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于灾后自建过渡安置房的保温隔热竹墙体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349228阅读:5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于灾后自建过渡安置房的保温隔热竹墙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温隔热竹墙体,尤其是适于灾后自建过渡安置房的竹墙体。



背景技术:

在地震灾害发生之后,灾区附近极可能出现短期的交通瓶颈,在这种情况下,在灾害发生地往往资源有限难于获得大量工业材料做临时的安置用房,而选取易于取材的生土材料竹子和随处可取的枯叶,在冬季发生灾害时,将日常生活使用的塑料袋捆包枯叶,填充竹板墙体,夏季时可去除枯叶包。对比其他工业材料,就地取材保障一定经济性,即可迅速解决灾后人民过渡安置房搭建取材困难的情况,且提供一个更为舒适的过渡安置房,利于灾后人员心理健康恢复。技术方案的科学依据:搭建由此原理作为围护墙面的竹板房,用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仪,测试竹板房填充5mmEPe珍珠棉板作为工程组及竹板房填充塑料袋包装的树叶夹层为树叶组,采取两组实验组东西南北顶面内外侧温度及室内温度进行多组数据比较,比较树叶组与工程组的保温隔热性能的是否相似,用枯树叶做的填充夹层是否能达到理想的隔热保温作用,在实际生活中,能否将该实验新型设计运用,对比树叶组跟工程组的经济性,可实施性,有效性。分别对冬季与夏季做保温隔热实验,采集墙体内外侧温度数据及由该墙体做围护结构的构筑物室内外温度数据。分析数据得到结论。由图1:温度测试仪采样的两组室内温度对比显示,树叶组温度低于工程组,温度差峰值为0.9℃,温度差平均值为0.27℃,图2实验结果:各面内表面温度的平均值对比显示,温度差峰值为2.625℃,温度差平均值为0.047℃,图1及图2为冬季数据采样,两组数据对比分析树叶组的保温性能弱于工程组,当竹板墙之间填充有树叶夹层时其保温性能与填充工业保温材料相接近,因此该实用新型设计有可操作性。

由图3与图4实验结果:温度测试仪采样的两组室内温度对比显示,树叶组温度与工程组比较,温度差峰值为1.8℃,温度差平均值为0.0069℃,各面内表面温度的平均值对比显示,温度差峰值1.725℃,温度差平均值为0.17℃,树叶组温度在午间时段低于工程组,在夜间高于树叶组温度范围0.05℃~0.075℃,隔热性能更稳定且略优于工程组。填充的密闭空间造成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数据显示工程组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温度差峰值5.6℃,平均值为1.37℃,树叶组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温度差峰值3.9℃,平均值为1.21℃,图3及图4为夏季数据采样,两组数据对比分析树叶组隔热性能优于工程组,但由于树叶组由塑料袋包裹枯树叶无缝密布,通风性能弱,所以在夏季可取出填充的树叶夹层,增大墙体通风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地震灾区临时安置房的短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土材料建造的围护结构墙体,该墙体不仅能快速组装成临时安置房,而且能有效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改善安置房的热环境。可根据季节不同,进行树叶夹层增减。竹板墙体也可与建筑原有框架结构组合,分竹板内外侧墙体,竹板外墙可整体拆卸组装,便于填充树叶夹层,竹板内墙涉及室内家具的摆设,因此需要永久固定不可拆卸。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适于灾后自建过渡安置房的保温隔热竹墙体,由竹板、树叶夹层构成,竹板由若干水平横杆和竖向支杆组成,树叶夹层由若干塑料袋、干树叶组成,墙体为两层竹板中间填充树叶夹层,固定在建筑框架结构上自由拆卸,其中所述水平横杆和竖向支杆与建筑框架结构组合由铁丝与麻绳捆扎固定,所述竹墙体可分为竹板内墙与竹板外墙,与建筑框架结构形成固定节点。

所述的竹墙体,由竹板为墙体的内外侧,水平横杆采用直径小于35mm,长度不小于2m的粗细均匀的圆竹,圆竹间距小于5mm用铁丝依次捆绑,其竖向支杆采用直径30mm-50mm的圆竹对半劈成的竹片,竖向支杆与水平横杆由铁丝十字捆法捆扎固定,竖向支杆间距0.8m-1.2m。

所述的竹墙体,内外测竹板间距为50mm-60mm,内侧竹板与外侧竹板均由若干水平横杆与竖向支杆用铁丝在其垂直交叉部位进行绑扎固定。

所述的竹墙体,竹墙体的树叶夹层是由若干装满干落叶的塑料袋无缝排列而成,塑料袋与竹板用铁丝从竹板内墙的水平横杆一侧穿过塑料袋固定,间距不小于7CM,其中装满干落叶的塑料袋尺寸长为300mm、宽220mm、厚30mm-40mm。

所述的竹墙体,固定节点A为铁丝从若干水平横杆缝隙间穿出与其尽端竖向支杆和建筑框架结构一起捆扎形成,固定节点B为麻绳从若干水平横杆缝隙间穿入直接与建筑框架结构十字缠绕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改善安置房的热环境,增强安置房的宜居性,助力居民灾后的生理和心理康复,同时增强我国灾后过渡安置房的技术储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冬季时实验测得两组室内温度数据。

图2为冬季时实验测得两组各面内表面温度的平均值。

图3为夏季时实验测得两组室内温度数据。

图4为夏季时实验测得两组各面内表面温度的平均值数据。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图5实施例的室内轴测示意图

图7为图5实施例的结构拆分轴侧示意图

图8为图5实施例的构造平面图

图9为竹墙体1-1构造剖面

图10为图5实施例的竹板内墙与建筑框架结构的固定节点(A)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图5实施例的竹板外墙与建筑框架结构的固定节点(B)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图5实施例的树叶夹层无缝连接安装示意图

图13为图5实施例的树叶夹层与竹板连接固定方式剖面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竹板、(2)树叶夹层、(3)水平横杆、(4)竖向支杆、(5)塑料袋、(6)干树叶、(7)建筑框架结构、(8)铁丝、(9)麻绳、(10)内侧竹板、(11)外侧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式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适于灾后自建过渡安置房的保温隔热竹墙体,主要由内侧竹板(10)、外侧竹板(11)、树叶夹层(2)、铁丝(8)、麻绳(9)构成。其中内侧竹板(10)与外侧竹板(11)包括水平横杆(3)、竖向支杆(4),树叶夹层(2)包括塑料袋(5)、干树叶(6),固定节点A(12)包括建筑框架结构(7)、铁丝(8),固定节点B(13)包括建筑框架结构(7)、麻绳(9)。

所述的竹墙体,由内侧竹板与外侧竹板构成墙体的内外表面,水平横杆采用直径小于35mm,长度不小于2m的粗细均匀的圆竹,圆竹间距小于5mm用铁丝依次捆绑,其竖向支杆采用直径30mm-50mm的圆竹对半劈成的竹片,竖向支杆与水平横杆由铁丝十字捆法捆扎固定,竖向支杆间距0.8m-1.2m设置一根。

所述的竹墙体,内侧竹板与外侧竹板间距为50mm-60mm,内侧竹板与外侧竹板均由若干水平横杆与竖向支杆用铁丝在其垂直交叉部位绑扎固定。

所述的竹墙体,竹墙体的树叶夹层是由若干装满干落叶的塑料袋无缝排列而成,塑料袋与竹板用铁丝从内侧竹板的水平横杆一侧穿过塑料袋固定,其中装满干树叶的塑料袋尺寸为长为300mm、宽220mm、厚30mm-40mm。

所述的竹墙体,固定节点A为铁丝从若干水平横杆缝隙间穿出与其尽端竖向支杆和建筑 框架结构一起捆扎形成,固定节点B为麻绳从若干水平横杆缝隙间穿入直接与建筑框架结构十字缠绕形成。

所述的竹墙体为秋冬季灾害情况下,运用为安置房外围护结构墙体。可以起到抗寒保温的作用,适于在灾害发生时,灾区周边发生交通瓶颈,安置房材料短期内无法运输入灾区时,所可以采用的与建筑原有框架系统相结合的竹墙体。

所述的竹墙体在夏季灾害情况下,可取出树叶夹层,运用为安置房外围护结构墙体,不仅起到遮阳防晒作用,还可以增强室内空间通风透气,改善居室环境,助力于居民灾后的生理心理康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