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急性阑尾炎 的中药制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 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 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右下腹阑尾区 (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体征。急性阑尾炎一般分四种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 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
[0003] 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有:
[0004] 1.腹痛,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初期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 于右下腹。早期阶段为一种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故中上腹和脐周疼痛范围较弥散,常不能 确切定位。当炎症波及浆膜层和壁腹膜时,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 或消失。因此,无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史并不能除外急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常呈阵 发性或持续性胀痛和钝痛,持续性剧痛往往提示为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持续剧痛波及 中下腹或两侧下腹,常为阑尾坏疽穿孔的征象。有时阑尾坏疽穿孔,腹痛反而有所缓解,但 这种疼痛缓解的现象是暂时的,且其他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并未改善,甚至有所加剧。
[0005] 2.胃肠道症状,单纯性阑尾炎的胃肠道症状并不突出。在早期可能由于反射性胃 痉挛而有恶心、呕吐。盆腔位阑尾炎或阑尾坏疽穿孔可有排便次数增多。
[0006] 3.发热,一般只有低热,无寒战,化脓性阑尾炎一般亦不超过38°C。高热多见于阑 尾坏疽、穿孔或已并发腹膜炎。伴有寒战和黄疸,则提示可能并发化脓性门静脉炎。
[0007] 4.压痛和反跳痛,腹部压痛是壁腹膜受炎症刺激的表现。阑尾压痛点通常位于麦 氏点,即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随阑尾解剖位置的变异,压痛点可相应 改变,但关键是右下腹有一固定的压痛点。在肥胖或盲肠后位阑尾炎的病人,压痛可能较 轻,但有明显的反跳痛。
[0008] 5.腹肌紧张,阑尾化脓即有此体征,坏疽穿孔并发腹膜炎时腹肌紧张尤为显著。但 老年或肥胖病人腹肌较弱,须同时检查对侧腹肌进行对比,才能判断有无腹肌紧张。
[0009] 6.皮肤感觉过敏,在早期,尤其在阑尾腔有梗阻时,可出现右下腹皮肤感觉过敏现 象,范围相当于第10~12胸髓节段神经支配区,位于右髂嵴最高点、右耻骨嵴及脐构成的 三角区,它并不因阑尾位置不同而改变,如阑尾坏疽穿孔则在此三角区的皮肤感觉过敏现 象即消失。
[0010] 现代医学中,多数病患都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但难免有后遗症,更多患者还是愿意 以内服药进行保守治疗。而西医治疗远期疗效欠佳,难以消除病根,且价格昂贵,具有一定 的副作用。所以对治疗急性阑尾炎的药物必须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而中药学作为我国 的传统医学,具有作用强、见效快、药效持久等优点,且没有依赖性、耐药性以及毒副作用, 因此选择一种中药制剂治疗急性阑尾炎,对于急性阑尾炎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应用,该中药制剂所选 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和现代医药理论,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利水消肿、消肿排脓 之功效,使用方便,吸收效果好,无不良及毒副作用。
[0012]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13] 一种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中药制剂,所述中药制剂的原料药由甘草、白花蛇舌草、瓜 蒌、半边莲、繁缕、马齿苋、肿节风、斑鸠菊、八仙草、白药子、半夏、九子连环草、骨碎补、鸡血 藤、延胡索、墨旱莲、穿心莲、地耳草、败酱草、猪殃殃、板蓝根、金不换、石蝉草、丝瓜根、石菖 蒲、大黄、凤尾草、佛手、黄芩、筋骨草、翠羽草、苦碟子、厚朴、竹荪、荜拨等组成。
[0014] 进一步地,制成所述中药制剂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甘草3-6份,白花蛇舌草 8-13份,瓜蒌3-5份,半边莲11-15份,繁缕5-10份,马齿苋2-5份,肿节风4-9份,斑鸠菊 12-20份,八仙草10-16份,白药子3-8份,半夏5-12份,九子连环草12-17份,骨碎补7-12 份,鸡血藤4-9份,延胡索15-20份,墨旱莲10-15份,穿心莲8-12份,地耳草2-5份,败酱 草3_7份,猪映映11-14份,板蓝根9_15份,金不换3_6份,石蝴草8_13份,丝瓜根3_5份, 石菖蒲1-3份,大黄5-10份,凤尾草5-10份,佛手13-16份,黄芩3-10份,筋骨草8-13份, 翠羽草3-5份,苦碟子1-3份,厚朴5-10份,竹荪9-15份,荜拨3-7份。
[0015] 进一步地,制成所述中药制剂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甘草6份,白花蛇舌草8 份,瓜蒌3份,半边莲15份,繁缕5份,马齿苋3份,肿节风5份,斑鸠菊12份,八仙草16份, 白药子3份,半夏12份,九子连环草12份,骨碎补10份,鸡血藤9份,延胡索15份,墨旱莲 15份,穿心莲8份,地耳草5份,败酱草3份,猪殃殃14份,板蓝根9份,金不换6份,石蝉 草8份,丝瓜根5份,石菖蒲1份,大黄10份,凤尾草5份,佛手16份,黄芩10份,筋骨草8 份,翠羽草5份,苦碟子1份,厚朴10份,竹荪15份,荜拨3份。
[0016] 进一步地,制成所述中药制剂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甘草4份,白花蛇舌草10 份,瓜蒌4份,半边莲13份,繁缕6份,马齿苋4份,肿节风8份,斑鸠菊20份,八仙草10份, 白药子8份,半夏5份,九子连环草17份,骨碎补12份,鸡血藤4份,延胡索20份,墨旱莲 10份,穿心、莲12份,地耳草2份,败酱草7份,猪殃殃11份,板蓝根15份,金不换3份,石 蝉草13份,丝瓜根3份,石菖蒲3份,大黄5份,凤尾草10份,佛手13份,黄芩3份,筋骨草 13份,翠羽草3份,苦碟子3份,厚朴5份,竹荪9份,荜拨7份。
[0017] 进一步地,制成所述中药制剂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甘草5份,白花蛇舌草12 份,瓜蒌3份,半边莲12份,繁缕9份,马齿苋4份,肿节风7份,斑鸠菊13份,八仙草11份, 白药子4份,半夏6份,九子连环草13份,骨碎补7份,鸡血藤5份,延胡索18份,墨旱莲11 份,穿心莲9份,地耳草4份,败酱草6份,猪殃殃12份,板蓝根13份,金不换4份,石蝉草 9份,丝瓜根4份,石菖蒲2份,大黄6份,凤尾草6份,佛手14份,黄芩5份,筋骨草10份, 翠羽草4份,苦碟子2份,厚朴6份,竹荪10份,荜拨5份。
[0018] 进一步地,制成所述中药制剂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甘草4份,白花蛇舌草11 份,瓜蒌4份,半边莲14份,繁缕8份,马齿苋3份,肿节风6份,斑鸠菊17份,八仙草15份, 白药子7份,半夏11份,九子连环草16份,骨碎补8份,鸡血藤8份,延胡索16份,墨旱莲 14份,穿心、莲11份,地耳草3份,败酱草5份,猪殃殃13份,板蓝根14份,金不换5份,石 蝉草12份,丝瓜根3份,石菖蒲1份,大黄10份,凤尾草9份,佛手13份,黄芩7份,筋骨草 11份,翠羽草3份,苦碟子1份,厚朴10份,竹荪12份,荜拨6份。
[0019] 进一步地,制成所述中药制剂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甘草6份,白花蛇舌草9 份,瓜蒌5份,半边莲12份,繁缕7份,马齿苋5份,肿节风9份,斑鸠菊15份,八仙草12份, 白药子5份,半夏9份,九子连环草15份,骨碎补9份,鸡血藤7份,延胡索19份,墨旱莲13 份,穿心莲10份,地耳草4份,败酱草4份,猪殃殃11份,板蓝根11份,金不换5份,石蝉草 10份,丝瓜根5份,石菖蒲3份,大黄8份,凤尾草8份,佛手14份,黄芩9份,筋骨草12份, 翠羽草5份,苦碟子3份,厚朴8份,竹荪13份,荜拨3份。
[0020] 进一步地,制成所述中药制剂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甘草3份,白花蛇舌草8 份,瓜蒌5份,半边莲15份,繁缕7份,马齿苋2份,肿节风4份,斑鸠菊19份,八仙草14份, 白药子6份,半夏7份,九子连环草14份,骨碎补9份,鸡血藤6份,延胡索17份,墨旱莲13 份,穿心莲10份,地耳草4份,败酱草4份,猪殃殃11份,板蓝根11份,金不换5份,石蝉草 10份,丝瓜根5份,石菖蒲3份,大黄8份,凤尾草8份,佛手14份,黄芩4份,筋骨草9份, 翠羽草5份,苦碟子3份,厚朴8份,竹荪14份,荜拨4份。
[0021]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制剂按照下列方法进行制备:
[0022] (1)取权利要求3-8任一所述中药制剂中重量组分的各药材,加入8-12倍量的 乙醇中浸泡1. 5-2. 5小时,加热提取2次,每次1. 5-2小时,取上清液,合并提取液,120目 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8000-12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80°C时 1. 3-1. 4的浸膏,加热浓缩至膏状,静置备用;
[0023] (2)将步骤⑴中乙醇提取过的药渣放入10-12倍量水中,然后放入提取罐加热煮 沸1. 5-2小时,过滤,滤液备用;滤渣加水,第二次加热,煮沸45分钟,过滤,滤液备用;
[0024] (3)将步骤(2)中2次滤液合在一起,用纱布过滤,残渣中加入50-60%乙醇, 60°C-70°C继续浸提2-3h,每lOmin搅拌一次,纱布过滤,合并浸提液,浓缩成糊状;
[0025] (4)将步骤(1)浓缩得到的膏状物与步骤(3)得到的糊状物减压回收乙醇并浓 缩至药液浓度为0.65-0. 7g生药/mL,抽滤后,滤液的相对密度约为20°C时1. 1-1.2 ;在 3000r/min的转速下离心;在60°C-80°C喷雾干燥,得干浸膏;
[0026] (5)将步骤(4)制得的干浸膏粉碎,加入适量蔗糖、糊精混合后,以乙醇为润湿剂, 制粒,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