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视内镜下轴向外展的经皮穿刺皮肤牵引拉钩。
背景技术:
医院对病人实施体表手术时,需要把皮肤肌肉切开后,用手术拉钩对手术创口进行牵拉,以充分暴露出适合进行手术的视野,便于医生进行手术。目前头颈部手术的发展趋势逐渐向微创手术进行发展。在可视内镜腔内手术过程中,由于操作过程为间接操作,头颈部组织结构复杂的问题,存在着腔内手术部位操作受限的问题,此时往往需要采用辅助拉钩的帮助,目前现有的钢丝穿刺手术拉钩存在功能单一、可操作性差、实用性欠佳的情况,因此在手术过程中,拉钩的结构欠缺会影响手术进度,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极易产生安全隐患,甚至发生医疗事故。同时,现有的拉钩主要通过牵拉可视内镜手术区域内的软组织使手术关键部位得以暴露,但目前的拉钩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在于拉钩材质较软,硬度不够,牵拉腔内组织费力,同时目前的穿刺拉钩仅能在一个方向上进行腔内组织牵拉,不仅构建的手术操作空间受限大,而且拉钩受力面小,小切口的手术长时间大力度的切拉局部皮肤切口会造成皮肤切口的松弛,造成术后皮肤切口对位的不平整从而影响伤口的愈合,引起术后疤痕增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手术拉钩只能在拉钩一个方向牵引,构建的手术操作空间受限大,而且拉钩受力面小,局部受力大,影响术后恢复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视内镜下轴向外展的经皮穿刺皮肤牵引拉钩,在拉钩环周形成面支撑,构建手术操作空间充分,且牵引受力面大,对人体损伤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视内镜下轴向外展的经皮穿刺皮肤牵引拉钩,包括圆杆型的外筒,外筒轴心位置设有后端开口的中孔,外筒的前端设有用于穿刺皮肤的顶锥,外筒在顶锥后方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轴向延伸的组瓣槽,组瓣槽内设置可沿外筒轴向平面向外摆动展开的外展组瓣,外展组瓣前端与组瓣槽的槽壁枢接,所述外筒的中孔内插设有中央芯杆,外展组瓣的前端内侧面为圆弧面,圆弧面上设有蜗轮齿,中央芯杆的前端设有与蜗轮齿配合的蜗杆段。外筒为圆杆结构,前端利用顶锥穿刺皮肤,然后利用中央芯杆的转动,通过蜗杆段和蜗轮齿的配合,将外展组瓣向外展开对皮肤形成支撑,撑起手术操作空间;当需要取出时,中央芯杆可以反向转动,将外展组瓣收起。本装置杆身刚性好,相比软性的拉钩,操作时容易控制,且操作省力。本装置外展组瓣全方向向外展开,相比单方向的拉钩,无需控制拉钩方向,减少皮肤局部受力,有利于术后恢复;形成的手术操作空间充分,有利于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
作为优选,所述顶锥内部的后端设有锥形孔,锥形孔的孔壁上设有与组瓣槽对齐并连通的弹片槽,弹片槽内设置弹片,弹片前端与顶锥一体连接,弹片的左右侧面和后侧面均与顶锥侧壁分离,所述中央芯杆蜗杆段的前侧设有插入锥形槽并将弹片向外顶开的锥形垫块。取出时如果将外展组瓣反向收回,可能会夹住皮内组织,对组织造成损伤。因此本方案中,穿刺皮肤进入时,中央芯杆转动将外展组瓣展开,外展组瓣的外侧面内端抵靠在弹片的后端;从皮肤取出时,将中央芯杆从外筒后端抽出,弹片由于锥形垫块被取出,内弹收缩,外展组瓣失去支撑,继续向前摆动翻开直至翻转到内侧面朝外与外筒轴线平齐,此时可以将外筒从皮肤抽出,避免外展组瓣收回夹住皮内组织。
作为优选,所述弹片的内侧壁后端设有圆形凸起,圆形凸起线接触抵靠锥形垫块的侧壁。减少锥形垫块和弹片的接触面积,减少抽拉时的阻力。
作为优选,所述锥形孔的侧壁为锥面,锥形孔的前端面为平面,所述中央芯杆的锥形垫块前表面抵靠在锥形孔的前端面。锥形孔的前端面可以为中央芯杆提供前端限位。
作为优选,所述外筒的后端螺纹连接设置有对中央芯杆轴向限位的旋盖,中央芯杆在旋盖处设置前粗后细的台阶,中央芯杆的后端向后伸出旋盖。避免手术操作过程中中央芯杆意外被拉出,造成手术事故。
作为优选,所述外展组瓣与组瓣槽的枢接轴与外筒外表面的距离不小于蜗轮齿的齿顶圆半径。保证外展组瓣外翻到最前侧位置时,蜗轮齿仍位于外筒轮廓线的内侧,避免刮伤皮肤。
作为优选,所述中央芯杆的后端面连接有圆盘状的操作手柄。
作为优选,所述外展组瓣表面转折处均采用圆角过渡。
本发明在外筒上设置可轴向摆动展开的外展组瓣,一步构建皮肤下的手术操作空间,且手术操作空间为全方向支撑,降低皮肤局部受力,更利于术后恢复,手术操作空间构建更方便,提高了手术效率,节约手术时间;手术完成后外展组瓣进一步外翻取出,避免夹伤皮内组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穿刺前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手术完成后的外展组瓣前翻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筒,2、顶锥,3、弹片,4、组瓣槽,5、外展组瓣,6、操作手柄,7、旋盖,8、锥形垫块,9、蜗杆段,10、蜗轮齿,11、中央芯杆,12、锥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种可视内镜下轴向外展的经皮穿刺皮肤牵引拉钩,如图1至图3所示。本装置包括圆杆型的外筒1,外筒轴心位置设有后端开口的中孔,外筒的前端设有用于穿刺皮肤的顶锥2,顶锥后端开设有与中孔相连的锥形孔12,锥形孔的孔壁为锥面,孔内前端面为平面。外筒在顶锥后方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轴向延伸的组瓣槽4,组瓣槽内设置可沿外筒轴向平面向外摆动展开的外展组瓣5,外展组瓣前端与组瓣槽的槽壁枢接,外展组瓣前端的内侧为圆弧面,圆弧面上设有蜗轮齿10;顶锥2的锥形孔的孔壁上设有与组瓣槽对齐并连通的弹片槽,弹片槽内设置弹片3,弹片前端与顶锥一体连接,弹片的左右侧面和后侧面均与顶锥侧壁分离。外展组瓣与组瓣槽的枢接轴与外筒外表面的距离不小于蜗轮齿的齿顶圆半径。
所述外筒的中孔内插设有中央芯杆11,中央芯杆的前端设有与蜗轮齿配合的蜗杆段9,蜗杆段的前端还设有插入锥形槽并将弹片3向外顶开的锥形垫块8,锥形垫块前端面为球面或者平面,抵靠在锥形孔12的前端平面上限位。弹片3后端内侧设有圆弧形凸起用于抵靠锥形垫块,减少抽拉阻力。
外筒为圆杆结构,前端利用顶锥穿刺皮肤,然后利用中央芯杆的转动,通过蜗杆段和蜗轮齿的配合,将外展组瓣向外展开对皮肤形成支撑,撑起手术操作空间;当需要取出时,将中央芯杆从外筒后端抽出,弹片由于锥形垫块被取出,内弹收缩,外展组瓣失去支撑,继续向前摆动翻开直至翻转到内侧面朝外与外筒轴线平齐,此时可以将外筒从皮肤抽出,避免外展组瓣收回夹住皮内组织。本装置杆身刚性好,相比软性的拉钩,操作时容易控制,且操作省力。本装置外展组瓣全方向向外展开,相比单方向的拉钩,无需控制拉钩方向,减少皮肤局部受力,有利于术后恢复;形成的手术操作空间充分,有利于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