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建筑模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模板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施工过程中,尤其是铝合金模板施工过程中,在大降板或公共位反梁结构中常出现混凝土平整度不足,甚至跑模的现象。在反梁超过6米时跑模现象更为严重。某项目采光井处反梁上反140mm,沉降80mm,长8米,拆模后在没有吊架拉的区域跑模问题严重,严重影响施工质量。
相关技术关于大沉降及反梁加固结构设计中,受限于沉降位及反梁结构的防水要求,不能进行打孔操作,设计的背楞以只吊不拉的方式存在,无法保证外侧模板的限位效果,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平整度较差,需要后期维护,影响了施工效率。另外吊架方式单一,当沉降位模板面积较大时,吊模实际上只能定位,起不到吊起的作用。由此相关技术中的建筑模板加固方式存在跑模现象严重、混凝土浇筑后成型质量差、加固性能弱、后期维护成本较高以及施工效率较低的不足。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建筑模板加固装置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防止跑模、混凝土浇筑后成型质量好、加固性能强、无后期维护成本且施工效率较高的建筑模板加固装置。
本发明一种建筑模板加固装置,一种建筑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梁模板、吊架、设置于所述外梁模板上的加固单元以及位于所述外梁模板一侧的楼面板,
所述外梁模板包括梁外侧模板和位于所述楼面板与梁外侧模板之间的梁内侧模板,所述梁内侧模板包括第一内侧模板和位于所述第一内侧模板下方的第二内侧模板;
所述吊架包括吊拉部、连接部以及平行于所述吊拉部的定位部,所述吊拉部固定于所述梁外侧模板和第一内侧模板的顶部,所述连接部紧贴所述第一内侧模板设置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吊拉部和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的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楼面板上;
所述加固单元包括背楞、对拉杆以及两个辅助定位件,所述背楞紧贴所述梁外侧模板的远离所述梁内侧模板的一侧设置,所述辅助定位件包括第一斜撑板和自所述第一斜撑板延伸形成的第二斜撑板,所述第一斜撑板和第二斜撑板形成一夹角,一所述辅助定位件固定于所述背楞上,另一所述辅助定位件收容于第二内侧模板内,所述对拉螺杆依次穿过一所述辅助定位件的第一斜撑板、背楞、梁外侧模板、第二内侧模板以及另一所述辅助定位件的第一斜撑板,并通过与设置于所述对拉杆上且分别位于两所述辅助定位件外的螺母配合实现所述梁外侧模板与第二内侧模板的对拉固定。
优选的,所述背楞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方形金属管以及用于连接固定两所述方形金属管的若干连接件,所述对拉杆于两所述方形金属管之间穿过所述背楞。
优选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对拉杆的位于所述梁外侧模板与第二内侧模板之间的部分外的PVC套管。
优选的,还包括靠近所述背楞的底端设置并固定于所述背楞上的抵接件,所述抵接件卡持于所述梁外侧模板的底板上。
优选的,所述抵接件为方形钢条。
优选的,所述辅助定位件为方钢,所述对拉杆垂直于所述第一斜撑板。
优选的,所述吊拉部、连接部、定位部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固定成一台阶状。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与吊拉部、所述连接部与定位部的连接处均焊接固定有加强板。
优选的,所述吊架为角铝,横截面为L形。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三段式的吊架对梁外侧模板和第一内侧模板进行限位,加固单元的针对性设计以及背楞的特殊设计,对梁外侧模板和第二内侧模板进行对拉限位,脱离了沉降位及反梁结构处出于防水的要求不能进行打孔的局限,保证了梁外侧模板的受力,有效防止了跑模现象的发生,混凝土浇筑后砼成型质量好;吊架与加固单元组合加固,既能定位,又能加固,加固性能好;同时实现了一次性浇筑且无需后期维护的效果,提高了项目施工效率。因此,既有效防止了跑模,混凝土浇筑后成型质量好、无后期维护成本且施工效率较高,又提供了极高的加固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建筑模板加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建筑模板加固装置的背楞与定位辅助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建筑模板加固装置的吊架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参照图1-图3所示,本发明一种建筑模板加固装置,包括外梁模板、吊架2、设置于所述外梁模板上的加固单元3以及位于所述外梁模板一侧的楼面板4。本发明所述楼面板4指用于支撑吊架2的楼面模板或楼面。
所述外梁模板包括梁外侧模板11和位于所述楼面板4与梁外侧模板11之间的梁内侧模板,所述梁内侧模板包括第一内侧模板121和位于所述第一内侧模板121下方的第二内侧模板122。
所述吊架2包括吊拉部21、连接部22以及平行于所述吊拉部21的定位部23。所述吊拉部21固定于所述梁外侧模板11和第一内侧模板121的顶部。所述连接部22紧贴所述第一内侧模板121设置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吊拉部21和定位部23。所述定位部23的远离所述连接部2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楼面板4上。
所述加固单元3包括背楞31、对拉杆33以及两个辅助定位件32。所述背楞31紧贴所述梁外侧模板11的远离所述梁内侧模板的一侧设置。所述辅助定位件32包括第一斜撑板321和自所述第一斜撑板321延伸形成的第二斜撑板322。所述第一斜撑板321和第二斜撑板322形成一夹角。一所述辅助定位件32固定于所述背楞31上,另一所述辅助定位件32收容于第二内侧模板122内。所述对拉螺杆33依次穿过一所述辅助定位件32的第一斜撑板321、背楞31、梁外侧模板11、第二内侧模板122以及另一所述辅助定位件32的第一斜撑板321,并通过与设置于所述对拉杆33上且分别位于两所述辅助定位件32外的螺母34配合实现所述梁外侧模板11与第二内侧模板122的对拉固定。本实施方式中,两辅助定位件32相对设置,即沿对拉杆的中心对称设置。
由此,三段式的吊架对梁外侧模板和第一内侧模板进行限位,加固单元的针对性设计以及背楞的特殊设计,对梁外侧模板和第二内侧模板进行对拉限位,脱离了沉降位及反梁结构处出于防水的要求不能进行打孔的局限,保证了梁外侧模板的受力,有效防止了跑模现象的发生,混凝土浇筑后砼成型质量好;吊架与加固单元组合加固,既能定位,又能加固,加固性能好;实现了一次性浇筑且无需后期维护的效果,提高了项目施工效率。因此,有效防止跑模、混凝土浇筑后成型质量好、加固性能强、无后期维护成本且施工效率较高。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背楞31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方形金属管310以及用于连接固定两所述方形金属管310的若干连接件311。所述对拉杆33于两所述方形金属管310之间穿过所述背楞31。由此,可能效利用现有背楞结构进行组合加工,简单快捷,提高了安装效率。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建筑模板加固装置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对拉杆33的位于所述梁外侧模板11与第二内侧模板122之间的部分外的PVC套管35。由此,有利于拆除所述建筑模板加固装置,提高了拆除效率,有效保护对拉杆。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建筑模板加固装置还包括靠近所述背楞31的底端设置并固定于所述背楞31上的抵接件312,所述抵接件312卡持于所述梁外侧模板11的底板110上。由此,有效防止了加固单元3在对拉调节时,背楞31的上下移动,保证了对拉加固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抵接件312为方形钢条。由此,进一步增强了加固单元的强度,提升了卡持强度。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定位件32为方钢,所述对拉杆33垂直于所述第一斜撑板321。由此,便利于通过螺母进行对拉加固,且背楞和第二内侧模板受力较为均匀,加固效果更好。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吊拉部21、连接部22、定位部23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固定成一台阶状。由此,对梁外侧模板和第一内侧模板的限位作用增强,同时稳固性增加。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22与吊拉部21、所述连接部22与定位部23的连接处均焊接固定有加强板24。加强板的设置,确保了焊接效果,连接部两端与吊拉部、定位部有效连接固定。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吊架2为角铝,横截面为L形。由此,既保证了吊起强度,又降低了各支撑处承重的压力。
本发明建筑模板加固装置主要应用于卫生间等需要沉降的区域。参照图1所示,梁外侧模板11与梁内侧模板之间的区域在混凝土浇筑成型之后即为外梁5,外梁5的一侧为主梁7,外梁5与主梁7之间即为沉降楼面6,本发明附图中还略去了沉降楼面6顶部和底部的模板以及主梁7两侧的模板,定位部23还固定有沉降模板8,用以限定沉降高度。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主要有益效果在于,有效防止跑模、混凝土浇筑后成型质量好、加固性能强、无后期维护成本且施工效率较高。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