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脚手架,具体涉及一种脚手架连墙件。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为了方便施工,通常会使用到脚手架,脚手架一般围绕架设在墙面之外,承担施工人员外墙面施工操作以及安全防护作用。随着建筑物的升高,钢管所搭设的脚手架的稳定力越差,尤其是高层建筑多采用悬挑式型钢上搭设脚手架,故脚手架必须与建筑物设置连墙件,通常的连接采用刚性连接,并且材料不可重复使用。
经查,现有专利号为CN201620242315.1的中国专利《一种脚手架刚性连墙件》,包括:脚手架直筒管,所述脚手架直筒管的一端设置有一块固定板,所述脚手架直筒管与固定板相垂直,所述固定板内侧设置有一个螺母,所述螺母与脚手架直筒管的内孔相同心,所述螺母中设置有一个延伸至固定板外侧的螺纹连接杆。这种结构比较简单,安装也比较方便,但是其缺陷在于:一根钢管只是通过一个固定在建筑结构中的螺纹连接杆固定,连接强度不能得到保证,而且如果螺纹连接杆预埋的位置有点偏差,也不能进行调节,因此在结构上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牢固、稳定性好且能进行位置微调的脚手架连墙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脚手架连墙件,包括钢管和钢板,钢管为直筒形,钢板竖直焊接在钢管的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手架连墙件还包括二个预埋在建筑结构中的螺杆,二个螺杆的尾部通过连接杆焊接在一起,钢板上对应于二个螺杆的位置开设有左右二个十字形穿孔,钢板的外侧设有与二个螺杆相配套的二个螺母。
作为改进,所述钢管焊接在钢板的中心位置,二个十字形穿孔对称开设在钢板的中部左右两侧。
作为改进,所述连接杆为直径18~22mm、长度为280~320mm的钢筋,二个螺杆的直径为18~22mm,长度为140~160mm,螺杆与连接杆焊接后,二个螺杆的距离为230~250mm。
作为改进,所述十字形穿孔的横向与纵向的长度为90~110mm,十字形穿孔的孔宽与螺杆的直径相吻合。
再改进,所述钢板为矩形钢板,钢板的厚度为9~11mm,钢板的长度为480~520mm,宽度为240~260mm,钢管的直径为46~50mm,长度为550~650mm。
再改进,所述钢板的外侧对应于十字形穿孔的位置还设有一方形垫片和一圆形垫片,方形垫片和圆形垫片的中部分别设有供螺杆穿置的通孔,螺杆穿过钢板的十字形穿孔、方形垫片和圆形垫片后通过螺母拧紧固定。
最后,所述方形垫片为钢片,圆形垫片为橡胶垫片,方形垫片的边长为140~160mm,圆形垫片的直径为95~10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二个螺杆对钢板进行固定,结构牢固、稳定性好;钢板上开设十字形穿孔,对于预埋螺杆造成的位置偏差能进行微调;设置二个垫片,进一步增加了连接的固定性。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连接牢固稳定,不但可以进行位置微调,便于脚手架的安装,而且用料省、可多次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图;
图3为图1安装在建筑结构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2、3所示,一种脚手架连墙件,包括钢管1、钢板2和螺杆3,钢管1为直筒形,钢板2为矩形钢板,钢管1的一端竖直焊接在钢板2的中心位置,螺杆3为二个,二个螺杆3的尾部通过连接杆4焊接在一起,这样使得二个螺杆3预埋在建筑结构中更加稳定牢固,钢板2上对应于二个螺杆3的位置开设有左右二个十字形穿孔21,二个十字形穿孔21对称开设在钢板2的中部左右两侧,十字形穿孔2的孔宽与螺杆3的直径相吻合,钢板2的外侧对应于十字形穿孔21的位置设有一方形垫片6和一圆形垫片7以及二个螺杆3相配套的二个螺母5,方形垫片6和圆形垫片7的中部分别设有供螺杆3穿置的通孔,螺杆3穿过钢板2的十字形穿孔21、方形垫片6和圆形垫片7后通过螺母5拧紧固定。
本实施例中的钢管1为φ48×3.5钢管,长度为600mm;钢板2为Q235钢板,钢板2的长度为500mm,宽度为250mm,厚度为10mm;二个螺杆3的直径为20mm,长度为150mm,连接杆4为钢筋,直径20mm、长度为300mm的钢筋,二个螺杆3与连接杆4焊接后,二个螺杆3的距离为240mm;十字形穿孔21的横向与纵向的长度为100mm,十字形穿孔21的孔宽为20mm;方形垫片6的边长为150mm,圆形垫片7的直径为100mm。
安装时,将二个螺杆3与连接杆4焊接后组成的预埋件预埋在建筑结构中,使螺杆3的螺纹段伸出墙体外,钢管1与钢板2进行焊接,钢管1再与脚手架架体通过直角扣件连接,在钢板2上开设十字形穿孔21供螺杆3穿置,螺杆3穿过钢板2的十字形穿孔21、方形垫片6和圆形垫片7后通过螺母5拧紧固定,由于十字形穿孔21的设置,使得结构可以进行微调,避免由于预埋螺杆造成的位置偏差,且可多次重复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