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钢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受到政府及人们的重视,而钢结构建筑是天然的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建筑虽然可以实现大开间设计,但是由于目前钢结构构件不够完美,室内的梁、柱等规钢构件的一部分在建筑平面上突出建筑墙面而占用一定的空间,导致大件家具不能靠墙、角摆放。这是目前钢结构建筑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构件,所述钢构件截面形状为“L”形、“T”形、“Z”形、“十”形、“C”形、“一”形、“工”形或“艹”形;所述钢构件由槽钢/角钢与钢板组成,所述槽钢/角钢为多个,多个槽钢/角钢通过连接板连接为一体,形成方形钢管,所述钢板为多个,多个钢板焊接为一体,形成一端开口的方形构件;所述方形钢管与所述方形构件的开口焊接为一体,形成截面形状“L”形、“T”形、“Z”形、“十”形、“C”形、“一”形、“工”形或“艹”形的钢构件。
可选的,所述槽钢/角钢为热轧槽钢/角钢。
可选的,所述槽钢/角钢的拐角处为直角,且与所述方形构件的开口焊接的一侧的厚度大于未与所述方形构件的开口焊接的一侧的厚度。
可选的,多个钢板包括与外部连接的钢板,与外部连接的钢板的厚度大于未与外部连接的钢板的厚度。
可选的,多个钢板包括与外部连接的钢板,与外部连接的钢板上设置有凸起。
可选的,所述凸起位于所述一端开口的方形构件的内侧。
可选的,所述方形钢管的与所述方形构件的开口焊接的一侧设置有通孔。
可选的,所述连接板包括竖直支撑外部构件的连接板,竖直支撑外部构件的连接板的厚度小于所述槽钢/角钢的厚度,所述槽钢/角钢的连接处设置有托架,所述托架包括两个第一托板和一个第二托板,两个第一托板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槽钢/角钢连接,相邻的两个槽钢/角钢之间有间隔;两个所述第一托板分别与第二托板连接构成一端开口的方形支撑管,所述一端开口的方形支撑管的开口正对所述间隔,一端开口的方形支撑管内固定有铁丝网和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一端通过所述间隔与竖直支撑外部构件的连接板接触,所述橡胶垫的另一端与所述铁丝网接触。
可选的,多个所述钢板包括与建筑横梁连接的钢板,所述与建筑横梁连接的钢板固定有“T”形件或栓钉,所述“T”形件或栓钉位于所述一端开口的方形构件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构件,将截面形状设计成,“L”形、“T”形、“Z”形、“十”形、“C”形、“一”形、“工”形或“艹”形;这些形状的拐角处可适应家具的摆放,从而利于大件家具的靠墙、角摆放。此外,槽钢/角钢形成的方形管、多个钢板组成的方形构件都是中空的,内部可以填充混凝土,从而使钢构件的承重力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截面形状为“L”形的钢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截面形状为“L”形的钢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截面形状为“T”形的钢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截面形状为“T”形的钢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截面形状为“十”形的钢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截面形状为“十”形的钢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截面形状为“Z”形的钢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截面形状为“Z”形的钢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截面形状为“C”形的钢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截面形状为“C”形的钢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截面形状为“一””形的钢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截面形状为“一”形的钢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截面形状为“工”形的钢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截面形状为“工”形的钢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截面形状为“艹”形的钢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截面形状为“艹”形的钢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截面形状为“L”形的钢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截面形状为“L”形的钢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截面形状为“L”形的钢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中的橡胶垫、铁丝网和托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截面形状为“L”形的钢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槽钢;2、角钢;3、钢板;4、连接板;5、通孔;6、第一托板;7、第二托板;8、间隔;9、铁丝网;10、橡胶垫;11、竖直支撑外部构件的连接板;12、与建筑横梁连接的钢板;13、“T”形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构件,参见图1-图17,所述钢构件截面形状为“L”形、“T”形、“Z”形、“十”形、“C”形、“一”形、“工”形或“艹”形;所述钢构件由槽钢1/角钢2与钢板3组成,所述槽钢/角钢优选为热轧槽钢/角钢。所述槽钢/角钢为多个,具体个数可根据上述形状参见图1-图7的个数,多个槽钢/角钢通过连接板4连接为一体,形成方形钢管,设置连接板可以调节方形钢管的截面大小,多个槽钢/角钢之间的距离越大,形成的方形管的截面越大;本申请中所述的方形可以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连接板可以使用现有的方式将多个槽钢/角钢连接,本申请中优选使用焊接的方式,连接板可以由钢制成;所述钢板为多个,多个钢板焊接为一体,形成一端开口的方形构件,方形构件一般为方形管;所述方形钢管与所述方形构件的开口焊接为一体,形成“L”形、“T”形、“Z”形、“十”形、“C”形、“一”形、“工”形或“艹”形。该钢构件当整个截面尺寸较小时,可作为结构柱使用,尺寸较大时,可作为结构墙使用。
本申请中,申请人还做了如下设计:所述槽钢/角钢的拐角处为直角,且与所述方形构件的开口焊接的一侧的厚度大于未与所述方形构件的开口焊接的一侧的厚度。这种结构,解决了钢构件两个方向交汇处采用冷弯钢管或者焊接钢管时,方形构件与冷弯钢管角部圆角焊接质量无法保证,或与焊接钢管角部的焊缝重叠等问题,且槽钢或角钢材料购置方便。
多个钢板中,其中要有与外部连接的钢板,与外部连接的钢板的厚度最好大于未与外部连接的钢板的厚度,或者多个钢板包括与外部连接的钢板,与外部连接的钢板上设置有凸起,从而保证连接安全,为了不影响外表面平整度,将凸起设置于一端开口的方形构件的内侧,突起的形状可以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本申请中,申请人还做了如下设计:所述方形钢管的与所述方形构件的开口焊接的一侧设置有通孔5,参见图18,通孔的大小和数量可已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在填充混凝土时,混凝土可通过通孔流入其它空腔,干燥后在内部形成一体,防止仅仅靠开口焊接,开口的中间部位未与方形钢管连接而承受力小的问题,此外将多个空腔连接为一体,从而增加了整体的承受力的能力,进一步防止局部受力而造成局部损坏的问题。
本申请中,申请人还做了如下设计:参见图19和图20,所述连接板包括竖直支撑外部构件的连接板11,竖直支撑外部构件的连接板的厚度小于所述槽钢/角钢的厚度,所述槽钢/角钢的连接处设置有托架,所述托架包括两个第一托板6和一个第二托板7,两个第一托板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槽钢/角钢连接,相邻的两个槽钢/角钢之间有间隔8;两个所述第一托板分别与第二托板连接构成一端开口的方形支撑管,所述一端开口的方形支撑管的开口正对所述间隔,一端开口的方形支撑管内固定有铁丝网9和橡胶垫10,所述橡胶垫的一端通过所述间隔与竖直支撑外部构件的连接板接触,所述橡胶垫的另一端与所述铁丝网接触。这种结构,使用时,一端开口的方形支撑管的开口向上,使竖直支撑外部构件的连接板在竖直方向支撑外部构件(比如屋顶),由于竖直支撑外部构件的连接板的厚度小于所述槽钢/角钢的厚度,从而在受到的力过大时(比如地震时),首先竖直支撑外部构件的连接板先坏掉,橡胶垫起到缓冲作用,对整个钢构件起到保护作用,此外,铁丝网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缓冲作用,并且在钢构件进一步损坏时,起到连接作用,防止钢构件的其中一部分受震动掉落伤及人;其中铁丝网与橡胶垫接触,在受压缩时,橡胶垫变形,部分会进入铁丝网的网格内,铁丝网自然形成对橡胶垫的固定,防止橡胶垫变形跑偏而减小缓冲作用。
参见图21,申请人还做了如下设计:多个所述钢板包括与建筑横梁连接的钢板12,所述与建筑横梁连接的钢板固定有“T”形件13或栓钉,所述“T”形件或栓钉位于所述一端开口的方形构件的内部,“T”形件或栓钉可以使用现有的方式固定于与建筑横梁连接的钢板上,优选以焊接的方式连接。通过设置“T”形件或栓钉,从而增加与建筑横梁连接的钢板的刚度,此外,在内部填充混凝土时,可增加与建筑横梁连接的钢板与混凝土的连接强度。
上述实施例只是实用新型的例示,不应当以说明书及附图的例示性实施例描述限制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作为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