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边机安全保护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00430阅读:6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边机安全保护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拉边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拉边机安全保护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布料在进行缝纫等处理时需要对布料进行拉直,为减少人工成本,一般会采用拉边机对布料进行前处理。现有的生产设备需要人工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在布料使用完毕后要及时暂停缝纫机与拉边机,二是布料出现缺陷时及时暂停缝纫机与拉边机,例如布料出现拼接痕、层叠等凸起缺陷,在快速通过缝纫机时可能会导致缝纫机断针,为保证安全生产需人工将其调整通过。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需要工人时刻注意设备工作状况,耗费较多精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拉边机安全保护装置及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拉边机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架、翘板、接触感应装置、检布辊,所述的翘板通过旋转轴设于工作架上,所述的接触感应装置设于翘板两端,所述的检布辊与翘板连接且设于旋转轴一侧。

进一步的,翘板由两段短翘板部分重叠拼接而成。

进一步的,还设有用于提供检布辊向下压力的压辊装置,所述的压辊装置设于工作架上。

进一步的,压辊装置为拉力弹簧,所述的拉力弹簧一端连接工作架,另一端连接翘板、且布置于与检布辊相反的一侧。

进一步的,接触感应装置包括触杆与触片,所述的触杆设于翘板两端,所述的触片固定于触杆正下方的工作架上。

进一步的,触杆可调整伸出长度的设于翘板两端。

进一步的,还设有声光报警装置,所述的声光报警装置与接触感应装置电连接。

一种拉边机安全保护方法,使用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拉边机安全保护装置,其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拉边机安全保护装置安装于生产设备之前,并将接触感应装置与生产设备电连接,将布料先通过拉边机安全保护装置再通过生产设备,两个接触感应装置分别为布缺失感应器和布缺陷感应器;

步骤二,启动设备,布料在检布辊下移动,正常工作时,位于翘板两端的两个接触感应装置保持未触发状态;

步骤三,当布料将使用完时,检布辊下降,翘板向布缺失感应器方向倾斜,并触发布缺失感应器使生产设备停止;当布料存在拼接、层叠等隆起缺陷时,布料通过检布辊将检布辊提升,翘板向布缺陷感应器方向倾斜,并触发布缺陷感应器使生产设备停止;

步骤四,人工对其进行工况调整后再次启动设备。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拉边机保护装置及方法,保障安全生产,缺布、布料缺陷情况下可自动对设备停机处理,减少了人工看守设备的负担,一人可同时照看多台设备,节省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拉边机安全保护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拉边机安全保护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拉边机安全保护装置布缺陷情况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拉边机安全保护装置布缺失情况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一种拉边机安全保护装置,包括工作架1、翘板2、接触感应装置3、检布辊4,拉力弹簧5、声光报警装置,翘板2通过旋转轴21设于工作架1上,翘板2由两段短翘板部分重叠拼接而成,接触感应装置3设于翘板2两端,两个接触感应装置3分别为布缺失感应器3a和布缺陷感应器3b,接触感应装置3包括触杆31与触片32,触杆31可调整伸出长度的设于翘板2两端,触片32固定于触杆31正下方的工作架1上,检布辊4与翘板2连接且设于旋转轴21一侧,拉力弹簧5一端连接工作架1,另一端连接翘板2、且布置于与检布辊4相反的一侧,拉力弹簧5用于提供检布辊4向下压力,声光报警装置与接触感应装置3电连接。

一种拉边机安全保护方法,其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拉边机安全保护装置安装于生产设备之前,并将接触感应装置3与生产设备电连接,将布料先通过拉边机安全保护装置再通过生产设备,两个接触感应装置3分别为布缺失感应器3a和布缺陷感应器3b;

步骤二,启动设备,布料在检布辊4下移动,正常工作时,位于翘板两端的两个接触感应装置3保持未触发状态;

步骤三,当布料将使用完时,检布辊4下降,翘板2向布缺失感应器3a方向倾斜,触杆31与触片32接触,布缺失感应器3a触发使生产设备停止且启动声光报警器;当布料存在拼接、层叠等隆起缺陷时,布料通过检布辊4将检布辊4提升,翘板2向布缺陷感应器3b方向倾斜,触杆31与触片32接触,布缺陷感应器3b触发使生产设备停止且启动声光报警器;

步骤四,人工对其进行工况调整后再次启动设备。

通过调整触杆31的伸出长度以增加或减少其与触片32的间距,来适应不同厚度的布料在该拉边机安全保护装置的使用。

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上述一种拉边机保护装置及方法,保障安全生产,缺布、布料缺陷情况下可自动对设备停机处理,减少了人工看守设备的负担,一人可同时照看多台设备,节省人工成本。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