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机器人。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利用各种信息传感技术,如摄像机、传感器、射频识别 (RFID) 技术、全球 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人与物的互联互通,以实现远程监视、自动报警、控 制、诊断和维护,进而实现“管理、控制、营运”的一体化网络。
而物联网通信的末端-智能机器人,其作为战略高科技技术,深受世界各国的重视,而服务性机器人作为前沿高科技研究最活跃的一个领域,更是备受关注,物联网服务性机器人则是将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智能化餐厅中,智能高效机器人更是重中之重,现有的高效机器人构造较为简单,功能单一,通常只具有自动行走至指定地点的功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很多不便,一些辅助功能还有待开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机器人,该机器人将托盘设置为多层,方便送餐,提高送餐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头部、底盘、臂部和托盘,所述头部设置在机器人本体的上方,所述头部与机器人本体之间设置有颈部,所述底盘设置在机器人本体的底部,所述底盘底部设置有滚轮,所述臂部设置在机器人本体的两侧,所述臂部之间连接有托盘,所述托盘设置在机器人本体的前侧,所述臂部前端连接有机械手部,所述托盘包括顶板、设置在顶板四个角部下方的固定梁以及设置在四个所述固定梁之间的插板,所述插板至少有一个,所述固定梁上设置有多个螺纹孔,所述插板两个对立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两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螺纹孔相配合,所述连接孔与螺纹孔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四周设置有向上的折边。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梁与顶板相垂直,所述固定梁采用不锈钢或者纯铝材制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效机器人,将原本单层的托盘增设为可以自由增加层数的多层托盘,以往单层托盘依次运输的菜品十分有限,机器人来往一次速度又较慢,严重影响了送餐效率,利用该多层托盘,可以根据当时的客流量来增加或者减少托盘的层数,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送餐效率,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机器人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机器人中托盘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高效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3、头部1、底盘6、臂部5和托盘7。头部1设置在机器人本体3的上方,头部1与机器人本体3之间设置有颈部2,底盘6设置在机器人本体3的底部,底盘6底部设置有滚轮8,臂部5设置在机器人本体3的两侧,臂部5之间连接有托盘7,托盘7设置在机器人本体3的前侧。臂部5前端连接有机械手部51。托盘7包括顶板71、设置在顶板71四个角部下方的固定梁72以及设置在四个所述固定梁72之间的插板73。插板73至少有一个。固定梁72上设置有多个螺纹孔10,插板73两个对立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两个连接孔,连接孔与螺纹孔10相配合,连接孔与螺纹孔10之间通过螺栓11进行连接。
顶板71四周设置有向上的折边711,利用折边711可以对菜品在输送过程中进行保护,防止倾倒。
固定梁72与顶板71相垂直,所述固定梁采用不锈钢或者纯铝材制成,降低机器人的负荷,保证输送的稳定性。
本机器人在工作时,根据当时的客流量,来选择一个或者多个插板,将其插入固定梁之间,来形成两层或者多层的送餐空间,插入的同时,配合螺栓将插板与固定梁进行固定,同时机械手部51插入两侧的固定梁之间,保证稳定性,提高输送效率,合理利用资源。
上所述依据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中记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