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体组件及电压力锅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体组件,及具有该锅体组件的电压力锅。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的电压力锅的锅盖与外锅通过锅牙旋合扣合,内锅位于外锅内部,其内锅大多没有提手,取放内锅极不方便,且内锅加热后温度很高,容易烫伤用户的手,若用户在端内锅时不小心脱手,导致锅内热汤或食物飞溅,还可能会烫伤用户的身体。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之一。
[0004]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体组件。
[000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压力锅,包括上述锅体组件。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体组件,用于电压力锅,包括:内锅;提手,所述提手包括活动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内锅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部与所述连接部可活动地连接;外锅,可拆卸地套装在所述内锅外,并可与所述电压力锅的上盖旋转扣合。
[0007]该方案中,内锅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提手,方便用户取放内锅,并可有效避免用户被内锅烫伤的问题发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感受及产品的安全性。其中,提手包括与内锅固定连接地连接部和与连接部活动连接地活动部,取放内锅时,拉动活动部将提手展开,增大活动部与内锅的距离,从而方便用户抓取内锅,减小用户的手接触到内锅而被烫伤的可能。电压力锅关盖时,推动活动部将提手缩合,减小活动部与内锅的距离,从而缩小或消除提手与电压力锅上盖的干涉,这样设计可减小上盖的尺寸,从而达到减少生产材料,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外锅的侧壁上部向外凸出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提手的容纳槽。
[0009]相关技术中,有的电压力锅的内锅设置有提手,外锅为配合提手的设计在两侧开设避空缺口,这样会导致外锅整体刚性明显减弱,无法保证产品的承压强度,需要增大外锅、锅盖的厚度来提升产品的承压强度,但这样又会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本方案中,为配合内锅提手的设计,外锅的侧壁上部向外凸出形成容纳槽,容纳槽的设计为提手留出了容纳空间,并保证了外锅的完整性,不需要在外锅上开设缺口,保证了外锅的刚性,解决了为保证产品承压强度而增加外锅厚度的问题,节省了产品的生产材料,从而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001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导向孔;所述活动部包括相连接的导向柱和抓握部,所述导向柱插入所述导向孔并可相对所述导向孔滑动。
[0011]该方案中,活动部和连接体通过导向柱和导向孔配合实现可滑动地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结构简单实用。
[0012]具体地,导向柱与抓握部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开生产,然后再组装到一起。
[0013]优选地,可在连接部上设置纵向通孔,导向柱可沿纵向通孔上下滑动,以改变抓握部的位置。其中,连接部可选用板状材料,板状材料边缘弯折形成翻边,将纵向通孔设置在翻边上,这样可减小连接部厚度,从而达到减少生产材料,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001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向柱呈Z形,以使所述导向柱与所述抓握部连接的一端远离所述内锅的侧壁。
[0015]该方案中,导向柱经两次弯折形成三段式的结构,三段大致呈“Z”形,使与抓握部连接的一段远离内锅,增大抓握部与内锅的距离,从而使提手更容易抓握,并减小用户的手因接触内锅而被烫伤的可能。远离抓握部的一段插入导向孔与导向孔配合。其中,中段与另外两段的夹角根据产品的具体结构和参数而定,可以是90度也可以不是90度。
[0016]需要说明的是,导向柱的形状不限于Z形,也可由一次弯折或多次弯折形成其他形状,其目的在于使抓握部远离内锅。
[001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向柱远离所述抓握部的一端弯折形成限位部,以防止所述导向柱从所述导向孔中脱出。
[0018]该方案中,限位部用于防止导向柱从导向孔中脱出,防止用户取放内锅时出现活动部与连接部分离导致内锅翻倒的问题,避免用户被烫伤,该设计增强了导向柱与导向孔连接的可靠性,从而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
[001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容纳槽的宽度与所述提手的宽度相等或相近。
[0020]该方案中,容纳槽的宽度与提手的宽度相等或相近,通过容纳槽与提手配合对内锅的周向进行限位,这样可提升内锅与烹饪装置的加热器的接触效果,从而提升产品的加热效果。
[0021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外锅的侧壁上部成型有多个向外凸出的扣牙,所述容纳槽位于所述扣牙内侧。
[0022]该方案中,外锅上设置有扣牙,扣牙可与电压力锅的上盖上的盖牙配合,以将上盖与外锅旋合。将容纳槽设置在扣牙内侧可使内锅更美观。
[002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容纳槽的上部的槽壁向外凸出型成第一避空槽,所述抓握部与所述第一避空槽的槽壁间具有间隙。
[0024]该方案中,容纳槽的上部设有第一避空槽,第一避空槽使提手与外锅侧壁间存在间隙,以保证内锅位于外锅中时,用户可更轻松地抓到提手,从而使用户取放内锅的操作更轻松、更舒适。
[002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抓握部为由隔热材料制成的隔热件或所述抓握部表面设置有隔热层。
[0026]该方案中,抓握部由隔热材料(塑料、橡胶等)制成或抓握部表面设置有隔热层,这样可降低抓握部的温度,使用户在抓握提手时感觉更舒适,防止用户被提手烫伤。
[0027]具体地,隔热层可以是塑料层、橡胶层、隔热材料涂层等。连接部和导向柱也可选择用隔热材料制造,或选择在连接部和导向柱表面也设置隔热层。
[0028]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压力锅,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的锅体组件;和上盖,可与所述外锅旋转扣合。
[0029]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压力锅,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锅体组件,因此该电压力锅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锅体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003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上盖与所述锅体组件盖合时,所述提手的抓握部位于所述上盖内。
[0031]电压力锅关盖时,用户看不到提手,这样设置使产品的结构更整齐,提升了产品的美观性。
[003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上盖的侧壁向外凸出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提手的第二避空槽。
[0033]该方案中,上盖为配合提手的设计设置了第二避空槽,避免提手与上盖侧壁干涉,保证上盖与锅体组件的扣合效果。
[003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外锅上设有多个扣牙,所述上盖上设有相应数量的盖牙,所述上盖通过旋转与所述外锅旋合或打开;所述第二避空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上盖与所述外锅旋合或打开过程中所述抓握部相对所述上盖旋转所走的行程与所述抓握部宽度的和。
[0035]该方案中,外锅与上盖通过扣牙与盖牙配合实现旋合,第二避空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上盖与外锅旋合或打开过程中抓握部相对上盖旋转所走的行程与抓握部宽度的和,这样可保证在开关时,上盖相对锅体组件旋转也不会与提手发生干涉。
[003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3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3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压力锅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9]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0]图3是图1所示的电压力锅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41]图4是图1所示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5是图4所示的提手与内锅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43]图6是图1所示的外锅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7是图1所示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0045]其中,图1至图7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46]I内锅,11提手,111连接部,1111导向孔,112活动部,1121导向柱,11211限位部,1122抓握部,2外锅,21容纳槽,22扣牙,23第一避空槽,3上盖,31第二避空槽,32盖牙。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49]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体组件,用于电压力锅,包括:内锅I和外锅2。
[0050]其中,所述提手11包括活动部112和连接部111,所述连接部111与所述内锅I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部112与所述连接部111可活动地连接;外锅2,可拆卸地套装在所述内锅I外,并可与所述电压力锅的上盖3旋转扣合。
[0051]该方案中,内锅I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提手11,方便用户取放内锅I,并可有效避免用户被内锅I烫伤的问题发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感受及产品的安全性。其中,提手11包括与内锅I固定连接地连接部111和与连接部111活动连接地活动部112,取放内锅I时,拉动活动部112将提手11展开,增大活动部112与内锅I的距离,从而方便用户抓取内锅1,减小用户的手接触到内锅I而被烫伤的可能。电压力锅关盖时,推动活动部112将提手11缩合,减小活动部112与内锅I的距离,从而缩小或消除提手11与电压力锅上盖3的干涉,这样设计可减小上盖3的尺寸,从而达到减少生产材料,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0052]具体地,连接部111和内锅I可以通过铆钉连接,当然,连接部111和内锅I也可以选择其他连接方式。
[0053]如图1和图6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外锅2的侧壁上部向外凸出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提手11的容纳槽21。
[0054]相关技术中,有的电压力锅的内锅设置有提手,外锅为配合提手的设计在两侧开设避空缺口,这样会导致外锅整体刚性明显减弱,无法保证产品的承压强度,需要加厚外锅、锅盖的厚度来提升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