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建筑模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体系。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它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施工时位置相对固定,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在现浇墙体、梁或柱施工中,主要由面板、支撑结构和连接件三部分组成。面板是直接接触新浇混凝土的承力板;支撑结构则是支承面板、混凝土和施工荷载的临时结构,保证建筑模板结构牢固地组合,做到不变形、不破坏;连接件是将面板与支撑结构,面板之间连接成整体的配件。
建筑业模体系种类不断的发展,目前市场上相继出现木模板、钢制模板、铝合金模板、塑料模板等。建筑业模体系包括各种的模板,如阴角模板、阳角模板、楼梯模板、门窗洞口模板、楼板边梁模板的支设结构、建筑模板的斜支撑结构、建筑模板的对拉装置、建筑模板的组合连接装置、建筑模板的定位凹槽结构、建筑模板的调节装置、楼板厚度的定位装置、方管卡具装置、建筑模板的加筋装置等。
现有技术中,阴角模板主要用于浇筑混凝土建筑的阴角部位,目前,在两垂直相交竖墙面和水平楼层面交汇的阴角的浇筑过程中一般使用木质模板或铁质模板。其中,木质模板采用开口型的直角模板,木质模板在使用的过程中,在砼挤压力的作用下,挤压变形,导致制作出的阴角表面不平整,影响美观及进一步施工;由于其设计成90度角的开口式,变形后陷入到砼中,相当于对阴角模板施加了预应力,拆除时,容易形成“翘翘板”效应,撬动构件一边时,另一边仍然陷在砼中,容易与混凝土粘结,越陷越紧,很难拆除,难以脱模,给施工带来不便,费时费力;另外,由于木模板的三个面需要拼接组装后才能使用,其存在阴角拼接难,安装不便的缺陷。传统的阴角模板没有阴角设计的概念,因此成形出来的砼的阴角并不是标准的90度,大部分都超出了规范的要求。而在铁质模板(铝合金模板或钢模板)中,铝合金模板采用敞口式设计,刚度不足,易变形,特别是在小空间结构的受力模型中,会出现阴角难拆,甚至拆不出来的问题。而钢模板作为现场浇筑混凝土成型结构的施工模板,多个钢模板连接在一起时,需要支撑材料多,稳定性差,拆装不方便且危险;同时其拼接的接缝处易出现较大的缝隙,在浇筑混凝土时容易产生漏浆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传统的阳角模板一般为木质模板,由于没有“L”型的设计,在拆模时候,容易撬坏边角,用过几次后,边角容易出现漏浆的情况,使用寿命短,周转次数少。
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传统的楼梯模板的踏步采用敞口式设计,包括五个盖板A及复数个固定架B,五个盖板A围成一上端面为空的倾斜的长方体,所述固定架B均匀上下设置在该长方体内,形成多个进料口C,五个盖板A、复数个固定架B及进料口C之间形成一个敞口式楼梯模板。砼从该进料口C内进行浇捣后,还需要再通过所述固定架B平整的上表面进行二次抹平;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砼浇捣的过程中,砼容易溢出表面,造成材料的浪费。
现有技术中,传统的门窗洞口模板常用胶合木模或普通塑料模板,这是由于这类模板的刚度差,在砼浇捣过程中,受到侧压力以及振捣棒的挤压力共同作用下,容易出现扭曲变形,形成的门洞、窗洞的洞口尺寸不方正;另外,传统的门窗洞口模板,在拆除的过程中,易橇坏边角,使用寿命短,周转次数少,平均周转使用6-8次。
虽然各种模板都有各自的优势,都大量使用在各类建筑工程之中。但现有技术中,并没有一套完整的、系统化的建筑模板体系。鉴于此现状,需要设计一种结构完整的新型模板体系,尽可能的克服上述问题,使建筑模板体系更加合理经济的使用建筑工程项目中,推动建筑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体系。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体系,所述组合体系包括一种楼梯模板及一种闭合型阴角模板;
所述楼梯模板包括一个堵板、一个狗牙、一个楼梯侧板、复数个楼梯踏板及复数个楼梯踢板;所述楼梯踏板及所述楼梯踢板从低到高依次错位布置形成一台阶,所述台阶安装于所述楼梯侧板与所述狗牙的内侧面之间,所述狗牙的外侧面安置于墙体上,所述堵板设于所述狗牙、所述楼梯侧板及所述台阶的底部,所述堵板、所述狗牙、所述楼梯侧板、复数个所述楼梯踏板及复数个所述楼梯踢板之间形成一个闭口式浇注空间;所述楼梯踏板的上端面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料口,用于向该浇注空间浇灌混泥土;
所述闭合型阴角模板包括两个第一端板以及四个第一侧板,两个所述第一端板及四个所述第一侧板相互连接形成一个两端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侧板上均设有一个连接部与一个操作部,两个所述操作部之间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的交汇处进行对接;所述连接部上竖直设置有复数个第一连接孔,用于与墙体模板进行连接;所述操作部设有至少一个操作孔。
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楼梯踏板的前端部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安装孔且其后端部设有一个第一卡持部;每一个所述楼梯踢板的上端部对应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固定孔且其下端部设有一个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一安装孔通过锥销及销片将所述楼梯踢板的上端部与上一个所述楼梯踏板的前端部进行固定,所述楼梯踢板的所述第二卡持部与下一个所述楼梯踏板的所述第一卡持部相互卡设;
每一个所述楼梯踏板的两端部及每一个所述楼梯踢板的两端部均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所述狗牙的侧面及所述楼梯侧板的侧面上对应设有复数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通过锥销及销片将所述闭口式台阶两端分别与所述狗牙及所述楼梯侧板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楼梯模板还包括复数个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置于所述楼梯踢板的上端部与所述楼梯踏板的前端部之间;所述第一安装孔呈椭圆型,通过调节所述锥销在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位置来调节所述楼梯踏板的长度。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每两个所述操作孔之间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的交汇处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体系还包括一种拼接型阴角模板,所述拼接型阴角模板包括一个第一模板及一个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及所述第二模板均为具有一个中空内腔的块状体,所述第一模板的右端面设有一个第一拼接部,所述第二模板的左端面设有一个第二拼接部,所述第一拼接部与所述第二拼接部的形状完全吻合并相互卡接,形成一个内角α为90度的半封闭式结构;所述第一模板的左端面及所述第二模板的右端面上竖直设置有复数个第三连接孔,用于与墙体模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拼接部呈L型,且所述第二拼接部呈倒L型;所述第一拼接部与所述第二拼接部之间是通过螺栓与螺母进行连接;
所述第一模板的上端面、所述第一模板的下端面、所述第二模板的上端面及所述第二模板的下端面上均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之间的位置对应设置,用于两个所述阴角模板之间的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孔是通过锥销和销片将所述拼接型阴角模板与所述墙体模板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体系还包括一种第一L型阳角模板,所述第一L型阳角模板包括复数个盖板及复数个第一连接模板,所述盖板为外边缘呈弧形状的L型平面板,所述第一连接模板截面呈L型的柱体,复数个所述盖板沿着竖直方向平行布置,两个所述盖板之间通过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模板进行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模板的两端竖直设置有复数个第四连接孔,用于与墙体模板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模板的外表面上设有复数个第一加强筋;位于所述第一L型阳角模板顶部与底部的所述盖板的两端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安装孔;所述第四连接孔是通过锥销和销片将所述第一连接模板与所述墙体模板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体系还包括一种第二L型阳角模板,所述第二L型阳角模板包括两个第二端板、一个第二连接模板及复数个加固件,所述第二端板为内边缘呈弧形状的L型平面板,所述第二连接模板截面呈L型的柱体,两个所述第二端板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模板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二连接模板的两侧上竖直设置有复数个第五连接孔,所述加固件上设有一个第二定位孔,所述加固件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模板内且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第五连接孔对齐设置,用于与墙体模板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模板的内表面上均匀卡设有复数个第二加强筋;复数个所述第五连接孔沿着所述第二连接模板的两侧交错均匀设置;所述第五连接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是通过锥销和销片将所述第二连接模板与所述墙体模板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体系还包括一种门洞口模板,所述门洞口模板包括两个设置在门洞口上边的第一上板、四个设置在门洞口左右两侧的第二侧板以及四个第一转角板;
两个所述第一上板对接形成一个上甬道;每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对接,分别形成一个左甬道及一个右甬道;每两个所述第一转角板对接形成一个转角通道;所述上甬道两端通过所述转角通道分别与所述左甬道及所述右甬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门洞口模板还包括两个第一顶板、两个第二转角板、一个第一横向平板以及两个第一竖向平板,所述第一顶板安置于所述第一上板及所述第一转角板顶部;一个所述第一横向平板安置于两个所述第一上板之间,一个所述第二转角板安置于两个所述第一转角板之间,一个所述第一竖向平板安置于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之间;
所述第一上板及所述第二侧板为L型阳角模板,所述第一转角板及所述第二转角板为L型阴角模板;所述第一上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一转角板、所述第二转角板、所述第一横向平板、所述第一竖向平板及所述第一顶板之间的连接方式是通过锥销与销片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体系还包括一种窗洞口模板,所述窗洞口模板包括两个设置在窗洞口上边的第二上板、两个设置在窗洞口下边的下板、四个设置在窗洞口左右两侧的第三侧板以及八个第三转角板;
两个所述第二上板对形成一个上甬道;两个所述下板对形成一个下甬道;每两个所述第三侧板对接,分别形成一个左甬道及一个右甬道;每两个所述第三转角板对接形成一个转角通道;所述上甬道两端通过所述转角通道分别与所述左甬道及所述右甬道连通,所述下甬道两端通过所述转角通道分别与所述左甬道及所述右甬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窗洞口模板还包括两个第二顶板、两个底板、四个第四转角板、两个第二横向平板以及两个第二竖向平板,所述第二顶板安置于所述第二上板及所述第三转角板顶部,所述底板安置于所述下板及所述第三转角板底部;一个所述第二横向平板安置于两个所述第二上板之间,另一个所述第二横向平板安置于两个所述下板之间,一个所述第四转角板安置于两个所述第三转角板之间,一个所述第二竖向平板安置于两个所述第三侧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上板、所述下板及所述第三侧板为L型阳角模板,所述第三转角板及所述第四转角板为L型阴角模板;所述第二上板、所述下板、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三转角板、所述第四转角板、所述第二横向平板、所述第二竖向平板、所述第二顶板及所述底板之间的连接方式是通过锥销与销片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体系还包括一种楼板边梁模板的支设结构,所述支设结构包括一个长立杆、一个短立杆、一个横杆、一个长斜杆、一个短斜杆、一个第一底座及两个第一固定件,所述长立杆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一底座固定于地面上,所述长立杆通过所述横杆及所述短斜杆与所述短立杆连接,所述长斜杆的一端通过一个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短立杆的顶部,所述长斜杆的另一端通过另一个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于边梁模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长立杆上套设有至少一个圆盘,所述短立杆上套设有一个连接盘,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盘及所述圆盘连接,所述短斜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短立杆上,所述短斜杆的另一端通过一固定环固定于所述长立杆上;所述支设结构还包括一个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竖直连接在所述横杆与所述短斜杆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体系还包括一种建筑模板的斜支撑结构,所述斜支撑结构包括一个水平支撑杆、一个斜支撑杆、两个第二固定件及一个第二底座,所述水平支撑杆包括一个水平套管及两个水平螺杆,所述水平套管的两端内壁上设有牙型相反的螺纹,对应牙型的两个所述水平螺杆通过所述水平套管进行连接,一个所述水平螺杆固定在所述第二底座上,另一个所述水平螺杆通过一个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在建筑模板的底部;所述斜支撑杆包括一个斜套管及两个斜螺杆,所述斜套管的两端内壁上设有牙型相反的螺纹,对应牙型的两个所述斜螺杆通过所述斜套管进行连接,一个所述斜螺杆固定在所述第二底座上,另一个所述斜螺杆通过另一个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在建筑模板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斜支撑结构还包括两个扳手,所述水平套管及所述斜套管上均设有一个第一通孔,将所述扳手固定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扳手为圆销或钢筋;
所述底座上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第四安装孔,一所述水平螺杆端部及一所述斜螺杆端部上均设有螺纹孔,通过螺栓与所述第四安装孔及所述螺纹孔的配合将一所述水平螺杆和一所述斜螺杆固定于所述凹槽内;两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两侧均设有一第二固定孔,另一所述水平螺杆端部及另一所述斜螺杆端部上均设有螺纹孔,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二固定孔及所述螺纹孔的配合将另一所述水平螺杆和另一所述斜螺杆分别固定在两所述第二固定件上;两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两侧还分别设有一第六连接孔,分别用于连接建筑模板的底部与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体系还包括一种建筑模板的对拉装置,所述对拉装置包括一个对拉片和两个圆销连接件,所述对拉片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圆孔,所述圆销连接件穿设于所述圆孔与所述对拉片连接,所述圆销连接件包括一个圆销和一个插销板,所述圆销的末端设有一个插销孔,所述插销板锁付于所述插销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圆销连接件还包括一个受力片,所述受力片中心设有一个第二通孔,所述圆销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受力片相连,且所述受力片抵设于所述圆销的头部内侧。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的一种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体系,是一套完整的、系统化的建筑模板体系;
本发明的楼梯模板是针对住宅层高在2.9~3.0m范围内的楼梯的设计,采用闭口式设计,可以不要进行二次抹平,只要一次浇捣成型,减少了材料的浪费,降低了成本;采用锥销和销片的连接,易于拆卸;
本发明的闭合型阴角模板是采用闭合型设计,通过两个所述第一端板及四个所述第一侧板相互连接形成一闭合的长方体,使其在受到砼的挤压力的情况下,可以互相抵消,从而做到基本不变形,解决了阴角模板不易拆除的难题;
本发明的拼接型阴角模板是通过拼接设计,将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进行拼接,使得90度转角的地方类似于一个实心体,大大增强了阴角的刚度,使其在受到砼的挤压力的情况下,因其类似实心方体的存在,能互相抵消,从而做到基本不变形,解决了阴角模板不易拆除的难题;
本发明的第一L型阳角模板主要用于柱模,也可以用于梁的阳角模、剪力墙的阳角模,由于“L”型的设计,减小了阳角漏浆的机率,使得成型的梁、柱、墙直角的线条顺直、美观;由于采用的是锥销和销片的连接,拆除时,方便、简捷,不会破坏到边角;
本发明的第二L型阳角模板主要用于柱模,也可以用于梁的阳角模、剪力墙的阳角模,主要是为了解决连续转角时,配模比较方便,所述第二L型阳角模板的结构使得转角的刚度大大增强,增加了转角的耐周转的次数,同时,浇捣出来的砼线条顺直、美观;由于采用的是锥销和销片的连接,拆除时,方便、简捷,不会破坏到边角;
本发明的门洞口模板和窗洞口模板是通过加筋设计,使得第一转角板的刚度大,用锥销拼接后,整体刚度进一步加强;采用的材料是PP材料(PP是Polypropylene的简称,中文名称为聚丙烯,俗称百折胶。PP(聚丙烯)采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使丙烯单体催化聚合而制得,是分子链节排列得很规整的结晶形等规聚合物。)长纤维热塑性一次模压成型,用的是2500吨大型液压机压铸成型,刚度好,整体性强,解决了门窗洞口在砼浇捣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的难题;耐周转、不变形,周转次数可以达到60次以上,而且采用的是锥销与销片的连接,易于拆除;
本发明的楼板边梁模板的支设结构采用的是盘扣式脚手架支撑体系,通过长立杆、短立杆、横杆、长斜杆及短斜杆的连接方式,使得边梁模板的重力能够压到长立杆上,使得在对边梁模板进行浇筑混凝土时,长立杆能够支设楼层的边梁模板,不会因为在砼的浇捣压力下出现爆模现象;
本发明的建筑模板的斜支撑结构是将“拉”和“顶”的设置统一通过螺栓来调节,水平支撑杆及斜支撑杆的两端均与牙型相反的两螺杆连接,通过转动水平支撑杆及斜支撑杆来调节其长度,可伸长或缩短,从而起到固定复合材料模板的作用,调整好建筑模板的垂直度;斜支撑杆通过第二底座与砼连接在一起,实现了整个结构的稳定,因此方便实用,安装以及拆除都很快捷;
本发明的建筑模板的对拉装置中,对拉片通过两端的圆孔和建筑模板连接框上的连接圆孔重合,实现精准定位,同时通过圆销连接件的连接,使得对拉片受力,拉在建筑模板上,实现建筑模板间的对拉连接,圆销连接件的连接效率高,比普通对拉螺栓安装节约时间,拆模退销时也更为容易,整个对拉装置的安装简易高效,且不影响模板成型的平整度。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传统的楼梯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中楼梯模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的楼梯模板中楼梯踏板及楼梯踢板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的楼梯模板中狗牙、楼梯踏板及楼梯踢板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d为本发明的楼梯模板中楼梯踏板与楼梯踢板之间未插入垫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e为本发明的楼梯模板中楼梯踏板与楼梯踢板之间插入垫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f为本发明的楼梯模板中踏步长度调整前的楼梯踏板及楼梯踢板的俯视图。
图2g为本发明的楼梯模板中踏步长度调整前的楼梯踏板及楼梯踢板的正视图。
图2h为本发明的楼梯模板中踏步长度调整后的楼梯踏板及楼梯踢板的俯视图。
图2i为本发明的楼梯模板中踏步长度调整后的楼梯踏板及楼梯踢板的正视图。
图2j为本发明的楼梯模板中更换狗牙尺寸前的狗牙、楼梯踏板与楼梯踢板的俯视图。
图2k为本发明中更换狗牙尺寸后的狗牙、楼梯踏板与楼梯踢板的俯视图。
图3a为本发明中闭合型阴角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中闭合型阴角模板与墙体模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c为本发明中闭合型阴角模板与墙体模板及阳角模板连接后的立体图之一。
图3d为本发明中闭合型阴角模板与墙体模板及阳角模板连接后的立体图之二。
图3e为本发明中闭合型阴角模板与墙体模板及阳角模板连接后的立体图之三。
图3f为本发明中闭合型阴角模板与墙体模板及阳角模板连接后的浇注完混泥土后的俯视图。
图4a为本发明中拼接型阴角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中拼接型阴角模板的第一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c为本发明中拼接型阴角模板的第二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d为本发明中拼接型阴角模板的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e为本发明中拼接型阴角模板与墙体模板及阳角模板连接后的立体图之一。
图4f为本发明中拼接型阴角模板与墙体模板及阳角模板连接后的立体图之二。
图4g为本发明中拼接型阴角模板与墙体模板及阳角模板连接后的立体图之三。
图4h为本发明中拼接型阴角模板与墙体模板及阳角模板连接且浇注完混泥土后的俯视图。
图4i为本发明中拼接型阴角模板与墙体模板及阳角模板连接的局部放大图。
图5a为本发明中的第一L型阳角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中第一L型阳角模板与墙体模板连接后的立体图之一。
图5c为本发明中第一L型阳角模板与墙体模板连接后的立体图之二。
图5d为本发明中第一L型阳角模板与墙体模板连接后的侧视图。
图5e为本发明中第一L型阳角模板与墙体模板连接后的浇注完混泥土后的俯视图。
图6a为本发明中的第二L型阳角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中第二L型阳角模板与墙体模板连接后的立体图之一。
图6c为本发明中第二L型阳角模板与墙体模板连接后的立体图之二。
图6d为本发明中第二L型阳角模板与墙体模板连接后的侧视图。
图6e为本发明中第二L型阳角模板与墙体模板连接后的浇注完混泥土后的俯视图。
图7a为本发明的门洞口模板中第一顶板、第一转角板、第一上板及第一左侧板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b为本发明的门洞口模板中第一顶板、第一转角板、第一上板及第一左侧板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c为本发明的门洞口模板中第一顶板、第一转角板、第一上板、第一左侧板、第二转角板、第一横向平板及第一竖向平板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d为本发明的门洞口模板中第一顶板、第一转角板、第一上板、第一左侧板、第二转角板、第一横向平板及第一竖向平板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e为本发明中门洞口模板的各个板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f为本发明中门洞口模板各个板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a为本发明中窗洞口模板的各个板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b为本发明中窗洞口模板的各个板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a为本发明中边梁模板的支设结构的立体图。
图9b为本发明中边梁模板的支设结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10a为本发明中建筑模板的斜支撑结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11a为本发明中建筑模板的对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b为本发明中建筑模板的对拉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一。
图11c为本发明中建筑模板的对拉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二。
图中标号说明:
100-楼梯模板、101-堵板、102-狗牙、103-楼梯侧板、104-楼梯踏板、105-楼梯踢板、106-墙体、107-进料口、108-透气口、109-第一安装孔、110-第一卡持部、111-第一固定孔、112-第二卡持部、113-锥销、114-销片、115-第一定位孔、116-第二连接孔、117-第一垫片;
200-闭合型阴角模板、201-第一端板、202-第一侧板、202a-左侧板、202b-前侧板、203-连接部、204-操作部、205-第一连接孔、206-墙体模板、207-锥销、208-销片、209-操作孔、210-固定孔(墙体模板上)、211-阳角模板、212-混泥土;
300-拼接型阴角模板、301-第一模板、302-第二模板、303-所述第一拼接部、304-所述第二拼接部、305-螺栓、306-螺母、307-第三连接孔、308-墙体模板、309-锥销、310-销片、311-中空内腔、312-第二安装孔、313-固定孔(墙体模板上)、314-阳角模板、315-混泥土;
400-第一L型阳角模板、401-盖板、402-第一连接模板、403-第四连接孔、404-墙体模板、405-锥销、406-销片、407-第一加强筋、408-第三安装孔、409-固定孔(墙体模板上)、410-混泥土;
500-第二L型阳角模板、501-第二端板、502-第二连接模板、503-加固件、504-第二加强筋、505-第五连接孔、506-第二定位孔、507-墙体模板、508-锥销、509-销片、510-固定孔(墙体模板上)、511-混泥土;
600-门洞口模板、601-第一上板、602-第一左侧板、603-第一右侧板、604-第一转角板、605-第二转角板、606-第一横向平板、607-第一竖向平板、608-第一顶板、609-上甬道、610-左甬道、611-右甬道、612-转角通道;
700-窗洞口模板、701-第二上板、702-下板、703-第二左侧板、704-第二右侧板、705-第三转角板、706-第四转角板、707-第二横向平板、708-第二竖向平板、709-第二顶板、710-底板、711-上甬道、712-左甬道、713-右甬道、714-转角通道;
800-支设结构、801-长立杆、802-短立杆、803-横杆、804-长斜杆、805-短斜杆、806-第一底座、807-固定环、808-第一固定件、809-连接盘、810-圆盘、811-加强杆、812-边梁模板、813-斜支撑杆、814-扳手、815-螺杆、816-插孔;
900-斜支撑结构、901-水平支撑杆、902-斜支撑杆、903-第二固定件、904-第二底座、905-水平套管、906-第一正牙螺杆、907-第一反牙螺杆、908-斜套管、909-第二正牙螺杆、910-第二反牙螺杆、911-扳手、912-第一通孔、913-凹槽、914-第四安装孔、915-第二固定孔、916-第六连接孔、917-建筑模板、918-定位孔(建筑模板上);
1000-对拉装置、1001-对拉片、1002-圆销连接件、1003-圆孔、1004-圆销、1005-插销板、1006-受力片、1007-插销孔、1008-第二通孔、1009-第一建筑模板、1010-第二建筑模板、1011-第一连接框、1012-第一凹槽、1013-第二连接框、1014-第二凹槽、1015-第三建筑模板、1016-第三连接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出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结构并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本发明的一种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体系,所述组合体系包括一种楼梯模板100、一种闭合型阴角模板200、一种拼接型阴角模板300、一种第一L型阳角模板400、一种第二L型阳角模板500、一种门洞口模板600、一种窗洞口模板700、一种楼板边梁模板的支设结构800、一种建筑模板的斜支撑结构900以及一种建筑模板的对拉装置1000。
所述楼梯模板100的具体实施例为:
如图2a至图2c所示,所述楼梯模板100包括一个堵板101、一个狗牙102、一个楼梯侧板103、复数个楼梯踏板104及复数个楼梯踢板105;所述楼梯踏板104及所述楼梯踢板105从低到高依次错位布置形成一台阶,所述台阶安装于所述楼梯侧板103与所述狗牙102的内侧面之间,所述狗牙102的外侧面安置于墙体106上,所述堵板101设于所述狗牙102、所述楼梯侧板103及所述台阶的底部,所述堵板101、所述狗牙102、所述楼梯侧板103、复数个所述楼梯踏板104及复数个所述楼梯踢板105之间形成一个闭口式浇注空间;所述楼梯踏板104的上端面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料口107,所述进料口107为一圆型砼浇捣孔,用于向该浇注空间浇灌混泥土;所述楼梯踏板107的上端面上还设有复数个透气口108,有助于砼在浇捣过程中将空气排出,便于砼振捣密实。
具体地,所述楼梯踏板104与所述楼梯踢板105构成闭口式台阶的连接方式为:
每一个所述楼梯踏板104的前端部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安装孔109且其后端部设有一个第一卡持部110;每一个所述楼梯踢板105的上端部对应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固定孔111且其下端部设有一个第二卡持部112;所述第一固定孔111和所述第一安装孔109通过锥销113及销片114将所述楼梯踢板105的上端部与上一个所述楼梯踏板104的前端部进行固定,所述楼梯踢板105的所述第二卡持部112与下一个所述楼梯踏板104的所述第一卡持部110相互卡设;
具体地,该闭口式台阶与所述狗牙102及所述楼梯侧板103之间的连接方式为:
每一个所述楼梯踏板104的两端部及每一个所述楼梯踢板105的两端部均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115,所述狗牙102的侧面及所述楼梯侧板103的侧面上对应设有复数个第二连接孔116,所述第一定位孔115和所述第二连接孔116通过锥销113及销片114将所述闭口式台阶两端分别与所述狗牙102及所述楼梯侧板103进行固定。
所述堵板101、所述狗牙102、所述楼梯侧板103、所述楼梯踏板104及所述楼梯踢板105之间均是通过锥销113与销片114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锥销113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116及所述第一定位孔115,然后所述销片114再插入所述锥销113进行固定。
具体地,所述楼梯模板100的长度、宽度及高度的调节方式为:
图2d和图2e分别为未插入垫片和插入垫片的示意图,所述楼梯模板100还包括复数个第一垫片117,所述第一垫片117置于所述楼梯踢板105的上端部与所述楼梯踏板104的前端部之间,根据所述第一垫片117的高度来调节所述楼梯踏板104所在的高度,步高的调整范围:大于166mm,如有:图2d中步高H1=166.66mm,图2e中步高H2=170mm,通过第一垫片117使得步高增加了3.34mm;如图2f至图2i所示,所述第一安装孔109呈椭圆型,通过调节所述锥销113在所述第一安装孔109的位置来调节所述楼梯踏板104的长度,步长的调整范围:260mm~280mm,如有:图2g中步长L1=270mm,图2i中步长L2=275mm,通过调节所述锥销113在所述第一安装孔109的位置使得步长增加了5mm;如图2j和图2k所示,通过调整所述狗牙102的尺寸大小来调节整个楼梯模板100的宽度,步宽的调整范围:我们的楼梯基本都是1150mm、1250mm、1350mm这3个尺寸的宽度,我们的楼梯部件的宽度不变是1000mm,所以我们使用替换的狗牙102的宽度为150mm、250mm或350mm,如有:图2j中狗牙102的宽度尺寸大小为W1=250mm,图2k中狗牙102的宽度尺寸大小为W2=350mm,通过调节狗牙102的尺寸使得步宽增加了100mm;通过调整其长度、宽度及高度,可以保证模板的通用性。
所述楼梯模板100是针对住宅层高在2.9~3.0m范围内的楼梯的设计,采用闭口式设计,可以不要进行二次抹平,只要一次浇捣成型,减少了材料的浪费,降低了成本;采用锥销113和销片114的连接,易于拆卸。
所述闭合型阴角模板200的具体实施例为:
如图3a和图3b所示,所述闭合型阴角模板200包括两个第一端板201以及四个第一侧板202,两个所述第一端板201及四个所述第一侧板202相互连接形成一个两端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侧板202(如:左侧板202a和前侧板202b)上均设有一个连接部203与一个操作部204,两个所述操作部204之间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202(如:左侧板202a和前侧板202b)的交汇处进行对接;所述连接部203上竖直设置有复数个第一连接孔205,用于与墙体模板206进行连接,所述墙体模板206与所述左侧板202a连接后,两者的侧面齐平;另外,所述墙体模板206与所述前侧板202b连接后,两者的侧面齐平;所述墙体模板206与所述长方体的连接方式是通过锥销207和销片208进行固定连接,易于拆卸;所述操作部204设有至少一个操作孔209,两个所述第一侧板202上的每两个所述操作孔209之间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202的交汇处连通,构成一大孔,方便所述墙体模板206与所述长方体的连接。
如图3c至图3f所示,所述闭合型阴角模板200是用于墙体中构造阴角用的模板,穿过所述操作孔209后,将所述锥销207从所述长方体内部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205与所述墙体模板206的固定孔210,并将所述销片207插入所述锥销208使得所述长方体与所述墙体模板206进行固定连接;根据需要浇注的阳角尺寸大小来构建,复数个阴角模板200、复数个阳角模板211及复数个所述墙体模板206之间形成一混泥土浇捣通道,混泥土212沿着浇捣通道从所述墙体模板206与所述后侧板(未图示)进行浇捣,同时,混泥土212也从所述墙体模板206与所述右侧板(未图示)进行浇捣,从而形成一墙体的阴角。
所述闭合型阴角模板200是采用闭合型设计,通过两个所述第一端板201及四个所述第一侧板202相互连接形成一闭合的长方体,使其在受到砼的挤压力的情况下,可以互相抵消,从而做到基本不变形,解决了阴角模板200不易拆除的难题。
所述拼接型阴角模板300的具体实施例为:
如图4a至图4d所示,所述拼接型阴角模板300包括一个第一模板301及一个第二模板302,所述第一模板301的右端面设有一个第一拼接部303,所述第一拼接部303呈L型,所述第二模板302的左端面设有一个第二拼接部304,且所述第二拼接部304呈倒L型,所述第一拼接部303与所述第二拼接部304的形状完全吻合并相互卡接,形成一个内角α为90度的半封闭式结构,所述第一拼接部303与所述第二拼接部304之间是通过螺栓305与螺母306进行连接;
所述第一模板301的左端面及所述第二模板302的右端面上竖直设置有复数个第三连接孔307,用于与墙体模板308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孔307是通过锥销309和销片310将所述拼接型阴角模板300与所述墙体模板308进行连接,即有所述墙体模板308与所述第一模板301的左端面及所述第二模板302的右端面的连接方式是通过锥销309和销片310进行固定连接,易于拆卸;所述墙体模板308与所述第一模板301的左端面连接后,两者的侧面齐平;另外,所述墙体模板308与所述第二模板302的右端面连接后,两者的侧面齐平;所述第一模板301及所述第二模板302均为具有一中空内腔311的块状体,中空内腔311的结构既方便了所述墙体模板308与所述第一模板301的左端面及所述第二模板302的右端面的连接,节省了材料,又方便了所述第一拼接部303与所述第二拼接部304的连接;所述第一模板301及所述第二模板302内部设置成网格状;
所述第一模板301的上端面、所述第一模板301的下端面、所述第二模板302的上端面及所述第二模板302的下端面上均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312,所述第二安装孔312之间的位置对应设置,用于两个所述拼接型阴角模板300之间的连接。
如图4e至图4i所示,所述拼接型阴角模板300是用于墙体中构造阴角用的模板,通过所述螺栓305及所述螺母306将所述第一模板301的右端面与所述第二模板302的左端面连接;然后穿过所述中空内腔311,将所述锥销309从所述第一模板301的左端面及所述第二模板302的右端面的内部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孔307与所述墙体模板308的固定孔313,并将所述销片310插入所述锥销309使得所述第一模板301及所述第二模板302与所述墙体模板308进行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拼接型阴角模板300之间是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312进行竖直方向的连接,来增大高度;复数个所述拼接型阴角模板300、复数个阳角模板314及复数个所述墙体模板308之间形成一混泥土浇捣通道,混泥土315沿着浇捣通道从所述墙体模板308与所述第一模板301的后端面进行浇捣,同时,混泥土315也从所述墙体模板308与所述第二模板302的后端面进行浇捣,从而形成一墙体的阴角。
所述拼接型阴角模板300是通过拼接设计,将所述第一模板301与所述第二模板302进行拼接,使得90度转角的地方类似于一个实心体,大大增强了阴角的刚度,使其在受到砼的挤压力的情况下,因其类似实心方体的存在,能互相抵消,从而做到基本不变形,解决了阴角模板不易拆除的难题。
所述第一L型阳角模板400的具体实施例为:
如图5a所示,所述第一L型阳角模板400包括复数个盖板401及复数个第一连接模板402,所述盖板401为外边缘呈弧形状的L型平面板,所述第一连接模板402截面呈L型的柱体,复数个所述盖板401沿着竖直方向平行布置,两个所述盖板401之间通过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模板402进行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模板402的两端竖直设置有复数个第四连接孔403,用于与墙体模板404进行连接,其连接方式是:所述第四连接孔403是通过锥销405和销片406将所述第一连接模板402与所述墙体模板404进行连接,易于拆卸;所述第一连接模板402的外表面上设有复数个第一加强筋407,所述第一加强筋407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模板402的L型的横边和竖边上,用于加固;位于所述第一L型阳角模板400顶部与底部的所述盖板401的两端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安装孔408,用于连接两所述第一L型阳角模板400。
如图5b至图5e所示,所述第一L型阳角模板400是用于墙体中构造阳角用的模板,所述锥销405依次穿过所述第四连接孔403与所述墙体模板404的固定孔409,并将所述销片406插入所述锥销405使得所述第一L型阳角模板400与所述墙体模板404进行固定连接;根据需要浇注的阳角尺寸大小来构建,复数个阳角模板400及复数个墙体模板406之间形成一方型的混泥土浇捣通道,沿着所述阳角模板400与所述墙体模板406内壁往该浇捣通道浇灌混泥土410,从而形成一墙体的阳角。
所述第一L型阳角模板400主要用于柱模,也可以用于梁的阳角模、剪力墙的阳角模,由于“L”型的设计,减小了阳角漏浆的机率,使得成型的梁、柱、墙直角的线条顺直、美观;由于采用的是锥销和销片的连接,拆除时,方便、简捷,不会破坏到边角。
所述第二L型阳角模板500的具体实施例为:
如图6a所示,所述第二L型阳角模板500包括两个第二端板501、一个第二连接模板502及复数个加固件503,所述第二端板501为内边缘呈弧形状的L型平面板,所述第二连接模板502截面呈L型的柱体,两个所述第二端板501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模板502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二连接模板502的内表面上均匀卡设有复数个第二加强筋504,用于加强所述第二L型阳角模板500的刚度,其结构与所述第二端板501的结构一致,尺寸大小上所述第二加强筋504小于所述第二端板501;
所述第二连接模板502的两侧上竖直设置有复数个第五连接孔505,复数个所述第五连接孔505沿着所述第二连接模板的两侧交错均匀设置,一所述第五连接孔505安置于两所述第二加强筋504之间;所述加固件503上设有一个第二定位孔506,所述加固件503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模板502内,也位于两所述第二加强筋504之间,且所述第二定位孔506与所述第五连接孔505对齐设置,用于与墙体模板507进行连接,其连接方式是:所述第五连接孔505和所述第二定位孔506是通过锥销508和销片509将所述第二连接模板502与所述墙体模板507进行连接。
如图6b至图6e所示,所述第二L型阳角模板500是用于墙体中构造阳角用的模板,所述锥销508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506、所述第五连接孔505及所述墙体模板507的固定孔510,并将所述销片509插入所述锥销508使得所述第二L型阳角模板500与所述墙体模板507进行固定连接;根据需要浇注的阳角尺寸大小来构建,复数个第二L型阳角模板500及复数个墙体模板507之间形成一方型的混泥土浇捣通道,沿着所述第二L型阳角模板500与所述墙体模板507内壁往该浇捣通道浇灌混泥土511,从而形成一墙体的阳角。
所述第二L型阳角模板500主要用于柱模,也可以用于梁的阳角模、剪力墙的阳角模,主要是为了解决连续转角时,配模比较方便,所述第二L型阳角模板500的结构使得转角的刚度大大增强,增加了转角的耐周转的次数,同时,浇捣出来的砼线条顺直、美观;由于采用的是锥销508和销片509的连接,拆除时,方便、简捷,不会破坏到边角。
所述门洞口模板600的具体实施例为:
如图7a至图7f所示,所述门洞口模板600包括两个设置在门洞口上边的第一上板601、四个设置在门洞口左右两侧的第二侧板(包括两个设置在门洞口左侧的第一左侧板602及两个设置在门洞口右侧的第一右侧板603)、四个第一转角板604、两个第二转角板605、一个第一横向平板606、两个第一竖向平板607以及两个第一顶板608;
两个所述第一上板601通过所述第一横向平板606进行对接形成一个上甬道609;两个所述第一左侧板602通过一所述第一竖向平板607进行对接形成一个左甬道610;两个所述第一右侧板603通过另一所述第一竖向平板607进行对接形成一个右甬道611;每两个所述第一转角板604通过一所述第二转角板605进行对接形成一个转角通道612;所述第二转角板605、所述第一横向平板606与所述第一竖向平板607构成调节模板,根据该调节模板不同的尺寸大小可以对应调节所述上甬道609、所述左甬道610及所述右甬道611的宽度;
所述上甬道609两端通过所述转角通道612分别与所述左甬道610及所述右甬道611连通;所述第一顶板608安置于所述第一上板601及所述第一转角板604顶部;一个所述第一顶板608可以由多个小尺寸的顶板拼接而成;
所述第一上板601、所述第一左侧板602及所述第一右侧板603为L型阳角模板,所述第一转角板604及所述第二转角板605为L型阴角模板;所述第一上板601、所述第一左侧板602、所述第一右侧板603、所述第一转角板604、所述第二转角板605、所述第一横向平板606、所述第一竖向平板607及所述第一顶板608之间的连接方式是通过锥销与销片进行连接,易于拆除。
所述门洞口模板600是通过加筋设计,使得所述第一转角板604的刚度大,用锥销613拼接后,整体刚度进一步加强;采用的材料是PP材料(PP是Polypropylene的简称,中文名称为聚丙烯,俗称百折胶。PP(聚丙烯)采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使丙烯单体催化聚合而制得,是分子链节排列得很规整的结晶形等规聚合物。)长纤维热塑性一次模压成型,用的是2500吨大型液压机压铸成型,刚度好,整体性强,解决了门窗洞口在砼浇捣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的难题;耐周转、不变形,周转次数可以达到60次以上,而且采用的是锥销与销片的连接,易于拆除。
所述窗洞口模板700的具体实施例为:
如图7a、图7b、图7c、图7d、图8a和图8b所示,所述窗洞口模板700包括两个设置在窗洞口上边的第二上板701、四个设置在窗洞口左右两侧的第三侧板(包括两个设置在窗洞口左侧的第二左侧板702及两个设置在窗洞口右侧的第二右侧板703)、两个设置在窗洞口下边的下板704、八个第三转角板705、四个第四转角板706、两个第二横向平板707、两个第二竖向平板708、两个第二顶板709及两个底板710;
两个所述第二上板701通过一所述第二横向平板707进行对接形成一个上甬道711;两个所述第二左侧板702通过一所述第二竖向平板708进行对接形成一个左甬道712;两个所述第二右侧板703通过另一所述第二竖向平板708进行对接形成一个右甬道713;两个所述下板704通过另一所述第二横向平板707进行对接形成一个下甬道714;每两个所述第三转角板705通过一所述第四转角板706进行对接形成一个转角通道715;所述第四转角板706、所述第二横向平板707与所述第二竖向平板708构成调节模板,根据该调节模板不同的尺寸大小可以对应调节所述上甬道711、所述左甬道712、所述右甬道713及所述下甬道714的宽度;
所述上甬道711两端通过所述转角通道715分别与所述左甬道712及所述右甬道713连通,所述下甬道714两端通过所述转角通道715分别与所述左甬道712及所述右甬道713连通;所述第二顶板709安置于所述第二上板701及所述第三转角板705顶部,所述底板710安置于所述下板704及所述第三转角板705底部,一个所述底板710可以由多个小尺寸的底板拼接而成。
所述第二上板701、所述第二左侧板702、所述第二右侧板703及所述下板704为L型阳角模板,所述第三转角板705及所述第四转角板706为L型阴角模板;所述第二上板701、所述第二左侧板702、所述第二右侧板703、所述下板704、所述第三转角板705、所述第四转角板706、所述第二横向平板707、所述第二竖向平板708、所述第二顶板709及所述底板710之间的连接方式是通过锥销与销片进行连接,易于拆除。
所述支设结构800的具体实施例为:
如图9a和图9b所示,所述支设结构800包括一个长立杆801、一个短立杆802、一个横杆803、一个长斜杆804、一个短斜杆805、一个第一底座806、一个固定环807、两个第一固定件808、一个连接盘809、复数个圆盘810及一个加强杆811,所述长立杆801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一底座806固定于地面上,所述长立杆801套设于复数个所述圆盘810内,所述短立杆802套设于所述连接盘809内,所述横杆80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盘809及一所述圆盘810连接,所述短斜杆805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短立杆802上,所述短斜杆805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固定环807固定于所述长立杆801上,所述加强杆811竖直连接在所述横杆803与所述短斜杆805之间,用于加强所述横杆803与所述短斜杆805之间的固定;所述长斜杆804的一端通过一所述第一固定件808固定于所述短立杆802的顶部,所述长斜杆804的另一端通过另一所述第一固定件808固定于边梁模板812上,通过这样的连接关系,能将所述边梁模板812的重力都压在所述长立杆801上,不会因为在砼的浇捣压力下出现爆模现象。
具体地,所述长斜杆804为可伸缩结构,所述长斜杆804包括一个斜支撑杆813及一个扳手814,所述斜支撑杆813的两端内壁上设有牙型相反的螺纹,所述斜支撑杆813的两端口内套设有对应牙型的两个螺杆815,所述斜支撑杆813中的任意一个螺杆815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808固定于所述短立杆802的顶部,所述斜支撑杆813中的另一个螺杆815通过另一个所述第一固定件808固定在所述边梁模板812上;所述斜支撑杆813上设有一个插孔816,将所述扳手814固定于所述插孔816内,便于转动所述斜支撑杆813。
所述支设结构800采用的是盘扣式脚手架支撑体系,通过长立杆801、短立杆802、横杆803、长斜杆804及短斜杆805的连接方式,使得边梁模板812的重力能够压到长立杆801上,使得在对边梁模板812进行浇筑混凝土时,长立杆801能够支设楼层的边梁模板812,不会因为在砼的浇捣压力下出现爆模现象。
所述斜支撑结构900的具体实施例为:
如图10a所示,所述斜支撑结构900包括一个水平支撑杆901、一个斜支撑杆902、两个第二固定件903及一个第二底座904,所述水平支撑杆901包括一个水平套管905及两个水平螺杆,一所述水平螺杆为第一正牙螺杆906,另一所述水平螺杆为第一反牙螺杆907,所述水平套管905的两端内壁上设有牙型相反的螺纹,对应牙型的两个所述水平螺杆906通过所述水平套管905进行连接,一个所述水平螺杆(如:第一反牙螺杆907)固定在所述第二底座904上,另一个所述水平螺杆(如:第一正牙螺杆906)通过一个所述第二固定件903固定在建筑模板的底部,可以通过圆销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斜支撑杆902包括一个斜套管908及两个斜螺杆,一所述斜螺杆为第二正牙螺杆909,另一所述斜螺杆为第二反牙螺杆910,所述斜套管908的两端内壁上设有牙型相反的螺纹,对应牙型的两个所述斜螺杆通过所述斜套管908进行连接,一个所述斜螺杆(如:第二反牙螺杆910)固定在所述第二底座904上,另一个所述斜螺杆(如:第二正牙螺杆909)通过另一个所述第二固定件903固定在建筑模板的顶部,可以通过圆销进行固定连接。
所述斜支撑结构900还包括两个扳手911,所述水平套管905及所述斜套管908上均设有一个第一通孔912,将所述扳手911固定于所述第一通孔912内;所述扳手911为圆销或钢筋,便于扳动;由于所述水平套管905及所述斜套管908两端均采用牙型相反的两螺杆,在通过所述扳手911进行转动时,就可以调整所述水平支撑杆901及所述斜支撑杆902的总长度。
所述底座904上设有一凹槽913,所述凹槽913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第四安装孔914,所述水平支撑杆901中的第一反牙螺杆907端部及所述斜支撑杆902中的第二反牙螺杆910端部上均设有螺纹孔(未图示),通过螺栓与所述第四安装孔914及所述螺纹孔的配合将一所述水平螺杆(第一反牙螺杆907)和一所述斜螺杆(第二反牙螺杆910)固定于所述凹槽913内。
两所述第二固定件903的两侧均设有一第二固定孔915,所述水平支撑杆901中的第一正牙螺杆906端部及所述斜支撑杆902中的第二正牙螺杆909端部上均设有螺纹孔(未图示),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二固定孔915及所述螺纹孔的配合将另一所述水平螺杆(第一正牙螺杆906)和另一所述斜螺杆(第二正牙螺杆909)分别固定在两所述第二固定件903上;两所述第二固定件903的两侧还分别设有一第六连接孔916,分别用于连接建筑模板917的底部与顶部。
建筑模板917四周设有复数个定位孔918,将四个建筑模板917进行拼接形成一模板组,通过工具调整好模板组的垂直度后,由于建筑模板917的边框上开设有复数个定位孔918,将定位孔918的孔位与两所述第二固定件913中的第六连接孔916的孔位对齐,实现模板组与该复合材料模板斜支撑的连接结构之间的连接,水平支撑杆901顶住建筑模板917的下方,斜支撑杆902顶住建筑模板917的上方,通过扳动所述扳手911来转动所述水平支撑杆901及所述斜支撑杆902,使得具有正反牙的螺杆可以伸长或缩短来调整长度,然后再通过所述第二底座904固定在地面上,从而可以固定模板组,起到调节建筑模板917的垂直度的作用。
所述斜支撑结构900是将“拉”和“顶”的设置统一通过螺栓来调节,水平支撑杆901及斜支撑杆902的两端均与牙型相反的两螺杆连接,通过转动水平支撑杆901及斜支撑杆902来调节其长度,可伸长或缩短,从而起到固定复合材料模板的作用,调整好建筑模板917的垂直度;斜支撑杆902通过第二底座904与砼连接在一起,实现了整个结构的稳定,因此方便实用,安装以及拆除都很快捷。
所述对拉装置1000的具体实施例为:
如图11a所示,所述对拉装置1000包括一个对拉片1001和两个圆销连接件1002,所述对拉片1001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圆孔1003,所述圆销连接件1002穿设于所述圆孔1003与所述对拉片1001连接,所述圆销连接件1002包括一个圆销1004、一个插销板1005和一个受力片1006,所述圆销1004的末端设有一个插销孔1007,所述插销板1005锁付于所述插销孔1007内,所述受力片1006中心设有一个第二通孔1008,所述圆销1004穿过所述第二通孔1008与所述受力片1006相连,且所述受力片1006抵设于所述圆销1004的头部内侧。
如图11b和图11c所示,所述对拉装置1000的工作原理为:
第一建筑模板1009与第二建筑模板1010对拉连接时,将对拉片1001水平放置并使得对拉片1001两端的圆孔1003分别与第一连接框1011上第一凹槽1012内的连接圆孔(未图示)和第二连接框1013上第二凹槽1014内的连接圆孔(未图示)重合,再将两圆销1004分别从第一连接框1011内侧和第二连接框1013内侧穿过对拉片1001上的圆孔1003并使得位于两圆销1004头部的受力片1006对应卡设在第一连接框1011内侧和第二连接框1013内侧,最后将第一连接框1011上的圆销1004同时穿过与第一建筑模板1009水平相连的第三建筑模板1015的第三连接框1016内并用插销板1005锁紧,将第二连接框1013上的圆销1004也同时穿过与第二建筑模板1010水平相连的第四建筑模板(未图示)的第四连接框(未图示)内并用插销板1005锁紧,完成建筑模板间的对拉连接。本发明对拉定位精准,安装简易高效,同时能保证浇筑成型模板的平整度。
所述对拉装置1000中,对拉片1001通过两端的圆孔1003和建筑模板连接框上的连接圆孔重合,实现精准定位,同时通过圆销1004连接件的连接,使得对拉片1001受力,拉在建筑模板上,实现建筑模板间的对拉连接,圆销连接件1002的连接效率高,比普通对拉螺栓安装节约时间,拆模退销时也更为容易,整个对拉装置1000的安装简易高效,且不影响模板成型的平整度。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发明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