于主滑动体3左方的弹性件8和缓冲件7处于拉伸定位状态。此时,拨片9的拨动部91脱离两个释放爪4形成的拨动空间,门体可以轻松向左打开。
当门体向右移动,即进行关门动作时,拨片9的拨动部91撞到位于主滑动体3后侧的释放爪尾部的斜面,从而在拨片9的作用下,位于主滑动体3后侧的释放爪4转动,其释放杆42脱离壳体1后侧的槽沟12的弯曲卡口121,释放爪4得到释放,位于主滑动体3左方的弹性件8和缓冲件7缓慢回归复位,主滑动体3也缓慢回归到置中位置,达到向右关门时的回归缓冲效果。
按照以上的动作过程,通过位于主滑动体3前侧的释放爪4、位于主滑动体3右方的分滑动体6、拉杆5、弹性件8以及缓冲件7的配合,实现向左关门时的缓冲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主滑动体3、分滑动体6和拉杆5相配合的结构,可以实现置中缓冲的功能,这种结构使得缓冲性能更稳定,缓冲效果更理想,噪音更小,不易损坏。而且,本实用新型在主滑动体3的左右方向上分别设置分滑动体6、拉杆5、缓冲件7和弹性件8,并采用两个释放爪4,且壳体1上设置两个槽沟12,从而可以实现双向缓冲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