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荷运载平台往返车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141599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载荷运载平台往返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用在各种商业载荷运载应用中的平台往返车(platform shuttle),例如,用在需要临时或永久使用的多层建筑物的构造、仓储行业和运输行业中的平台往返车。本发明还涉及体现优于现有技术的可移动工作平台的某些改进的载荷运载平台往返车。

背景

可移动工作平台(还称为负载平台、运输平台或构造平台)通常被用在多层施工工地中用于将建筑材料和其它材料装载至正在构造的建筑物的给定的工作水平和从该建筑物的给定的工作水平卸载。这样的工作平台被固定在建筑物内并可以在缩回构型和伸展构型之间移动。在伸展构型中,平台从建筑物突出并充当待加载至该平台上或从该平台卸载的起重机载荷的装载平台。

当前申请的发明人已经了解,发展可以并入至移动工作平台内、用于简化操作、改善操作的安全性和/或改善载荷运载能力的特征将是有利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或至少大体改良现有技术的缺点,或至少提供有用的替代方案。

发明概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方面,提供载荷运载平台往返车,包括:静止的框架,其是可固定至安装位置的,该静止的框架界定凸轮表面;托架,其布置成在其中托架的至少大部分在安装位置的外侧的伸展位置和其中托架的至少大部分在安装位置的内侧的缩回位置之间伸缩至该静止的框架 中;斜坡,其具有可旋转地连接至该托架的外侧边缘;和凸轮从动件,其布置在该斜坡上以便接合凸轮表面;其中,该凸轮表面和凸轮从动件配合,使得当托架被布置在伸展位置和缩回位置的中间时,斜坡的内侧边缘自动地维持在升高的高度;且其中,该凸轮表面和凸轮从动件配合使得当托架位于缩回位置处时,斜坡的内侧边缘自动地维持在降低的高度。

优选地,该凸轮表面和凸轮从动件配合使得当托架位于伸展位置处时,斜坡的内侧边缘自动地维持在降低的高度。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凸轮表面在当托架被布置在伸展位置中时紧邻凸轮从动件的外侧端部和当托架被布置在缩回位置中时紧邻凸轮从动件的内侧端部之间延伸。在该实施方案中,该凸轮表面界定在外侧端部处的第一倾斜部分和在内侧端部处的第二倾斜部分,且第一倾斜部分和第二倾斜部分通过中间的长形平直的部分连接。

优选地,安装位置是平坦的表面,且降低的高度使得斜坡的内侧边缘邻接该平坦的表面。优选地,升高的高度使得间隙维持在斜坡的内侧边缘和平坦的表面之间。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凸轮从动件包括定位成滚动地接合凸轮表面的滚子(roller)。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使用上面描述的载荷运载平台往返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托架定位在伸展位置中时,将载荷加载至托架上;朝向缩回位置移置托架,使得凸轮和凸轮从动件配合以将斜坡的远端自动地维持在升高的高度处;以及当托架定位在缩回位置中时,从托架卸载载荷,使得凸轮和凸轮从动件配合以将斜坡的远端自动地维持在降低的高度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载荷运载平台往返车,包括:静止的框架,其是可固定至安装位置的,该静止的框架界定梁;和托架,其具有滚子,该滚子布置成在其中托架的至少大部分在安装位置的外侧的伸展位置和其中托架的至少大部分在安装位置的内侧的缩回位置之间移置托架的过程中沿所述梁滚动;其中,加固件布置在该梁上以便增加梁对当托架位 于伸展位置中时托架施加至梁的弯矩的抵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加固件包括布置在梁的上部表面上的板。优选地,该板被焊接至上部表面。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梁是具有上部凸缘和下部凸缘以及在上部凸缘和下部凸缘中间延伸的腹板部分的I型梁。在该实施方案中,I型梁包括多个角撑板,该多个角撑板沿I型梁是间隔开的,使得每个角撑板在上部凸缘和下部凸缘之间垂直于腹板部分并沿腹板部分延伸,且其中该加固件包括至少一个板,该至少一个板大致平行于腹板部分布置并与腹板部分间隔开以便在两个邻近的角撑板之间延伸。在该实施方案中,板、凸缘以及腹板部分一起界定U形通道。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加固件布置在梁的长度的10%和60%之间上。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该加固件布置在梁的在500mm和3500mm之间的长度上。

对于梁是I形的实施方案,滚子可以靠近托架的内侧端部布置,且滚子可以抵靠I型梁的上部凸缘,且加固件在其中当托架位于伸展位置中时滚子接合I型梁的上部凸缘的区域中布置在I型梁上。

优选地,该加固板具有5mm和15mm之间的厚度。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界定下部表面的加强构造沿托架的底部布置,且梁的外侧端部包括定位成滚动地支撑加强构造的下侧的大体上全部宽度的滚子。

附图概述

现在将参考附图仅通过示例的方式描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案,在附图中: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案的载荷运载平台往返车的上部透视图,其中该往返车的可移动的托架位于伸展位置中;

图1B是往返车的下部透视图;

图1C是往返车的另一个下部透视图;

图2是往返车的一部分的下部透视图;

图3是侧部I型梁的部分的上部透视图,其构成该往返车的静止的框架的一部分;

图4A是侧部I型梁的一部分的上部透视图,其构成该往返车的静止的框架的一部分,其中可移动托架的一部分被描绘处于伸展位置中;和

图4B是侧部I型梁的该部分和可移动托架的一部分的另一个上部透视图。

详细描述

在下面描述的实施方案中,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相同的特征或部件。另外,在存在对称定位的多个类似的特征或部件的一些例子中,该特征或部件中的仅一些可以在附图中被标记。实施方案在多层建筑物的构造的情况下被描述,但是本发明同样可应用至运输行业或仓储行业,在这些行业中重的负载需要被移动至建筑物中以及从建筑物中移出。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被用于与在申请人的共同未决的第PCT/AU2013/000749号PCT国际申请中公开的载荷运载平台往返车一起使用,该申请的内容在此通过引用以其全部并入。

参考示出的实施方案,载荷运载平台往返车10以伸展构型示出,其中,托架的至少大部分在安装位置的外侧。载荷往返车10具有两个主要的部件:静止的框架12和可移动的托架14。托架14嵌套在框架12内且可以伸缩以允许往返车10在伸展构型和缩回构型之间移动,在缩回构型中托架的至少大部分在安装位置的内侧。

在多层建筑物中使用载荷运载平台往返车10运载负载时,当托架14在其伸展位置中时,托架在外侧位置中从建筑物突出,使得载荷可以通过起重机放置在托架14上。将托架14移动至在建筑物的内侧的其缩回位置允许发生其它的起重机移动,而不与突出的托架14干涉。示出的实施方 案被设计成在伸展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运载六吨的载荷。这种大量载荷运载能力主要是由于框架的容纳主要的载荷运载部件的隔板(bulk head)34的强度且特别是一对“完全凸缘化的”滚子44(或载荷承载轮胎)的强度。这还由于应用至框架的加固件,该加固件在下面被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载荷往返车框架12由以平行布置的形式固定在一起并安装在混凝土板坯或其它的安装位置上的一对钢质侧部I型梁16构成。每个I型梁16具有通过竖直的腹板部分22相互连接的上部凸缘18和下部凸缘20,且这界定了(对于框架12的每个I型梁16)一对竖直间隔开的面向外的凸缘部分和一对竖直间隔开的面向内的凸缘部分。

载荷往返车托架14也由以平行布置的形式固定在一起的一对钢质侧部I型梁24构成。每个I型梁24具有通过竖直腹板部分30相互连接的上部凸缘26和下部凸缘28,且这界定了(对于托架14的每个I型梁24)一对竖直间隔开的面向外的凸缘部分和一对竖直间隔开的面向内的凸缘部分。

当往返车10被组装时,托架14的侧部I型梁24的面向外的凸缘部分嵌套在框架12的侧部I型梁16的面向内的凸缘部分内。这限制往返车托架14倾斜出往返车框架12。

在可选择的形式中,I型梁16、24可以被平行的凸缘通道(“PFC's”)替代,其中该框架具有一对钢质侧部PFC's,其中通道面向内,且托架具有一对钢质侧部PFC's,其中通道面向外且嵌套在框架的面向内的通道内。还可以使用其它形式的梁,例如方形通道和C型梁。

载荷往返车框架12的侧部I型梁16通过一组框架交叉撑杆32相对于彼此被固定。框架交叉撑杆32从框架12的外侧端部回缩并限制框架12的I型梁16移动分开。

隔板34(或框架鼻部分)位于框架12的外侧端部处,隔板34包括一对相对的外部鼻板(nose plate)36、邻近每个外部鼻板36的内部鼻支架板37、马达和齿轮组件(未示出)、加强的方形截面交叉梁40(或鼻交叉支柱)、加强的L形截面交叉梁41(当组装时形成“倒L”)以及支撑滚子 和导引滚子的结构。隔板34容纳这些主要的载荷运载部件。

上部的框架安装的托架支撑滚子42和下部的框架安装的托架支撑滚子44(或载荷承载轮胎)附接至每个鼻板36,两个支撑滚子42、44能够围绕其水平轴旋转。下部的支撑滚子44还通过其宽直径旋转轴45和轴承附接至内部鼻支架板37。在使用中,上部的支撑滚子42和下部的支撑滚子44充当将托架侧部I型梁24的下部凸缘28的面向外的凸缘部分保持于其间的夹送滚子(pinch roller)。下部的支撑滚子44比上部的支撑滚子42宽,并支撑托架侧部I型梁24中的每个的下部凸缘的下侧的大体全部宽度(即,滚子44是“完全凸缘化的”),因此允许载荷跨越更宽的表面区域分布,使得该对“完全凸缘化的”滚子44能够运载或承载托架14中的大部分载荷。当托架14位于伸展位置中时,且特别是当大量的起重机载荷已经被接收在托架上时,该载荷显著增加。这种下部的框架安装的托架支撑滚子44在托架14伸缩移动至框架中和移动出框架时的使用显著地有助于允许往返车10在多层建筑物的给定的工作水平处在外侧位置与内侧位置之间运载大量的起重机载荷。方形截面交叉梁40和L形截面的交叉梁41顶住下部的支撑滚子44以进一步地增加其载荷运载能力。另外,借助于支撑滚子42和44对托架的侧部I型梁24的下部凸缘28的夹送作用,上部的框架安装的托架支撑滚子42和下部的框架安装的托架支撑滚子44有助于限制托架14在框架12的外侧端部处的竖直移动。当托架位于其伸展位置中时,这限制托架14的外侧端部在其已经接收大量的起重机载荷之前且特别是在其已经接收大量的起重机载荷之后危险地偏转或倾斜。

框架安装的托架导引滚子(在图中未示出)还附接至每个鼻板36,该框架安装的托架导引滚子能够围绕其竖直轴线旋转。在相应的相对的鼻板36上的一对相对的导引滚子牢固地压靠托架侧部I型梁24的竖直的腹板部分30的面向外的侧面并保持住该侧面。该相对的框架安装的托架导引滚子有助于限制托架14在框架12的外侧端部处的水平移动。

当托架4位于伸展位置处时,由于在该位置中托架14的重量的大部分在安装位置的外侧,因此托架14施加至框架12的I型梁16的弯矩通常最大。该弯矩主要是由托架14施加在下部的框架安装的托架支撑滚子44 上的朝下的力与上部的托架安装的托架支撑滚子58施加在框架的I型梁16的上部凸缘18的面向内的部分上的朝上的力联合造成的。

如在图3、图4A以及图4B最佳地示出的,框架的I型梁16被加固以增加托架位于伸展位置中时I型梁16对托架14施加的弯矩的抵抗。该加固件优选地布置在I型梁16中的每个的长度的10%和60%之间上,且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该加固件布置在I型梁16中的每个的长度的大约30%上。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I型梁中的每个具有5870mm的总长度。该加固件包括一对金属板114,每个金属板114具有1100mm的长度,该对金属板分别焊接到每个I型梁16的上部凸缘18中的每个上。板114中的每个优选地具有在5mm和15mm之间的厚度,且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每个板114具有10mm的厚度。

框架的I型梁16中的每个具有沿其规则地间隔开的多个角撑板116。每个角撑板116在上部凸缘18和下部凸缘20之间垂直于腹板部分22且沿腹板部分22延伸。加固件包括布置成大致平行于腹板部分22并与腹板部分22间隔开的一对8mm厚的板118。板118中的每个在两个邻近的角撑板116之间延伸。板118中的每个从角撑板116的面向外的边缘凹进大约10mm,这有助于将板118焊接至角撑板116。板118、板118被焊接至的上部凸缘18和腹板部分22一起界定U形通道,这进一步增强I型梁16抵抗弯曲。

优选地,该加固件布置在每个I型梁16的在500mm和3500mm之间的长度上。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两个板118一起跨越大约1650mm的长度。

板114和118布置在I型梁18的区域中,在该区域处,当托架14位于该伸展位置中时,上部的托架安装的托架支撑滚子58将朝上的力施加在I型梁16的上部凸缘18的面向内的部分上。

托架14具有托架底板48(或托架底面区域),托架底板48具有在托架14的内侧端部处过渡至倾斜的斜坡区域52的水平载荷接收区域50。斜坡54通过铰链可旋转地连接至倾斜的斜坡区域52的边缘。倾斜的斜坡区域52和斜坡54使得将载荷滚动或滑动至托架底板48的水平载荷接收区 域50上和将载荷滚动或滑动出托架底板48的水平载荷接收区域50变得更容易。在托架底板48的下侧上存在载荷分布和加固框架结构57。

如在图4A和图4B中最佳地示出的,凸轮90布置在静止的框架12上。凸轮90的上部表面92界定在外侧端部94与内侧端部96之间延伸的轮廓。第一倾斜部分98位于外侧端部94处,第一倾斜部分98在外侧方向上朝下变窄。第二倾斜部分100位于内侧端部96处,第二倾斜部分100在内侧方向上朝下变窄。第一倾斜部分98和第二倾斜部分100通过中间长形的平直部分102连接。

凸轮从动件104布置在斜坡54上以便接合凸轮表面92。凸轮从动件具有邻近斜坡54的内侧边缘108螺栓连接至斜坡54的侧面的安装块106。臂110在其外侧端部处刚性地附接至安装块106,且滚子112可旋转地附接至臂110的内侧端部。这种布置在滚子112需要维修或替换的情况下允许滚子112被容易地移除。

如在图4A和图4B中最佳地示出的,当托架14布置在伸展位置中时,凸轮表面92的外侧端部94紧邻凸轮从动件104。当托架14布置在缩回位置中时,凸轮表面92的内侧端部96紧邻凸轮从动件104。更具体地,凸轮表面92符合当托架在伸展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置时滚子112采取的路径。这允许滚子112在托架14的移动过程中滚动地接合凸轮表面92。

当托架14布置在伸展位置和缩回位置的中间时,凸轮从动件104的滚子112定位在中间的长形的平直部分102上。这将凸轮从动件104维持在升高的高度处,且由于凸轮从动件被刚性地安装至斜坡54,因此凸轮从动件还将斜坡54的内侧边缘108自动地维持在升高的高度处。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的典型的实现方式中,框架12的安装位置将在平坦的表面上,例如,诸如水泥板坯地板。当斜坡54的内侧边缘108维持在升高的高度处时,间隙维持在斜坡54的内侧边缘108和地板之间。这允许托架14在内侧位置和外侧位置之间移置,而不会沿地板刮擦斜坡54的内侧边缘108。

当托架14在缩回位置处时,凸轮表面92与凸轮从动件104配合,使 得斜坡54的内侧边缘108自动地维持在降低的高度处。更具体地,当托架14在缩回位置处时,凸轮从动件104的滚子112已经使在凸轮表面92的内侧端部96处的第二倾斜部分100下降。这将滚子112维持在降低的高度处。这反过来将斜坡54的内侧边缘108维持在降低的高度处,该降低的高度被选定,使得斜坡54的内侧边缘108邻接平坦的地板表面。因此,当托架处于缩回位置处时,斜坡54的内侧边缘108自动地降低以使从托架14的载荷接收区域50卸载材料变得容易。

类似地,如图所示,当托架14位于伸展位置处时,凸轮从动件104的滚子112已经使在凸轮表面92的外侧端部94处的第一倾斜部分98下降。这将滚子112维持在降低的高度处,将滚子112维持在降低的高度处反过来将斜坡54的内侧边缘108维持在降低的高度处。这允许斜坡54的内侧边缘108邻接平坦的地板表面。因此,当托架处于伸展位置处时,斜坡54的内侧边缘108自动地降低以使将材料装载至托架14的载荷接收区域50上变得容易。

使用载荷运载平台往返车10的方法从使用起重机将载荷放置至托架14的载荷接收区域50上开始。这在托架14定位在伸展位置中时被完成。一旦装载好,托架14朝向缩回位置移置。如从上面的描述将变得清楚的,当托架14在伸展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时,凸轮90和凸轮从动件104配合以将斜坡54的内侧边缘108自动地维持在升高的高度处,以避免当托架14移动时斜坡54在地板表面上的刮擦。一旦托架14到达缩回位置,凸轮90与凸轮从动件104配合以将斜坡54的内侧边缘108自动地维持在降低的高度处。这使斜坡54的内侧边缘108邻接地板表面以使从托架14的载荷接收区域50卸载载荷变得容易。

本发明的可选择的实施方案利用不同的凸轮轮廓。例如,如果必须保证斜坡54的内侧边缘108在托架14的行程中的任何位置处是较高的以提供另外的间距,那么弯曲的凸轮表面可以替代长形的平直部分102,其中当需要另外的间距时,该弯曲的表面在托架行程中的位置处是较高的。在还有的其它实施方案中,为了根据需要相对于托架行进的速度更快或更慢地升高斜坡54的内侧边缘108,倾斜部分98和100的斜率可以是更陡峭 的或更浅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从伸展位置或缩回位置的托架行程的开始处内侧边缘108到更快的上升速度可以帮助避免各种部件的机械损坏。

托架14具有附接在托架侧部I型梁24中的每个的内侧端部处的上部的托架安装的托架支撑滚子58和下部的托架安装的托架支撑滚子60,两个支撑滚子58、60能够围绕其水平轴旋转。上部的支撑滚子58接合框架侧部I型梁16的上部凸缘18的面向内的部分的下部侧面,且下部的支撑滚子60接合框架侧部I型梁16的下部凸缘20的面向内的部分的上部侧面。该对相对的上部的托架安装的托架支撑滚子58和下部的托架安装的托架支撑滚子60有助于限制托架14在框架12的内侧端部处的竖直移动。

托架安装的托架导引滚子(在附图中未示出)还附接在托架侧部I型梁24中的每个的内侧端部处,该导引滚子能够围绕其竖直轴线旋转。每个导引滚子附接至托架侧部I型梁24的竖直的腹板部分30的面向外的表面。托架侧部I型梁24上的相对的托架导引滚子接合框架侧部I型梁16的竖直的腹板部分22的相应的面向内的侧面,且这有助于限制托架的内侧端部的水平移动。

载荷运载平台往返车10在伸展构型和缩回构型之间移动的范围由行程限位器控制。框架12具有在每个框架侧部I型梁16上的一对框架安装的托架伸展行程限位器(未示出在附图中)和框架安装的托架缩回行程限位器68。托架伸展行程限位器附接至每个框架侧部I型梁16的上部凸缘18和下部凸缘20的面向内的部分的上部侧面和下部侧面。行程限位器紧邻框架12的外侧端部且邻近框架交叉撑杆32使I型梁16相互连接的位置。

托架14具有在每个托架侧部I型梁24上的一对托架安装的托架伸展行程限位器(在附图中未示出)。托架伸展行程限位器附接至每个托架侧部I型梁24的上部凸缘28和下部凸缘26的面向内的部分的下部侧面和上部侧面。托架伸展行程限位器紧邻托架14的内侧端部。

托架14从框架12伸缩地移动至其伸展位置的范围被邻接其相应的框架安装的托架伸展行程限位器的托架安装的托架伸展行程限位器70限制。

托架14从框架12伸缩地移动至其缩回的位置的范围被邻接每个框架 侧部I型梁16上的相应的托架缩回行程限位器68(或后部碰撞限位器)的每个托架侧部I型梁24的内侧端部限制。

往返车10在伸展构型和缩回构型之间的移动可以借助于马达或手动操作机构驱动。

在示出的实施方案中,该移动通过由电动马达和齿轮组件提供动力的齿条和小齿轮驱动机构产生。齿条72连同托架侧部I型梁24中的一个的下部凸缘28一起固定,齿条72沿底板48的水平载荷接收区域50下侧的长度延伸。齿条72通过与小齿轮74(或正齿轮)上的齿的啮合进行接合。通过马达(未示出)和其齿轮箱(未示出)的运行使小齿轮74在两个可能的方向中的任何一个上旋转,因此移动齿条72和托架14。马达调节块79连接至交叉梁40。该马达可以是具有例如额定功率为600瓦且传动比为100:1的DC或AC马达。在其它的实施方案中,使用120:1的传动比。驱动机构可以根据操作的方式具有不同的传动装置。例如,手动操作的驱动机构可以具有与电动马达驱动机构的传动装置显著不同的传动装置。

在使用中,且在多层建筑物的构造的情况下,载荷运载平台往返车10以缩回构型定位在建筑物的给定工作水平处的地板或混凝土地板板坯的上表面上,其中框架12的隔板34(或鼻部分)突出远离板坯的外侧边缘,并在板坯的上表面下方伸出。

框架12使用常规的支撑柱固定至建筑物中的混凝土地板板坯,该常规的支撑柱在地板水平上方的板坯和框架停留支撑架之间延伸以顶住框架12。可替代地,框架12使用用于框架12的混凝土轨枕(concrete tie)或其它合适的锚固件固定至地板板坯。

包括框架12和托架14的往返车10,当需要时,可以通过使用框架12上的四个起重机支撑架被起重机作为一个单元提升。

托架14具有附接至托架侧部I型梁24的八个护轨支架(未示出在附图中),用于支撑在直立位置中从托架底板48垂直地伸出的护轨84。护轨84从每个托架侧部I型梁24的面向外的端部沿每个托架侧部I型梁24的 长度向下延伸至水平载荷接收区域50的内侧端部,且护轨84可以朝下并朝内枢转至托架底板48上的平坦的折叠位置。

在托架14的每侧下方的护轨84是一对钢板,该对钢板在其顶部边缘上通过支架相互连接,该支架还充当背带附接位置。该背带附接位置提供附接安全背带的位置,该安全背带允许工人围绕托架底板48的全部区域的安全移动。在托架底板48的相对侧上还存在一对背带附接位置。

最外部的护轨84支撑防护门88,防护门88在直立位置中从托架底板48垂直地伸出并延伸跨越托架底板48的外侧边缘,因此提供关闭的位置。防护门88可以在关闭的位置和打开的位置之间枢转,在该打开的位置处防护门88连接至护轨84。防护门88防止载荷或工人意外地从托架14掉落。

往返车10还包括跨越框架12的内侧端部的防碰撞传感器装置。该传感器装置利用激光束发射器和接收器来检测光束的任何中断,光束的中断指示人或其它物体进入框架12的内侧端部处的碰撞区域的危险的风险,此时托架14缩回至其内侧的位置中。光束的中断导致马达76立即停止且托架14变为静止的,直到危险被移除之后,于是往返车的运行可以被恢复。

往返车10的运行可以涉及位于连接至往返车的容易进入的外壳中的定制的电控制系统。电源可以是DC或AC。电源可以由电池提供,或可以由任何电压,但优选地为低电压的AC提供。

该电控制系统可以包括:用于过电流的熔断电路、允许缓慢区的感测设备、阻止超驰(override)的感测设备、紧急停机系统、具有紧急切断和启动按钮的独立的电路、如果托架被无意地阻挡对电流的增加进行报警的传感器、保持向下以允许移动并且如果按钮被释放则停机的按钮、移动托架的远程控制器、往返车特定的可编程远程控制器,以及在控制和指示器面板上的LCD显示器。可以设置在用于任何这样的电控制系统的控制和指示器面板上的信息为:低电量报警、正在充电指示灯、完成充电指示灯、准备开始照明、指示过电流的故障灯以及PE错误指示灯(trip light)。

在电源故障或设备故障的情况下,机械超驰系统可以被提供以移动托架。

应理解,当用在多层建筑物的构造中时,本发明的载荷运载平台往返车的优点例如是,斜坡54根据需要自动地提升和降低。另外地,加固板114和118有利地增加往返车10的载荷运载能力。

尽管本发明已经参考具体的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发明可以以许多其它的形式呈现。例如,驱动机构可以是液压活塞结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