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女性尿液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不能自行下床的女性患者,一般使用便盆在床上进行排尿。该排尿方式需要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抬起臀部后,将便盆放在患者臀部下方,然后患者坐在便盆上进行排尿。对于身体有创伤的患者,移动身体会增加患者痛苦。另外放置不当时,尿液会流到床单上,造成污染,既影响患者健康,也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也存在女性接尿器。但由于女性的生理构造,接尿器不能很好的贴合女性的会阴部,尿液容易从接尿器的顶部周边漏出,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女性尿液引流装置,不仅能够贴合女性的会阴部,还能够防止尿液漏出,方便女性患者导尿,具有设计巧妙、使用方便、干净卫生的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女性尿液引流装置,包括漏斗形的导尿杯1,所述导尿杯1顶部开口处设置两个弧形凹口3,底部开口处设置导尿口4,所述导尿杯1内设置漏斗形的引流杯2,所述引流杯2的顶部开口靠近且低于导尿杯1的顶部开口,所述引流杯2的底部开口靠近且高于导尿杯1的底部开口,所述引流杯2的杯壁靠近但不接触导尿杯1的杯壁,所述引流杯2与导尿杯1的杯壁之间形成引流区5,所述引流区5内设置用于连接引流杯2与导尿杯1的纵向连接件6。
进一步的,所述导尿杯1顶部开口处设置软胶层7。
进一步的,所述导尿口4通过导尿软管9与集尿袋8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集尿袋8的底部设置排尿口10,所述排尿口10上设置有封盖11。
进一步的,所述集尿袋8的侧面上设置有刻度12。
使用时,将导尿杯1的顶部开口对齐女性患者的下体,弧形凹口3贴合在女性患者的会阴处,开始导尿。大量的尿液通过导尿杯1中的引流杯2流入导尿口4。少量的尿液由于虹吸作用被吸入引流区5,并从引流区5流入导尿口4。流入导尿口4的尿液通过导尿软管9流入集尿袋8。集尿袋8的侧面的刻度12能够直观的观察尿量。打开封盖11,收集在集尿袋8内的尿液通过排尿口10排出。
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贴合女性的会阴部,还能够防止尿液漏出,方便女性患者导尿,具有设计巧妙、使用方便、干净卫生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尿杯1和引流杯2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导尿杯,2-引流杯,3-弧形凹口,4-导尿口,5-引流区,6-纵向连接件,7-软胶层,8-集尿袋,9-导尿软管,10-排尿口,11-封盖,12-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女性尿液引流装置,包括漏斗形的导尿杯1和引流杯2。导尿杯1顶部开口处设置两个弧形凹口3,弧形凹口3的弧度能够贴合女性患者会阴处,防止尿液从导尿杯1的顶部周边漏出。导尿杯1底部开口处设置导尿口4,能够将尿液导出。
引流杯2的顶部开口靠近且低于导尿杯1的顶部开口,引流杯2的底部开口靠近且高于导尿杯1的底部开口,引流杯2的杯壁靠近但不接触导尿杯1的杯壁,引流杯2与导尿杯1的杯壁之间形成引流区5,引流区5内设置用于连接引流杯2与导尿杯1的纵向连接件6。由于引流杯2的杯壁靠近但不接触导尿杯1的杯壁,引流杯2与导尿杯1之间引流区5形成虹吸现象。当尿液流至导尿杯1和引流杯2之间时,由于虹吸现象,尿液被吸附在引流区5,从引流区5流入导尿口4,不至于从导尿杯1的顶部流出。连接引流杯2与导尿杯1的纵向连接件6为纵向,不会阻隔尿液的流动。
进一步的,所述导尿杯1顶部开口处设置软胶层7,软胶层7能够防水,且能够防止尿液从导尿杯1的顶部周边漏出,造成污染。软胶层7还能更好的贴合女性患者的会阴处,且软质材料更加舒适。
进一步的,所述导尿口4通过导尿软管9与集尿袋8连接,方便导尿和收集尿液。所述集尿袋8的侧面上设置有刻度12,能够直观的观察尿量。所述集尿袋8的底部设置排尿口10,收集的尿液能够从排尿口10流出。排尿口10上设置有封盖11,封盖11能够盖合在排尿口10,使排尿更加方便。
使用时,将导尿杯1的顶部开口对齐女性患者的下体,弧形凹口3贴合在女性患者的会阴处,开始导尿。大量的尿液通过导尿杯1中的引流杯2流入导尿口4。少量的尿液由于虹吸作用被吸入引流区5,并从引流区5流入导尿口4。流入导尿口4的尿液通过导尿软管9流入集尿袋8。集尿袋8的侧面的刻度12能够直观的观察尿量。打开封盖11,收集在集尿袋8内的尿液通过排尿口10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