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头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027302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枕头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家庭日用品,具体涉及一种枕头。



背景技术:

人们的睡眠时间约占到人生的三分之一左右,睡眠质量的好坏对于人的生活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每个人的颈椎生理弯曲程度不同,双肩的宽度也不同,每个人的睡姿也会不断的变化,所以,人的颈椎会因人、因时而不同。

现在大部分枕头无法根据使用者的不同需要进行调整,使得现有的枕头不能适应颈椎的生理弯曲,导致很多人在睡醒后会出现肩痛、头晕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枕头,本发明可以方便的对枕部的各个部位进行调节,以适应人体生理特点,使用时舒适性高,有利于颈部的康复。

其技术方案如下:

枕头,包括中间支撑部、第一侧支撑部、第二侧支撑部及外套,中间支撑部、第一侧支撑部、第二侧支撑部均置于外套内,第一侧支撑部、第二侧支撑部分别位于中间支撑部的两个相反侧;第一侧支撑部、第二侧支撑部至少其中之一包括有盒体及位于盒体内的调节支撑机构,盒体包括上盒及下盒,下盒具有上开口,上盒具有下开口,下盒的上开口与上盒的下开口相对并形成内容腔,调节支撑机构具有上支撑部、下支撑部及调节部,上支撑部、下支撑部分别与上盒的内侧、下盒的内侧相对应,调节部至少相对于盒体外露。

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是:

所述中间支撑部包括前侧支撑块及后侧支撑块,前侧支撑块、后侧支撑块的连线相对于第一侧支撑部、第二侧支撑部的连线垂直。

前侧支撑块包括有盒体及位于盒体内的调节支撑机构,盒体包括上盒及下盒,下盒具有上开口,上盒具有下开口,下盒的上开口与上盒的下开口相对并形成内容腔,调节支撑机构具有上支撑部、下支撑部及调节部,上支撑部、下支撑部分别与上盒的内侧、下盒的内侧相对应,调节部至少相对于盒体外露。

前侧支撑块高于后侧支撑块。

所述下支撑部为丝杆,所述调节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一螺块、第二螺块、两个支撑臂相铰接而形成的叉架,所述上支撑部位于叉架的上方;丝杆上具有第一螺纹、第二螺纹,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的方向相反,第一螺块、第二螺块分别连接在两个支撑臂的下端且分别与第一螺纹、第二螺纹相配合。

所述调节部为旋钮,该旋钮与所述丝杆的端部周向连接。

所述上支撑部的上方设有加强板,该加强板抵压在所述上盒的内壁。

所述上盒及下盒均具有导向侧壁,上盒的导向侧壁与下盒的导向侧壁相配合。

所述上盒的导向侧壁位于所述下盒的导向侧壁的外侧。

下面对本发明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1、该枕头包括有中间支撑部、第一侧支撑部、第二侧支撑部等几个分模块,通过调节支撑机构根据使用者的人体生理结构对分模块进行调整,可以对人体颈部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由于该枕头更符合颈椎的生理弯曲曲线,更有利于人体颈椎的康复。

2、第一侧支撑部、第二侧支撑部的盒体为分体式结构,其包括上盒及下盒,上盒与下盒相对并在两者之间形成内容腔,用于放置调节支撑机构,减少调节支撑机构所占用的空间,也有效的降低枕头的重量;第一侧支撑部、第二侧支撑部进行上下方向的调节时,上盒及下盒可以起到有效的支撑及遮挡作用,减少枕头的变形,也避免外套及其他缓冲材料进入盒体内。

3、由于枕头的中间部位可能会与脑部及颈部接触,且两处的高度、弧度不同,所以,中间支撑部分成前侧支撑块及后侧支撑块,可以对颈部位置或脑部位置进行调节,以使枕头的中间部位更符合人体的生理曲线。

4、前侧支撑块位于颈部位置,后侧支撑块位于脑部位置,前侧支撑块高于后侧支撑块,可以使人体感觉更舒适;另外,由于前侧支撑块高于后侧支撑块,在前侧支撑块内有更多的空间设置调节支撑机构,前侧支撑块的调节支撑机构的结构可以与第一侧支撑部、第二侧支撑部的调节支撑机构相同或类似,以增加产品零件的通用性,降低生产成本。

5、调节支撑机构由丝杆、第一螺块、第二螺块等结构组成,旋转丝杆时,第一螺块、第二螺块向相反的两个方向移动,并通过叉架转化为上支撑部在上下方向的移动,达到调节枕头高度的作用。

6、由于上支撑部的受力较大,设置加强板后,可以提高该处的强度,避免上盒由于压力较大而破裂。

7、所述上盒及下盒均具有导向侧壁,在上盒相对于下盒上下移动时,由于上盒与下盒之间的导向侧壁的结构,减少了上盒的歪斜或错位。

8、所述上盒的导向侧壁位于所述下盒的导向侧壁的外侧,这样,枕头内的杂物或灰尘不易进入盒体内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枕头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枕头第一侧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枕头第二侧的侧视图;

图4是第一侧支撑部(或第二侧支撑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中间支撑部,11、前侧支撑块,12、后侧支撑块,20、第一侧支撑部,30、第二侧支撑部,40、外套,51、上盒,52、下盒,54、导向侧壁,62、下支撑部,621、第一螺纹,622、第二螺纹,63、调节部,64、第一螺块,65、第二螺块,66、叉架,661、支撑臂,662、铰接轴,67、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为具有颈椎康复功能的枕头,其包括中间支撑部10、第一侧支撑部20、第二侧支撑部30及外套40,中间支撑部10、第一侧支撑部20、第二侧支撑部30均置于外套40内,第一侧支撑部20、第二侧支撑部30分别位于中间支撑部10的两个相反侧;第一侧支撑部20、第二侧支撑部30至少其中之一包括有盒体50及位于盒体50内的调节支撑机构60,盒体50包括上盒51及下盒52,下盒52具有上开口,上盒51具有下开口,下盒52的上开口与上盒51的下开口相对并形成内容腔53,调节支撑机构60具有上支撑部、下支撑部62及调节部63,上支撑部、下支撑部62分别与上盒51的内侧、下盒52的内侧相对应,调节部63至少相对于盒体50外露。

其中,所述中间支撑部10包括前侧支撑块11及后侧支撑块12,前侧支撑块11、后侧支撑块12的连线相对于第一侧支撑部20、第二侧支撑部30的连线垂直。前侧支撑块11包括有盒体50及位于盒体50内的调节支撑机构60,盒体50包括上盒51及下盒52,下盒52具有上开口,上盒51具有下开口,下盒52的上开口与上盒51的下开口相对并形成内容腔53,调节支撑机构60具有上支撑部、下支撑部62及调节部63,上支撑部、下支撑部62分别与上盒51的内侧、下盒52的内侧相对应,调节部63相对于外套40外露,前侧支撑块11高于后侧支撑块11,且前侧支撑块11窄于后侧支撑块11。

所述下支撑部62为丝杆,所述调节支撑机构60还包括第一螺块64、第二螺块65、两个支撑臂661通过铰接轴662相铰接而形成的叉架66,所述上支撑部位于叉架66的上部(即支撑臂661的上端);丝杆上具有第一螺纹621、第二螺纹622,第一螺纹621与第二螺纹622的方向相反,第一螺块64、第二螺块65分别连接在两个支撑臂661的下端且分别与第一螺纹621、第二螺纹622相配合。所述调节部63为旋钮,该旋钮与所述丝杆的端部周向连接。所述上支撑部的上方设有加强板67,该加强板67抵压在所述上盒51的内壁。所述上盒51及下盒52均具有导向侧壁54,上盒51的导向侧壁54与下盒52的导向侧壁54相配合且所述上盒51的导向侧壁54位于所述下盒52的导向侧壁54的外侧。两个支撑臂661的上端可以通过挂扣与加强板67活动连接,通过所述调节部63将位置调低时,挂扣可以将加强板67(及与加强板67连接的上盒51)拉低,避免上盒51晃动。

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该枕头包括有中间支撑部10、第一侧支撑部20、第二侧支撑部30等几个分模块,通过调节支撑机构60根据使用者的人体生理结构对分模块进行调整,可以对人体颈部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由于该枕头更符合颈椎的生理弯曲曲线,更有利于人体颈椎的康复。

2、第一侧支撑部20、第二侧支撑部30的盒体50为分体式结构,其包括上盒51及下盒52,上盒51与下盒52相对并在两者之间形成内容腔53,用于放置调节支撑机构60,减少调节支撑机构60所占用的空间,也有效的降低枕头的重量;第一侧支撑部20、第二侧支撑部30进行上下方向的调节时,上盒51及下盒52可以起到有效的支撑及遮挡作用,减少枕头的变形,也避免外套40及其他缓冲材料进入盒体50内。

3、由于枕头的中间部位可能会与脑部及颈部接触,且两处的高度、弧度不同,所以,中间支撑部10分成前侧支撑块11及前侧支撑块11,可以对颈部位置或脑部位置进行调节,以使枕头的中间部位更符合人体的生理曲线。

4、前侧支撑块11位于颈部位置,前侧支撑块11位于脑部位置,前侧支撑块11高于后侧支撑块11,可以使人体感觉更舒适;且前侧支撑块11窄于后侧支撑块11,可以使头部更稳并减少颈部的受力。另外,由于前侧支撑块11高于后侧支撑块11,在前侧支撑块11内有更多的空间设置调节支撑机构60,前侧支撑块11的调节支撑机构60的结构可以与第一侧支撑部20、第二侧支撑部30的调节支撑机构60相同或类似,以增加产品零件的通用性,降低生产成本。

5、调节支撑机构60由丝杆、第一螺块64、第二螺块65等结构组成,旋转丝杆时,第一螺块64、第二螺块65向相反的两个方向移动,并通过叉架66转化为上支撑部在上下方向的移动,达到调节枕头高度的作用。

6、由于上支撑部的受力较大,设置加强板67后,可以提高该处的强度,避免上盒51由于压力较大而破裂。

7、所述上盒51及下盒52均具有导向侧壁54,在上盒51相对于下盒52上下移动时,由于上盒51与下盒52之间的导向侧壁54的结构,减少了上盒51的歪斜或错位。

8、所述上盒51的导向侧壁54位于所述下盒52的导向侧壁54的外侧,这样,枕头内的杂物或灰尘不易进入盒体50内部。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发明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