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棘轮扳手的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棘轮扳手,以及用于棘轮扳手的拨动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第I546162号专利案公开一种棘轮扳手,配置单爪机构与一种拨动结构。该拨动结构用一帽体套着一压缩弹簧,二者共同配置在一控制件上。该爪的背面有一凹部,凹部被帽体顶着,使爪单边偏摆地卡掣一齿轮部。该齿轮部是一安装于棘轮扳手的驱动件的局部,决定决定驱动件单向空转不作功,反向驱使一工件随着棘轮扳手转动。
该帽体的前端通常是半球面,该凹部则是依圆周方向形成于爪的凹曲面,在帽体点接触凹部期间,造成爪与齿轮部的啮接或咬合不够完整。
为了解决这项问题,于是同业研发双爪机构搭配新式拨动结构,确保驱动件的旋转方向,如美国第9,038,507号专利案(同时申请取得中国台湾第I531448号专利案)。
在'507号专利案中,该拨动结构包括一碟片与一反向杆,该反向杆有一呈不规则形状设计的杆支柱,以杆支柱结合一形成于碟片的不规则孔,使碟片与反向杆能够同向转动。该碟片的边缘往轴心方向形成一缺口部,界定缺口部两旁为二钩部,以钩部勾住二突出于爪的支柱之一,连带相应的爪离开齿轮部(或称解除啮接关系)。另一个爪的支柱是自由的,凭借一配置在二爪间的弹簧,推动自由的爪啮接或咬合齿轮部。
但是,该爪被弹簧作用力推动的方向,并非重迭或平行于爪与齿轮部的啮接或咬合方向,以致爪与齿轮部的啮接或咬合不够完整,容易造成齿的崩溃或毁损。
因此,如何改善拨动结构,就成为本实用新型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棘轮扳手,其主要目的在于:采用辅助式拨动结构,使爪完整地啮接或咬合齿轮部,有效解决传统式双爪机构关于齿崩溃或毁损的弊端。
缘于上述目的的达成,本实用新型的棘轮扳手包括:
一头部,其有一安装部;
一驱动件,其有一可转动地配置于安装部的齿轮部;
一爪总成,其配置于安装部,该爪总成包括一第一爪与一第二爪,每个爪有一啮合面和一被动柱,该啮合面啮接齿轮部,决定驱动件相对头部单向空转不作功、反向驱使一工件转动;
一拨动结构,其配置于安装部中,该拨动结构包括:
一碟片,其有一弧形的缺口;二位于缺口两旁的钩部;一轴部,其立在碟片侧边,该轴部穿过安装部,其连同碟片可相对头部转动,以碟片配合安装部阻止轴部离开;
一辅助件,其环绕在轴部外围,该辅助件有二相连的平面部;
一拨钮,其连接轴部,该拨钮位于头部外而可操作碟片与轴部同向转动。
当第二爪的被动柱进入缺口而被相应的钩部勾住,该第二爪配合轴部夹着二平面部之一,支持另一个平面部抵制第一爪外表,确保啮合面与齿轮部维持正常的咬合关系。
当第一爪的被动柱进入缺口而被相应的钩部勾住,该第一爪配合轴部夹着二平面部之一,支持另一个平面部抵制第二爪外表,确保啮合面与齿轮部维持正常的咬合关系。
其中,所述的轴部由一圆弧面衔接一第一面与一第二面,该第一面与第二面合成一顶点。
另外,该辅助件还有二曲面部,该二曲面部连接二平面部构成不规则的片体,该二平面部夹有一定角度,支持二曲面部依圆周方向延伸至一开口两旁,从而环绕在二平面部的聚集处外,以致二曲面部围着圆弧面。
当第二爪的被动柱被相应的钩部勾住,该第二爪配合第一面夹着平面部。当第一爪的被动柱被相应的钩部勾住,该第一爪配合第二面夹着平面部。
本实用新型的棘轮扳手中,该轴部有二短柱,该二短柱连接二形成于拨钮的柱槽。
再者,该拨动结构还有一压缩弹簧与一滚珠,该压缩弹簧与滚珠共同配置在一通过碟片且深入轴部的珠槽中,该滚珠被压缩弹簧推动且局部露出珠槽。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拨动结构包括:
一碟片,其有一弧形的缺口;二位于缺口两旁的钩部;一轴部,其立在碟片侧边,该轴部由一圆弧面衔接一第一面与一第二面,该第一面与第二面合成一顶点;
一辅助件,其环绕在轴部外围,该辅助件有二平面部与二曲面部,该二平面部彼此相连,界定二平面部连接处为聚集处,该二曲面部连接平面部而依圆周方向延伸至一开口两旁,从而环绕在二平面部的聚集处外,以致二曲面部围着圆弧面。
如此,本实用新型的棘轮扳手采用辅助式拨动结构,使爪完整地啮接或咬合齿轮部,有效解决传统式双爪机构关于齿崩溃或毁损的弊端。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于后,相信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目的、构造及特征,当可由的得一深入而具体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棘轮扳手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图。
图2是棘轮扳手的局部分解图。
图3是棘轮扳手另一个角度的局部分解图。
图4是沿图1的A-A线剖开的组合图。
图5是碟片的连续动作图一。
图6是辅助件与轴部的连续动作图一。
图7是碟片的连续动作图二。
图8是辅助件与轴部的连续动作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10棘轮扳手;11驱动室;12握持部;13爪室;14连接段;15致动室;16头部;17碟室;18安装部;19圆形凹部;20盖板;21、23箭头;22圆孔;24螺丝;26通孔;28凹穴;30驱动件;32上轴承部;34齿轮部;36下轴承部;38支柱部;40爪总成;41啮合面;42第一爪;43被动柱;44第二爪;46弹性件;48孔;50拨动结构;52压缩弹簧;54滚珠;56拨钮58柱槽;60碟片;61第一面;62轴部;63第二面;64珠槽;65圆弧面;66钩部;67顶点;68缺口;69短柱;70辅助件;72平面部;74聚集处;76曲面部;78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阐明棘轮扳手10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一握持部12与一头部16,二者被一连接段14结合在一起,通过连接段14让头部16随着握持部12同步转动。换句话说,操作握持部12对头部16施予一扭矩。
在某些实施例,该棘轮扳手10只有头部16,没有握持部和连接段。想要了解具体结构,请参阅美国第9,038,507号专利案,于此不予赘述。
如图2-图4所示,该头部16有一安装部18,该安装部18有一驱动室11、一爪室13、一致动室15与一碟室17。一盖板20被二螺丝24锁固于头部16,对配置于安装部18的一驱动件30、一爪总成40和一拨动结构50产生封闭或阻挡作用,并在盖板20面对致动室15或碟室17处形成二凹穴28。
图中,该驱动室11是大致呈圆形的空间,其面对盖板20处有一形成于头部16的圆形凹部19,配合一贯穿盖板20的圆孔22容纳局部的驱动件30。在本实施例,该圆形凹部19是圆形孔洞。某些实施例,该圆形凹部19是凹槽或盲孔,如第9,038,507号专利案。
该驱动件30依轴向由上往下形成一上轴承部32、一齿轮部34、一下轴承部36与一支柱部38。该上轴承部32置入头部16的圆形凹部19,该下轴承部36通过盖板20的圆孔22,支持齿轮部34在驱动室11相对头部16转动,连带支柱部38外露于盖板20而能同向转动。
接着,该爪室13与驱动室11相通或局部重迭,足以容纳前述的爪总成40,允许用户选择啮合齿轮部34,或解除啮合关系,达到扭矩方向的确定效果。
该爪总成40是由一第一爪42、一第二爪44与一弹性件46组成。该爪42、44有一啮合面41、一被动柱43与一孔48,该啮合面41是由多个连续的齿所构成,其朝向齿轮部34而与被动柱43不在爪42、44的同一边。该弹性件46可以是螺旋弹簧,其二端置入相应的孔48,提供这些爪42、44所需的作用力。如此,该爪总成40决定驱动件30相对头部16单向空转不作功、反向驱使一工件(如套筒、接杆或其他工具)转动。
更具体地说,操作第一爪42咬住齿轮部34,该棘轮扳手10的头部16顺着第一方向旋转,连带驱动件30与工件同向转动。当头部16依第二方向(也即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该第一爪42与齿轮部34是滑脱的,以致驱动件30与工件停止不动。
相反之,操作第二爪44咬住齿轮部34,同时解除第一爪42与齿轮部34的啮合关系。此刻,该棘轮扳手10的头部16顺着第一方向旋转,该第二爪44与齿轮部34是滑脱的,以致驱动件30与工件停止不动。当头部16反向(即第二方向)旋转,该第二爪44咬住齿轮部34,连带驱动件30与工件同向转动。
该致动室15是通往爪室13的圆形孔洞,其一端连接一直径较大的碟室17,另一端沿着致动室15的轴向通过头部16外表而形成一通孔26,能够容纳局部的拨动结构50。
所述的拨动结构50是由一压缩弹簧52、一滚珠54、一拨钮56、一碟片60与一辅助件70组成。
其中,该碟片60大致呈圆形,从圆周面往轴心方向剖成一弧形的缺口68,并将碟片60位于缺口68两旁的部位视为二钩部66。该碟片60一面立着一轴部62,另面往轴部62方向形成一珠槽64,允许滚珠54连同压缩弹簧52一起置入珠槽64中。该压缩弹簧52一端顶着珠槽64深处的封闭部位,另一端推动滚珠54局部露出珠槽64,却不易离开碟片60。
当轴部62通过致动室15,该碟片60的直径小于碟室17的直径,却大于致动室15的直径,限制轴部62局部露出头部16而与拨钮56相连,方便一使用者操作拨钮56决定轴部62相对头部16转动。此刻,所述的滚珠54卡住二凹穴28之一,对碟片60与轴部62产生定位作用。
在本实施例,二短柱69凸出轴部62露出头部16处,每根短柱69是圆的,可插入且迫紧二形成于拨钮56的柱槽58,以致轴部62与碟片60同向转动。某些实施例,该短柱69不是圆的,而是非圆形的,并将数量从两个降为一个,可插入相同数量与形状的柱槽58,也能让短柱69迫紧于拨钮56产生同步动作效果。
该辅助件70由二平面部72与二曲面部76组成不规则的片体。这些平面部72相连而夹有一定的角度,支持这些曲面部76依圆周方向延伸至开口78两旁,从而环绕在二平面部72的聚集处74外围。
如图5、图6所示,在辅助件70置入致动室15时,该轴部62外表被辅助件70围着,限制二平面部72之一顶着相应的爪42、44,确保爪42、44与齿轮部34维持正常的啮接或咬合状态,让头部16的扭矩有效地传递到支柱部38。
从截断面来看,该轴部62有一圆弧面65,在圆弧面65一端衔接一第一面61,另一端连接一第二面63,该第一、第二面61、63依钝角合成一顶点67。其中,该圆弧面65被二曲面部76围着,该第一面61配合第一爪42夹着相应的平面部72,支持另一个平面部72抵制第二爪44外表。
此刻,该第一爪42的被动柱43被一钩部66勾住,能够往二平面部72的聚集处74移动,解除啮合面41与齿轮部34的啮接或咬合关系。该弹性件46一端驱使第一爪42偏摆且离开齿轮部34,另一端推动第二爪44沿着图6箭头21方向移动,直到第二爪44触及爪室13周围的壁。因此,该第二爪44的背面被爪室13的壁与平面部72共同抵住,确保啮合面41与齿轮部34维持正常的啮接或咬合状态。
在图7、图8中,该碟片60与轴部62随着拨钮56(参阅图4)反向转动,使第二爪44的被动柱43进入缺口68,从而被相应的钩部66勾住,驱使第二爪44往二平面部72的聚集处74移动,解除啮合面41与齿轮部34的啮接或咬合关系。同时,解除第一爪42的被动柱43与另一个钩部66的勾住关系,使第一爪42恢复自由状态。
当轴部62的顶点67接触二平面部72的聚集处74,二平面部72的夹角扩张,该曲面部76会顺着圆弧面65伸张运动。在轴部62的顶点67越过二平面部72的聚集处74时,二平面部72的夹角缩减,该曲面部76会顺着圆弧面65退缩运动。因为开口78小于轴部62的直径,所以辅助件70不得依半径方向脱离轴部62,而且碟片60与轴部62相对头部16的旋转不受影响。
当然,该第二面63配合第二爪44夹着相应的平面部72,支持另一个平面部72抵制第一爪42外表,连带第一面61远离第一爪42。同样的,该弹性件46会偏摆第二爪44而离开齿轮部34,并推动第一爪42沿着图8箭头23方向移动。该第一爪42背面接触爪室13的壁以及平面部72,以致第一爪42靠近齿轮部34,使啮合面41取得完整的啮接或咬合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