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遥控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遥控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遥控器在各个领域中越来越普及,对于一些飞行器(例如固定翼飞机器、包括直升机在内的旋翼飞行器),其操纵通常由用户通过遥控器来实现。但是相关技术公开的遥控器还存在着结构稳定性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遥控器,该遥控器的结构稳定性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遥控器,所述遥控器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及环圈件,所述第一外壳包括第一握持部,所述第二外壳包括第二握持部,所述第一握持部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握持部,所述环圈件套设于所述第一握持部和所述第二握持部的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遥控器,通过将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形成把手的部分处外套上环圈件,能加强所述遥控器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圈件的外表面设有防滑凸包或防滑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遥控器还包括套环,所述第一握持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握持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握持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握持部的第一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握持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握持部的第二端相对设置,所述套环套设于所述第一握持部和所述第二握持部的第一端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握持部的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握持部的第一端设有安装凹槽,所述套环套设于所述安装凹槽处,所述套环抵接所述环圈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遥控器还包括锁持件,所述锁持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握持部的第二端和/或所述第二握持部的第二端,所述锁持件抵顶所述环圈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握持部的第二端的内壁之间和/或所述第二握持部的第二端的内壁之间设有固定部及连接件,所述锁持件通过紧固螺钉穿过所述固定部后锁持在所述连接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持件的外侧设有防滑凸起,所述防滑凸起抵接所述第一握持部的第二端的内壁之间和/或所述第二握持部的第二端的内壁之间。
具体地,所述固定部上设有定位柱,所述锁持件上设有用于供所述定位柱插入的定位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握持部的截面呈第一弓形,所述第二握持部的截面呈第二弓形,所述第一弓形和第二弓形能组合形成圆形;或所述第一握持部的截面呈第一方形,所述第二握持部的截面呈第二方形,所述第一方形和第二方形能组合形成方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壳包括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二外壳包括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握持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侧,所述第二握持部连接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遥控器的立体装配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遥控器部分零件的一个立体装配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遥控器部分零件的另一个立体装配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遥控器的第一外壳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遥控器的第二外壳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遥控器的套环的立体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遥控器的锁持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遥控器的导热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遥控器的散热件的一个立体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遥控器的散热件的另一个立体结构图。
附图标记:
遥控器100、
壳体10、第一外壳11、第一主体部111、第一连接部112、第一握持部113、防水槽114、第二外壳12、第二主体部121、第二连接部122、第二握持部123、防水凸起124、通孔125、透气孔126、限位筋条127、限位腔128、卡位部129、上腔体131、下腔体132、主体14、第一外壳上螺孔141、第二外壳上螺孔142、第一外壳上安装凹槽143、第二外壳上安装凹槽144、限位凸起145、第一外壳上固定部146、第二外壳上固定部147、第一外壳上的定位柱148、第二外壳上定位柱149、把手15、连接端151、自由端152、套环16、限位凹槽161、环圈件17、锁持件18、锁持腔181、防滑凸起182、定位孔183、安装通孔184、紧固螺钉19、安装孔193、操纵杆安装孔194、第一外壳上连接件安装槽195、第二外壳上连接件安装槽196、连接件197、
天线组件20、传输模块30、供电模块40、
散热模块50、导热件51、固定板511、导热部512、导热孔5121、散热件52、散热板521、凸起522、连接腔523、凹槽524、刻镀区53、
功能按键60、操纵杆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遥控器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遥控器100,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遥控器100包括第一外壳11、第二外壳12及环圈件17,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外壳11包括第一握持部113,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外壳12包括第二握持部123,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握持部113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握持部123,所述第一握持部113与所述第二握持部123构成所述遥控器100的把手15,所述环圈件17套设于所述第一握持部113和所述第二握持部123的外侧。
也就是说,遥控器100的壳体10至少由两个外壳件对接合成,遥控器100的把手15也是由这两个外壳件对接后合成,这样形成把手15加工较容易,能节省成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置环圈件17,且用环圈件17套设于把手15的外侧,环圈件17将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圈住避免两个外壳件拆开,避免遥控器100摔落时把手15处炸裂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遥控器100,通过将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形成把手15的部分处外套上环圈件17,结构简单、操作便利;遥控器100的结构强度大,可以提高遥控器100的耐用耐摔性能,进而可以延长基站遥控器100的使用寿命,可以提高遥控器100的工作可靠性。
下面结合图1-图10,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遥控器100作详细说明,该遥控器100可以通过输入遥控命令的操纵杆70以及多个功能按键60,实现对无人机的操作,例如,操控农业植保无人机的精细作业、航拍无人机航拍作业等。
请参阅图1至图3,该实施例的遥控器100可以包括壳体10、天线组件20、传输模块30、供电模块40和散热模块50,所述传输模块30、所述供电模块40和所述散热模块5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部,所述传输模块30与所述供电模块40电连接,所述天线组件20与所述壳体10相连接。
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壳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固定连接,而且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之间夹设有防水垫圈(图未示出)。其中,如图4所示,第一外壳11上设置有螺孔141,如图5所示,第二外壳12上设置有螺孔142,这样紧固件可以依次穿过第一外壳11的螺孔141和第二外壳12的螺孔142以将二者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4,所述第一外壳11包括第一主体部111,所述第一主体部111的两侧面的一端沿左右两侧延伸形成两个第一连接部112,两个第一连接部112分别沿平行于第一主体部111侧面方向延伸形成两个第一握持部113,所述第一主体部111和第一连接部112内侧形成上腔体131,所述上腔体131的周侧壁上设置有防水槽114,所述防水垫圈适于安装在所述防水槽114内。
所述第一主体部111上设有用于安装功能按键60的安装孔193,所述第一连接部112表面设有用于供用户输入遥控命令的操纵杆安装孔194,所述第一握持部113为呈半圆柱形壳体。
参照图4,所述第一握持部113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握持部11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12,所述第一握持部113的第二端相当于所述第一握持部113的自由端。
参照图2和图4,所述第一握持部113的第一端的壳体壁向内凹入形成安装凹槽143,所述安装凹槽143内设有限位凸起145,所述第一握持部113的第二端的内壁之间设有固定部146,所述固定部146上设有定位柱148。如图4所示,所述固定部146的内侧设有连接件安装槽195。
请参阅图5,所述第二外壳12包括第二主体部121,所述第二主体部121两侧面的一端沿左右两侧延伸形成第二连接部122,第二连接部122沿平行于第二主体部121侧面的方向向下延伸形成第二握持部123,所述第二主体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22内侧形成下腔体132,所述下腔体132周侧壁上设置有防水凸起124,所述防水凸起124适于与所述防水槽114匹配,所述下腔体132底壁设置有透气孔126和通孔125,所述透气孔126处适于贴合透气膜。
参照图5,所述第二主体部121上设有限位筋条127,所述限位筋条127环绕所述通孔125设置,所述限位筋条127大体形成为方形,所述限位筋条127环绕的部分形成限位腔128,所述限位腔128呈方形,所述限位筋条127的一部分朝向所述限位腔128的内部凹入形成卡位部129。
参照图5,所述第二握持部123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握持部12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122,所述第二握持部123的第二端相当于所述第二握持部123的自由端。所述第二握持部123的第一端的壳体壁向内凹入形成安装凹槽144,所述第二握持部123的第二端的内壁之间设有固定部147,所述固定部147上设有定位柱149。如图5所示,所述固定部147的内侧设有连接件安装槽196。
下面先参照图1和图2描述遥控器100的壳体部分的装配关系。
所述第一外壳11的第一主体部111、第一连接部112和第一握持部113分别与所述第二外壳12的第二主体部121、第二连接部122和第二握持部123相对设置,所述的上腔体131和所述下腔体132形成安装内腔。所述第一主体部111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主体部121以形成主体14,所述第一握持部113和所述第二握持部123连接于所述主体14的一侧。
所述第一握持部11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握持部123的第一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握持部11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握持部123的第二端相对设置,第一握持部113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握持部123,第一握持部113与第二握持部123构成遥控器100的把手15。所述的第一握持部113和第二握持部123形成圆柱形把手15,所述把手15具有连接端151和自由端152。
其中,所述第一握持部113的安装凹槽143和所述第二握持部123的安装凹槽144合并形成圆环形的安装凹槽,所述第一握持部113的固定部146和所述第二握持部123的固定部147合并形成圆形板,所述第一外壳11上的连接件安装槽195和第二外壳12上的连接件安装槽196共同限定出连接件安装腔。
该实施例中连接件安装腔内设置有连接件197,连接件197形成为方形螺母。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遥控器100的把手15上的各部件结构。
参照图1和图2,在该实施例中,遥控器100还包括套环16、环圈件17和锁持件18。
如图6所示,所述的套环16整体呈圆环形,所述套环16的内周壁上设有限位凹槽161,所述限位凹槽161为两个且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的套环16适于套设在把手15的连接端151处,即所述套环16套设于所述第一握持部113和所述第二握持部123的第一端处,其中,所述套环16套设于所述安装凹槽143、144处,所述第一握持部113和所述第二握持部123上的限位凸起145与所述套环16上的限位凹槽161相配合。
如图2所示,所述环圈件17外套在所述把手15上,所述锁持件18固定在所述把手15的自由端152上,这样所述环圈件17的一端抵接所述套环16,所述环圈件17的另一端抵顶所述锁持件18,以达到完全限位所述环圈件17的目的。
参照图1,所述环圈件17的外表面设有防滑凸包或防滑槽,所述环圈件17可以为硅胶材料或橡胶材料或棉材料,环圈件17这样设置,可防止在握持把手15时打滑,此时所述环圈件17相当于防滑件,这种设计符合人体工程设计,有利于缓解手持疲劳,实现灵活支撑,操作便利。
在所述锁持件18设于所述把手15的第二端152时,所述锁持件18可固定于所述第一握持部113的第二端,也可以固定在所述第二握持部123的第二端。如图7所示,所述锁持件18一端面向内形成圆柱形的锁持腔181,所述锁持件18的外侧设有防滑凸起182,所述锁持腔181内设有定位孔183和安装通孔184。所述锁持件18的外侧设有防滑凸起182,可防止在握持把手15时脱手。
参照图4和图5,在该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把手15的自由端152在内侧设置有连接件197,所述锁持件18通过紧固螺钉19锁持在所述连接件197上。
下面参照图2描述把手15上各部件的装配过程:当所述壳体10装配完成后,可先将所述套环16套在所述把手15上,所述套环16卡在安装凹槽143、144内,且所述套环16要转动至所述限位凸起145卡在所述限位凹槽161内的位置;
然后将所述环圈件17套在所述把手15上,且将所述环圈件17抵在所述套环16上;
之后,将所述锁持件18顶在把手15的自由端152上,调整所述锁持件18位置,将所述把手15上的定位柱148、149一一对应地插入到所述锁持件18的多个定位孔183内,此时,所述自由端152的端部恰好配合在所述锁持腔181内,所述锁持件18端壁与所述环圈件17止抵。
最后,用紧固螺钉19穿过所述锁持件18的安装通孔184和固定部146、147,将所述锁持件18固定在连接件197上,从而将锁持件18锁持在所述把手15的自由端152,防止所述环圈件17脱落。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防滑凸起182也可以抵接所述第一握持部113的第二端的内壁,所述防滑凸起182也可以抵接所述第二握持部123的第二端的内壁,所述防滑凸起182还可以与所述第一握持部113的第二端的内壁、所述第二握持部123的第二端的内壁均相抵接,这样能避免锁持件18掉落。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遥控器100的散热组件的结构。
参照图3,所述散热模块50包括导热件51和散热件52,在该实施例中,遥控器100里的传输模块30主要由各电子元件组成,因此该实施例中采用散热模块50主要用于对传输模块30进行散热。
参照图8,所述导热件51包括导热部512,所述导热部512上设有多个所述导热孔5121,每一所述导热孔5121贯穿所述导热部512的相对两侧。具体地,导热部512形成为长方体形,所述导热部512内设置有若干贯穿于左右两侧面且呈腰圆形截面的导热孔5121,所述导热孔5121的设置可以增加导热件51的导热效果。导热件51还包括自所述导热部512两侧延伸出的两固定板511,固定板511与导热部512上导热孔5121所在的侧面相垂直。
参照图9和图10,所述散热件52包括散热板521,所述散热板521上设有凸起522,所述凸起522的一端设有刻镀区53,所述刻镀区53露出于所述通孔125。具体地,所述散热板521呈方形,所述散热板521的外周壁上设有凹槽524,所述散热板521中间位置向后凹陷形成连接腔523,相应的,所述连接腔523的底壁和侧壁相对于散热板521向后突出形成所述凸起522。
所述散热模块50适于安装在所述传输模块30后方且与其相接触,下面具体参照图3和图5,描述散热模块50在壳体10内的安装过程:
1)将所述导热件51连接在传输模块30后方且与所述传输模块30相接触,将每一所述固定板511连接于所述壳体10上,这样,所述导热部512的一端就能导热地连接于所述传输模块30;
2)将所述散热件52连接在所述导热件51后方,其中,将所述散热件52的设有连接腔523的一侧朝向导热件51,所述散热件52扣在导热部512上,所述导热部512的端部配合在所述连接腔523内且导热部512的端面贴合在所述连接腔523底壁内侧,这样所述导热部512的另一端就能导热地连接于所述凸起522;
3)在将第二外壳12安装至第一外壳11上时,由于所述第二外壳12在邻近于所述导热部512处设置有限位筋条127,所述散热板521的边缘卡接于所述限位筋条127,所述散热板521位于所述限位腔128内,所述限位筋条127上的卡位部129卡在所述凹槽524内;另外所述凸起522的外表面上的刻镀区53可以露出所述通孔125,可以用于篆刻商标或者其他文字、图案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遥控器100,可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1)符合人体工程设计,有利于缓解手持疲劳实现灵活支撑,操作便利;
2)结构简单、操作便利;
3)遥控器100的结构强度大,可以提高遥控器100的耐用耐摔性能,进而可以延长基站遥控器100的使用寿命,可以提高遥控器100的工作可靠性;
4)遥控器100的散热效果好,工作性能稳定。
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遥控器100的各部件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遥控器100的主体14上可连接四个把手15,也可以是一个或者三个等。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环圈件17可设置成橡胶等材料以增加摩擦。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套环16用紧固螺钉固定在所述把手15上。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握持部113的截面呈第一弓形,所述第二握持部123的截面呈第二弓形,所述第一弓形和第二弓形能组合形成圆形;或所述第一握持部113的截面呈第一方形,所述第二握持部123的截面呈第二方形,所述第一方形和第二方形能组合形成方形。与之配套的套环16、环圈件17及锁持件18也随之形成其他方形。当然,第一握持部113和第二握持部123的截面也可以形成为其他形状,这里不作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散热模块50也可以对遥控器100内其他电子元件进行散热,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散热模块50为一体成型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