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腹腔镜组织牵拉钩。
背景技术:
腹腔镜手术已经成为医生及患者乐于接受的一种手术方式,手术操作过程在腹腔内完成,经常需要经腹壁插入套管针引入操作钳协助牵拉组织,以利于手术顺利进行,但是,由于套管针及操作钳的放置不但加重了患者的损伤且延长了手术时间,同时增加了患者术后腹壁的瘢痕。所以,设计一种适用于腹腔镜手术的免套管针组织牵拉装置在腹腔镜手术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腹腔镜手术过程中,通过套管针的方式来牵拉组织主要是通过腹壁刺入缝线,将需牵拉的组织贯穿后将缝线刺出腹壁外进而达到牵拉的作用,但使用该方法时不但增加了组织损伤的危险,而且延长了手术时间,最重要的是贯穿缝合组织的位置不能根据需要随时改变组织牵拉的位置,增加了手术操作的不便和难度。
中国专利文献CN201420744003.1,申请日2014.11.30,专利名称为:一种新型普外科手术牵拉钩,公开了一种新型普外科手术牵拉钩,包括活动臂,所述活动臂上设置有固定块和控制盒,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挂钩,所述活动臂一侧设置有可调节螺栓,活动臂另一侧设置有固定螺母,所述活动臂底部设置有控制轴和控制块;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使用安全,能够方便地调节两个活动臂之间的距离,在进行牵拉手术切口的时候可通过控制盒控制拉钩杆,减少了手术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医疗操作的效率。
然而,上述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中结构复杂,不能应用于腹腔镜手手术中。
中国专利文献CN201020100794.6,申请日CN201020100794.6,专利名称为:针式舌牵拉钩,公开了一种一种针式舌牵拉钩,包括舌针、舌针杆和调整管,其特征在于:调整管的横截面为空心四边形,外调整管内安装有内调整管,并且外调整管的内表面和内调整管的外表面互相匹配;外调整管上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上安装有紧固螺栓;外调整管和内调整管上分别安装有舌针杆,两个舌针杆上分别安装有互相对应的舌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牵拉可靠的优点,并且舌体损伤比较小,可以减少操作时间。
然而,上述专利的公开技术方案是应用在口底部、舌腹部手术等口腔科手术中,对于腹腔镜手术则不能适用。
综上所述,亟需一种结构简单,减少损伤,缩短手术时间,随时改变牵拉位置,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组织牵拉钩,而目前关于这种腹腔镜手术组织牵拉钩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减少损伤,缩短手术时间,随时改变牵拉位置,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组织牵拉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的腹腔镜手术组织牵拉钩,所述的腹腔镜手术组织牵拉钩设有牵拉钩、牵引线、穿刺针;所述牵拉钩通过牵引线与穿刺针尾端连接;所述穿刺针为梭形;所述牵拉钩的尖端为顿圆状;所述牵拉钩最宽处直径小于或等于套管针直径。
所述牵拉钩采用硬质材料。
所述牵拉钩整体呈问号形,包括直形部和弯曲部。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腹腔镜手术组织牵拉钩,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2、外科医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改变牵拉钩的位置,达到最佳的牵拉暴露术野的目的,缩短手术时间;
3、外科医生可以在手术时快速放置牵拉钩,且根据需要随时改变牵拉的部位,并且能随时改变穿刺点进而根据需要改变牵引方向,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4、代替了操作钳牵拉组织的方法,不但减少了套管针的使用量,减轻了患者的损伤,而且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量;
5、制造成本低,有利于大范围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腹腔镜手术组织牵拉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牵拉钩 2.牵引线
3.穿刺针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腹腔镜手术组织牵拉钩的结构示意图。一种腹腔镜手术组织牵拉钩,所述的腹腔镜手术组织牵拉钩设有牵拉钩1、牵引线2、穿刺针3;所述的牵拉钩1通过牵引线2与穿刺针3尾端连接;所述的牵拉钩的尖端为顿圆形;所述的牵拉钩1采用硬质材料;所述的牵拉钩1整体呈问号形,包括直形部和弯曲部;所述牵拉钩1最宽处直径小于或等于套管针直径;所述的穿刺针3为梭形。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腹腔镜手术组织牵拉钩的使用方法是:使用时,经套管针放置牵拉钩1装置入腹腔内,牵拉钩1勾住目标组织后选择合适的位置将穿刺针3刺出腹壁,这样就可以通过提拉腹壁外的牵引线2来达到牵拉组织的目的。另外,穿刺针1可以根据需要反复退回至腹腔内,重新选择穿刺点,进而根据需要改变牵引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腹腔镜手术组织牵拉钩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外科医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改变牵拉钩的位置,达到最佳的牵拉暴露术野的目的,缩短手术时间。该装置的使用代替了操作钳牵拉组织的方法,不但减少了套管针的使用量,减轻了患者的损伤,而且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量。此外,本实用新型制造成本低,有利于大范围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