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墙板。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装配式建筑用墙板在拼接完成后,用户需要在墙板上开设走线槽以及布水线,用于供室内用水及用电。但是,装配式建筑用墙板与传统建筑墙面不同,若开设线槽或水槽过深,或者线路太过繁杂,会导致墙板稳定性降低,易导致整幢大楼安全性以及稳定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墙板,解决现有墙板在传统布线方式下会导致墙板安全性以及稳定性降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装配式建筑用墙板,包括,墙板主体,所述墙板主体开设布线腔。
其中,还包括,布线管,所述布线管设置于所述布线腔内。
其中,还包括,卡箍,所述卡箍的安装部与所述布线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卡箍的环状限位部套设于所述布线管外表面。
其中,所述墙板主体顶端开设灌装口,所述灌装口使所述布线腔与墙板主体外部联通。
其中,所述墙板主体,由内至外依次为,饰面层、布线层、第一水泥砂浆层、保温层、隔音层、第二砂浆层及钢筋混凝土层,所述布线腔设置于所述布线层内。
其中,沿所述布线管的轴向,在所述布线管的外表面嵌设金属丝。
其中,还包括,布水管,所述布水管设置于所述布线腔内。
其中,所述布水管为PVC管。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装配式建筑用墙板,在墙板生产过程中,预设布线腔,通过布线腔内布线后,在进行水泥砂浆灌注,即可完成线路布线,即可保证墙板整体的稳定性,又可增加布线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层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卡箍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水管与金属丝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图1所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用墙板,包括墙板主体8。墙板安装完成后,墙板面向室内一面为内面,墙板顶端为墙板与棚顶连接面。墙板主体由内至外依次为,饰面层1、布线层2、第一水泥砂浆层3、保温层4、隔音层5、第二砂浆层6及钢筋混凝土层7。保温层4可采用石墨聚苯板等材质填充,起到隔热保温作用。隔音层5内可采用矿棉等材料填充,起到隔热并隔音的作用。钢筋混凝土7层为主要承重层。在布线层2内开设布线腔201,布线管203安装于布线腔201内。如图3所示,布线管203与布线腔202的连接选用卡箍204。卡箍204的安装部214通过膨胀螺栓与布线腔201的内壁固定连接,卡箍204的环状限位部224套设于布线管203的外表面,将布线管固定。避免其发生晃动等情况发生。如图2所示,在墙板主体8的顶端开设灌装口9,将布线腔201与墙板主体外部联通。将电线伸入布线管中,通过布线管203的走向,使电线按照设定好的走线方向进行走线。走线完成后,将水泥砂浆通过灌装口管装入布线腔201内。待布线腔201内的水泥砂浆完全凝结后,布线层内的布线管被封与水泥内,形成稳固结构,与钢筋混凝土层共同进行承重。提高装配式建筑用墙板的安全性以及稳固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沿所述布线管203的轴向,在所述布线管203的外表面嵌设金属丝213。若在使用后,布线管内的电线发生断路等问题需要维修时,由于缺乏图纸可能导致无法顺利寻找布线管的走向。而装配式建筑用墙板相对于传统建筑墙面稳定性略差,无法满足整体墙面主面拆卸来寻找线路。因此通过布线管的外表面预设金属,213,当需要寻找布线管203的位置时,可通过市面采购的金属探测器等装置准确寻找出布线管的位置,根据相应位置开设小面积维修口,用于维修线路故障。
在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布水管205,布水管205采用PVC管。布水管也安装于布线腔内,通过预设布水,解决现有水管外露,占用室内空间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