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人体内的组织修复器械,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心脏瓣膜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二尖瓣回流的特征在于血液从心脏的左心室经过机能不全的二尖瓣逆流入左心房。在心脏收缩(收缩期)的正常循环的过程中,二尖瓣用作止回阀,以防止含氧血液流回左心房。以这种方式,含氧血液通过主动脉瓣泵入主动脉。瓣膜回流可显著降低心脏的泵送效率,使患者处于严重、进行性心脏衰竭的风险之中。
二尖瓣回流的最常见的治疗依赖于瓣膜置换或修复,包括瓣叶和瓣环的重塑,后者通常被称为瓣环成形术。二尖瓣修复依赖于将相对瓣叶的相邻节段缝合在一起的最新技术,被称为“领结”或“边对边”技术。这些技术通常依赖于开放式心脏手术,其中患者的胸部通常通过胸骨切开术被打开,并且患者被置于心肺分流。最近,基于微创导管手术已经发展到将植入夹递送到机能不全的瓣膜。这些夹用于将瓣叶的部分固定在一起,将两个二尖瓣之间的间隙分隔成相邻的两个较小的间隙,从而减小回流。
如图1、图2所示,固定装置通常包括近侧元件16(或抓持元件)和远侧元件18(或固定元件),近侧元件16的自由端朝着远侧元件18自由端附近的接合表面倾斜,可以朝着轴12向内运动并通过近侧元件线90的帮助贴靠轴12保持。近侧元件16通过操纵近侧元件线90升高和降低。图1为将固定装置输送到心脏中的打开位置,即趋近二尖瓣后先将远侧元件18打开,用近侧元件线90保持近侧元件靠近轴12设置,如图2所示,当二尖瓣位于近端元件以及远端元件之间时,释放近侧元件线90使近侧元件16朝向远侧元件18运动,以便将瓣叶捕捉或保持在其之间。可以知道,该现有技术中实现将二尖瓣夹持于近侧元件16以及远侧元件18之间时,需要依次控制近侧元件16以及远侧元件18,并且近侧元件16的运动需要通过近侧元件线90的配合,导致器械结构复杂,可靠性不足,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二尖瓣修复装置结构复杂,操作不便 的缺陷,提供一种可避免上述缺陷的瓣膜夹持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瓣膜夹持装置,其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具有第一端;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连,另一端围绕所述支撑部;及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围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外侧,且可相对所述主体部以所述第一端为中心呈辐射状展开或闭合。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为网状结构。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状结构上设有加强网管。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为硅胶体或者海绵体。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部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锚定件,所述主体部设有定位孔或定位槽,在所述夹持部闭合状态下,所述锚定件嵌置于与之配对的所述定位孔或定位槽中。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部设有多个锚定件,且至少一个锚定件为锯齿状结构。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部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主体部相对两侧的夹持件,且两个所述夹持件在靠近所述第一端的端部相互转动连接。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瓣膜夹持装置还包括一个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包括一个闭合单元和一个打开单元;所述闭合单元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夹持部的内部,且与所述夹持部相连,用于使所述夹持部在自由状态下相对所述主体部保持闭合;所述打开单元位于所述夹持部的内部,且与所述夹持部相连,用于驱动所述夹持部相对所述主体部打开。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闭合单元为一个扭簧,所述扭簧包括一个簧体以及两个簧臂,两个所述簧臂分别从所述簧体两相对末端延伸出,且每个所述簧臂均与一个所述夹持件相互连接。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闭合单元为一个“V”形弹片,所述弹片的两端中的每一端均与一个所述夹持件相互连接。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打开单元包括两个连杆体,每个所述连杆体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以及第二连接端,其中一个所述连杆体的第一连接端与一个所述夹持件转动连接,另一个所述连杆体的第一连接端与另一个所述夹持件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端相互转动连接,所述支撑部呈长条状,两个所述连杆体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端设于所述支撑部、且可沿所述支撑部轴向移动。
实施本发明的瓣膜夹持装置,可以通过将瓣膜夹持于主体部和夹持部之间的方式对瓣膜进行修复。由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围绕所述支撑部,故结构简单。另外,仅仅需要对夹持部进行操作就可以进行瓣膜的修复,故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图2为现有技术的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瓣膜夹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瓣膜夹持装置包括支撑部、主体部、驱动部以及夹持部,夹持部包括两个夹持件,驱动部包括一个打开单元以及一个闭合单元;
图4为图1中的瓣膜夹持装置的主体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瓣膜夹持装置的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主体部套设于支撑部上的结构示意图,主体部包括一个网管状本体;
图7为图6中的主体部的网管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具有加强网管的网管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加强网管包括第一组波形环状物以及第二组波形环状物;
图9为图8中的加强网管的第一组波形环状物以及第二组波形环状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闭合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打开单元的连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瓣膜夹持装置连接部分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4、图16、图17为使用输送系统输送瓣膜夹持装置以夹持二尖瓣的各个步骤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的瓣膜夹持装置处于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8、图1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瓣膜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第二实施例中闭合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瓣膜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第三实施例中闭合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瓣膜夹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闭合单元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瓣膜夹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瓣膜夹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图25的瓣膜夹持装置与输送系统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用输送系统将第五实施例的瓣膜夹持装置输送至人体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地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连接元件间接地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地连接到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通过一个或者多个连接元件连接到另一元件上。
本发明所提供的瓣膜夹持装置可用于修复二尖瓣,也可用于修复三尖瓣。下文以修复二尖瓣为例对本发明的瓣膜夹持装置进行说明。应当知晓,以下描述仅用作举例,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3、图4提供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瓣膜夹持装置100。瓣膜夹持装置100包括支撑部10,主体部20,夹持部30,以及驱动部40。
所述支撑部10呈管状且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1以及第二端12。所述主体部20周向环设于所述支撑部10外侧。所述主体部20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部10第一端11固定连接,所述主体部20的围绕支撑部10。所述夹持部30围设于所述主体部20的外侧,其一端与支撑部10的第一端11转动连接,另一端可相对所述主体部20以所述第一端11为中心呈辐射状展开或闭合。所述夹持部30朝向主体部20的一侧上还设有锚定件33;主体部20上设有定位孔或者定位槽23。夹持部30闭合时,锚定件33穿过瓣膜嵌置于与之相应的定位孔或者定位槽23中,使瓣膜被夹持于夹持部30和主体部20之间。所述驱动部40包括一个闭合单元41和一个打开单元42;所述闭合单元41部分位于所述夹持部30内部且与所述夹持部30相连,用于使所述夹持部30在自由状态下相对所述主体部20保持闭合;所述打开单元42位于所述夹持部内部,且与所述夹持部30相连,用于将所述夹持部30从闭合状态相对所述主体部20打开。
请参阅图5,支撑部10还包括一个连接头13、一个条形引导件14以及一个第一连接孔15;所述连接头13设置于第二端12,用于与输送系统500的内鞘管50(参见图13)可拆卸连接;所述条形引导件为14径向贯穿所述支撑部且沿所述支撑部轴向延伸的条形通孔,用于引导所述打开单元42相对所述支撑部10移动;所述第一连接孔15靠近所述第一端11,其径向贯穿所述支撑部10的第一端11,用于收容第一枢轴32。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头13优选为设置于第二端12周面的外螺纹,当然连接头13也可为卡扣或卡勾等其他结构,只要可以实现与输送系统500配对连接即可。条形引导件14也可以为设于所述支撑部10外表面的,且沿所述支撑部10的轴向延伸的凹槽。
还需要说明的是,支撑部10优选采用外径1.4mm-1.6mm,内径1.0mm-1.2mm的316L不锈钢管或者镍钛金属管制成。
请一并参阅图6、图7,主体部20为弹性件且呈网状结构,其包括一个网管状本体21,以及两个固定件24;网管状本体21套设于支撑部10上,其每一端均通过一个固定件24连设于支撑部10表面。
固定件24优选选用螺纹钢套。在形成主体部20时,首先将两端开放的网管状本体21套设于支撑部10外侧,之后将固定件24套设于支撑部10表面,并使网管状本体21的每一端分别夹持于一个固定件24内表面和支撑部10外表面之间,进一步通过激光焊接固定件24实现网管状本体21的两端与支撑部10的固定连接。网管状本体21套设于支撑部10上的长度以在夹持部30闭合状态时不低于夹持部30自由端端面的高度为限。
可以理解的是,网管状本体21与支撑部10连接的方式不限于通过螺纹钢套连接,还可以直接通过焊接方式将网管状本体21的两端分别与支撑部10的两端相连。优选地,为制造方便,连接头13可以为设置于一个固定件24外表面的螺纹结构。
如图7所示,网管状本体21两端开放。该网管状本体21包括多条相互交错、且沿中心轴螺旋绕制的编织丝22。多个编织丝22之间相互交叉形成多个网格,此时,该多个网格形成与夹持部30的锚定件33配对设置的定位孔或定位槽23。网管状本体21优选为由具有超弹性形状记忆功能的材料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例如镍钛合金。
网管状本体21连设于支撑部10上后,网管状本体21的网状表面形成与自然瓣膜接触的面,网管状本体21的中间部分相对支撑部10表面自然膨开,与支撑部10表面形成一运动空间,使网管状本体21可径向受力回缩,同时也提供一反向作用力。
请一并参阅图8、图9,为了进一步提高网管状本体21的径向支撑力,优选地,网管状 本体21上设有加强网管25。加强网管25为波形环状物。该波形环状物包括第一组波形环状物251和第二组波形环状物252。相邻组波形环状物之间相互交错绕制,配合形成网状物,每组波形环状物均是由金属丝环绕形成的。加强网管25的金属丝沿网管状本体21的圆周依次穿过网管状本体21的网孔,使加强网管25和网管状本体21编织在一起。当然也可以使用缝线将加强网管25直接缝合于网管状本体21上。需要说明的是,该加强网管25与部分或者全部网管状本体21套设或者交叉穿织。
为了更进一步提高网管状本体21的径向支撑力,网管状本体21也可以为双层结构,该加强网管25至少部分与内层和/或外层网管状本体21套设或者交叉穿织。
还可以理解的是,主体部20还可以由其它软性材质制成,例如主体部20可以为采用硅胶制成的硅胶体或者是采用海绵制成的海绵体(未图示)。硅胶体或者海绵体的两端通过粘接或者热熔等的方式与支撑部10的表面相连。该硅胶体和海绵体可以为实心或者是空心结构。实心的硅胶体或海绵体上设有用于与锚定件33配对的定位槽;空心的硅胶体或海绵体上设有用于与锚定件33配对的定位孔。
还可以理解的是,主体部20也可以为非弹性件,该非弹性件的材质例如为不锈钢或者铁等。该非弹性的主体部20可以为实/空心结构或者呈网状设置。当非弹性的主体部20呈网状设置时,其可以是通过激光切割形成,两端优选采用焊接的方式与支撑部10表面相连;当非弹性的主体部20呈实心或者是空心结构时,支撑部10穿过主体部20,主体部20的两端仍优选采用焊接的方式与支撑部10表面相连。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网管状本体21套设于支撑部10上的位置使条形引导件14容设于网管状本体21内侧,而支撑部10是通过打开单元42与夹持件31相连的,故,主体部20上设有用于使打开单元42伸出并且运动的开口26。可以理解的是,当网管状本体21套设于支撑部10上的位置使条形引导件14位于网管状本体21外侧时,由于主体部20不会阻碍打开单元42的运动,故此种情况下,开口26可以省略不要。
请再次参见图2,夹持部30以可以配对的将瓣膜夹持于主体部20和夹持部30之间为限。夹持部30包括两个可相对开合的、且与支撑部10可转动连接的夹持件31。两个夹持件31通过第一枢轴32连接于支撑部10的第一连接孔15位置。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第一枢轴32可以包括一根轴体,也可以包括设置于同一轴线的多个轴体。
请一并参见图10,每个夹持件31均呈U形结构,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311,以及一个位于两个侧板311之间的中间板312。两个侧板311分别连接于中间板312相对的 两个侧缘,且两个侧板311相对中间板312同向弯折形成U形结构。每个侧板311远离中间板312的一侧边缘设有至少一个锚定件314。本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锚定件314的个数为多个,且该多个锚定件314形成锯齿状结构。可以理解的是,该U形结构的开口朝向主体部20。还可以理解的是,该多个锚定件314还可以形成方形波结构或者正弦波结构。同样还可以理解,所述至少一个锚定件314的个数也可以为一个,此时,该锚定件314的截面可以呈梯形、三角形、半圆形等形状。
中间板312的长度小于侧板311的长度,以使每个侧板311一端均相对中间板312伸出,形成一个连接段313。两个连接段313之间形成中空区域。如上所述,第一枢轴32穿过连接段313及第一连接孔15将所述支撑部10与所述夹持件31转动连接。
每个夹持件31还包括两个分别穿设于两个侧板311上的第二连接孔315。该两个第二连接孔315相对设置。
每个夹持件31还包括用于与闭合单元41相连的连接杆316,所述连接杆316设置于两个侧板311之间,且连接杆316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311相连。优选连接杆316依次穿过两个侧板311实现与两个侧板311的连接。此时需要说明的时,当可以用其他方式实现两个侧板311之间间距的固定时,中间板312也可以省略。例如,当设有连接杆316且连接杆316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311相互固定时,中间板312即可省略。
夹持件31的侧板311以及中间板312优选选择采用0.3mm-0.5mm的316L不锈钢制成。
如图11所示,第一实施例的闭合单元41优选为由316L不锈钢丝绕制而成的扭簧。该闭合单元41包括簧体411、以及两个第一簧臂412;簧体411为由钢丝螺旋环绕形成的中空环状结构;两个第一簧臂412分别从簧体411两相对末端延伸出,且每个第一簧臂412均包括一个由簧体411末端切向延伸出的直臂段413以及一个由该第一直臂段413远离簧体411的一端螺旋绕制形成的第一圈体414。安装时,每个第一圈体414均套设于一个夹持件31的连接杆316上,每个直臂段413均穿过一个夹持件31的两个连接段313之间形成中空区域,且闭合单元41的簧体411位于夹持部30的外侧(如图4所示),从而实现闭合单元41与夹持部30的连接。
两个第一簧臂412之间的夹角以能够在自由状态使两个夹持件31相对主体部20夹紧为限。第一簧臂412之间的夹角在扭簧处于自然状态下为0°-30°,优选选取10°。由于第一簧臂412之间的夹角较小,则两个夹持件31在自由状态下可相对主体部20闭合。
可以理解的,簧体411由于没有约束,可以容设于两个夹持件31内侧,也可以从夹持 件31的两个连接段313之间的空间伸出到夹持件31的外侧。本实施例中,簧体411由钢丝连续螺旋绕制形成,未预留使支撑部10第一端11通过的空间,从而簧体411伸出到夹持件31的外侧。
请一并参见图1、图2以及图12,所述打开单元42包括两个连杆体420。每个所述连杆体420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426以及第二连接端427,其中,一个连杆体420的第一连接端426与一个夹持件31转动连接,另一个连杆体420的第一连接端426与另一个夹持件420转动连接;两个第二连接端427相互转动相连,且可相对支撑部10轴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每个连杆体420的第一连接端426通过第二枢轴423与夹持件31的第二连接孔315处转动相连,也就是说,第二枢轴423穿过第一连接端426及第二连接孔315将所述打开单元42与夹持部30相连;每个连杆420的第二连接端427通过第三枢轴425与支撑部10的条形引导件14处相连,也就是说,第三枢轴425穿过两个第二连接端427及条形引导件14将所述打开单元42与支撑部10相连,从而实现所述打开单元42与夹持部30相连,且所述打开单元42可相对支撑部10的轴向移动。
具体的,每个连杆体420均包括两个第一杆体421以及一个第二杆体422。所述两个第一杆体421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杆体422设置于两个第一杆体421之间,用于保持两个杆体之间间距。
在安装状态,两个第一杆体421套设于第二枢轴423设置于第一侧板311以及第二侧板311之间的部分;第三枢轴425穿过第一杆体421与条形引导件14且使支撑部10设置于两个杆体之间,第三枢轴425的直径小于条形轨道的宽度,使第三枢轴425能够沿着条形引导件14轴向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不设置第二杆体422,只要可以保持两个第一杆体421之间的相对距离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当条形引导件14为径向穿通于支撑部10的相对侧面的通孔时,第三枢轴425为一根轴体,穿过条形引导件14且两端从支撑部10表面伸出。可以理解的是,当条形引导件14的个数为两个,且该两个条形引导件14为分别设于所述支撑部10外表面相对两侧且沿所述支撑部10的轴向延伸的两个凹槽时,采用共轴的两根枢轴来替代第三枢轴425也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此时,每根枢轴的一端均收容于一个凹槽中,且均可沿所述支撑部10的轴向移动。
连杆体420优选选择使用0.3mm-0.5mm的316L不锈钢制成。
参见图13所示,为了实现对第三枢轴425的推拉。第三枢轴425上还设有推拉杆424, 该推拉杆424收容于管状支撑部10内部,用于与输送系统500的推拉机构52相连。推拉杆424一端使使第三枢轴425径向穿过,实现与第三枢轴425的固定连接;推拉杆424的另一端朝向支撑部10第二端12所在的方向轴向延伸,用于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输送系统500相连。推拉杆424的外径小于管状支撑部10的内径,推拉杆424可相对支撑部10轴向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器械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通过离子气相沉积的方式在所有金属零件的表面镀一层生物相容性材料,例如是氮化钛涂层,此技术已为公知技术,此处便不再赘述。
参见图13至图17所示,在对二尖瓣进行修复时,首先经由股静脉进入至心脏内部、进一步通过穿刺房间隔进入左心房,随后穿过二尖瓣的两个瓣叶之间的空隙进入左心室并且使瓣膜夹持装置100靠近二尖瓣所在的位置,此时瓣膜夹持装置100容置于输送系统500的外鞘管50内部,输送系统500的收容于外鞘管50中的内鞘管51与瓣膜夹持装置100的连接头13相连,输送系统500的推拉机构52收容于内鞘管51内,且与瓣膜夹持装置100的推拉杆424相连;回撤外鞘管50使瓣膜夹持装置100从外鞘管50中伸出,进一步,在三维超声的引导下,通过输送系统500的推拉机构52推动第三枢轴425使两个夹持件31相对打开;之后,向左心房回撤瓣膜夹持装置100使一个夹持件31的锚定件33所在的一侧表面与一个瓣叶的下表面接触,且使二尖瓣位于主体部20和夹持部30之间;接着,解除推拉机构52对第三枢轴425的推动作用,两个夹持件31在闭合单元41的作用下相对闭合,锚定件33穿过瓣膜组织,且锚定件33穿过瓣膜组织的部分插入到主体部20中。由于主体部20为弹性件,主体部20在夹持件31的作用下受力发生弹性形变的同时也对夹持件31提供一个径向支撑力,使瓣膜被紧紧夹持于夹持件31和主体部20之间,二尖瓣的两个瓣叶之间的空隙由此由一个较大的空隙分隔成较小的两个空隙,从而减少了二尖瓣反流的可能;最后分别解除推拉机构52以及内鞘管51与瓣膜夹持装置100的连接,并将输送系统500撤出体外,使瓣膜夹持装置100单独夹持于瓣膜上对瓣膜进行修复。
实施例二:
图18及图19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瓣膜夹持装置100a。瓣膜夹持装置100a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瓣膜夹持装置100大体上相同,其包括一个支撑部10a,一个主体部20a,一个夹持部30a,以及一个驱动部40a。夹持部30a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于主体部20a两侧的夹持件31a,夹持件31a上设有连接杆316a。驱动部40a包括一个闭合单元41a和打开单 元42a。
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闭合单元41a(如图20所示)采用“V”形弹片,该弹片是由超弹性形状记忆功能的合金制成,例如镍钛合金。该弹片包括两个同向延伸出的第二簧臂412a。每个第二簧臂412a均包括第二直臂段413a,以及从第二直臂段413a一端螺旋绕制形成的第二圈体414a。两个第二直臂段413a远离第二圈体414a的一端相互连接形成V形结构,优选两个第二直臂段413a一体成型。
第二圈体414a套设于连接杆316a上,弹片的V形结构靠近两个夹持件31a的连接位置。两个第二簧臂412a之间的夹角以能够在自由状态使两个夹持件31a相对主体部20a夹紧为限,例如第二簧臂412a之间的夹角范围为0°-30°,优选选择10°。
实施例三:
参见图21,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瓣膜夹持装置100b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瓣膜夹持装置100a大体上相同,其包括一个支撑部10b,一个主体部20b,一个夹持部30b,以及一个驱动部40b。支撑部10b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端11b以及第二端12b。夹持部30b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于主体部20b两侧的夹持件31b。驱动部40b包括一个闭合单元41b和打开单元42b。
参见图22,闭合单元41b为扭簧,其包括簧体411b、分别从簧体411b两相对末端延伸出的第一簧臂412b;簧体411b呈由钢丝螺旋环绕形成的环状结构,每个第一簧臂412b包括由簧体411b末端切向延伸出的第一直臂段413b以及由该第一直臂段413b远离簧体411的一端螺旋绕制形成的第一圈体414b。
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实施例中的簧体411b仅仅包括由钢丝连续螺旋绕制形成的一个环形件,而本实施例中簧体411b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分别由钢丝连续螺旋绕制形成的第一环形件4111以及第二环形件4112,且第一环形件4111和第二环形件4112之间通过钢丝相连。两个环形件之间的间隔尺寸满足:可使支撑部10b第一端11b从第一环形件4111和第二环形件4112之间中通过。
由于簧体411b具有可使支撑部10b通过的空间,则簧体411b收容于两个夹持件31b内侧,此时第一簧臂412b的长度较短,缩小了扭簧的规格。
实施例四
参见图23,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瓣膜夹持装置100c与第二实施例中的瓣膜夹持装置100b大体上相同,其包括一个支撑部10c,一个主体部20c,一个夹持部30c,以及一个驱动部40c。支撑部10c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端11c以及第二端12c,夹持部30c包括两个相 对设置于主体部20c两侧的夹持件31c。驱动部40c包括一个闭合单元41c和打开单元42c。
闭合单元41c采用“V”形弹片,该弹片是由超弹性形状记忆功能的合金制成,例如镍钛合金。该弹片包括两个同向延伸出的第二簧臂412c。每个第二簧臂412c包括第二直臂段413c,以及从第二直臂段413c一端螺旋绕制形成的第二圈体414c。两个第二直臂段413c远离第二圈体414c的一端相互连接形成V形结构,优选两个第二直臂段413c一体成型。
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弹片V型结构中部设有用于使支撑部10c第一端11c穿过的通孔411c。通孔411c的大小以可使支撑部10c第一端11c从通孔411c中通过为限。由于V形结构上具有可使支撑部10c通过的空间,整个弹片均收容于两个夹持件31c内侧,第一簧臂412c的长度较短,缩小了弹片整体的规格。
实施例五
如图25所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瓣膜夹持装置100d与第四实施例中的瓣膜夹持装置100d大体上相同,其包括一个管状的支撑部10d,一个主体部20d,一个夹持部30d,以及一个驱动部40d。支撑部10d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端11d以及第二端12d,夹持部30d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于主体部20d两侧的夹持件31d。驱动部40包括一个闭合单元41d和打开单元42d。
打开单元42d包括第三枢轴425d,第三枢轴425d上连接有推拉杆424d,该推拉杆424d容设于支撑部10d内部,用于与输送系统500的推拉机构52(参见图27)相连。闭合单元41d为V型弹片,V型结构中部设有用于使支撑部10d第一端11d穿过的通孔(参见图27)。
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端11d穿过V形弹片上的通孔(未图示)形成连接头13d。该连接头13d优选采用设置于第一端11d周面的外螺纹,用于实现与输送系统500的内鞘管51(参见图27)的可拆卸连接。同时,不同之处还包括,推拉杆424d远离第三枢轴425d的一端是朝向第一端11d所在的方向延伸的,其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输送系统500推拉机构52(参见图27)相连。
实施例六
如图26所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瓣膜夹持装置100e与第三实施例中的瓣膜夹持装置100c大体上相同,其包括一个支撑部10e,一个主体部20e,一个夹持部30e,以及一个驱动部40e。支撑部10e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端11e以及第二端12e。夹持部30e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于主体部20e两侧的夹持件31e。驱动部40e包括一个闭合单元41e和打 开单元42e。打开单元42e包括第三枢轴425e,第三枢轴425e上连接有推拉杆424e,该推拉杆424e容设于支撑部10e内部,用于与输送系统500的推拉机构52(参见图27)相连。闭合单元41e为设置于两个夹持件31e之间的扭簧,该扭簧的簧体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环形件以及第二环形件(未标号)。
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端11e穿过第一环形件以及第二环形件(未标号)之间的间隔形成连接头13e。该连接头13e优选采用设置于第一端11e周面的外螺纹,用于实现与输送系统500的内鞘管51(参见图27)可拆卸连接。同时,不同之处还包括,推拉杆424e远离第三枢轴425e的一端是朝向第一端11e所在的方向延伸的,其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输送系统500推拉机构52(参见图27)相连。
请一并参见图27以及图28,在第五、第六两个实施例中,是通过心尖穿刺的方式将瓣膜夹持装置输送至人体中的。以第五实施例的瓣膜夹持装置100d为例,具体操作过程如下:通过心尖穿刺的方式通过输送系统500将瓣膜夹持装置输送至左心室中使瓣膜夹持装置置于靠近二尖瓣位置,此时输送系统500的内鞘管51与连接头13d相连,输送系统500的推拉机构52与推拉杆424d相连,瓣膜夹持装置100d容置于外鞘管50内部;回撤外鞘管50使瓣膜夹持装置100d从外鞘管50中伸出;进一步,在三维超声的引导下,通过输送系统500的推拉机构52拉动第三枢轴425d使两个夹持件31d相对打开;之后向左心房推动瓣膜夹持装置100d使两个夹持件31d锚定件33d所在的一侧表面分别与两个瓣叶的下表面接触,且使两个瓣叶位于主体部20d和夹持部30d之间;解除推拉机构52对第三枢轴425d的拉动作用,两个夹持件31d在闭合单元41d的作用下相对闭合,锚定件33d穿过瓣膜组织,且锚定件33d穿过瓣膜的部分插入到主体部20d的定位槽或定位孔(未标号)中。由于主体部20d为弹性件,主体部20d在夹持件31d的作用下受力发生弹性形变,对夹持件31d提供一个径向支撑力,使瓣膜被紧紧夹持于夹持件31d和主体部20d之间,此时,二尖瓣的两个瓣叶之间的空隙由一个较大的空隙分隔成较小的两个空隙,从而减少了二尖瓣反流。
请再次参见图13至图14,以及图27至图2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输送瓣膜夹持装置的输送系统500,其包括一个外鞘管50,一个内鞘管51、以及一个推拉机构52;所述外鞘管50套设于所述内鞘管51外侧且可相对所述内鞘管51轴向移动;所述内鞘管51套设于推拉机构52的外侧可相对所述推拉机构52轴向移动。
以第一实施例为例进行说明,外鞘管50用于使瓣膜夹持装置100在输送至人体的过程 中容置于其中,所述内鞘管51与所述瓣膜夹持装置100的支撑部10相连,用于将容置于外鞘管50中的瓣膜夹持装置10从外鞘管50中释放;所述推拉机构52与夹持部30相连,用于驱动所述夹持部30相对所述主体部20开合。
内鞘管51设有上第一连接部(未标号),该第一连接部为设置于内鞘管51端部的内螺纹,该第一连接部与瓣膜夹持装置的连接头13上的外螺纹可拆卸相连;推拉机构52包括第二连接部(未标号),第二连接部与推拉杆424相连。通过内鞘管51固定支撑部10,推动或者拉动推拉机52,打开单元42在推拉杆424的作用下带动夹持件31相对主体部20开合。
需要说明的是,该推拉机构52具有一定的刚性,优选选择钢缆作为推拉机构52。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瓣膜夹持装置,可通过将瓣膜夹持于夹持部主体部之间的方式修复瓣膜,结构简单,同时不需要对主体部进行操作就能达到夹紧瓣膜的目的,使用方便。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