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办公家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办公台的台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台架一般包括多根矩形排布的立柱、固定于立柱之间的纵梁以及固定于纵梁之间的支撑横梁,支撑横梁用于安装并装撑台面。
现有的这种台架,其立柱和纵梁之间以及纵梁和支撑横梁之间一般为焊接固定,焊接固定的方式,虽能保证台架的结构稳定性,但是存在如下不足:1、焊接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安装成本高,且不环保。2、焊接后,由于台架体积较大且无法拆卸,移动以及运输极为不便。3、焊接后的焊点较为明显,影响台架外观的整体美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台架,旨在方便拆装、以及提高外观的整体美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台架,包括:
至少四根立柱,至少四根所述立柱大致呈矩形分布;
至少两根纵梁,每根所述纵梁的两侧可拆卸连接于纵向相对的两根所述立柱上;
至少两根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的两侧可拆卸连接于横向相对的两根所述纵梁上,所述支撑横梁用于安装并支撑台面。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立柱和纵梁之间以及纵梁和支撑横梁之间均采用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拆装方便,可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从而节省安装成本,并且环保。同时,需要移动以及运输台架时,可将台架拆卸,以减少台架所占用的空间, 从而提高台架移动以及运输的方便性。另外,可拆卸连接的方式,避免了焊点的出现,可使台架的外观整体相对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分的放大详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柱与纵梁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柱、纵梁、支撑横梁以及卡接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支撑横梁与卡接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立柱的仰视图;
图7是纵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 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台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1至7所示,该台架包括至少四根立柱1(如图1所示为六根立柱的情况),至少两根纵梁2(如图1所示为三根纵梁的情况)以及至少两根支撑横梁3(如图1所示为八根支撑横梁的情况)。
其中,至少四根立柱1大致呈矩形分布,其下端由地面支撑;每根纵梁2的两侧可拆卸连接于纵向相对的两根立柱1上;具体地,纵梁2可拆卸连接于纵向相对的两根立柱1的上部。支撑横梁3的两侧可拆卸连接于横向相对的两根纵梁2上,支撑横梁3用于安装并支撑台面(未图示),以形成公办台。立柱1和纵梁2之间以及纵梁2和支撑横梁3之间均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拆装方便,可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从而节省安装成本,并且环保。同时,需要移动以及运输台架时,可将台架拆卸,以减少台架所占用的空间,从而提高台架移动以及运输的方便性。另外,可拆卸连接的方式,避免了焊点的出现,可使台架的外观整体相对美观。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立柱1和纵梁2之间可通过螺杆结构、卡扣结构或者锁扣结构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4所示,纵梁2的两侧通过螺杆结构可拆卸连接于纵向相对的两根立柱1上。具体地,立柱1开设有垂向的螺杆过孔11,纵梁2则开设有与螺杆过孔11相对的螺杆孔(未图示),螺杆过孔11安装有相适的螺杆5,螺杆5的杆部向上穿过螺杆过孔11后,旋接于螺杆孔,从而将每根纵梁2的两侧可拆卸连接于纵向相对的两根立柱1上,这种连接方式,结构简单,材料和加工成本较低。更具体地,每根立柱1的螺杆过孔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如图所示为两个的情况),螺杆孔和螺杆5的数量与螺杆过孔11对应。
进一步地,如图3、图4、图6所示,纵向相对的两根立柱1的顶部开设有相对的卡槽12,纵梁2的两侧卡入相对的卡槽12中,并通过螺杆5与立柱1可拆卸连接。此设置方式有利于提高立柱1和纵梁2的连接强度。具体地,立柱1包括方管状的主体13、设于方管状的主体13内壁的第一加强筋14以及设于第一加强筋14上的螺杆过孔11,卡槽12开设于主体13的侧壁并贯穿主体13的顶面,以便于供纵梁2卡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立柱1的主体13的顶部设有将其上端口封闭的端盖6,一方面可防止灰尘等进入主体13内部,另一方可使立柱1的外观整体相对美观。
进一步地,如图3、图4所示,立柱1的底部通过螺钉结构或者通过间隙配合连接有支脚7,该支脚7与地面接触,并支撑立柱1。
在一实施例中,支脚7开设有螺钉过孔,立柱1开设有螺钉孔15,螺钉过孔安装有第一螺钉8,第一螺钉8的杆部穿过螺钉过孔后,与螺钉孔15旋接,从而将支脚7连接于立柱1的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图3、图4、图5所示,支撑横梁3的两侧可通过螺钉结构、卡扣结构或者锁扣结构可拆卸连接于横向相对的两根纵梁2上。
在一实施例中,纵梁2的上壁和/或下壁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即纵向)延伸的上卡槽21和/或下卡槽22,支撑横梁3的两侧分别可拆卸连接有卡接组件4,卡接组件4有延伸至上卡槽21和/或下卡槽22外侧的上支撑部和/或下支撑部,上支撑部和/或下支撑部设有可伸入上卡槽21和/或下卡槽22的上卡部411和/或下卡部421,上卡部411和/或下卡部421卡入上卡槽21和/或下卡槽22后,可将支撑横梁3与纵梁2可拆卸连接,并使支撑横梁3可沿纵梁2的上卡槽21和/或下卡槽22纵向移动,以便于根据台面的受力以及安装情况调整支撑横梁3的纵向位置。
具体地,卡接组件4包括通过第二螺钉(未图示)可拆卸连接于支撑横梁3上的上卡接件41和下卡接件42,上支撑部和/或 下支撑部从上卡接件41和/或下卡接件42上延伸而出,需解除支撑横梁3和纵梁2的连接关系时,可通过螺丝刀等工具将连接上卡接件41和下卡接件42与支撑横梁3的第二螺钉即可,操作较为方便。
更具体的,支撑横梁3呈方管状结构,上卡接件41的一侧插入支撑横梁3的端口中,并通过第二螺钉与设于支撑横梁3底壁的下卡接件42可拆卸连接,此设置方式可提高卡接组件4与支撑横梁3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方管状结构的纵梁2的相对内壁之间设有加强筋23,以提高方管状结构的纵梁2的结构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