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266936阅读:10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 术领域。 技术背景
[0002] 鼻炎即鼻腔炎性疾病,是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 引起的鼻腔黏膜的炎症。鼻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渗出、增生、萎缩或坏 死等。
[0003] -个或多个鼻窦发生炎症称为鼻窦炎,累及的鼻窦包括:上颁窦、筛窦、额窦和蝶 窦,这是一种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鼻窦炎可分为急性、慢性鼻 窦炎2种。急性鼻窦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细菌与病毒感染可同时并发。慢性鼻窦炎 较急性者多见,常为多个鼻窦同时受累。
[0004] 鼻炎是西医的病名,西医把鼻炎分得比较细,有急性,慢性之不同,慢性鼻炎又有 单纯性、肥厚性、萎缩性以及过敏性之不同。另外还有鼻窦炎,亦类似于鼻炎。其治法一般 是见症治症,或者宣通鼻窍,或者消炎杀菌,甚或手术切除。就我所体会,中医的治疗思路和 方法显然比西医更为高明有效。
[0005] 从中医来看鼻炎到底是什么病呢?中医一般称为鼻鼽、鼽嚏或鼻窒。鼽即鼻出清 涕,嚏乃鼻中因痒而气喷作声,窒是以鼻塞时轻时重,或双侧鼻窍交替堵塞,反复发作,经久 不愈,甚至嗅觉失灵为特征的慢性鼻病。中医在两千年前即明确地诊断了此病,并且提出了 有效的治疗思路和方法。中医学认为鼻炎是由于外感六淫之邪,或热邪窒肺使肺气不宣,肺 窍闭塞所致。中医通过辨证,多分以下五种证型治疗: 1、风热袭肺:临床表现为鼻涕黄浊味臭,鼻塞时作,嗅觉减退,头额胀痛,发热恶寒,咳 嗽痰黄,咽干,苔薄黄。治法:疏风清热,芳香通窍。
[0006] 2、脾经湿热:临床表现为涕黄浊、量多、味臭,鼻塞重,嗅觉差,鼻窍黏膜红肿,头胀 痛,肢体困倦,食少纳呆,脘腹胀满,溲黄赤。舌红,苔黄腻。治法:清脾泻热,利湿祛浊。
[0007] 3、胆府郁热:临床表现为鼻流浊涕,色黄而臭,鼻塞不通,不闻香臭,头昏头胀,口因 干口苦,耳鸣目眩,两胁胀痛。舌红,苔黄。治法:清泄胆热,利湿通窍。
[0008] 4、脾气虚弱:临床表现为涕或白或黄,黏且量多,无臭味,鼻塞重,嗅觉差,鼻窍黏 膜淡红肿胀,肢倦乏力,面色萎黄,食少纳差,腹胀便溏。舌质淡,苔薄白。治以健脾益气,清 利湿浊。
[0009] 5、肺气虚寒:临床表现为鼻涕量多、黏白无臭味,鼻塞或轻或重,日久不愈,遇风冷 加重,自汗恶风,气短乏力。舌淡,苔薄白。治以温补肺气,疏散风寒。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发明一个对急慢性鼻炎、鼻窦炎有较好 治疗效果的中药组方,另一个是从发明的中药组方出发,利用现代制药技术开发一套制备 工艺将组方制成临床上方便应用的中药成品制剂。
[0011] 为了解决上述两个技术问题,发明人依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和祖国传统医学对 急慢性鼻炎、鼻窦炎的辨证认知,遵循中药配伍规律,经过临床试验的反复验证和调整,最 终发明了一个中药组方和与之配套的工艺方法,由此制成的中药成品制剂对急慢性鼻炎、 鼻窦炎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以重量份标示的该中药组方为: 辛夷18-34份、黄芪16-30份、白术8-18份、防风9-21份、苍耳子15-27份、蝉衣12-24 份、麦冬11-23份、黄芩9-21份、百合7-17份、知母8-18份、薄荷5-11份、柴胡9-19份、升 麻9-21份、枇杷叶8-18份、生地7-17份、甘草8-14份。
[0012] 在实践中优选出来的具有最佳疗效的3个组方配比分别以重量份标示如下: 配比1 :辛夷26份、黄芪23份、白术13份、防风15份、苍耳子21份、蝉衣18份、麦冬 17份、黄芩15份、百合12份、知母13份、薄荷8份、柴胡14份、升麻15份、枇杷叶13份、生 地12份、甘草11份。
[0013] 配比2 :辛夷28份、黄芪24份、白术14份、防风13份、苍耳子20份、蝉衣17份、 麦冬16份、黄芩14份、百合14份、知母12份、薄荷9份、柴胡13份、升麻16份、枇杷叶15 份、生地13份、甘草12份。
[0014] 配比3 :辛夷27份、黄芪22份、白术12份、防风16份、苍耳子24份、蝉衣19份、 麦冬18份、黄芩16份、百合13份、知母12份、薄荷8份、柴胡13份、升麻14份、枇杷叶12 份、生地11份、甘草12份。
[0015] 与本发明中药组方相配套的制备方法为以下步骤: (1) 、按本发明中药组方称取各味中药材; (2) 、将辛夷、黄芪、白术、生地、黄芩,分别粉碎,混合后加6-12倍重量的浓度为65-80% 乙醇,浸泡10-18小时,回流煎煮,提取2次,每次2-6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 乙醇,并浓缩至60°C相对密度为1. 18-1. 23的浓缩液,备用; (3) 、将防风、苍耳子、蝉衣、麦冬、百合、知母、薄荷、柴胡、升麻、枇杷叶、甘草分别粉碎, 混合后加入7-12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三次,每次1-4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 60°C相对密度为1. 20-1. 25的浓缩液,备用; (4) 、将步骤(2)和(3)中制得的浓缩液合并,混合均匀,继续浓缩至60°C相对密度为 1.30-1.35的稠膏,即为中药浸膏; (5) 、添加适当的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将步骤(4)所得中药浸膏制成临 床需要的中药成品制剂,如片剂、丸剂、颗粒剂、胶囊剂、口服液、酊剂、散剂、糖浆剂等剂型。
[0016] 本发明中药制剂所用中药原材料的性质特点及功用: 辛夷:本品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玉兰或武当玉兰的干燥花蕾。味辛,性温;归肺、胃 经;散风寒,通鼻窍。
[0017] 黄芪: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味甘,性温;归肺、脾经;补 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0018] 白术: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 湿利水,止汗,安胎。
[0019] 防风: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味辛、甘,性温;归膀胱、肝、脾经;解表祛 风,胜湿,止痉。
[0020] 苍耳子:本品为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味辛、苦,性温;归肺经; 散风除湿,通鼻窍。
[0021] 蝉衣:本品为蝉科昆虫黑蚱的幼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味甘,性寒;归肺、肝经;散 风除热,利咽,透瘆,退翳,解痉。
[0022] 麦冬: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沿阶草)的干燥块根。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 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0023] 黄芩: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0024] 百合: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卷丹、百合或细叶百合的干燥肉质鳞叶。味甘,性寒;归 心、肺经;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0025] 知母: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味苦、甘,性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 火,生津润燥。
[0026] 薄荷:本品为唇形科薄荷属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味辛,性凉;归肺、肝经;宣 散风热,清头目,透瘆。
[0027] 柴胡: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味苦,性微寒;归肝、胆经;和 解表里,疏肝,升阳。
[0028] 升麻: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或升麻的干燥根茎。味辛、微甘,性 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发表透瘆,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0029] 枇杷叶: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干燥叶。味苦,性微寒;归肺、胃经;清肺止咳, 降逆止呕。
[0030] 生地: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味甘,性寒;归心、肝、肾经;清 热凉血,养阴,生津。
[0031] 甘草: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味甘,性平;归心、 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0032] 本发明中药制剂中药组方的方解: 该组方是以辛夷、黄芪、苍耳子、蝉衣为君药,散寒通窍、补气固表、散风除湿、除热透 瘆;以防风、麦冬、升麻、黄芩为臣药,解表祛风、养阴生津、清热解毒、泻火燥湿;以百合、知 母、枇杷叶、柴胡为佐药,养阴润肺、清热泻火、清肺降逆、和解表里;以白术、薄荷、生地为使 药,健脾益气、宣散风热、清热凉血;以甘草调和诸药性,使诸药搭配,阴阳调和,共同作用, 从而达到散寒通窍、除热透瘆、养阴生津、清热解毒、养阴润肺等功效,对急慢性鼻炎、鼻窦 炎均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
[003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药制剂具有见效快、疗效好、标本兼治、不易复发等治 疗优势,并且其还具有制备工艺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1年01月11日 07:03
    不评论不代表没有评论,而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是最高境界的静默。此文所有文章都是精华!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