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密肋复合墙板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结构技术的发展,密肋复合板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结构体系出现并在工程中得到应用。作为一种特有的构件类型,该体系中的密肋复合墙板,以截面较小的钢筋混凝土为框格,内嵌以具有一定强度的加气混凝土砌块或其他轻质块材制作而成。
密肋复合墙板采用现砌现浇的传统施工方法为:首先制作并安设墙板的钢筋笼;再在肋间区格内布设预制的轻质填充块,作为肋格混凝土浇筑的内侧模板;然后浇筑肋格混凝土;后期需要时根据机电设备等的要求在墙板上进行刻槽、埋管或切割处理。
对于传统施工方法存在诸多缺点:
(1)加气混凝土砌块制品限制了对填充材料种类及填充体强度的优化选择;当市场对某类成品填充块材需求较多时,显著影响密肋复合墙板的生产进度。内部填充块采用专门砌块生产厂家的定型产品,限制了肋间区格尺寸设计的灵活性,砌块在运输中的多次搬运也受到较多损伤。
(2)传统肋格间尺寸较大时采用砌块拼接方式,会存在较多拼缝,影响了墙板的整体性;砌块成品与后浇混凝土间的结合面也由于制品与新浇筑混凝土物理性能的差异存在受力的薄弱环节。
(3)预制砌块成品做内模板的工艺限制了墙板内设备管线的敷设,墙板制作前仅能在肋格内预埋管线,当另有位置需要时,多采用在填充块体或混凝土肋格上后期刻槽或实施切割的方法,对墙板的强度及整体性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密肋复合墙板的生产方法,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密肋复合墙板的生产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搭建骨架结构,形成肋格框以及填料框;
(b)在所述肋格框以及所述填料框内布设墙板预埋件及预埋管线;
(c)在所述骨架结构的外侧布置外侧阻挡机构,在所述填料框内布置内侧阻挡机构,形成肋格框浇筑系统;
(d)向所述肋格框浇筑系统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框格;
(e)清理填料框;
(f)向所述填料框内浇筑填充料体,形成填充块。
优选地,所述步骤(c)中,所述内侧阻挡机构为可拆除阻挡装置,
所述步骤(e)具体为:清理所述内侧阻挡机构。
优选地,所述步骤(c)中,所述外侧阻挡机构为可拆除阻挡装置。
优选地,所述可拆除阻挡装置为钢模板或木模板。
优选地,所述步骤(c)中,所述内侧阻挡机构包括免拆除阻挡装置以及用于支撑所述免拆除阻挡装置的临时支撑装置,
所述步骤(e)具体为:清理所述内侧阻挡机构的所述临时支撑装置。
优选地,所述步骤(c)中,所述外侧阻挡机构包括免拆除阻挡装置以及用于支撑所述免拆除阻挡装置的临时支撑装置。
优选地,所述免拆除阻挡装置为钢板网模板或水泥制品模壳。
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所述骨架结构为钢筋笼或型钢骨架。
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
所述墙板预埋件包括墙板连接套筒埋管和/或墙板安装固定用预埋件,
和/或
所述预埋管线包括机电设备管线。
优选地,所述步骤(f)中,所述填充料体为发泡水泥、泡沫混凝土或轻质混凝土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所提供的密肋复合墙板的生产方法拓展了填充料体的材料选择范围,并且由于采用直接浇筑形成框格以及填充块,因此肋格尺寸和填充块的尺寸可更加灵活的设置;
(2)可在密肋复合墙板内灵活布置预埋件及预埋管线,增强了墙板的建筑功能及设备布置适应性;避免了原作法后期开槽、切割等操作对墙板的损伤;
(3)密肋复合墙板肋间填充料体采用浇筑方式,避免了原成品块体填充时的砌块间拼缝,增强了墙板刚度及整体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密肋复合墙板的生产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密肋复合墙板的生产方法完成步骤(b)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密肋复合墙板的生产方法完成步骤(c)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密肋复合墙板的生产方法进行步骤(d)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的密肋复合墙板的生产方法完成步骤(f)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骨架结构;
100-肋格框;
102-填料框;
20-墙板预埋件及预埋管线;
30-外侧阻挡机构;
40-内侧阻挡机构;
50-框格;
60-填充块。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文中所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附图中的密肋复合墙板的生产方法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密肋复合墙板的放置状态为参照。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密肋复合墙板的生产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搭建骨架结构10,形成肋格框100以及填料框102;
(b)在肋格框100以及填料框102内布设墙板预埋件及预埋管线20;
(c)在骨架结构10的外侧布置外侧阻挡机构30,在填料框102内布置内侧阻挡机构40,形成肋格框浇筑系统;
(d)向肋格框浇筑系统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框格50;
(e)清理填料框102;
(f)向填料框102内浇筑填充料体,形成填充块60。
步骤101的目的是形成肋格框100的内部骨架结构,同时也围成填料框102。在步骤101中,骨架结构10可以采用钢筋笼或型钢骨架,这两种框架结构简单、稳固,具备较为优异的抗震性能。
在搭建完骨架结构10之后,由于此时骨架内存在足够的空间,尤其是填料框102内此时还没有任何填充物,并且骨架结构10也能够提供足够的固定结构,因此能够用于布设墙板预埋件及预埋管线20(参见图2)。其中,墙板预埋件包括诸如墙板连接套筒埋管、墙板安装固定用预埋件以及其它工程所需的预埋件,而预埋管线则包括机电设备管线,或者还包括一些排水管线等,也可以根据工程具体要求进行确定。
在肋格框100以及填料框102内布设完墙板预埋件及预埋管线20之后则开始进行浇筑系统的构建。由于框格50以及填充块60所采用的材料不同,因此需要分别进行浇筑。本实施例通过在骨架结构10的外侧布置外侧阻挡机构30,同时在填料框102内布置内侧阻挡机构40,能够将整个骨架结构10包围起来,形成肋格框浇筑系统(参见图3)。
其中,外侧阻挡机构30以及内侧阻挡机构40应有足够刚度、强度和隔离、密封功能,满足抵抗肋间混凝土浇筑所产生的荷载效应。并且,外侧阻挡机构30以及内侧阻挡机构40可采用可拆除的钢模板、木模板等可拆除阻挡机构。所用模板均需满足可根据设计设置预留孔洞等的要求。这种可拆除阻挡机构只起到临时阻挡的作用,在浇筑完成后需要去除,而不会成为框格50的一部分。
而本实施例中的外侧阻挡机构30以及内侧阻挡机构40也可采用包括免拆除阻挡装置以及用于免拆除支撑阻挡装置的临时支撑装置。这种免拆除阻挡装置在浇筑完成后能够保留在框格50内成为框格50的一部分,从而增强框格50的外部强度。如钢板网模板或水泥制品模壳及其它具有一定强度的无机材料模板等均属于此类。在固定这些免拆除阻挡装置时,则需要用到一些临时支撑装置进行支撑。
之后便可以向肋格框浇筑系统内浇筑混凝土,带混凝土凝固后便可形成框格50(参见图4)。通过这种方式所形成的框格50由于采用的是单独设置的内侧阻挡机构40,而非直接采用填充块60作为内侧的阻挡机构,因此框格50的尺寸设计更具灵活性,并且,内侧阻挡机构40在进行布置时能够有效避免形成明显的拼缝,因此也保证了框格50的整体性,使其不会存在明显的受力薄弱环节。
形成框格50后,便需要对填料框102的内部进行清理,将不需要保留的结构全部清理出去。如果内侧阻挡机构40本身为可拆除阻挡机构,则可以将内侧阻挡机构40全部清理出去。而如果内侧阻挡机构40采用免拆除阻挡装置与临时支撑装置配合的方式,则只需要将这些临时支撑装置清理干净即可。在清理内侧阻挡机构40的同时可以也一并清理外侧阻挡机构30,或者也可以在全部浇筑工作完成后再行清除。
填料框102清理完毕后,便可向内部浇筑填充料体形成填充块60(参见图5)。由于填充块60是直接浇筑成形,而无需预先制作,因此省去了搬运成品的过程,从而杜绝了成品搬运过程中造成损伤的问题。并且在材料选择上更为宽泛,如发泡水泥、泡沫混凝土以及轻质混凝土等材料均可作为填充料体使用,生产进度以及生产成本更加容易控制。此外,采用这种浇筑成型的方式能够在填充块60浇筑成型前预先在内部预埋各种所需的器件以及管路结构,而无需在已经制作完毕的产品上再进行刻槽或切割等方式对填充块60进行二次加工,这样也提高了墙板的整体性以及结构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