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特别涉及一种波折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
背景技术:
组合折腹桥梁采用主动控制的设计方法,释放掉混凝土顶底板和波折钢腹板之间的相互约束,让波折钢腹板分担截面剪力,混凝土顶底板承担弯矩,让各部分构件充分发挥其材料性能,从根本上解决了混凝土箱梁长期下挠和腹板开裂问题。
为了提高跨径,组合折腹桥梁一般采用连续体系梁桥或连续刚构桥体系,主梁通常采用变截面的形式,故在中支点负弯矩区主梁高度最大。另一方面,连续体系梁桥或连续刚构桥负弯矩区受到的弯矩和剪力也最大。这两方面原因使得负弯矩区波折钢腹板对抗屈曲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因为波折钢腹板的手风琴效应,主梁截面变形不遵循平截面假定。但为了变形协调,波折钢腹板在负弯矩区会对混凝土顶板产生附加弯矩,使得顶板在支点附近受力更加不利。
为了解决上面两个问题,传统的做法是在组合折腹桥梁的支点设置一定长度的内衬混凝土。
但若大跨径组合折腹桥梁中的负弯矩区仍利用内衬混凝土的方法解决波折腹板屈曲问题,不仅大大增加上部结构自重,而且使得负弯矩区的预应力施加效率受到影响。为了拓展组合折腹式桥梁在大跨径桥梁中的应用,需要对支点负弯矩区的波折钢腹板抗屈曲构造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波折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以有效提高支点负弯矩区波折钢腹板的抗屈曲性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波折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包括混凝土桥面板、混凝土底板和两侧的波折钢腹板,波折钢腹板的纵截面由连续的波折型槽构成,其特征是:所述波折钢腹板上在支点负弯矩区一定长度范围内间隔设置加劲肋
所述加劲肋包括设置于波折型槽内的横向加劲肋,横向加劲肋与波折型槽的顶壁、两个侧壁焊接连接。
所述加劲肋包括设置于纵向间隔设置的竖向加劲肋,各竖向加劲肋与波折钢腹板板面焊接连接。
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竖向加劲肋能有效提高支点负弯矩区波折钢腹板的抗屈曲性能,同时不会像内衬混凝土一样对波折钢腹板的手风琴效应造成影响,从而使得混凝土顶板的预应力能有效施加;横向加劲肋能够有效提高支点负弯矩区波折钢腹板抗屈曲性能,同时能缓解组合折腹桥梁平截面假定不成立而导致的负弯矩区附加弯矩的问题;相对传统内衬混凝土构造,工期较短,加工简单,用料节省,具有很高的经济性;能够大大减轻组合折腹桥梁上部结构自重,为大跨径组合折腹桥梁提供技术基础;可以提高所述波折钢腹板构件在运输、吊装、浇筑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六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波折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断面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波折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中波折钢腹板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A局部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波折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中波折钢腹板的立体图;
图5是图2中B局部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波折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中波折钢腹板的立体图;
图中示出构件和对应的标记:混凝土桥面板10,混凝土底板11,波折钢腹板12,上翼缘板121,下翼缘板122,顶壁123,侧壁124,底壁125,横向加劲肋21,竖向加劲肋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波折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包括混凝土桥面板10、混凝土底板11和两侧的波折钢腹板12,波折钢腹板 12的纵截面由连续的波折型槽构成。波折钢腹板12的竖向两端分别焊接连接上翼缘板121、下翼缘板122。所述波折钢腹板12上在支点负弯矩区一定长度范围内间隔设置加劲肋。
参照图2和图3,所述加劲肋包括设置于波折型槽内的横向加劲肋21,横向加劲肋21与波折型槽的顶壁123、两个侧壁124焊接连接。视负弯矩的大小,可在一个波折型槽内设置多个横向加劲肋21,即所述横向加劲肋21在波折型槽内竖向间隔设置。横向加劲肋21能够有效提高支点负弯矩区波折钢腹板抗屈曲性能,同时能缓解组合折腹桥梁平截面假定不成立而导致的负弯矩区附加弯矩的问题。
参照图4和图5,所述加劲肋包括设置于纵向间隔设置的竖向加劲肋 22,各竖向加劲肋22与波折钢腹板12板面焊接连接。通常情况下,所述竖向加劲肋22设置于波折型槽的顶壁123、侧壁124上,以及相邻两波折型槽之间的底壁125上。所述的竖向加劲肋22的上下两端可分别延伸至上翼缘板121、下翼缘板122,且与之焊接连接竖向加劲肋22能有效提高支点负弯矩区波折钢腹板的抗屈曲性能,同时不会像内衬混凝土一样对波折钢腹板的手风琴效应造成影响,从而使得混凝土顶板的预应力能有效施加
参照图2和图4,波折钢腹板12上可单独设置横向加劲肋21或竖向加劲肋22。参照图6,波折钢腹板12上可共同设置横向加劲肋21、竖向加劲肋22。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波折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