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模块,其中控制信号通过遥控发射模块发出;通过遥控接收模块接收的控制信号控制DC-DC升压电路进行升压的控制电路以及将DC-DC升压电路升压后的直流稳压电转换为高频机械振动的振荡电路,所述DC-DC升压电路由锂电池组产生的7.4v直流电电源升至14v、18v、22v、26v、30v ;所述控制电路由遥控接收电路输入控制指令,对DC-DC升压电路进行控制使其达到所要求的电压;所述遥控接收电路将遥控发射电路发射的指令进行接收;所述振荡电路将DC-DC升压后的直流稳压电信号转换为0.5MHz?2MHz高频振动,通过换能器将电信号转变为机械高频振动。
[0037]实施例1
[003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船体4尾部下侧设有一个压电喷水推进器3。如图4所示,压电喷水推进系统包括电池仓1,电子仓2和压电喷水推进器3。电池仓1与电子仓2在船体内部,电池仓1通过连接电线与电子仓2里的推进器驱动电路连接,电池仓1里面装有可充电锂电池组,锂电池组为整个压电推进装置供电。电子仓2通过电线经过引线仓307与压电喷水推进器3相连,且压电喷水推进器3通过引线仓307与船体4固定。电子仓2内部的驱动电路驱动压电喷水推进器3里的压电陶瓷片303,使其产生0.5MHz?2MHz的高频振动作用于振动仓310中的水,使其向后从喷水口 309喷出以推动船体4向前。
[0039]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压电喷水推进器3包括锥形的导流壳306,导流壳311尾部是喷水口,导流壳306左端装有环状隔栅型连接套305,隔栅型连接套305上开有圆柱形引线仓307,引线仓307固定于船体4尾部,隔栅型连接套305与压电喷水推进器3左端的密封仓301相连,密封仓301内为压电陶瓷片303,压电陶瓷片303左侧为0型橡胶密封圈302,压电陶瓷片303右侧有环形压紧块304,在环状隔栅型连接套305内部有可以使水流入导流壳306内部的进水口 308。
[0040]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压电喷水推进器3的核心部件压电陶瓷片303电路连线示意图,压电陶瓷片303为复合材料,双面镀层。压电陶瓷片303左侧为正极3031,只在中间电镀铜,两头与密封仓301壳体接触的地方没有导电镀层,导线一端连接镀层,另一端通过引线仓307外接。压电陶瓷片303右侧为负极3032,在右侧的整个表面电镀一层铜,使其与密封仓301壳体直接导通,所以只需在密封仓301壳体上接上导线并通过引线仓307向外导通。
[0041 ] 如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压电喷水推进器3的整体外观机械图,可以直观看到三个构成部件:密封仓301,环状隔栅型连接套305以及导流壳306,环状隔栅型连接套305是一个环状部件,主要起到两个作用,一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了密封仓301与导流壳306。另外就是作为进水口,其与密封仓301连接处有四个孔洞使水得以流入振动仓310。
[0042]如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压电喷水推进器3的剖面图,内部包括密封仓301、环状隔栅型连接套305、环形压紧块304、压电陶瓷片303、0型橡胶密封圈302以及导流壳306。
[0043]本实施例中船体推进的原理是:现实中船在水面行驶时,水流通过环状隔栅型连接套305上的进水口 308流入锥形导流壳306内部的振动仓310,压电陶瓷片303振动产生的高频振动能量作用于流入锥形导流壳306内部的水流,使其受到向后的力。最终水流从锥形导流壳306尾部的喷水口 309喷出,推动船体4前进。
[0044]如图9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压电喷水推进遥控船的原理框图,锂电池组为整个系统提供直流电压源,7.4v的直流电压并通过控制电路控制所需升压的幅度,经过DC-DC升压电路的转换输出所需要的直流电压14v、18v、22v、26v、30v。经过升压后的直流电压连接到振荡电路。振荡电路将升压后的直流电压转换为0.5MHz?2MHz的正弦信号,驱动压电陶瓷产生高频振动并作用于水。控制电路通过对电路升压幅度的调节来控制压电陶瓷的振动幅度,当提供电压高时,振动幅度大,对水产生较大的向后作用力,即通过控制整个船体的输出功率来控制船行驶的速度。使用者通过操作无线遥控器,使遥控发射模块实时的向遥控接收模块发射需要的控制信号,遥控接收模块接收到控制信号并传给控制电路,实现了远程控制功能。
[0045]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由集成电路U1、集成电路U2、电阻R1、R2、电容C1?电容C3、按钮S1?按钮S3、晶振Y1连接构成。集成电路U1的型号为STC89C52,集成电路U2的型号为PCF8591,晶振Y1的一端分别接至集成电路U1的19引脚和电容C14的一端,晶振Y1的另一端分别接至集成电路U1的18引脚和电容C2的一端,电容C1和电容C2的另一端共同接地,电阻R1的一端接集成电路U1的9脚,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按钮S1接至5v电源的正极,电容C3的正极接至5v电源正极,电容C3的负极与集成电路U1的9脚相连,电阻R2的一端与集成电路U3的9脚相连,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集成电路U1的20脚接地,40脚接至5v电源。按钮S2与按钮S3并联同时一端与集成电路U1的39脚相连,另一端与U2的2脚相连。集成电路U2的5,6,7,8脚相互连接并接地,12,13脚相互连接并接地。14,16脚接5v电源。15脚接端口 P1。
[0046]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DC-DC电路由集成电路U3、集成电路U4、电阻R3?电阻R10、电容C4?电容Cll、mosfet管Q1、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感L1连接构成。集成电路U1的型号为TL494,集成电路U2的型号为IR2110,mosfet管Q1的型号为IRF840,R3为滑动变阻器,D2为快速回复二极管。集成电路U1的1脚接端口 P1,集成电路U1的8脚、11脚和12脚接15v电源正极,集成电路U1的6脚通过可变电阻R3并与集成电路U1的5脚通过电容C4以及集成电路U1的4脚、7脚相连并接地,集成电路U1的2脚与3脚相连,集成电路U1的13脚、16脚接地,集成电路U1的14脚通过电容C5接至15脚并与电阻R4 —端相连,电阻R4另一端接地,集成电路U1的10脚接至9脚并与电容C6、电阻R5 —端相连并通过电阻R6和集成电路U2的10脚相连,电容C6和电阻R5的另外一端共同接地,集成电路U2的11脚、12脚和13脚相连接至2脚并接地,集成电路U2的9脚接3脚并接至15v电源正极,电容C8与C9并联同时一端与集成电路U2的3脚相连并通过二极管D1接至集成电路U2的6脚,电容C8与C9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7的一端与集成电路U2的6脚相连,另一端与集成电路U2的5脚相连,电阻R8的一端和mosfet管Q1的源级相连,电阻R8的另一端接至集成电路U2的1脚,电阻R7 —端口接至mosfet管Q1的栅极,电阻R7另一端通过电阻R8并接地。电阻R9与电阻R10、电容C10、电容C11并联同时一端接地,另一端通过二极管D2与mosfet管Q1的漏极相连。电感L1 一端接至5v电源,另一端与mosfet管Q1的漏极相连。C11 一端接端口 P2。
[0047]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振荡电路由电阻R11?电阻R20、电容C12?电容C17、mosfet管Q2、mosfet管Q3,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感L2?电感L4,压电陶瓷片XI连接构成。mosfet管Q2的型号为2N5410,mosfet管Q3的型号为BU406,R15、R16为滑动变阻器,D2为发光二极管,D2 二极管型号为R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