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及市政隧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对称肋式隧道减光棚洞。
背景技术:
棚式明洞是隧道工程中重要的构筑物,根据其功能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了防止边坡发生少量崩塌掉块对行车造成安全而修建的棚洞,另一类是为了避免隧道洞口眩光,延长驾驶者进出隧道的视觉适应时间,提高行车舒适性及安全性的棚洞。
降低洞口眩光的棚式明洞一般采用对称形式进行开孔,在自然光的照射下,路面最小亮度与路面最大亮度比值相差较大,在路面上会连续反复出现一系列亮与暗的横带,称之为“斑马效应。此效应会引起司机的烦躁,视觉舒适程度下降。如何在棚式明洞设计中既能做好洞内外的光过渡并避免斑马效应是现在所面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对称肋式隧道减光棚洞,旨在用于解决现有的隧道减光棚洞在路面形成斑马效应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对称肋式隧道减光棚洞,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两侧连接有多条肋梁,位于顶板一侧的相邻两条肋梁之间形成透光孔,所述顶板两侧的肋梁相互交错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透光孔的宽度大于所述肋梁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上开设有多个天窗。
进一步地,所述天窗与所述肋梁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天窗上设置有光导照明系统。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顶板一侧的多条肋梁的底端连接有一纵梁。
进一步地,所述纵梁下方设置有基础。
进一步地,所述透光孔上安装有透光玻璃。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非对称肋式隧道减光棚洞,其顶板两侧的肋梁相互交错设置,使得顶板两侧的透光孔非对称,实现了自然光对路面的不对称照射,可提高肋梁在路面上形成阴影处的亮度,提高路面亮度均匀度水平,有效减少了路面上的斑马效应,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及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对称肋式隧道减光棚洞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对称肋式隧道减光棚洞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对称肋式隧道减光棚洞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天窗、2-顶板、3-肋梁、4-纵梁、5-基础、6-透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非对称肋式隧道减光棚洞,其整体呈弧形,包括位于路面上方的顶板2以及连接于顶板2两侧的多条肋梁3,所述肋梁3从所述顶板2延伸至地面处,位于顶板2一侧的相邻两条肋梁3之间具有间隔从而形成透光孔6,所述透光孔6的宽度大于所述肋梁3的宽度,自然光可通过所述透光孔6照射到路面。所述顶板2两侧的肋梁3相互交错设置,使得所述顶板2两侧的透光孔6非对称,实现了自然光对路面的不对称照射,从而减少斑马效应。优选地,位于所述顶板2一侧的肋梁3与位于所述顶板2另一侧的透光孔6正对设置,使得路面上的光照亮度更加均匀。
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顶板2上开设有多个天窗1,自然光可通过所述天窗1照射到路面,进一步提高了路面的亮度均匀度。所述天窗1与所述肋梁3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天窗1与其对应的所述肋梁3位于一条直线上。所述天窗1上设置有光导照明系统,当棚洞的设置地点存在太阳光直射的情况下,可通过位于洞顶的所述光导照明系统,将洞外自然光导入棚洞内直射路面,以降低棚洞内路面的斑马效应。
进一步地,所述棚洞两侧的底端均设有一纵梁4,所述纵梁4与其对应侧的多条肋梁3的底端连接固定,所述纵梁4下方设置有基础5,所述基础5埋设于路面内,通过设置所述纵梁4和所述基础5,可以提高棚洞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所述透光孔6上安装透光玻璃,既能保证太阳光的入射,又能防止外界干扰物质进入棚洞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非对称肋式隧道减光棚洞的施工方法如下:
(1)基础土地开挖;(2)在开挖的土地内浇筑基础5及纵梁4;(3)对顶板2和肋梁3进行施工;(4)进行基础回填。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