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8-喹啉氧基)单取代酞菁锌治疗银屑病的用图

文档序号:9606187阅读:754来源:国知局
α-(8-喹啉氧基)单取代酞菁锌治疗银屑病的用图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α-(8-喹啉氧基)单取代酞菁锌光动力疗法治疗银屑病的用途, 适用银屑病细胞、动物模型和各种类型银屑病患者的治疗。
【背景技术】
[0002] 银屑病是一种以表皮过度增殖伴角化不全及真皮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慢性炎 症性皮肤病,以红斑、鳞屑为主要表现,发病机制复杂,病程长,易复发,难治愈,严重影响患 者的生活质量。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银屑病患病率较低,但患者绝对数较多且正在逐年 增加。银屑病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病情,延缓向全身发展的进程,减轻红斑、鳞屑、局部斑片 增厚等症状,稳定病情,避免复发,尽量避免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遵循正规、安全、 个体化的治疗原则。目前银屑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用药治疗和物理疗法。其中外用药包 括润肤剂、角质促成剂、角质松解剂、糖皮质激素、维Α酸类、维生素D3衍生物、地蒽酚、焦油 类、细胞毒性药物等。他扎罗汀、中效与强效的糖皮质激素、卡泊三醇为局部治疗的一线药 物。物理疗法包括长波紫外线(UVA)、宽谱UVB、窄谱UVB和光化学疗法(PUVA)。对于中重 度银屑病、脓包性银屑病等难治型银屑病,局部治疗往往难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光疗特 别是PUVA已被证实具有较好的疗效。PUVA是结合口服或外用补骨脂素(8-M0P、5-M0P)与 UVA(少数亦可应用UVB)的方法。但UVA大量照射可致皮肤红斑、灼热、水疱等;长期应用 PUVA可致皮肤老化、色素沉着和皮肤癌,有增加白内障的危险性。宽谱UVB亦可致红斑、晒 伤、色素沉着长期照射有致癌的可能性。窄谱UVB的红斑、色素沉着,DNA损伤及致癌等副 作用小,有效性与PUVA的早期阶段相同,但缓解期不持久。
[0003]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FOT)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兴起的一种新 治疗技术,是指在光敏剂参与下,在光的作用下,使有机体细胞或生物分子发生机能或形态 变化,甚至导致细胞损伤和坏死,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方法。PDT兴起之初主要是针对(血 管)增生性病变,后成为世界肿瘤防治科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近年来,PDT用于非 肿瘤型疾病,如尖锐湿疣、银屑病、鲜红斑痣、类风湿关节炎、眼底黄斑病变、血管成型术后 再狭窄等疾病治疗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目前,PDT治疗银屑病尚处于研究阶段,尽管一些 光敏剂介导的PDT在临床前、临床试验及个别病例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和较高的 安全性,但在世界范围内尚缺乏多中心、大规模的临床推广,亦缺乏以银屑病为主要适应症 的光敏剂药物。PDT治疗银屑病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表明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 ①PDT可减少炎症发病机理中细胞因子分泌,改变银屑病患者单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模 式;②PDT可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增生;③PDT可促进银屑病患者皮损部位T细胞的凋亡, 纠正淋巴细胞特别是T淋巴细胞分类的改变,对免疫功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与PUVA相比, PDT所采用照射光源为激光,长期应用的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随着光敏剂的发展,用于银 屑病PDT疗法的光敏剂在提高疗效的基础上,毒性亦较补骨脂素等早期光敏药物降低。
[0004] PDT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光敏剂的性质,PDT的提出、发展及应用都是随着 光敏剂的发展而逐渐完善的。从1900年德国首次发现了光和光敏剂结合能够产生细胞毒 性效应开始,到1993年4月加拿大卫生部在世界上首次正式批准了卟吩姆钠应用于临床,PDT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得到广泛的关注。光敏剂或其代谢产物是一种能选择性的浓集 于作用靶点的化学物质。理想的光敏剂应具备以下特点:①组分单一,结构明确,性质稳定; ②对靶细胞具有较强的光毒性,疗效强,但暗毒性较低,副作用小;③在靶组织内存有较长 存留时间,但不会在体内长久滞留或蓄积;④具有较高的单线态氧产量及较长寿命;⑤在 光疗窗口(600~900nm)有强吸收,以利于治疗时采用对人体组织穿透较深的光源;⑥在 生理pH值可溶解。光敏剂根据其化学结构和组成可分为卟啉类、叶绿素类、染料类、中草药 等;按发展的时间及性质可分为第1、2、3代光敏剂。第1代光敏剂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和 80年代初,以血卟啉衍生物(HpD)为主,多为复杂的卟啉混合物,组成不定,结构有争议, 对红光的吸收较差且组织穿透能力差,给药至光照的时间间隔长,排泄缓慢,用药后避光时 间长。由于第1代光敏剂的以上不足,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了第2代光敏剂的研究。 最早开展的是对卟啉衍生物的结构改进及单体成分分离等,如苯并卟啉衍生物(Bro),血卟 啉单甲醚(HMME)等。其他研究较多的是一氢卟吩类、酞菁类、叶绿素a降解产物衍生物等。 其中酞菁类是卟啉类的配合物,它是由4个吡咯单元通过4个N原子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大 的共轭体系。酞菁大环可以络合金属元素,也可以被各种取代基取代。酞菁类光敏剂的吸 收波长在600~800nm,具有纯度较高,光热稳定性和生理活性较好,红光区吸收较强,两亲 性(疏水性和亲水性)较好,暗毒性低,对肿瘤的选择性好,摩尔消光系数较高等优点。与 第1代光敏剂相比,第2代光敏剂组分单一,分子结构明确,具有更高的单线态氧量子产率, 副作用较小,体内排泄快。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第3代光敏剂研究除了致力于进一步提高疗 效和减少副作用,还把目光投向了光敏剂在诊断、剂量监测、疗效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在提 高疗效、减少副作用的方面,主要策略是通过在第2代光敏剂的基础上交联上某些特殊的 化学物质,通过提高靶组织的选择性或赋于光敏剂新的功效实现协同治疗的作用。
[0005] α- (8-喹啉氧基)单取代酞菁锌是一种金属酞菁类配合物,系将酞菁和喹啉两种 结构融合在一起,使其同时具有金属酞菁和喹啉的结构特性。该配合物具有结构确定、易于 分离等特点。其吸收波长在670nm左右,荧光量子产率较高,氧化稳定性高,可制成稳定的 水溶液使用。前期药效学研究已证实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提供一种α-(8-喹啉氧基)单取代酞菁锌治疗银屑病的用途,适用银屑病 细胞、动物模型和各种类型银屑病患者的治疗。能较好的抑制HaCaT细胞增殖,抑制己烯雌 酚诱导的小鼠阴道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对普萘洛尔诱导豚鼠银屑病样病变有较好的治疗效 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07] 1、α-(8-喹啉氧基)单取代酞菁锌对HaCaT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0008] HaCaT细胞株是正常突变的永生化人角质形成细胞株,是目前研究银屑病应用最 广泛的细胞模型之一。与原代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相比,HaCa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类似,但 操作更为简单。
[0009] HaCaT细胞以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予37°C,5%C02培养箱中常规 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0.25%胰蛋白酶(含EDTA)消化后,调整细胞密度为2X105 个/mL接种于96孔板中,每孔100μL,培养24h后给予a- (8-喹啉氧基)单取代酞菁锌 0. 001、0. 01、0. 1、1、10μg/mL每浓度设3个复孔,另设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给药后继 续孵育4h,采用670nm光动力治疗仪对细胞进行照光。光照条件为:输出功率1500mW,光斑 直径8cm,照射时间180s。照光结束后将96孔板重新放回C0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48h。弃去 培养液,每孔加入200μLMTT溶液(0. 5mg/mL),继续培养4h后每孔加入二甲亚砜200μL, 酶标仪545nm测量各孔的吸光度值(参比波长450nm)。平行测定3次取平均值。计算增殖 抑制率,Bliss法计算IC5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