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清理下水道垃圾漂浮物的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2349818阅读:2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清理下水道垃圾漂浮物的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本发明涉及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清理下水道垃圾漂浮物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下水道内充满烟头、塑料袋、树叶、物品包装袋、硬纸板、卫生纸等垃圾杂物,容易堵塞下水道,造成排水不畅,影响城市环境卫生,若遭遇强降水,还可能造成地面积水的交通问题。

现有技术通常在下水道中设置滤网或阻挡隔板以阻挡垃圾漂浮物,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5242582U披露了一种可清理固态垃圾的下水道水管,其利用阻挡隔板对污水中的垃圾进行收集,并在阻挡隔板之前利用凹形的固态垃圾集料槽对垃圾进行保存,然而,垃圾漂浮物无法得到自动及时处理,仍有可能阻碍污水通过。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自动清理下水道垃圾漂浮物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清理下水道垃圾漂浮物的装置,以自动清理下水道垃圾。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清理下水道垃圾漂浮物的装置,包括:翻转架,与动力装置连接;垃圾收集兜,设置在翻转架上,与翻转架同步运动,其中,垃圾收集兜具有位于下水道中用于收集垃圾的工作状态和随翻转架翻转的卸料状态;滑道,位于卸料状态的垃圾收集兜的下方并且倾斜设置,用于接收自垃圾收集兜下落的垃圾;粉碎机,具有垃圾喂入口和碎料口,其中,垃圾喂入口与滑道连接,用于粉碎来自滑道的垃圾,并向碎料口排出;以及收集单元,设置在粉碎机的碎料口处,用于将破碎的垃圾集中收容。

进一步地,上述自动清理下水道垃圾漂浮物的装置还包括与下水道污水流向倾斜设置的阻拦网或阻挡隔板,垃圾收集兜位于阻拦网或阻挡隔板与下水道的边缘侧壁二者之间的出口处。

进一步地,上述翻转架的翻转轴的轴线平行于下水道的走向。

进一步地,上述收集单元的底面高于下水道的液面。

进一步地,上述自动清理下水道垃圾漂浮物的装置还包括在垃圾收集兜位于工作状态时触发的第一触发开关和在翻转架翻转到位时触发的第二触发开关,其中,触发开关用于控制粉碎机和动力装置。

进一步地,上述自动清理下水道垃圾漂浮物的装置还包括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第一触发开关给出的开关信号时开始计时,当计时达到间隔时间时,控制动力装置驱动翻转架翻转,并且在接收到第二触发开关给出的开关信号时,控制动力装置停止工作并延时后返回,以及控制粉碎机开始工作并且在延时设定时间后停止粉碎。

进一步地,上述自动清理下水道垃圾漂浮物的装置还包括在收集单元离开其初始位置时触发的第三触发开关,控制器还用于对第二触发开关的触发次数进行计时,当达到设定次数时告知操作人员清理收集单元,并且在接收到第三触发开关的开关信号时对第二触发开关的触发次数重新进行计数。

根据本发明的自动清理下水道垃圾漂浮物的装置,利用翻转架将垃圾收集兜中的垃圾提升并倾倒至滑道,由粉碎机粉碎后进行收集,实现了垃圾漂浮物的自动清理。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自动清理下水道垃圾漂浮物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自动清理下水道垃圾漂浮物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自动清理下水道垃圾漂浮物的装置的俯视示意图;以及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自动清理下水道垃圾漂浮物的装置的控制流程。

附图标记说明

1、下水道; 2、清理单元;

21、垃圾收集兜; 22、翻转架;

23、翻转轴; 3、滑道;

4、粉碎机; 41、喂入口;

42、碎料口; 5、收集单元;

6、动力装置; 7、阻拦网;

8、第一触发开关; 9、第二触发开关;

10、垃圾漂浮物; 11、第三触发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至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自动清理下水道垃圾漂浮物的装置,包括:翻转架22,与动力装置6连接;垃圾收集兜21,固定设置在翻转架22上,用于收集下水道中的垃圾漂浮物10,该垃圾收集兜21具有位于下水道中用于收集垃圾的工作状态(即垃圾收集兜位于第一位置)和随翻转架翻转至卸料位置的卸料状态(即垃圾收集兜位于卸料位置);滑道3,位于垃圾收集兜的卸料位置的下方,接收下落的垃圾,并导入粉碎机的喂入口41;粉碎机4,用于粉碎来自滑道的垃圾,其碎料口42伸入收集单元5;以及收集单元5,用于将破碎的垃圾集中收集。

根据本发明的自动清理下水道垃圾漂浮物的装置,利用翻转架将垃圾收集兜中的垃圾提升并倾倒至滑道,由粉碎机粉碎后进行收集,实现了垃圾漂浮物的自动清理,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滤网上的垃圾需要人工收集的问题,本装置结构简单、运行可靠。

在本发明中,翻转架22和垃圾收集兜21构成下水道垃圾清理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翻转架的翻转轴23在下水道的横向上延伸,翻转架22呈筒形,垃圾收集兜21呈簸箕状,后端固定安装在在筒形外周上,前端与污水迎面相遇,当到达设定时间时,翻转架22转动,垃圾收集兜21中的漂浮物垃圾随之翻转至倾斜的滑道上,随后滑入粉碎机进行破碎,破碎后进入收集单元,例如垃圾框,供人工定期清理。在污水量较大的下水道中,破碎后的垃圾可由污水冲走。

在本实施例中,翻转架的翻转方式适合下水道空间局促的场合。当下水道的水流持续一段时间时,电动机通过旋转轴带动翻转架转动,垃圾收集兜也随着旋转,捞起水中的漂浮物,水通过小孔流走,当翻转架越过竖直方向一个角度例如15-30°时,漂浮物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清理口落到滑道上。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翻转架的翻转轴23平行于下水道走向,并且在水道一侧、距离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垃圾收集兜21呈簸箕状,并且均布小孔,以供污水流过并将垃圾漂浮物阻拦,在翻转架翻转时垃圾漂浮物随同垃圾收集兜21提升并开口朝下,垃圾落入滑道上,随后进入粉碎机进行破碎,破碎后进入收集单元,例如垃圾框,供人工定期清理。在污水量较大的下水道中,破碎后的垃圾可由污水冲走。

在本实施例中,翻转架的翻转方式适合下水道空间宽敞的场合,同时清污能力强,基本不影响污水的正常排放。优选地,收集单元的底面高于下水道的液面,以便污水回流至下水道中。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对动力装置和粉碎机进行控制的控制器(图中未示出),该控制器与第一触发开关8、第二触发开关9和第三触发开关11信号连接,其中,第一触发开关8在所述垃圾收集兜位于第一位置时触发,第二触发开关9在所述翻转架翻转到位时触发,第三触发开关11在所述收集单元离开其初始位置时触发,这些触发开关优选为行程开关。

在本发明中,翻转架由动力装置驱动,该动力装置和粉碎机由控制器控制,主要采用时间控制的方式,根据垃圾漂浮物的量来控制翻转架的翻转,例如每隔2小时驱动翻转动作一次,在翻转到位时第二触发开关9被触发而停止动作,在延时后回到收集垃圾的第一位置,该第二触发开关9还用于控制粉碎机的启动,在粉碎机破碎延时后自动关闭,等待下一次动作,当触发开发8的触发次数达到设定值时,通知环卫人员清理收集单元。

上述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流程步骤:

步骤S11:设定翻转架的动作间隔时间t1、翻转架翻转到位动作延时时间t2、粉碎机粉碎延时时间t3、第二行程开关触发次数n。其中,翻转架的动作间隔时间t1即垃圾收集兜的工作时间,即垃圾收集兜收集满垃圾时的估算时间,其根据污水中的垃圾量来设定,通常在几分钟至几个小时之间。翻转架翻转到位动作延时时间t2是第二行程开关触发后翻转架保持一段时间,以便垃圾脱落,该时间t2一般小于t3,t3为粉碎机碎粉垃圾所需的时间,根据现场情况设定。

步骤S13:当第一行程开关触发时对翻转架的动作间隔时间进行计时;

步骤S15:当计时到达间隔时间t1时,控制动力装置驱动翻转架翻转动作;

步骤S17:当第二行程开关触发时,控制翻转架停止翻转动作并且启动粉碎机,并进行计时和第二行程开关触发次数的计数;

步骤S19:判断计数是否达到触发次数n;若是,执行步骤S21,若否,执行步骤S23:计时达到延时时间t1时控制动力装置驱动翻转架回转至第一位置,接下来执行步骤S31:计时达到延时时间t2时则控制粉碎机停止,并返回至步骤S13;

步骤S21:若计数达到触发次数n,则计时达到延时时间t2时则控制粉碎机停止,此时认定收集单元中存放垃圾已满,停止垃圾采集和粉碎,接下来执行步骤S25;

步骤S25:判断第三行程开关是否触发,当环卫人员移动收集单元而清理垃圾时,第三触发开关将动作,接下来执行步骤S27,若没有触发则结束;

步骤S27:对第二行程开开关触发次数进行清零并存入历史数据,接下来执行步骤S29;

步骤S29:控制动力装置驱动翻转架回转至第一位置,并返回至步骤S13。

上述控制方法解决了垃圾漂浮物的自动清理问题,中间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只需将粉碎后的垃圾清理即可,实现了垃圾清理的自动化。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装置还包括与下水道污水流向倾斜设置的阻拦网7,垃圾收集兜21位于阻拦网7的下游出口处,即垃圾收集兜位于阻拦网与下水道的边缘侧壁二者之间的出口处。在本实施例中,阻拦网有导向作用,将垃圾漂浮物向下游出口处集中,再由垃圾收集兜收集,进而可采用小于下水道宽度的垃圾收集兜来收集宽度较大的下水道中的垃圾漂浮物。在其它实施例中,阻挡网可由阻挡隔板代替,优选地,该阻挡隔板带有过滤孔。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