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特别是指一种上肢袖带加压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经桡动脉穿刺实施手术后、上肢出血、血肿,无法应用器具有效止血,医护人员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给每个患者按压止血。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上肢袖带加压止血装置,以方便医护人员为患者加压止血,同时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肢袖带加压止血装置包括第一带体、第二带体、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进气阀,所述进气阀包括活塞、互相交叉连通的进气管以及推动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部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第一带体相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部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第二带体相连通,所述活塞位于推动管内,并能够沿着所述推动管移动,所述活塞内开设有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当所述活塞移动时,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第一连接管道连通或者所述第二进气通道与第二连接管道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塞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用于限制所述活塞在推动管内的移动,所述第二限位块的外侧设置有进气连接管,所述进气连接管一端穿入第二限位块中,并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第二进气通道连通,所述进气连接管的另一端露出于所述第二限位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出气口开设于活塞的一侧侧壁上,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出气口开设于活塞的相对侧的侧壁上,当所述第二限定块卡于推动管的一端时,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出气口朝向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出气口朝向推动管的管壁,当所述第一限定块卡于推动管的另一端时,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出气口朝向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出气口朝向推动管的管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肢袖带加压止血装置还包括用于塞入进气连接管的接头帽,所述进气连接管的外壁设置有卡扣,所述接头帽的外壁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活动连接有卡接杆,所述卡接杆能够绕着固定杆转动,并能与卡扣互相卡接,从而将接头帽与进气连接管卡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肢袖带加压止血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内的密封片,所述第一连接管内沿着径向设置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与第一带体之间的管壁上沿着径向设置有第三限位块,所述密封片限制在所述支撑环与第三限位块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肢袖带加压止血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管内的密封片,所述第二连接管内沿着径向设置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与第二带体之间的管壁上沿着径向设置有第三限位块,所述密封片限制在所述支撑环与第三限位块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片底部的边缘处向内凹陷形成卡环,所述卡环用于卡入所述支撑环,从而密封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或第二连接管,所述密封片的直径小于第一连接管和/或第二连接管的直径。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肢袖带加压止血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解决了有效按压伤口出血的问题,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该上肢袖带加压止血装置不但可以方便地对伤口进行按压,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地压迫上肢小臂、大臂,可用于上肢局部血肿压迫,患者或者医护人员不用长时间手动对其按压,同时也便于医护人员使用该上肢袖带加压止血装置,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该上肢袖带加压止血装置的制作成本低,实用性强,适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肢袖带加压止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对第一连接管进气时进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对第二连接管进气时进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头帽与进气连接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连接管或者第二连接管密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连接管或者第二连接管进气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肢袖带加压止血装置包括第一带体、第二带体、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进气阀,所述进气阀包括活塞、互相交叉连通的进气管以及推动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部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第一带体相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部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第二带体相连通,所述活塞位于推动管内,并能够沿着所述推动管移动,所述活塞内开设有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当所述活塞移动时,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第一连接管道连通或者所述第二进气通道与第二连接管道连通。
参见图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肢袖带加压止血装置包括第一带体1、第二带体2、第一连接管3、第二连接管4和进气阀5,所述进气阀5包括活塞6、互相交叉连通的进气管51以及推动管52,所述进气管51的一端部通过第一连接管3与第一带体1相连通,所述进气管51的另一端部通过第二连接管4与第二带体2相连通,所述第一带体1和第二带体2均可以通入气体,充满气体,从而达到对小臂和/或大臂加压止血的目的。可选地,所述进气管51可以通过内外螺纹的配合分别与第一连接管3、第二连接管4相连,以便于拆卸和安装,也便于单独使用第一带体1或者第二带体2。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6位于推动管52内,并能够沿着所述推动管52移动,所述活塞6内开设有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当所述活塞移动时,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第一连接管道3连通或者所述第二进气通道与第二连接管道4连通。因此,所述第一进气通道通过第一连接管3将气体充入第一带体1内,所述第二进气通道通过第二连接管4将气体充入第二带体2内,既方便对第一带体1、第二带体2进行同时充气,也可以根据需要只对第一带体1或者第二带体2充气,从而便于医护人员使用该上肢袖带加压止血装置。可选地,所述第一带体1和第二带体2的端部还设置有粘扣7,用于将所述第一带体1和第二带体2固定于上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活塞6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块61和第二限位块62,所述第一限位块61和第二限位块62用于限制所述活塞在推动管52内的移动,即第一限位块61和第二限位块62均露出于所述推动管62,所述第二限位块62的外侧设置有进气连接管63,所述进气连接管63一端穿入第二限位块62中,并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第二进气通道连通,所述进气连接管63的另一端露出于所述第二限位块62。所述进气连接管63用于与供气装置相连,并将所述气体通过第一进气通道、第二进气通道进行传输。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出气口64开设于活塞6的一侧侧壁上,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出气口65开设于活塞6的相对侧的侧壁上,如图2所示,当所述第二限定块62卡于推动管52的一端时,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出气口64朝向第一连接管3,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出气口65朝向推动管52的管壁,此时只对第一带体1进行充气;如图3所示,当所述第一限定块61卡于推动管52的另一端时,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出气口65朝向第二连接管4,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出气口64朝向推动管52的管壁,此时只对第二带体2进行充气。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止血装置可以通过推动活塞6,改变气体的传输方向,从而实现对第一带体1和第二带体2的充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所述上肢袖带加压止血装置还包括用于塞入进气连接管63的接头帽8,如图4所示,所述进气连接管63的外壁设置有卡扣83,所述接头帽8的外壁设置有固定杆81,所述固定杆81上活动连接有卡接杆82,所述卡接杆82能够绕着固定杆81转动,并能与卡扣83互相卡接,从而将接头帽8与进气连接管63卡接。在完成充气后,可以如图4所示,将接头帽8塞入进气连接管63内,并互相卡接,以提高该止血装置的密封性和保压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如图5和6所示,所述止血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内3的密封片32,所述第一连接管3内沿着径向设置有支撑环31,所述支撑环31与第一带体1之间的管壁上沿着径向设置有第三限位块33,所述密封片32限制在所述支撑环31与第三限位块33之间。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三限位块33的数量最好为两个,且位于第一连接管3的同一直径上。当对第一带体1进行充气时,密封片32被顶起,如图6所示,气体从密封片32与第一连接管3之间的空隙进入第一带体1,完成充气后,由于第一带体1的压力,密封片32被推回原处,如图5所示,此时第一连接管3被支撑环31和密封片32堵住,从而提高了该止血装置的保压性能。相应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所述止血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管4内的密封片32,所述第二连接管4内沿着径向设置有支撑环31,所述支撑环31与第二带体2之间的管壁上沿着径向设置有第三限位块33,所述密封片32限制在所述支撑环31与第三限位块33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密封片32底部的边缘处向内凹陷形成卡环,所述卡环用于卡入所述支撑环31,从而密封所述第一连接管3和/第二连接管4,所述密封片32的直径小于第一连接管3和/第二连接管4的直径,以提高密封片32的密封性能,使该止血装置具有较好的保压性能。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肢袖带加压止血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解决了有效按压伤口出血的问题,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该上肢袖带加压止血装置不但可以方便地对伤口进行按压,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地压迫上肢小臂、大臂,可用于上肢局部血肿压迫,患者或者医护人员不用长时间手动对其按压,同时也便于医护人员使用该上肢袖带加压止血装置,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该上肢袖带加压止血装置的制作成本低,实用性强,适于推广。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