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针织物、间隔针织物区段以及可被加热的遮盖元件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2110806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间隔针织物、间隔针织物区段以及可被加热的遮盖元件的利记博彩app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间隔针织物,包括具有传导纱线的面状的第一针织物层、面状的第二针织物层和连接所述针织物层的间隔纱线,所述传导纱线具有导电的涂层,并且在第一针织物层中全面或者在沿着生产方向延伸的传导条中相邻的传导纱线均以直接的电接触相互连接。



背景技术:

已知不同的方法可用于给间隔针织物配上尤其用于加热目的的电导体.

按照DE19903070A1、DE102009013250B3和DE4239068A1所述,可使得各个相互间不相连的并且在生产方向延伸的加热丝与横向延伸的连接导体接触。接触连接比相对耗费,其中,所描述的配有加热丝的间隔针织物的应用范围受限。在加热丝断开的情况下,就无法在相应宽度的整个区域中进行加热.

DE10342285A1公开了将发热导体集成在间隔针织物中的不同可能性。按照第一种解决方案,将导电的纺织纱在间隔纱线区域中放置到两个面状的针织物层之间。相应的发热导体因此受到一定程度保护,但是间隔针织物本身有益的绝缘作用由于发热导体在中间的布置结构而在一定程度上丧失.如果将发热导体放置到极区域中,即放置到间隔纱线之间,也需要耗费的接触连接.

作为替代,DE10342285A建议通过刺绣将导电的纱与至少一个针织物表面相连。然而缺点是需要另外的耗费的方法步骤,通过刺绣方式嵌入的纱可能会导致间隔针织物的明显不平整.

最后,作为另一种替代方案,在DE10342285A1中建议提供一种导电的纺织纱构成的纯二维的织物、针织物或者编织物,然后将其贴合到间隔针织物上,为此必须在各独立的方法步骤中制备两种材料,并且还必须附加地单独完成连接。尤其在所述的纺织材料中,因为敞开的纺织结构经常还难以粘合,基于附加的贴合胶可能会在使用时产生异味或者还会在处置或者回收时增加耗费。

DE20220752U1公开了一种由至少两层压成的纺织材料.在这种二维材料中,其中一个层由传导纱线以及一个层由非传导纱线构成.这种没有任何缓冲作用的纺织材料的生产也是耗费的.

由DE102006038611A1以及DE102006038612A1已知包括布置在第一个针织物层中的传导纱线的同类型的间隔针织物,它们一般性描述了这种用于加热目的的间隔针织物的不同变型.其中一个针织物层可以完全由传导纱线、尤其是金属丝线构成,建议采用金属绞合线,因为在针织机上难以处理实心金属丝,并且常见的金属丝多数均可被置于间隔针织物之中、但是无法相互结合。

尽管对易于使用、可以加热的间隔针织物的需求很大,在DE102006038611A1和DE102008038612A1中所描述的间隔针织物实际上无法得以实现。这尤其归因于无法以合理的耗费制备质量令人满意的相应材料.

由DE102009003867A1已知可以用作为加热元件的导电聚合物带或者聚合物织物。在不同的实施方式的范畴中建议,为非导电聚合物纤维涂上导电的涂层。



技术实现要素:

在此背景下,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出一种具有开头所述特征的间隔针织物,所述间隔针织物能够容易制造并且具有良好的功能特性。此外还应提出一种由此形成的间隔针织物区段以及具有这种间隔针织物区段的可被加热的遮盖元件.

本发明的主题和所述任务的解决方案是根据权利要求1的间隔针织物、根据权利要求7的间隔针织物区段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1的可被加热的遮盖元件。

从开头所述的间隔针织物出发,按照本发明规定,传导纱线由设有涂层的合成材料复丝线构成、具有小于250dtex的细度、并且在第一针织物层中在至少两个线圈纵列上与垫纱(Legung)编织在一起、并且优选也形成线圈,在上述传导纱线中,导电的涂层含量小于50(重量)%、优选15(重量)%,尤其首选小于5(重量)%.复丝线的各个长丝不导电,因此不会形成导电芯。各个长丝分别被涂层包围,并且保持能相对彼此运动的。传导纱线在外观上类似于金属绞线(至少在有金属涂层的情况下),然而基于芯罩结构而具有根本不同的特性.

在本发明的范畴中,特别重要的是传导纱线在垫纱中在至少两个线圈纵列上延伸,并且因此将相邻的线圈纵列导电连接,然后在整个间隔针织物中在相应针织物层中产生导电面.在此,传导纱线优选也形成线圈,这在按照本发明的范畴中并非强制性需要的.例如也可以规定,传导纱线在至少两个线圈纵列上编织成为部分衬纬,并且呈之字形延伸,而本身并不形成线圈.作为另一种纱线系统,然后在第一针织物层中例如也可以采用按照编链垫纱图、仅仅沿着线圈纵列延伸的纱线.这种另外的纱线系统的纱线不仅可设计成不导电,而且也可设计成导电.

即使在金属涂层中设有相对大的直至50(重量)%的含量的情况下,各个长丝上的层厚也基于涂层的密度较高而保持相对小。通过长丝形式的芯,使得传导纱线保持非常高的可运动性和可变形能力。

按照现有技术,金属绞线或者设有金属涂层的单丝线相对硬并且因此难以加工,而根据本发明,为传导纱线设置小于250dtex的相对薄的材料,附加的是,导致变硬的导电涂层相对薄并且相对于合成材料丝线的含量小于50(重量)%。

合成材料复丝线的特点首先在于相比于使用相同材料制造的单丝线更高的可运动性。在本发明的范畴中能够令人意外地容易形成线圈,尽管作为芯的合成材料复丝线的可运动性高并且传导纱线在形成各个线圈时显著弯曲,导电的涂层依然保持完好。导电的涂层在各个长丝上通常作为圆周侧封闭的外罩,因此尽管明显弯折也能通过这种封闭的外罩形式保证涂层的足够的耐抗性.导电的涂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变形,然而不会在合成材料复丝线上或者从合成材料复丝线剥落。

在本发明的范畴中,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实现导电的涂层。

按照第一变型方案,所涉及的是金属涂层,尤其可考虑具有良好耐腐蚀性并且也具有一定可变形能力的金属或者金属合金。此外,也要考虑具有金属涂层的传导纱线的成本.例如传导纱线可以具有基于银的金属涂层,银能够良好地可变形并且具有相对好的耐抗性.正是在金属涂层的重量含量小的情况下,尽管涂层的成本相对高,在很多应用领域中还是可能实现经济使用。然而缺点在于表面上的银也会形成薄的氧化层,该氧化层根据应用情况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不均匀的触点接通或者不均匀的电流。

例如也可以考虑使用成本更低的铜替代银,于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排除具有所述缺点的表面氧化。此外也可以将金作为金属涂层,以避免所述的缺点,然而成本将会明显更高.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替代实施方式,采用非金属涂层.尤其可考虑使用石墨或者其它基于碳的材料,于是通常可避免形成不期望的氧化层。此外,石墨的特点在于相对良好的可运动性。然而,原则上也可以考虑使用其它的非金属涂层,原则上也可以根据导电漆的方式或者基于聚合物的类似物形成非金属涂层.

最后,多层的涂层原则上也是可能的.例如可以将不同的金属层亦或非金属层相互组合,以便在一方面导电性并且在表面上的电接触方面实现对于相应的应用情况最佳的匹配。可考虑的是,例如将具有由铜或者银构成的内层的多层涂层渗镀在薄的金覆盖层上。

设有涂层的合成材料复丝线构成的传导纱线的实施方式不仅直接在编织过程中、而且在随后的整理过程中都是重要的。在整理时施加温度,其中,将纺织材料这样加热,使得各个纱线和长丝虽然不会熔化、然而可以通过聚合物链的粘滞流动消除由于纱线在间隔针织物的线圈中弯曲而产生的纱线中的应力。合成材料纱线首先基于内部应力而回到其正好的初始形式,而这些应力通过整理消除,于是在整理之后通过冷却将针织物中的弯曲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冻结”.按照本发明,合成材料复丝线的优选各设有涂层的各个长丝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相对彼此运动,由此在制造和整理过程中实现更好的可加工性.金属涂层恰恰可以在整理时产生优点,因为可通过涂层将热量良好传导给长丝。

尽管面状的第一针织物层包含传导纱线,间隔针织物还是相对柔软并且具有舒适的手感.按照本发明,可以尽可能采用非传导间隔针织物的已知编织样式,然后部分或者完全利用传导纱线形成面状的第一针织物层.

如前所述,在金属涂层中优选设置银,于是要为金属涂层忍受相对高的材料成本.银具有传导能力良好、腐蚀倾向小并且可变形能力良好的特点.鉴于这些特性,可以根据应用情况将金属涂层设计得非常薄,于是金属涂层对传导纱线的机械特性只有小份额的影响。总体上,可以将金属涂层引起的变硬保持为小的。

在本发明的范畴中,导电的、尤其金属的涂层相对于传导纱线的总重量的重量份额优选小于15(重量)%、例如在1(重量)%和5(重量)%之间。

按照本发明,传导纱线具有小于250dtex的细度,所述细度优选在90dtex和200dtex之间。例如可以使用细度为110dtex或者145dtex的传导纱线.

各个长丝的数量优选在3和40之间,以便一方面保证足够的可运动性,另一方面保证低的制造成本以及良好的机械特性.长丝的数量优选在12和30之间,例如为24。

第二针织物层优选由具有在50dtex和340dtex之间的细度的复丝线构成.不仅对于第二针织物层、而且对于由合成材料复丝线制成的传导纱线的长丝均可设置聚酰胺(包括例如聚酰胺6(PA6)的聚酰胺共聚物)、聚酯(尤其是聚对苯二酸乙二醇酯PET)以及聚丙烯。

对于第一针织物层的另外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范畴中形成不同的实施可能性,然而通常将每个传导纱线与至少一个另外的传导纱线以直接电接触的方式相连接。电接触可根据编织样式实现。在最简单的情况下,例如相邻的传导纱线可通过经编垫纱相互连接,但也可以考虑任意其它的垫纱方式,其中,传导纱线在至少两个线圈纵列上被引导并且局部彼此交叉.

在本发明的范畴中,传导纱线可以全面设置在第一针织物层中。于是,当设置传导纱线作为唯一的纱线系统时,第一针织物层仅仅由所述传导纱线构成.但是也可能的是,由作为第一纱线系统以及第二纱线系统的传导纱线构成的第一针织物层由非传导纱线构成,为此,可相应地使用两个或多个导纱梳栉来形成面状的第一针织物层.

此外可能的是,第一针织物层具有沿着生产方向延伸的传导条,于是传导纱线仅仅存在于这些传导条中。在这种实施方式的范畴中,传导纱线的组与非传导纱线的组可以横向于生产方向交替,优选设置至少十根传导纱线用于形成每个在生产方向上延伸的条。然而,就这种材料而言要注意的是,所有传导条应以适当方式接触,因为不形成连续的导电面。

因为传导纱线在第一针织物层中并非仅被放置,而是也相互结合,因此它们相互间也紧密连接,从而仅仅通过传导纱线相互接触保证了良好的直接的电接触。

在本发明的范畴中,间隔纱线通常由单丝线构成,以保证间隔针织物所需的抗皱性和弹性。长丝直径可以例如在30μm和100μm之间,尤其可以在55和80μm之间.因为在制造间隔针织物时将单丝线编入到两个针织物层中,所以间隔纱线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两个针织物层变硬。在此背景下有利的是,按照本发明通过使用具有小的细度的传导纱线和由合成材料复丝线制成的芯、在相对薄的涂层中不会使得面状的第一针织物层变得更硬。

本发明的主题也涉及由上述间隔针织物形成的间隔针织物区段,所述间隔针织物区段在最简单的情况下从间隔针织物的幅材中冲出或者裁剪出.

按照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间隔针织物区段具有至少一个开口,在该开口处分离出两个针织物层与设置在它们之间的间隔纱线,从而也在那里使得第一针织物层中的传导纱线相应地中断。相应的开口例如可以通过冲压或者切割形成.

根据间隔针织物区段的使用目的,所述开口首先可能仅仅由于结构要求而需要.如果间隔针织物例如使用为机动车遮盖元件的一部分,那么例如在门侧、车顶内衬或类似处可能需要开口,以使得机动车的操作元件能够穿过间隔针织物区段。在间隔针织物区段使用在门侧上的情况下,经常需要例如为把手或者锁的操作元件设置凹部.例如在布置在车顶内饰中时,这应同样适用于当在那里为了照明、指示元件或者类似物而中断内饰板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范畴中有利的是,通过将传导纱线面状地布置在条中或者布置在整个第一针织物层中,并且通过使相邻的传导纱线直接电接触,提供大面积导电区域.于是,当这种间隔针织物区段设有开口时,在加载电流的情况下,电流就会围绕开口,从而产生特别灵活的使用可能性.

此外有利的是,在本发明的范畴中,在一些应用情况下可省去耗费的触点接通。触点接通可例如通过简单的端子、导电胶或者类似物实现,其中,可以仅仅使用点状连接,于是能通过面状的导电特性实现均匀的电流分布.但是作为替代,也可以实现线状连接,以保证特别可靠和均匀的触点接通。在金属涂层的情况下,触点接通也可通过钎焊或者焊接实现。必要时也可直接通过加载电流的方式达到所需的热量.例如可以设置低熔点的接触导体或者具有低熔点的外罩的接触导体,然后直接通过施加(相对于稍后运行)提高的电流实现熔化。

优选使用相互间隔开的电触点,这些电触点通过点状或者线状的接触面直接连接到在接触面上延伸的导体纱线上.点状或线状的接触面分别优选在整个间隔针织物区段的总面积的5%以下、尤其2%以下的面积上延伸。

当间隔针织物区段设有开口和相互间隔开的电触点时,尤其也可以设置多个开口,这些开口这样设置,使得在给电触点加载电流时产生与不设有开口、然而构造相同的间隔针织物区段相比更加均匀的面状的电流分布。但是在此应注意的是,电流必须围绕开口流过,由此可能在那里局部产生较大的电流密度,因此也产生更强的发热.如果开口过大并且因此在开口侧面留下的连接片过小,则可能存在过热或者烧穿的危险.然而,当在设计时注意电流传导的重要方面时,就能根据应用情况通、过开口、切口或者类似物实现电流并且因此发热的优化。在方面在下面还将进一步阐释.

在全面的、不中断的间隔针织物区段中,在两个触点之间的直接连接部上产生最大电流,可以通过开口进一步操纵和优化电流.

当具有传导纱线的第一针织物层中仅仅产生各切割区域时,也足以替代所述开口,于是,通过切割或者类似方式产生不导电的阻挡部,以便总体上正面影响电流.当仅仅局部切割第一针织物层时,间隔针织物的机械特性在那里基本上保持不变。

通过所描述的措施可能的是,根据相应的要求局部改变和调整间隔针织物区段上的温度走向。为了该目的可考虑的是,也可以事后给面状的第一针织物层的区域设置附加导电的涂层,以便在那里减小电阻,并且即使在使用间隔针织物的情况下为了加热目的而减小局部发热.

此外,本发明的主题是一种可被加热的遮盖元件,该遮盖元件具有以上所述的间隔针织物区段和设置在间隔针织物区段上的覆盖层。覆盖层优选设置在具有传导纱线的第一针织物层上,从而通过间隔纱线和第二针织物层保证有利的绝缘效果.然于是,通过间隔针织物的特性实现:可被加热的遮盖元件的设有覆盖层的侧被有效加热,而在对置的侧上通常可避免不期望的热损失。

可被加热的遮盖元件可例如在机动车领域用于包覆门侧、中控台、扶手、脚空间、车顶内饰、仪表板或者转向盘。可被加热的遮盖元件也可以是机动车中座椅加热装置的组成部分.所述间隔针织物区段可设有由皮、人造革、膜、另外的织物或类似材料制成的覆盖层。

此外,所述可被加热的遮盖元件也可在建筑建设的技术领域中使用,以便形成可加热的隔音板、空间隔断、壁纸、天花板或者地板加暖系统。

在医疗领域中也可以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或者没有覆盖层的间隔针织物区段用于卧榻、加热毯、沙发椅或者椅子.也可以形成可加热的绷带。

也可考虑另外的使用目的,例如在尤其适合于低温应用的可加热衣物、可加热鞋垫或者可加热手套。

另外的使用可能性是婴儿车中的加热垫、加热床垫,或者在户外用作防冻保护或者植被保护.

当使用银作为导电的涂层时,在一些上述应用中也可利用银的抗菌作用作为另外的优点.

在大部分所述的应用中,利用根据本发明的间隔针织物或根据本发明的间隔针织物区段的有利的方面,根据本发明的间隔针织物或根据本发明的间隔针织物区段的特点在于高的弹性和适应性、良好的加热特性、可针对应用改变的形状(通过形成开口和单独的裁剪)、最佳的悬垂性极佳以及与已知的实施方式相比容易的生产。

附图说明

以下将根据描绘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阐述。附图如下:

图1示出间隔针织物的构造;

图2示出图1所示间隔针织物的另一种实施方式;

图3示出图1或图2所示间隔针织物的第一针织物层的传导纱线的截面;

图4示出具有开口的条状间隔针织物区段;

图5示出具有多个开口和相互间隔开的电触点的间隔针织物区段;

图6示出图5所示间隔针织物区段的替代的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间隔针织物的基本构造,该间隔针织物具有面状的第一针织物层1、面状的第二针织物层2和连接针织物层1、2的间隔纱线3。第一针织物层1具有传导纱线4,其在下面会结合图3进一步说明.

按照图1所示,整个第一针织物层1由传导纱线4构成,按照图1的细节图所示,传导纱线4设置在经编垫纱(Trikot-Legung)中,使得第一针织物层1中的传导纱线4在两个线圈纵列上形成线圈.通过形成线圈使得相邻的传导纱线4相互紧密交织,并且通过直接的电接触在传导纱线4的表面上相互电相连.

图1和图2所示间隔针织物的区别在于:按照图2,传导纱线4仅仅设置在传导条5之中,优选设置至少十根在生产方向P上延伸的纱线来形成传导条5。因此,传导纱线4的组与非传导纱线的组在横向方向Q上交替。

图3以细节示出在本发明的范畴中的传导纱线4的横截面。按照本发明,传导纱线4具有设有涂层7的合成材料复丝线6,所述合成材料复丝线通常具有3至40根、例如24根长丝。导电的涂层7相对于传导纱线总重量的含量为小于50(重量)%,尤其小于15(重量)%,例如在1(重量)%和5(重量)%之间。导电的涂层7不仅可以是金属的,也可以是非金属的.以下仅仅示例性地参考作为优选实施例的、以银的形式的金属涂层7。

通过设有涂层7的合成材料复丝线6的芯罩结构,使得传导纱线4尤其能够运动,其中,由银制成的金属涂层7具有电阻小的特点,从而可以实现特别薄的金属涂层7。令人意外的是,从长丝形成线圈时不会破坏金属涂层7,其原因恰恰是银的优点是相对软的特性。通过薄的金属涂层7也实现:合成材料复丝线6的长丝仅在小的程度上变硬.

图4示出为了测试目的而设有开口8的间隔针织物区段.该间隔针织物区段可从图1所示的间隔针织物形成,但是,当在根据图2的间隔针织物中传导条5设有开口8时,仍然会产生类似的特性。

在图4中,间隔针织物区段在其端部上设有简单接头端形式的电触点9。由于间隔针织物在第一针织物层1上是面状的导电,因此根据应用情况可省去通过连接导体或类似物的触点接通。但是,线状的触点接通有利于实现均匀可靠的电流分布.

为了说明加热,在图4中绘制了相当于一定温度的线。由此,按照高程图或者地形图方式描绘了温度走向。

首先可看出,由于向周围环境散热提高的冷却作用并且由于减小的电流,温度向间隔针织物区段的边缘下降。但是此外,在间隔针织物区段的大部分范围内形成基本上均匀的温度走向。

在开口8处,传导纱线4由于开口8而中断,使得电流必须围绕开口8,由此,在那里产生较大的电流以及因此提高的热量.但是由于间隔针织物的面状的导电特性,只要开口8不过大并且在开口8侧面留下的连接片具有充分的导电能力,就可以按照本发明将开口8加工到材料中。例如由于纯粹实用性的原因可以设置这些开口8,以便例如提供贯穿部或者使得机械连接元件能够穿过。相应的开口8可能例如是需要或者适宜的,以便使用间隔针织物区段作为具有覆盖层的可被加热的遮盖元件。

图5示出在间隔针织物区段中设置几乎任意的开口8,这种间隔针织物区段适宜在相对置的端部上配有电触点9。除了接头端之外,也可以用简单的方式将电触点粘贴到第一针织物层1上,以便与在那里延伸的传导纱线4点状触点接通.

在图6中也表明,基于开口8的位置也影响电流分布以及因此间隔针织物区段的加热,并且可以使其适应于相应的要求.为此,也可以在第一针织物层1中仅仅设置局部切开传导纱线4的切口来替代贯穿的开口8.根据要求,通过所述的措施可以按规定实现非常均匀的加热,或者强烈加热、微强加热或者甚至不加热各个区域.

只要传导纱线4未中断,那么材料内的热传导也有助于均匀的热量分布,银作为优选的金属涂层7恰恰具有特别好的导热能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