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利工程施工排水装置。
(二)
背景技术: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基坑内积水进行排水作业,以防止积水对施工造成影响。在对基坑进行排水作业时,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将离心水泵接上排水管,然后用绳子拴住离心水泵将连接有排水管的离心水泵慢慢沿基坑放入到基坑内水面以下一定位置。采用这种方式排水作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冬天基坑内的污水会在上液面结一层冰,工人在向基坑内放置水泵时需要先用一根长杆将冰层捅开一个窟窿,然后再将水泵通过窟窿放置到冰层以下污水内排水,这种操作很是麻烦。二是采用绳子拴住离心水泵将其放置在基坑水面以下排水,时间长了绳子长期受污水浸泡容易断了,绳子断了后水泵掉到基坑底部,需人工打捞水泵,比较麻烦。三是对离心水泵放入水面以下的位置不好把控,这一位置需要工人凭借经验进行,由于基坑内光线较差,工人往往需要多次尝试后才能选择出合适位置,费时费力。四是由于水泵放置位置完全由工人凭借经验进行,有时水泵放置太深,基坑内的水泥沙含量太高,容易堵塞水泵,造成排水不畅。四是水泵通过绳子固定在水面以下一定位置后,当基坑内的液面降低时,工人需要再根据液面高低通过绳子调整水泵位置,比较麻烦。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水利工程师旨在设计一种排水装置,这种排水装置具有破冰层功能,可以不使用绳子绑固放置,能够自行确定在基坑内水面位置,无需工人凭经验掌握,具有自过滤功能,能够根据液面高低自行变化确定位置的排水装置。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方便实用、具有破冰层功能,无需采用绳子绑固放置,能够自行确定在基坑内水面位置,无需工人凭经验掌握,具有自过滤功能,能够根据液面高低自行变化确定位置的水利工程施工排水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排水装置,包括左、右对称设置且分别向外侧弯折的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在第一进水管与第二进水管底端设有一竖直设置的储水箱,在储水箱的底端设有一顶点朝下的圆锥形钻头,在第一进水管与第二进水管之间设有一竖直设置的插入到储水箱内侧底部的输水管,在输水管上设有一水泵;在第一进水管上部铰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浮体,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浮体固连,另一端与第一进水管的折弯部固连,在第一浮体与第一进水管折弯部之间的第一进水管上设有第一进水口,在第一进水管折弯部的下方内部设有第一过滤网,在对应第一过滤网的上方位置外侧设有与第一进水管内部相连通的第一清理腔,在第一清理腔上设有第一密封盖;在第二进水管上部铰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浮体,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二浮体固连,另一端与第二进水管的折弯部固连,在第二浮体与第二进水管折弯部之间的第二进水管上设有第二进水口,在第二进水管折弯部的下方内部设有第二过滤网,在对应第二过滤网的上方位置外侧设有与第二进水管内部相连通的第二清理腔,在第二清理腔上设有第二密封盖。
所述第一进水管与第二进水管的底端分别焊接在储水箱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进水管与第二进水管的顶端分别焊接在输水管的左、右两侧。
所述储水箱为上底面大、下底面小的圆台形,所述圆锥形钻头的顶面焊接在储水箱的下底面上。
所述水泵为离心式水泵,水泵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输水管相连通。
所述第一浮体和第二浮体均由橡胶材料制成,第一浮体与第一进水管之间通过焊接在第一进水管上的铰接底座与第一进水管相铰接,第二浮体与第二进水管之间通过焊接在第二进水管上的铰接底座与第二进水管相铰接。
所述第一进水口与第二进水口分别焊接在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上;所述第一清理腔与第二清理腔分别焊接在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上。
所述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均由不锈钢丝编织而成,且在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下方分别设有卡子。
所述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均由橡胶材料制成,第一密封盖塞入第一清理腔内,第二密封盖塞入第二清理腔内。
在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拉钩,在第一浮体上粘接有与第一弹簧端部拉钩相配合的第一拉环,在第一进水管的折弯部上焊接有与第一弹簧另一端部拉钩相配合的第一拉扣;在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拉钩,在第二浮体上粘接有与第二弹簧端部拉钩相配合的第二拉环,在第二进水管的折弯部上焊接有与第二弹簧另一端部拉钩相配合的第二拉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水利工程施工排水装置,结构合理,方便实用,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左、右对称且分别向外弯折设置,在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底端设有一竖直设置的储水箱,在储水箱的底端设有一顶点朝下的圆锥形钻头,所述圆锥形钻头的顶面焊接在储水箱的下底面上,当需要放置排水装置时,通过圆锥形钻头即可捅破冰层,无需再另外找工具捅破冰层。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和储水箱构成一个菱形结构,再配合第一浮体和第二浮体,在第一进水管上部铰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浮体,在第二进水管上部铰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浮体,所述第一浮体和第二浮体均由橡胶材料制成,第一浮体与第一进水管之间通过焊接在第一进水管上的铰接底座与第一进水管相铰接,第二浮体与第二进水管之间通过焊接在第二进水管上的铰接底座与第二进水管相铰接。第一浮体和第二浮体能够使该排水装置始终漂浮在基坑内污水上液面合适位置,这样就无需再使用绳子绑固离心水泵,无需工人再凭经验确定离心水泵在基坑内水面位置。而且,当基坑内液面变化时,该排水装置也会随着液面变化而变化,从而跟随液面下降而下降,跟随液面上升而上升,以保证该排水装置始终处在液面合适位置,无需工人再根据液面高低通过松紧绳子来确定水泵位置,保证排水的顺利进行。在第一进水管折弯部的下方内部设有第一过滤网,在第二进水管折弯部的下方内部设有第二过滤网,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能够保证对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进入的污水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杂物分别进入到第一清理腔和第二清理腔内保存,以防止杂物进入到储水腔内,起到过滤作用,这样就不会出现堵塞水泵无法排水的问题,只需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定时清理第一清理腔和第二清理腔即可。另外,第一浮体和第二浮体能够保证该排水装置始终处在基坑内污水的上液面,上液面内污水泥沙含量少,第一浮体和第二浮体的设计也能够保证该排水装置免受基坑中部和下部泥沙含量较大区域的堵塞,适于广泛推广应用。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进水管,2第二进水管,3储水箱,4输水管,5水泵,6第一浮体,7第一进水口,8第一过滤网,9第一清理腔,10第一密封盖,11第二浮体,12第二进水口,13第二过滤网,14第二清理腔,15第二密封盖,16卡子,17第一弹簧,18第二弹簧,19第一拉环,20第一拉扣,21第二拉环,22第二拉扣,23圆锥形钻头。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中所示,该实施例包括左、右对称设置且分别向外侧弯折的第一进水管1和第二进水管2,在第一进水管1与第二进水管2底端设有一竖直设置的储水箱3,在储水箱3的底端设有一顶点朝下的圆锥形钻头23,在第一进水管1与第二进水管2之间设有一竖直设置的插入到储水箱3内侧底部的输水管4,在输水管4上设有一水泵5;在第一进水管1上部铰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浮体6,第一弹簧17的一端与第一浮体6固连,另一端与第一进水管1的折弯部固连,在第一浮体6与第一进水管1折弯部之间的第一进水管1上设有第一进水口7,在第一进水管1折弯部的下方内部设有第一过滤网8,在对应第一过滤网8的上方位置外侧设有与第一进水管1内部相连通的第一清理腔9,在第一清理腔9上设有第一密封盖10;在第二进水管2上部铰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浮体11,第二弹簧18的一端与第二浮体11固连,另一端与第二进水管2的折弯部固连,在第二浮体11与第二进水管2折弯部之间的第二进水管2上设有第二进水口12,在第二进水管2折弯部的下方内部设有第二过滤网13,在对应第二过滤网13的上方位置外侧设有与第二进水管2内部相连通的第二清理腔14,在第二清理腔14上设有第二密封盖15。
所述第一进水管1与第二进水管2的底端分别焊接在储水箱3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进水管1与第二进水管2的顶端分别焊接在输水管4的左、右两侧。
所述储水箱3为上底面大、下底面小的圆台形,所述圆锥形钻头23的顶面焊接在储水箱3的下底面上。
所述水泵5为离心式水泵5,水泵5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输水管4相连通。
所述第一浮体6和第二浮体11均由橡胶材料制成,第一浮体6与第一进水管1之间通过焊接在第一进水管1上的铰接底座与第一进水管1相铰接,第二浮体11与第二进水管2之间通过焊接在第二进水管2上的铰接底座与第二进水管2相铰接。
所述第一进水口7与第二进水口12分别焊接在第一进水管1和第二进水管2上;所述第一清理腔9与第二清理腔14分别焊接在第一进水管1和第二进水管2上。
所述第一过滤网8和第二过滤网13均由不锈钢丝编织而成,且在第一过滤网8和第二过滤网13的下方分别设有卡子16。
所述第一密封盖10和第二密封盖15均由橡胶材料制成,第一密封盖10塞入第一清理腔9内,第二密封盖15塞入第二清理腔14内。
在第一弹簧1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拉钩,在第一浮体6上粘接有与第一弹簧17端部拉钩相配合的第一拉环19,在第一进水管1的折弯部上焊接有与第一弹簧17另一端部拉钩相配合的第一拉扣20;在第二弹簧1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拉钩,在第二浮体11上粘接有与第二弹簧18端部拉钩相配合的第二拉环21,在第二进水管2的折弯部上焊接有与第二弹簧18另一端部拉钩相配合的第二拉扣22。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先将输水管4的顶端绑固接上排水管,将水泵5接上电源线,再确定第一进水管1、第二进水管2和储水箱3在满水状态下整个装置的总重量,根据总重量选择合适的第一浮体6和第二浮体11的长短以确定浮力的大小。
当冬天基坑内的污水结冰时,握住排水管将该排水装置向下放,遇到冰层时,用储水箱3底端的圆锥形钻头23砸开冰层,冰层砸开后,再沿砸开的窟窿向下放置该排水装置,在放置过程中,如果冰层较厚,窟窿较小,在放置的时候,由于第一浮体6和第二浮体11是分别铰接在第一进水管1和第二进水管2上的,所以该排水装置对窟窿的直径要求较小,当将该排水装置从较小的窟窿向下放置时,第一浮体6和第二浮体11会由水平状态变为竖直状态,通过窟窿后,第一浮体6和第二浮体11又分别在第一弹簧17和第二弹簧18的作用下,恢复到水平状态。将该排水管放置于排水位置后,将水泵5的电源线通过开关与总电源连接,开启开关启动排水即可。
将该排水装置放置于基坑内后,该排水装置在第一浮体6和第二浮体11的作用下始终漂浮于基坑内污水的上液面位置,且随液面高度变化而变化。污水分别通过第一进水口7和第二进水口12进入到第一进水管1和第二进水管2内,然后第一进水管1内的污水在第一过滤网8的过滤下进入到储水箱3中,杂物通过过滤进入第一清理腔9内,第二进水管2内的污水在第二过滤网13的过滤后进入到储水箱3中,杂物通过过滤进入第二清理腔14内,然后水泵5从储水箱3内抽取过滤后的污水进行排放。
该水利工程施工排水装置,结构合理,方便实用,第一进水管1和第二进水管2左、右对称且分别向外弯折设置,在第一进水管1和第二进水管2底端设有一竖直设置的储水箱3,在储水箱3的底端设有一顶点朝下的圆锥形钻头23,所述圆锥形钻头23的顶端焊接在储水箱3的下底面上,当需要放置排水装置时,通过圆锥形钻头23即可捅破冰层,无需再另外找工具捅破冰层。第一进水管1、第二进水管2和储水箱3构成一个菱形结构,再配合第一浮体6和第二浮体11,在第一进水管1上部铰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浮体6,在第二进水管2上部铰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浮体11,在第二进水管2上部铰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浮体11,所述第一浮体6和第二浮体11均由橡胶材料制成,第一浮体6与第一进水管1之间通过焊接在第一进水管1上的铰接底座与第一进水管1相铰接,第二浮体11与第二进水管2之间通过焊接在第二进水管2上的铰接底座与第二进水管2相铰接。这样就能够使该排水装置始终漂浮在基坑上液面合适位置,这样就无需再使用绳子绑固离心水泵5,无需工人再凭经验确定离心水泵5基坑内水面位置,而且,当基坑内液面变化时,该排水装置也会随着液面变化,从而跟随液面下降而下降,跟随液面上升而上升,以保证该排水装置始终处在液面合适位置,无需工人再根据液面高低通过松紧绳子来确定水泵5位置,保证排水的顺利进行。在第一进水管1折弯部的下方内部设有第一过滤网8,在第二进水管2折弯部的下方内部设有第二过滤网13,第一过滤网8和第二过滤网13能够保证对第一进水口7和第二进水口12进入的基坑污水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杂物分别进入到第一清理腔9和第二清理腔14内保存,以防止杂物进入到储水腔内,起到过滤作用,这样就不会出现堵塞水泵5无法排水的问题,只需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定时清理第一清理腔9和第二清理腔14即可。另外,第一浮体6和第二浮体11能够保证该排水装置始终处在基坑内污水的上液面,上液面内污水泥沙含量少,第一浮体6和第二浮体11的设计也能够保证该排水装置免受基坑中部和下部泥沙含量较大区域的堵塞,适于广泛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