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吊顶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吊顶系统,适用于室内吊顶工程。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吊顶技术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为纸面石膏板加轻钢龙骨架;第二种为块状装饰石膏板加t型或槽型龙骨;第三种为铝扣板加上三角龙骨。
这三种吊顶技术都有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吊顶面板握钉力不够、吊顶系统承重力不够,导致许多要求安装在吊顶上的设备如:轨道、悬架等无法在吊顶上得到固定,只能穿过吊顶固定在天花楼板上或轻钢龙骨架上。给建设方增加了施工的难度,给使用者带来检修的不便,也影响到整体装修形象和档次。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坚固且方便安装、方便拆卸的吊顶系统。能方便地将轨道、悬架等设备固定在吊顶之上。也可以很方便地悬挂装饰物,特别适合医院、养老院等医疗机构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吊顶系统。
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吊顶系统,包括固定于楼板的膨胀螺栓,膨胀螺栓与转接件的顶部连接,转接件的底部与第一龙骨条的顶部连接,第一龙骨条内沿第一龙骨条的纵向设置有螺母滑道腔,螺母滑道腔底部的腔壁上沿第一龙骨条的纵向方向开设有条形开口,螺母滑道腔内设置有方形螺母,固定螺栓的顶端贯穿条形开口与方形螺母通过螺纹连接。
如上所述的固定螺栓的底端与吊环连接。
一种吊顶系统,还包括龙骨转接件,龙骨连接件包括连接片和设置在连接片两侧的钩部,连接片两侧的钩部分别钩在第二龙骨条的顶部连接件两侧的底部,连接片上设置有连接片螺纹孔,固定螺栓的底端贯穿连接片螺纹孔并通过螺纹与连接片螺纹孔连接。
如上所述的固定螺栓中部套设固定有多边形块。
如上所述的固定螺栓的底端固定有顶片。
如上所述的固定螺栓上的螺纹为单一旋向,方形螺母的螺纹旋向和连接片螺纹孔的螺纹旋向相反。
如上所述的第二龙骨条上设置有能沿第二龙骨条往复运动的轨道滚轮,轨道滚轮与吊环连接,吊环与输液架连接。
如上所述的吊环与输液架连接。
一种吊顶系统,还包括磁力钢球、磁力吸盘和吸片,磁力钢球与输液架连接,磁力吸盘一面设置有与磁力钢球适配的球面凹槽,磁力吸盘另一面为吸合平面,吸片一面设置有粘胶层。
如上所述的第二龙骨条为明轨,轨道滚轮为明轨滚轮;或者所述的第二龙骨条为暗轨,轨道滚轮为暗轨滚轮。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吊顶龙骨、吊顶面板完美地结合为一体,美观大方。
2、牢固、结实、承重能力强。
3、能方便且牢固地连接滑轨、吊环、螺杆等物体。
4、方便检修,吊顶面板可以自由的起出、落位,对吊顶之上的隐蔽工程的检修带来便利。
5、方便维护,滑轨、吊环、螺杆等可以轻松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吊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第二龙骨条采用明轨的整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第二龙骨条采用明轨的明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第二龙骨条采用明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第二龙骨条采用暗轨的整体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第二龙骨条采用暗轨的暗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第二龙骨条采用暗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龙骨条与集成天花板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9为方形螺母的俯视图;
图10为龙骨连接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固定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输液架的结构示意图;
1-楼板;2-膨胀螺栓;3-转接件;4-集成天花板;5-方形螺母;6-龙骨连接件;7-轨道滚轮;8-第二龙骨条;9-多边形块;10-固定螺栓;11-第一龙骨条;12-吊环;13-输液架;14-磁力钢球;15-磁力吸盘;16-吸片;
601-连接片;602-钩部;603-连接片螺纹孔;801-顶部连接件;1001-顶片;1101-螺母滑道腔;1102-条形开口;1501-球面凹槽;1502-吸合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
一种吊顶系统,包括固定于楼板1的膨胀螺栓2,膨胀螺栓2与转接件3的顶部连接,转接件3的底部与第一龙骨条11的顶部连接,第一龙骨条11内沿第一龙骨条11的纵向设置有螺母滑道腔1101,螺母滑道腔1101底部的腔壁上沿第一龙骨条11的纵向方向开设有条形开口1102,螺母滑道腔1101内设置有方形螺母5,固定螺栓10的顶端贯穿条形开口1102与方形螺母5通过螺纹连接。
固定螺栓10的底端与吊环12连接。
吊环12与输液架13连接。
一种吊顶系统,还包括磁力钢球14、磁力吸盘15和吸片16,磁力钢球14与输液架13连接,磁力吸盘15一面设置有与磁力钢球14适配的球面凹槽1501,磁力吸盘15另一面为吸合平面1502,吸片16一面设置有粘胶层。
如图2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安装时,首先膨胀螺栓2固定在楼板1,膨胀螺栓2的底端与转接件3固定,转接件3与第一龙骨条11的顶部固定,将方形螺母5从第一龙骨条11的端部滑入到螺母滑道腔1001,将固定螺栓10的顶端通过螺纹与方形螺母5连接。
固定螺栓10的底端与吊环12固定,吊环12上可用于挂输液架13或者其他需要悬挂的物体。当旋转固定螺栓10时,由于方形螺母5不能在螺母滑道腔1001内旋转只能沿螺母滑道腔1001往复运动,固定螺栓10的顶端会旋进并与螺母滑道腔1001的顶部腔壁相抵,从而将方形螺母5反方向压紧在螺母滑道腔1001的底部腔壁,进而固定方形螺母5在螺母滑道腔1001中的位置。当反向旋转固定螺栓10时,固定螺栓10的顶端与螺母滑道腔1001的顶部腔壁相离,从而将方形螺母5从螺母滑道腔1001的底部腔壁释放,方形螺母5可以沿螺母滑道腔1001滑动。
实施例2:
一种吊顶系统,包括固定于楼板1的膨胀螺栓2,膨胀螺栓2与转接件3的顶部连接,转接件3的底部与第一龙骨条11的顶部连接,第一龙骨条11内沿第一龙骨条11的纵向设置有螺母滑道腔1101,螺母滑道腔1101底部的腔壁上沿第一龙骨条11的纵向方向开设有条形开口1102,螺母滑道腔1101内设置有方形螺母5,固定螺栓10的顶端贯穿条形开口1102与方形螺母5通过螺纹连接。
一种吊顶系统,还包括龙骨转接件3,龙骨连接件6包括连接片601和设置在连接片601两侧的钩部602,连接片601两侧的钩部602分别钩在第二龙骨条8的顶部连接件801两侧的底部,连接片601上设置有连接片螺纹孔603,固定螺栓10的底端贯穿连接片螺纹孔603并通过螺纹与连接片螺纹孔603连接。
固定螺栓10中部套设固定有多边形块9。
固定螺栓10的底端固定有顶片1001。
固定螺栓10上的螺纹为单一旋向,方形螺母5的螺纹旋向和连接片螺纹孔603的螺纹旋向相反。
第二龙骨条8上设置有能沿第二龙骨条8往复运动的轨道滚轮7,轨道滚轮7与吊环12连接,吊环12与输液架13连接。
一种吊顶系统,还包括磁力钢球14、磁力吸盘15和吸片16,磁力钢球14与输液架13连接,磁力吸盘15一面设置有与磁力钢球14适配的球面凹槽1501,磁力吸盘15另一面为吸合平面1502,吸片16一面设置有粘胶层。
第二龙骨条8为明轨,轨道滚轮7为明轨滚轮;或者所述的第二龙骨条8为暗轨,轨道滚轮7为暗轨滚轮。
如图2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安装时,首先膨胀螺栓2固定在楼板1,膨胀螺栓2的底端与转接件3固定,转接件3与第一龙骨条11的顶部固定,将方形螺母5从第一龙骨条11的端部滑入到螺母滑道腔1001,将固定螺栓10的顶端通过螺纹与方形螺母5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一种吊顶系统,还包括龙骨转接件6,固定螺栓10的顶端依次贯穿连接片601上的连接片螺纹孔603和方形螺母5,将连接片601两侧的钩部602从第二龙骨条8的端部滑入并钩设在第二龙骨条8的顶部连接件801的两侧底部,固定螺栓10的底端的顶片1001(也可是螺栓头)位于第二龙骨条8的顶部连接件801和龙骨连接件6的连接片601之间。当旋转固定螺栓10时,由于方形螺母5不能在螺母滑道腔1001内旋转,固定螺栓10的顶端会旋进并与螺母滑道腔1001的顶部腔壁相抵,从而将方形螺母5反方向压紧在螺母滑道腔1001的底部腔壁,进而固定方形螺母5在螺母滑道腔1001中的位置,由于固定螺栓10上的螺纹为单一旋向,方形螺母5的螺纹旋向和连接片螺纹孔603的螺纹旋向相反,固定螺栓10的底端进一步旋入到龙骨连接件6,并将第二龙骨条8的顶部连接件801压紧在钩部602,进而固定第二龙骨条8。当反向旋转固定螺栓10时,固定螺栓10的顶端与螺母滑道腔1001的顶部腔壁相离,从而将方形螺母5从螺母滑道腔1001的底部腔壁释放,方形螺母5可以沿螺母滑道腔1001滑动,固定螺栓10的底端与顶部连接件801相离,顶部连接件801与钩部602相离,第二龙骨条8松开安装。为方便固定螺栓10旋转,可在固定螺栓10的中部固定多边形块9,可通过扳手等工具卡设在多边形块9上扳动固定螺栓10旋转。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如图2~4所示,第二龙骨条8为明轨,轨道滚轮7为明轨滚轮;或者如图5~7所示,第二龙骨条8为暗轨,轨道滚轮7为暗轨滚轮。通过龙骨连接件6,可以实现市面上常用的明轨和暗轨与第一龙骨条11兼容使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如图12所示,吊环12与输液架13连接,输液架13底部设置磁力钢球14,磁力吸盘15一面设置有与磁力钢球14适配的球面凹槽1501,磁力吸盘15另一面为吸合平面1502,磁力钢球14与球面凹槽1501吸合实现自由旋转,吸片16一面设置有粘胶层,可粘在待固定物上,吸片16与吸合平面1502通过磁力吸合,从而实现待固定物可以通过磁力固定在输液架13底部,并可实现自由旋转角度。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