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血三通接头及采血仪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2215260阅读:8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的涉及了一种采血三通接头以及采用该采血三通接头的采血仪。



背景技术:

曾经,在采血过程中,一般是将采血针一端插入人体静脉、另一端插入预置负压的采血管中,由于采血管中的负压作用,血液自动流入采血管中。但是,预置负压的采血管在采血时无法准确控制采血量,采血管在使用之前必须预置负压,增加了生产成本,且预置负压的采血管在运输或移动过程中存在泄掉负压的风险,导致采血管的废品率较高。

目前,有一种采血三通接头,其一端有抽血针;另一端设有二个在操作中都插入到采血管中的针头,分别为排血针和抽气针;该采血三通接头上还设有一个与抽气针连通、与采血仪的抽气装置连接的抽气孔。该采血三通接头通过采血仪的抽气装置即可控制采血的量。但是该采血三通接头两侧的卡板中心与排血针和抽血针都不在同一直线上,因此操作时存在较多不便,并且会将采血管上插二个孔。因此,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血三通接头以及包括该采血三通接头的采血仪,以解决上述采血管存在的操作不便以及会将采血管上插二个孔的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血三通接头,包括三通针座及设于其上的排血针和抽气针,所述三通针座上设有采血接口、排血针接孔、抽气针接孔、排气接口以及进血孔,所述采血接口上设有采血针管,所述抽气针接孔位于所述排血针接孔的孔口段,所述排血针的一端设在所述排血针接孔中,所述采血针管经进血孔与所述排血针相通,所述抽气针设在所述抽气针接孔中,所述抽气针的内孔大于所述排血针的外径、所述抽气针与所述排血针平行,所述抽气针的内腔的针尖一侧与所述排血针相接触,所述抽气针和所述排血针之间形成的通道与所述排气接口相通,所述排血针针尖处的斜坡口的尾部位于所述抽气针的针尖之外。

进一步地,所述排血针针尖处的斜坡口的尾部位于所述抽气针的针尖之外1-5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三通针座上设有用于罩住所述排血针和所述抽气针的弹性止血套。

进一步地,所述抽气针的针尖布置于所述排血针的针尖相同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排血针是插入到所述排血针接孔中的,所述抽气针是插入到所述抽气针接孔中的。

进一步地,所述抽气针的内壁与所述排血针的外壁接触处还采用胶粘剂粘接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采血接口的外壁具有与所述采血针管的内壁配合的压紧锥面。

进一步地,所述三通针座上包括用于将所述采血三通接头定位装于采血仪的定位台。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台上设有用于对所述采血三通接头限位的限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抽气针的外径小于所述排血针的外径的三倍或者二倍。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采血仪,包括上述的采血三通接头。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采血三通接头,所述采血接口上设有采血针管,所述抽气针接孔位于所述排血针接孔的孔口段,所述排血针的一端设在所述排血针接孔中,所述采血针管经进血孔与所述排血针相通,所述抽气针设在所述抽气针接孔中,所述抽气针的内孔大于所述排血针的外径、所述抽气针与所述排血针平行,所述抽气针的内腔的针尖一侧与所述排血针相接触,所述抽气针和所述排血针之间形成的通道与所述排气接口相通。在使用过程中,除完成其基本功能外,尤为突出的是,排血针插入到采血管一定深度后,抽气针会随着进入到采血管中,对采血管的口部只有一个插孔,相对二个并列设置的针头而言能够防止操作不便导致的某一个或者二个针头插到采血管内壁形成污染物的可能,解决了二个并列设置的针头插入采血管口时着力点发生变化可能导致事故的问题,并且操作方便。

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采血三通接头,弹性止血套将排血针和抽气管都纳入保护,从而能有效提高采血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够进一步的减少外界对采血管中的污染,能提高采血检测的准确性。而且仅用一个弹性止血套就可以了。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采血三通接头的接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采血三通接头,包括三通针座1及设于其上的排血针2和抽气针3,三通针座1上设有采血接口11、排血针接孔12、抽气针接孔13以及排气接口14,采血接口11上设有采血针管4,抽气针接孔13位于排血针接孔12的孔口段,排血针2的一端设在排血针接孔12中,采血针管4经进血孔15与排血针2相通,抽气针3设在抽气针接孔13中,抽气针3的内孔大于排血针2的外径、抽气针3与排血针2平行;抽气针3的内腔的针尖一侧与排血针2相接触,抽气针3和排血针2之间形成的通道32与排气接口14相通。

在使用过程中,因排血针2位于抽气针3的内腔中,故二者为一同插入到采血管中,采血针管2插入到人体静脉,采血仪的抽气装置工作,将采血管内的气体经通道32、排气接口14抽出,使得采血管内形成即时负压,从而血液通过采血针管4、进血孔15以及排血针2流入到采血管中;在所需采血量达到后,拔出排血针2和抽气针3;如需多个检测项目,则重复将排血针2和抽气针3插入对应的采血管中进行血液收集,待完成所有的检测项目后,拔出采血针管4的针头。

所以,通过对采血管内腔形成即时负压,能够精确控制采血量,并且无需对采血管预置负压,缩短了采血管生产工艺流程的步骤,减少了生产成本,降低了采血管的废品率,使用更加可靠。并且,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排血针2位于抽气针3内、并且排血针2显然会长于抽气针3,使得操作时对采血管只有一个插孔,操作时排血针2对着采血管口的中部即可,操作方便;又由于排血针2和抽气针3在一起,插入采血管中时的受力点始终在一处,相对于二个分开、并列设置的针头插入到采血管口时着力点发生变化的情况,改善了受力情况,提高了可靠性,操作更加方便。更重要的是能够防止操作不便导致的某一个或者二个针头插到采血管内壁形成污染物的可能。

参考图1,在优选实施例中,抽气针3的针尖一侧的内腔与排血针2相接触的那一侧与排气接口14相对。另外,抽气针3的针尖一侧的内腔与排血针2相接触的那一侧也可以位于排气接口14的左侧或者右侧。一般情况下,相接触的那一侧不会位于排气接口14的一侧,因为可能造成通道32和排气接口14之间不通畅或者结构太复杂。

参考图1,在优选实施例中,排血针2针尖处的斜坡口的尾部高于抽气针3的针尖。高出的高度大约为1至5毫米。该结构的设置使得插入过程更加顺畅。抽气针3的针尖布置于排血针2的针尖相同的一侧,使用时,插入到采血管中不会产生二次新的插口。

参考图1,在优选实施例中,三通针座1上设有用于罩住排血针2和抽气针3的弹性止血套5。由于排血针2和抽气针3在一起,因此一个弹性止血套5就可以将二者同时罩住,在排血针2抽出采血管时,弹性止血套5对排血针2起到防止血液外流的作用。另外,还能将二者同时保护起来防止异物粘附于抽气针3上而污染采血管。例如,弹性止血套5采用橡胶或者硅胶等弹性材料制成。具体地,使用过程中,将排血针2以及抽气针3插入到采血管中时,弹性止血套5弹性可压缩,从而无需将弹性止血套5取下,弹性止血套5被采血管的胶塞挡在采血管外部,待采血完成时,排血针2以及抽气针3从采血管中拔出,弹性止血套5变灰自动重新包住二者,使用时方便可靠。

参考图1,在优选实施例中,排血针2的一端是插入到排血针接孔12中的,抽气针3是插入到抽气针接孔13中的。并且,排血针2与排血针接孔12之间可通过胶粘密封,抽气针3与抽气针接孔13之间也可以采用胶粘密封。另外,抽气针3的内壁与排血针2的外壁接触处也可以采用胶粘剂粘接为一体。

参考图1,在优选实施例中,采血接口11的外壁具有与采血针管4的内壁配合的压紧锥面111。在使用过程中,采血针管2的内壁与采血接口11的压紧锥面111压紧保持密封,待抽完所有的检查项目后,采血针管2的针头从人体拔出,采血三通接头从采血仪上取出,以便更换新的采血三通接头对其他人进行抽血。为确保安全性,不同的人均采用不同的采血三通接头。此外,三通针座1上还设有用于将所述采血三通接头定位装于采血仪的定位台。该定位台上设有用于对所述采血三通接头限位的限位槽。

参考图1,在优选实施例中,排气接口14与进血孔15垂直;当然,也可以呈其他角度。排气接口14的连接段141呈锥面设置,以便与采血仪的抽气装置配合。

另外,参考图1,抽气针3的外径小于排血针2的外径的三倍;也可以是小于排血针2的外径的二倍。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采血仪,包括上述的采血三通接头。采血仪的抽气装置与采血三通接头的排气接口14连接。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采血三通接头及采血仪,在使用过程中,排血针2和抽气针3为一道插入到采血管中,采血管以及采血三通接头在相对插入的过程中,受力点仅为一处,从而不会对采血三通接头产生受力点的突变。一个插入点大大提高操作的方便性。此外,由于二个针一内一外的设置,插入到采血管时所占用的横向最大距离也大幅度缩小,从而对采血管的插孔位置精度也大幅度降低,可进一步提高操作的方便性,从而能够大幅度降低因针头插到采血管内壁产生污染物的可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