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血管瘤的药物组合物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093017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肿瘤外用药物,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小儿血管瘤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血管瘤是指发生于血管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是由于血管组织的错构,瘤样增生而形成。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占75%,继发性25%左右。继发性多数在婴儿期出现,少数在成年期发现,病因尚不清楚。原发性即先天性胎生性是由人体胚胎期血管网增生而形成,出生时即有,血管瘤较小时可无症状。血管瘤可发生于身体各部位,长在颜面及四肢暴露部位,可以影响容貌。不同程度地压迫、破坏周围组织器官的功能和形态,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有的可以反复出血、感染,极少数人会产生恶变,甚至危及生命。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冷冻治疗和硬化剂治疗等,手术治疗时往往出血量极大,常常引起严重的失血性休克,术中需要大量输入全血,手术难度大,危险程度高。冷冻治疗,由于冷冻操作难控制强度和深度,同时组织对低温的抵御能力不同,出现治疗不彻底,复发较高,而直接影响疗效评价;另外留下的局部疤痕缺损性畸形功能障碍也不是受术者所期待的结果,但如果不出现此类状况,往往治疗无效。硬化剂治疗,将硬化注入到血管瘤瘤体组织中(不能注入血管中),引起无菌性炎症,肿胀消失后出现局部纤维化反应,使血管瘤、血管腔缩小或闭塞;常用的药物有:①鱼肝油酸钠;②枯痔灵注射;③明矾注射液;④枯矾黄莲注射液;⑤碳酸氢钠注射液;⑥平阳霉素、搏来霉素类;⑦沸水注射疗法;⑧尿素注射液;治疗血管瘤有一定效果,但剂量如果掌握不准很容易溃烂和留疤。但上述方法通常认为不适用于婴幼儿的治疗。目前中医治疗的文献报道主要有:郑庸在公开号为CN1120955的发明专利申请中提供一种治疗皮肤血管瘤药及配制方法。它包括鱼腥草、五倍子、山枝子、黄柏和枫杨树叶的医用酒精浸出液,明矾液、医用美兰及氮酮。其配制步骤为:取鱼腥草、枫树叶放入甲烧瓶中加医用酒精,密封,浸泡一周后,分馏冷凝回收为甲液;五倍五打碎与黄柏、山枝子、明矾液加到一起,放入乙烧瓶中,加医用酒精密封,浸泡一周后,用2层纱布过滤,其滤液为乙;将甲液扩乙液倒在一起后分别加入氮酮及医用美兰液。其治疗有效率仅为65%。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在公开号为CN1234232的发明专利申请中提供一种治疗血管瘤的外用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外用药物组合物采用他莫昔芬或其衍生物3-羟基他莫昔芬作为活性成分,与烃类或水溶性基质制成半固体和液体组合物,可用于治疗小儿血管瘤,有明显的疗效。本发明为西药制剂。严起杰和严峰在公开号为CN109668的发明专利申请中提供一种血管瘤注射液及其制备工艺,它由紫珠草、三氯化铁、布比卡因或利多卡因组成,先取鲜紫珠草叶500g洗净加水1000ml煎至600ml,过滤去杂质后剩500ml,然后取100%紫珠草液20ml,加三氯化铁49.1%利多卡因80ml或0.75%布比卡因80ml,充分拌匀后置于20大气压下10分钟即制成。由此可见本品为非纯中药制剂。余开荣在授权公告号CN101244078的发明专利中提供一种治疗皮肤血管瘤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组成为生石灰、碳酸钠和水,按质量百分比生石灰为30%~70%,碳酸钠为30%~70%,水适量,水的用量以将生石灰和碳酸钠调成糊状为准。本发明治愈率较高,但通常会留有瘢痕,甚至疤痕。综上,现有的中医中药组合物在治疗血管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存在治愈率不高、治愈时间长、对正常皮肤刺激性强、皮肤过敏、治愈后留有瘢痕或疤痕等缺点,严重影响了婴幼儿身心成长。而开发治愈率高、不复发、无瘢痕或疤痕,专门针对婴幼儿血管瘤配制的中药组合物,是医药技术领域科研工作者的重大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中医学认为血管瘤是由于热毒内蕴,心火妄动,血行失常,以致气血纵横、脉络交错、凝聚成形,显露于肌肤或内脏而成。然而传统方剂君臣配方中,均含有生地、红花、青木香等药物,小儿依症下方,以上药物即使外用,药性也堪称虎狼之药,但若药性温和,则疗效较差。故本治疗小儿血管瘤的药物组合物,由以下原料药制成,蜈蚣、全蝎、蟾酥、龟甲、决明子、元胡、风茄花、血竭、延胡索、三棱、南沙参、甘松、川贝、玉竹、牛黄、熊胆、菖蒲、蔓荆子、桂枝、肉桂、百灵草、菟丝子、海马;其中君药为蜈蚣、全蝎、蟾酥、龟甲,臣药为决明子、元胡、风茄花、血竭、延胡索、三棱,佐药为南沙参、甘松、川贝、玉竹、牛黄、熊胆,使药为菖蒲、蔓荆子、桂枝、肉桂、百灵草、菟丝子、海马。

进一步优选,所述蜈蚣、全蝎、蟾酥、龟甲的重量份比例为3:1:2:20。

进一步优选,所述原料药的配比为,蜈蚣3份、全蝎1份、蟾酥2份、龟甲20份、决明子10份、元胡40份、风茄花40份、血竭20份、延胡索20份、三棱8份、南沙参5份、甘松5份、川贝10份、玉竹10份、牛黄3份、熊胆3份、菖蒲8份、蔓荆子8份、桂枝6份、肉桂6份、百灵草3份、菟丝子5份、海马3份。

进一步的,所述原料药的配方为,蜈蚣3g、全蝎1g、蟾酥2g、龟甲20g、决明子10g、元胡40g、风茄花40g、血竭20g、延胡索20g、三棱8g、南沙参5g、甘松5g、川贝10g、玉竹10g、牛黄3g、熊胆3g、菖蒲8g、蔓荆子8g、桂枝6g、肉桂6g、百灵草3g、菟丝子5g、海马3g。

原料药药理及配方原则:

蜈蚣:拉丁学名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Koch.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味辛,性温,有毒;归入肝、肾、心经;祛风,解毒,解痉;药性败毒抗癌,息风解痉。本方取其败毒抗癌之功效,与归心三经的属性。

全蝎:拉丁学名Buthus martensii Karsch.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味辛,性平;入肝、肾、心经;药性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方内主镇静解毒、通络止痛。

决明子煎剂溶出的决明素,具有抗细菌、真菌,降压,降血脂,降血小板及抑制心脏,导泻,利尿,收缩子宫和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本方取其降压降脂、活血通络之功效,与归肝、肾、心三经的属性。

蟾酥:拉丁学名Chinemys reevesii.龟科动物乌龟的背甲及腹甲。味甘、辛,性温;归肝、肾、心三经;药性治疔疮,痈疽,发背,瘰疬,慢性骨髓炎,咽喉肿痛,小儿疳积,心衰,风、虫牙痛。。本方取其解毒止痛、抗杀肿瘤,与归肝、肾、心三经的属性。

龟甲:拉丁学名Chinemys reevesii.龟科动物乌龟的背甲及腹甲。味咸、甘,性微寒;归肝、肾、心经;药性温和、解毒平乱、固经止崩、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筋骨痿软,心虚健忘,崩漏经多。本方取其解毒平乱、固经止崩,与归肝、肾、心三经的属性。

综上所述,本方选择蜈蚣、全蝎、蟾酥、龟甲四味为君药,其目的在于针对血管瘤的症状和小儿患者身体情况进行配伍,来达到根据病患特点来治疗血管瘤的效果。血管瘤属于中医“热毒内蕴,心火妄动,血行失常,以致气血纵横、脉络交错、凝聚成形,显露于肌肤或内脏而成”的辨证型。现有中药配方均未结合小儿患者体征特点进行药物选择与配比,本方药物组分直接作用于心肝、肾脏,虽为均虎狼之药,但用量极少又为外敷,蜈蚣、全蝎、蟾酥三味岁有毒但同时也为解毒之药,蜈蚣、全蝎、蟾酥、龟甲的重量份比例为3:1:2,毒性相互克制抵消,龟甲温和修补,用量大以调和其他三味君药,龟甲将治疗原则定为,固本以散心火、护肝肾为主,解表以杀肿瘤抗癌变为辅,因此作用目标选择明确,君药需快速起效,并尽量绕开其他经络直达药物起效脏器,所选四味原料药中蜈蚣、全蝎、蟾酥归入肝、肾、心三经,龟甲风两味归入心、肾二经,在无引药引导下即可直达心、肾二脏器迅速起效,并护肝解毒,不牵扯无关脏器,四味协同在于蜈蚣、全蝎、蟾酥为散心火性皆凉,于肾毒不利且增肝火,龟甲量大将整体君药四气转温,其余蜈蚣、全蝎、蟾酥四味君药味偏甘苦,龟甲味甘,四味君药在四象五味调理上协同共济行效。

决明子:拉丁学名Catsia tora Linn.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味甘、苦,性寒;入肝、肾、心经;药性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决明子煎剂溶出的决明素,具有抗细菌、真菌,降压,降血脂,降血小板及抑制心脏,导泻,利尿,收缩子宫和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本方取其活血通络之功效,解毒凝神之功效,与归肝、肾、心三经的属性。

元胡:拉丁学名Corydalis Rhizoma.味苦、微辛,性温。入肝、胃经。药性活血,利气,止痛。治胃痛,胸胁痛,腹痛,暴腰痛,疝痛,痛经,产后血瘀腹痛,癥瘕,跌打损伤。现用于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本方取其活血通络之功效,消除损伤之功效,与归肝、肾、心三经的属性。

风茄花:拉丁学名Poria cocos Schw.多孔菌科植物的根。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嗽,食少脘闷,大便泄泻,眩晕,心悸,失眠、梦遗、自浊、小便余沥、带下。云苓所含的茯苓聚糖在煎煮过程中切断支链变为茯苓次聚糖后,具有广谱的解毒作用。本方以其引导其他药物入心、肾二经,并能够有效抑制君药的毒性。

延胡索:拉丁学名Corydalis turtschaninovii Bess.罂粟科植物延胡索块茎。味苦、微辛,性温;入肝、胃经;药性功在活血,利气,止痛;主治胃痛,胸胁痛,腹痛,暴腰痛,疝痛,痛经,产后血瘀腹痛,跌打损伤。延胡索乙素已证实具有广谱的解毒作用,并能够有效抑制君药的毒性,另外还具有活血利气之功效,以适应小儿用药后气虚。

三棱:拉丁学名Sparganium stoloni erum,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干燥块茎。味辛、苦,性平;归肝、脾经;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用于痞块,痛经,瘀血经闭,胸痹心痛,食积胀痛。本方取其三棱破血行气,有抗凝血、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本药并非对症治疗以外,对患处及周边入心血管起到扩张调节作用。

针对小儿病患者进行血管瘤治疗,解表用药需要经引导直达病灶,固本则需要遵循强心、补肾、护肝、行气、活血的原则,本方选择决明子、元胡、风茄花、血竭、延胡索、三棱五味药材作为臣药,其中延胡活血利气控制血糖、云苓抑制血糖浓度并引药入心、肾二经、桃仁扩张血管抑制血凝、麻黄、附子一攻一补引药入心、肾、石决明直接对抗心悸、怔忡、鬼针草活血作用,并调和引药余毒、芡实解表治标、天花粉辅助君固本培元药、三棱破血行气调节周边入心血管。

南沙参、甘松、川贝、玉竹、牛黄、熊胆,使药为菖蒲、蔓荆子、桂枝、肉桂、百灵草、菟丝子、海马。

南沙参:拉丁学名Radix Adenophorae.桔梗科植物轮叶的干燥根。味甘,性平;归肺、胃经;药性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益气;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黏,胃阴不足,食少呕吐,气阴不足,烦热口干。本方取其平息首乌的寒性,南沙参煎剂具有降低体温、镇痛、强心等作用。

甘松:拉丁学名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败酱科植物甘松根及根茎。味甘、辛,性温;入脾、胃经;药性理气止痛,醒脾开胃,活络通经;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外用治牙痛,脚气肿毒。本方取其活络痛经,辅助引药引导诸药药性到位。

川贝:拉丁学名Fritillaria cirrhosa.植物卷叶贝母的鳞茎。味苦、甘,性凉;入肺经;治肺热咳嗽,肺虚久咳,咯血,肺痿,肺痈,胸膈胀痛。西贝母碱的血管扩张、心脏解痉作用类似罂粟碱。

玉竹:拉丁学名Polygonatum odoratum.百合科植物玉的根茎。味甘,性平,微凉;入肺、胃经;药性滋阴润燥,除烦止渴;本方用于高血压引起的心力衰竭,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心绞痛。

牛黄:拉丁学名Bos taurus domesticusGmelin.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胆囊中的结石。味苦、甘,性凉;入心、肝经;药性清心开窍,豁痰定惊,清热解毒;牛黄给动物口服,用抗惊厥、镇静作用,并能解热、抗炎及刺激肠蠕动,起通便作用。本方取牛黄小抗高血糖作用及某些强心作用,去氧胆酸有镇静、抗惊厥及利胆作用。

熊胆:拉丁学名Selenarctos thibetanus.熊科动物黑熊胆囊内的干燥胆汁。味苦,性寒;清热解毒,明目,止痉;用于小儿热盛惊风,癫痫,抽搐,黄疸。

牛黄、熊胆合用动物实验对心动速度的影响,离体蛙心等量调和,牛黄多则兴奋,熊胆多则抑制。

本方取南沙参、甘松、川贝、玉竹、牛黄、熊胆六味为佐药,其中南沙参、甘松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平和君药君药药性,合为助佐;川贝、玉竹均为性偏凉入肺经,可消解君药起效后的持续烈性,并调和君药的药性融合,合为制佐;牛黄、熊胆与君药均为动物生药制剂,性味相反,但所取功效相成,合为反佐。

菖蒲:拉丁学名Acorus calamus L。味苦、辛,性温。化痰,开窍,健脾,利湿。用于癫痫,惊悸健忘,神志不清,湿滞痞胀,泄泻痢疾,风湿疼痛,痈肿疥疮。

蔓荆子:拉丁学名Vitex rotundifoliaL.V.Trifolia L。味辛、肉桂苦,性微寒。归肺、膀胱、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除湿处关节。外感头痛,偏正头风,昏晕目暗,赤眼多泪,目睛内痛,齿龈肿痛,湿痹拘挛。

桂枝:拉丁学名CinnamomumcassiaPresl。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助阳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利水,温通胸阳,温中散寒。

肉桂:拉丁学名Cortex Cinnamomi Cassiae。味辛、甘,性热。入肾、脾、肝经。功在补肾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脉,止痛,肾阳不足,阳痿,尿频,腰膝冷痛,低血。

百灵草:拉丁学名Marsdenia longipes W.T.Wang。味甘、微苦、涩,性温。有毒。活血止血,止咳平喘。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痛,内出血,支气管炎,哮喘;外用治骨折,外伤出血。

菟丝子:拉丁学名Cuscutae Seme。味辛、甘,性平。归肝、肾、脾经。益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外用消风祛斑。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肾虚胎漏,胎动不安,目昏耳鸣,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

海马:拉丁学名Hippocampus。味甘,性温。归肝、肾经;温肾壮阳,散结消肿。用于阳痿,遗尿,肾虚作喘,瘕瘕积聚,跌扑损伤;外治痈肿疔疮。

本方取菖蒲、蔓荆子、桂枝、肉桂、百灵草、菟丝子、海马七味为使药,并不以其药性主治为依据,其中取菖蒲引经入心、蔓荆子引经入血作为引经药,引君、臣、佐药至心、血药用目标;桂枝温补肾阳、肉桂温通经脉作为护脏药,在君、臣、佐药行效的时候提供心肌肾脏保护;百灵草活血补气、菟丝子益肾缩尿、海马温肾壮阳作为调和药,使君、臣、佐药协同共济。

进一步的,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外敷膏剂。

其中,所述外敷膏剂的一种制备方法为传统混煎浓缩,具体为:所述煎煮汤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配方量取蜈蚣、全蝎、蟾酥、龟甲、决明子、元胡、风茄花、血竭、延胡索、三棱、南沙参、甘松、川贝、玉竹、牛黄、熊胆、菖蒲、蔓荆子、桂枝、肉桂、百灵草、菟丝子、海马饮片,粉碎为药末后过50目筛,将过筛后的药末用45℃的去离子水浸泡半小时后,用纱布过滤得药渣,用所述纱布包裹药渣后扎口,放入锅中煎熬中,加入2500g水,常温常压下煎煮3小时,去除药包,加入芝麻油和蜂蜜在锅中煎熬15分钟后,加入冰片、薄荷脑,调和成膏剂即得。

其中,所述煎煮汤剂的另一种制备方法为首先君、臣、佐、使饮片分类分煎,然后四象分煎药液合并烊化后浓缩成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君药煎煮:取两倍配方量的蜈蚣、全蝎、蟾酥、龟甲饮片,粉碎为药末后过100目筛,将过筛后的药末用45℃的去离子水浸泡1小时后,用双层无纺布过滤得药泥,用所述双层无纺布包裹药泥后扎口,放入自动煎药机中,加入200g水,在工作压力170kPa、温度130℃下煎煮1小时,除去无纺布药包,在药液用加入10g蜂蜜,常温差压下继续煎煮2小时,至药液浓缩为膏状,得君药药膏;

(2)臣药煎煮:取配方量的决明子、元胡、风茄花、血竭、延胡索、三棱饮片,粉碎为药末后过20目筛,将过筛后的药末用45℃的去离子水浸泡半小时后,用单层无纺布过滤得药渣,用所述无纺布包裹药渣后扎口,放入自动煎药机中,加入500g水,在工作压力80kPa、温度120℃下煎煮2小时,得臣药药液;

(3)佐药煎煮:取配方量的南沙参、甘松、川贝、玉竹、牛黄、熊胆饮片,粉碎为药末后过10目筛,将过筛后的药末用60℃的去离子水浸泡半小时后,将过筛后的药末用层无纺布过滤得药渣,用所述无纺布包裹药渣后扎口,放入自动煎药机中,加入50g水,在常温常压下煎煮半小时,得佐药药液;

(4)使药煎煮:取配方量的菖蒲、蔓荆子、桂枝、肉桂、百灵草、菟丝子、海马马饮片,粉碎为药末后过10目筛,将过筛后的药末用60℃的去离子水浸泡十五分钟后,将过筛后的药末用层无纺布过滤得药渣,用所述无纺布包裹药渣后扎口,放入自动煎药机中,加入100g水,在常温常压下煎煮半小时,得使药药液;

(5)合并:先将步骤(2)至(4)所得的臣、佐、使药药液混匀得混合药液,将该混合药液加热至60℃,然后将步骤(1)所得的君药药膏加入混合药液,在温度60℃下,将君药药膏搅拌至完全烊化,再加入芝麻油和蜂蜜在锅中煎熬15分钟后,加入冰片、薄荷脑,调和成膏剂即得。

本发明的上述中药组合物加入制备软膏剂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例如润湿剂、黏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

本发明治疗小儿血管瘤的药物组合物处方药味精简,诸味药物相互协同,相互促进,复合在一起在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方面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目前已治愈各类患者500余例,有效率可达97%以上。本发明软膏使用方便,均匀涂于患处,覆盖1~2mm为宜,纱布缠裹即可,每日换药一次2周为一疗程。经过长期的临床试用表明,本发明组方相互协同具有凉血行瘀、散血定痛之功效。治疗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有效率高,疗程短,不留瘢痕且不易复发;此外,本发明中无贵重之品,所用中药来源充足,无奇缺,其制备工艺易于掌握,使用安全可靠,无皮肤刺激,无毒副作用,易于推广应用,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基本配方量:蜈蚣3g、全蝎1g、蟾酥2g、龟甲20g、决明子10g、元胡40g、风茄花40g、血竭20g、延胡索20g、三棱8g、南沙参5g、甘松5g、川贝10g、玉竹10g、牛黄3g、熊胆3g、菖蒲8g、蔓荆子8g、桂枝6g、肉桂6g、百灵草3g、菟丝子5g、海马3g。

实施例1:按配方量取蜈蚣、全蝎、蟾酥、龟甲、决明子、元胡、风茄花、血竭、延胡索、三棱、南沙参、甘松、川贝、玉竹、牛黄、熊胆、菖蒲、蔓荆子、桂枝、肉桂、百灵草、菟丝子、海马饮片,粉碎为药末后过50目筛,将过筛后的药末用45℃的去离子水浸泡半小时后,用纱布过滤得药渣,用所述纱布包裹药渣后扎口,放入锅中煎熬中,加入2500g水,常温常压下煎煮3小时,去除药包,加入芝麻油和蜂蜜在锅中煎熬15分钟后,加入冰片、薄荷脑,调和成膏剂即得膏剂A。

实施例2:

(1)君药煎煮:取两倍配方量的蜈蚣、全蝎、蟾酥、龟甲饮片,粉碎为药末后过100目筛,将过筛后的药末用45℃的去离子水浸泡1小时后,用双层无纺布过滤得药泥,用所述双层无纺布包裹药泥后扎口,放入自动煎药机中,加入200g水,在工作压力170kPa、温度130℃下煎煮1小时,除去无纺布药包,在药液用加入10g蜂蜜,常温差压下继续煎煮2小时,至药液浓缩为膏状,得君药药膏;

(2)臣药煎煮:取配方量的决明子、元胡、风茄花、血竭、延胡索、三棱饮片,粉碎为药末后过20目筛,将过筛后的药末用45℃的去离子水浸泡半小时后,用单层无纺布过滤得药渣,用所述无纺布包裹药渣后扎口,放入自动煎药机中,加入500g水,在工作压力80kPa、温度120℃下煎煮2小时,得臣药药液;

(3)佐药煎煮:取配方量的南沙参、甘松、川贝、玉竹、牛黄、熊胆饮片,粉碎为药末后过10目筛,将过筛后的药末用60℃的去离子水浸泡半小时后,将过筛后的药末用层无纺布过滤得药渣,用所述无纺布包裹药渣后扎口,放入自动煎药机中,加入50g水,在常温常压下煎煮半小时,得佐药药液;

(4)使药煎煮:取配方量的菖蒲、蔓荆子、桂枝、肉桂、百灵草、菟丝子、海马马饮片,粉碎为药末后过10目筛,将过筛后的药末用60℃的去离子水浸泡十五分钟后,将过筛后的药末用层无纺布过滤得药渣,用所述无纺布包裹药渣后扎口,放入自动煎药机中,加入100g水,在常温常压下煎煮半小时,得使药药液;

(5)合并:先将步骤(2)至(4)所得的臣、佐、使药药液混匀得混合药液,将该混合药液加热至60℃,然后将步骤(1)所得的君药药膏加入混合药液,在温度60℃下,将君药药膏搅拌至完全烊化,再加入芝麻油和蜂蜜在锅中煎熬15分钟后,加入冰片、薄荷脑,调和成膏剂即得膏剂B。

临床资料(资料用药皆为实施例2所制得的膏剂B)

1.一般资料:门诊病例女30例、男16例,年龄2个月至5岁,其中鲜红斑痣24例,蔓状血管瘤10例,混合型6例,海绵状血管瘤6例,部位主要在颜面部。

2.治疗方法:取本发明实施例1膏剂,每天换药1次,连续两周为一疗程。

3.结果结论:

(1)疗效判定标准:痊愈:血管瘤消失;好转:血管瘤变少,颜色变淡;稳定:用药后血管瘤即停止生长,随访1个月血管瘤未见变化;无效:用药1个疗程后血管瘤继续长大。统计前3项为有效。

(2)结果:痊愈28例,为61%,好转10例,为22%,稳定7例,占15%,无效1例,占2%,总有效率为98%。

4.典型病例:

病例1.王某,女,9个月,脸颊部2cm×3cm×0.5cm大小海绵状血管瘤,给与本发明实施例2膏剂B涂抹治疗,3周痊愈,5周后疤痕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

病例2.胡某,女,3个月,右手臂处长1cm×3cm×0.3cm大小海绵状血管瘤,用本发明实施例2膏剂B涂抹治疗,2周痊愈,4周后疤痕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

病例3.贺某,男,13个月,鲜红斑痣,经冷冻治疗后复,腮部长长1cm×4cm×0.1cm大小鲜红斑痣,用本发明实施例2膏剂B涂抹治疗,4周痊愈,且无瘢痕。随访半年无复发。

病例4.封某,女,2岁,皮肤血管瘤,经手术后复发,左大腿下端长2.8cm×6cm×1cm大小蔓状血管瘤,用本发明实施例2膏剂B涂抹治疗,4周痊愈,8周后瘢痕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

病例5.庄某,男,3岁半,头顶部长1.8cm×3cm×1cm大小蔓状血管瘤,用本发明实施例2膏剂B涂抹治疗,4周痊愈,6周后瘢痕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

毒性试验(试验用药皆为实施例2所制得的膏剂B)

1.研究大鼠破损皮肤表面给药的急性毒性试验:对本发明软膏进行了大鼠破损皮肤表面给药急性毒性试验。因本发明软膏毒性太低,小鼠皮下注射亦引不出中毒反应,故大鼠皮肤毒性试验用最大浓度(药效学最佳浓度的10倍)给药一次。给药后观察7天,和对照组比较,受试组大鼠既未出现死亡又未出现明显中毒反应。说明本发明软膏经破损皮肤表面给药毒性极低。

2.兔皮肤刺激试验:用新西兰白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进行多次性(连续涂药7天)刺激试验,按《新药(西药)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汇编(药学、药理学、毒理学)》评分。结果表明:多次给药结束后,在对照区与受试区比较观察,皮肤刺激反应强度均<0.5分,多次给药期间也未观察到皮肤红斑、水肿等刺激反应。表明本发明软膏多次给药(7天)对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无刺激性。

3.豚鼠皮肤过敏试验:为观察豚鼠皮肤接触本发明软膏后是否会产生过敏反应,用豚鼠30只,分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本发明软膏试验组。每只豚鼠背部左侧为致敏区,背部右侧为激发接触区。致敏时取本发明软膏0.2g,涂于左侧脱毛区,6小时后去除受试物,第7与第14天同法重复。空白对照组涂以赋形剂麻油0.2ml,阳性对照组涂以1%2,4-二硝基氯代苯0.2ml。激发接触于末次致敏涂药后14天时在动物背部右侧去毛区涂本发明软膏0.2g,6小时后去除受试物,立即观察,并于24、48、72小时重复观察涂抹部位有无红斑和水肿等过敏反应情况。空白对照组涂以麻油0.2ml,阳性对照组涂以0.1%2,4-二硝基氯代苯0.2ml。按《新药(西药)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汇编(药学药理学毒理学)》中的标准进行评分。结果表明:激发接触后空白对照组、本发明软膏组豚鼠均未出现红斑或水肿,两组皮肤过敏反应平均值均为0分,致敏阳性率均为0%。阳性对照组豚鼠的皮肤过敏反应平均值于激发接触后即刻、24、48、72小时分别为4.1、5.2、3.3和0.2分,致敏率为100%。结果显示,本发明软膏对豚鼠皮肤过敏试验阴性。

4.皮肤长期毒性试验:对豚鼠用高于最佳有效量给药,观察长期给药后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将豚鼠分为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两种试验组,每组30只动物,皮肤表面涂药,1日2次,共90天。对部分动物在给药结束后继续观察14天。分别于给药45天、90天及停药后14天进行各项指标检测(血液学8项、血液生化10项、病理检验24项)。结果表明:在皮肤表面连续涂抹本发明膏剂90天的条件下,无论对完整皮肤或破损皮肤组豚鼠,本发明膏剂不影响豚鼠的活动、外观、行为及体重增长。对豚鼠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网织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均无明显影响。不影响豚鼠肝、肾功能与骨髓造血功能。对心、肝、脾、肺、肾、脑、脊髓、垂体、视神经、胃、十二指肠、回肠、结肠、琳巴结、胰腺、肾上腺、甲状腺、胸腺、前列腺、皋丸及附皋、子宫、卵巢和膀肤不会使其发生器质性病理改变。反复用药对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未引起增生、萎缩、瘫痕形成及充血、水肿、变性及坏死性改变。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药膏对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表面给药90天,对豚鼠全身及局部无明显毒性作用。

上述实施方式旨在举例说明本发明可为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实现或使用,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故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符合本权利要求书或说明书描述,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创造性特点的方法、工艺、产品,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