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地下城市综合管廊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的管廊回填土处理方法,适用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地段及非湿陷性黄土地段的管廊土方回填施工作业。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综合管廊一般伴随着新建道路一同建设,以“下方管廊、上方道路”的模式进行城市规划。在此情况下,综合管廊两侧的土方回填密实度需要达到0.90以上,且新老土层必须紧密结合,否则后期道路极易发生不均匀沉降,造成大面积返工。《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中对管廊的土方回填要求为管廊两侧及管廊上部1m范围内采用人工分层回填夯实。但在实际操作中,因管廊建设长度较长,且深度较大,回填工作量非常巨大,且在已经采用钢板桩、土钉墙等基坑支护的位置,人工回填前需要将钢板桩拔除、土钉墙的喷锚面层铲除后,分台阶修坡,再人工分层夯实。此过程需要将支护结构拆除,作业人员再下基坑,打夯机震动夯实回填土,分层取土试验,施工时间较长,施工过程中边坡随时可能塌方,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回填的高标准、高要求与落后的施工方法形成了较大的矛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的管廊回填土处理方法,通过采用机械大面积回填、后期压密注浆处理的方式,解决人工回填施工存在的种种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的管廊回填土处理方法,包括清理管廊基坑、拆除原有基坑支护、回填土回填、机械压实碾平、压密注浆施工和路基施工准备,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1)、管廊基坑清理
回填前,综合管廊主体、防水结构应通过验收;管廊两侧建筑垃圾、积水应清理干净,经业主、监理书面同意后方可开始回填工作;
2)、原有基坑支护拆除
在土方回填前,拆除管廊基坑原有的支护结构;采用钢板桩支护的,首先将土方回填至围檩支撑的位置,拆除围檩,拔除钢板桩,再回填管廊结构1m范围;土钉墙支护结构的,需挖机铲除钢筋网喷浆面,土钉不需拔除;灌注桩支护不需处理;
3)、回填土回填
支护结构拆除完后,采用挖机或装载机机械回填管廊两侧土方,两侧回填时因对称回填,避免因一次回填过高导致管廊侧向位移;回填范围为管廊两侧及管廊顶板以上1m范围;
4)、机械压实、碾平
管廊两侧及顶板以上1m范围内土方回填完后形成第一层回填土方,使用装载机和压力机对土方面进行平整、碾压;
5)、压密注浆施工
在管廊两侧布设压密注浆桩位线,压密注浆范围包括老土层和新土层,注浆深度为管廊底板以下1m;
6)、路基施工准备
回填土回填完毕,压密注浆后在基坑边设置排水沟,因压密注浆处理后的土体具有一定的隔水作用,配合钢板桩,采用集水井排水的方式即可满足基坑排水需要;排水沟设置完毕后即可进行路基处理工作,再进行水稳层和路面施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降低管廊回填的作业难度,提高回填质量,快速、高效、安全、高质量地完成管廊基坑的回填工作。
附图说明
图1:土方回填顺序示意图。
图中:1、第一层回填土方 2、路基 3、水稳层和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所示,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的管廊回填土处理方法,包括清清理理管廊基坑、拆除原有基坑支护、回填土回填、机械压实碾平、压密注浆施工和路基施工准备,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1)、管廊基坑清理
回填前,综合管廊主体、防水结构应通过验收;管廊两侧建筑垃圾、积水应清理干净,经业主、监理书面同意后方可开始回填工作;
2)、原有基坑支护拆除
在土方回填前,拆除管廊基坑原有的支护结构;采用钢板桩支护的,首先将土方回填至围檩支撑的位置,拆除围檩,拔除钢板桩,再回填管廊结构1m范围;土钉墙支护结构的,需挖机铲除钢筋网喷浆面,土钉不需拔除;灌注桩支护不需处理;
3)、回填土回填
支护结构拆除完后,采用挖机或装载机机械回填管廊两侧土方,两侧回填时因对称回填,避免因一次回填过高导致管廊侧向位移;回填范围为管廊两侧及管廊顶板以上1m范围;
4)、机械压实、碾平
管廊两侧及主体结构上方1m范围内土方回填完后形成第一层回填土方1,使用装载机和压力机对土方面进行平整、碾压;
5)、压密注浆施工
在管廊两侧布设压密注浆桩位线,压密注浆范围包括老土层和新土层,注浆深度为管廊底板以下1m;
6)、路基施工准备
回填土回填完毕,压密注浆后在基坑边设置排水沟,因压密注浆处理后的土体具有一定的隔水作用,配合钢板桩,采用集水井排水的方式即可满足基坑排水需要;排水沟设置完毕后即可进行路基2处理工作,再进行水稳层和路面3施工。
采用本发明进行管廊土方回填,可以避免大量人员在无支护的基坑内作业,降低风险,同时提高回填效率,压密注浆机械设备简单,易于倒运,施工速度较快,现场实施可行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